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9169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docx

道德作文之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

道德旗帜下的深思类似的作文

【篇一:

材料作文:

石头与山头以及例文】

材料作文:

石头与山头

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

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

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

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

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

母亲说:

“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

”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

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或见闻吗?

请以

“石头与山头”[困难、审题点拨障碍等;]:

先审话题,话题是“石头与山头”关系是如何不把“石头”看成“山头”,有寓意,代表。

再审材料,对于这些对农场无利的石头,父亲认为是山头,不可移动;母亲认为是石头,可以搬走。

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父亲道听途说,主观上放大了困难,没有亲自试一试;母亲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主动去做,去尝试,去付诸实践。

[识本质后,去做。

立意]:

不要放大困难,要做,要尝试,才能成功。

)(透过现象认【写作提示】

本题立意角度:

一、表象与本质一一材料中的“父亲”就是被表象迷惑而不去开挖。

二、付诸实践最重要,如此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值得注意的是:

“石头与山头”的话题是由材料引出的,而主旨也隐含在材料中,本则材料并不是讲“小与大”之类的问题。

[乐观悲观等)主要毛病]:

;变换思维;积累、集体的力量;单纯论述简单与复1、立意不准。

态度决定成败(拼搏、自信、勇敢、杂、大与小;敢想才会赢;学会怀疑。

2、表达不准a、不扣话题,全篇没有一处话题字眼,完全脱离话题谈实践。

b、材料不当,这里的“实践”是面对眼前如“山头”般的困难不害怕,勇于去实践,发现本质(其实是“石头”),解决问题。

c、事例不贴切,分析不到位。

名人(残疾人)事例只说人物如何战胜困难,不结合话题分析。

d、没有事例,纯个人观点,说服力不强。

3、题目不好。

4、卷面乱,错别字多。

石头还是山头

面对一处低价买来的,地表有许多石头的农场,你会怎样对

待?

美国总统林肯的父亲理所当然地认为它们是与大山连着的小山头,不予理睬,而林肯的母亲坚持它们只是些碍事的石头并尝试搬走它们。

结果他和母亲只花了不长时间便把它们搬走了,因为那些真的只是些很容易晃动的石头。

是石头还是山头?

相信每个人面对眼前的困难都会有所疑问。

如果不经过亲身的实践而只是猜测,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就更别提能否解决这些困难了。

作为美国最有影响的总统之一,林肯的前半生似乎一直在重复同一件事,那便是失败——经商失败、竞选失败、议员失败、竞选州长失败?

?

而其后半生却顺利得多了,一路披荆斩棘,用当选美国总统来昭示出他的成功。

面对这样一份波澜起伏的履历表,应该有不少人在猜测林肯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却依旧在坚持的原因。

不想,那是因为他走对了第一步,即他明确地知道他所面对的不是山头而是石头。

虽然遭遇了一次次的失败,但他清楚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他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而究其根源,林肯怎么判断出那些困难是石头而不是山头呢?

只因为他真正地去实践了。

一个相貌丑陋的人,敢去竞选议员甚至总统,这恐怕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

而林肯,用十足的勇气迈出了第一步,他感觉到这“山头”是可以晃得动的。

于是,他便大刀阔斧地朝着既定的目标继续向前迈进了。

先前他母亲给了他最好的人生启示。

想获得成功不能一味地使蛮力,要先通过实践判断出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战胜困难,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过于畏惧,否则就会酿成“大跃进”式的悲剧或是成为类似于“套中人”的“戴着眼罩的人”,被眼前看似是天大的困难吓怕了,甚至连靠近都不敢,一辈子局限于眼前的世界。

是石头还是山头?

没有人知道答案,除非你真正地弯下腰,试着晃动,拔出它。

不要被眼前的风景所迷惑,作出正确的判断,再加以努力,经历了100次失败之后,成功或许就在第101次。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应认真阅读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材料主旨,确定一个积极健康的立意。

(多则材料的主旨必须涵盖每一则材料。

作文题中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

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学生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

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

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

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

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即如何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

德与利的关系完全对立吗?

这得看谁是最大受益者。

个人虽收受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

袁隆平教授接受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金牌运动员获得重奖,难道我们会认为他们丧失了道德吗?

国家设此重奖,是激励更多的科学家、运动员们为国作出更大贡献。

据此,可这样立意:

⑴从做好事者一方来讲:

做好事者不必藏藏掖掖,更不应苛求做了好事都不得留名不得图报;

⑵从受助者和得救人一方来讲: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蒙惠而不萌感恩之心理当受到谴责,而恩将仇报则禽兽不如。

做好事者接受感激也是对受助者人格的尊重,不让受助者脆弱的自尊旧伤添新创,让人家老感到欠情无以回报甚至连机会都不会有也是残忍的。

所以,只要不是主观上的故意,接受回报,于公于私,都大有好处。

圣人的见解很有现实意义。

一、审题:

1、读材料,抓主旨

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同样是善举,

一个学生私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责备。

为什么?

因为孔子以多数人、社会甚至国家利益为重。

(以人为本)

2、选角度,定立意

材料中的任何一个人、事、物都可以作为一个角度,但并不是所有角度得出的立意都是切题的。

因此,得出立意后,应选择其中切题的、并有把握写好的立意来作文。

另外,从全面的角度得出的立意一般都切题,可优先考虑选用。

(1)从孔子的角度

①以人为本②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这是首要的③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正确指导人

(2)从行善者的角度

①要遵守社会规则②符合社会规则的小贪未尝不可或:

为了生命(为了让更多人得到救助),宁可背负贪名。

③破坏社会规则的小善不可为。

或:

行小善应以多数人、社会甚至国家利益为重。

或:

行小善应以大局为重。

④道德高尚并不排斥利益(3)从人们的角度

①看问题做事情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②多数人的意见(看法)并不总是正确的。

③不应人云亦云(4)从被救者、受助者的角度

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②好人应得好报③表扬善行更应是有形的物化。

二、选立意,定中心,设置分论点三、联系历史和现实,选用论据四、写作

【例文】满分作文

道德旗帜下的沉思

抚卷于案,初对孔子的话语感到不解:

义救鲁奴而不报账的学生受责备,同样是救人一命却收下谢礼的学生反得表扬。

掩卷沉思,方觉意义深远。

(作者用两句话高度概括材料,简捷地引述材料,入题快)

看问题做事情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

个人虽然收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孰大孰小,不言而喻。

其实德与利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立,只是因为在我们的心中高树道德旗帜使我们对一切与之稍有偏差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

(提、析。

行文紧紧抓住了人们对孔子观点不理解这个关键,提出“看问题做事情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的观点,审题准;。

)古人云:

“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

”的确,道德是高尚的品格。

从古到今,道德是永恒的话题,

它是做人的基础,无德者不立。

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的时候又往往过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似的,在评价

某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时总会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金钱上,这是

不智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

(道理论证。

援引古人的话

先退一步,承认道德的重要,再指出片面过激推崇道德的错误。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

奖”,若照以上之论,那我们便应认为他没道德吗?

不,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口。

相比之下,这500万对于他的贡献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便是以此激励科学家为国做出更大贡献,让世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华工作。

“重奖效应”在这几年也确实卓有成效。

北京奥运会中国取得历史性突破,赛后国家重奖了获金牌运动员,这件事引起很多议论,责难之语充盈于耳。

但我认为重奖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激励更多的运动员创造佳绩,说不定我们2012年还会因此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呢。

不能认为运动员拿了奖金就丧失了道德,女排队员不是集体捐款给慈善机构了吗?

无独有

偶,来华赚得巨资的皇马队员不也在sars流行时将集体签名出售球衣的巨款捐给了中国慈善协会了吗?

当然,我们不能见利忘义,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

前不久在雷州海岸面对落水渔民有人喊出的“先收费后

救人”的话不免让人寒心,韩国某明星借“慰安妇”之名出“写真集”的事件更是让人为之愤怒,这种重利轻德,一心往钱里钻的行为令人不齿。

(列举袁隆平和雅典奥运会获金牌运动员接受国家重奖的正面事例,以及雷州海岸和韩国演艺圈的反面事例,有力论述了论点,材料鲜明准确。

)把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尤为重要,我

们不应偏颇地盗用道德概念,而应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道德问题。

朋友,让我们用理智去审视利益,用理智去维护道德吧!

利与义可以得兼长期以来,就利与义二者的关系而言,人们普遍认为接受了

利就意味着失去了义,似乎利与义之间的关系是非此即彼的,是

不可能有机结合的。

其实,这种传统的道德观念是错误的。

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义和利是可以统一的,在义的范围内追求利值得提倡。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

这个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

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

可是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

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

论多大的奖赏你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在我看来,孔子学生的做法是正确的,他冲破了人们思想上的误区。

缺少对“人们思想上的误区”的阐析,即“要回报就是不义之人”,而且要与下文“难道他们就是不义之人”的反问句衔接)当今社会,也有许多像孔子学生这样乐于助人的人,他们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难道他们就是不义之人?

雷锋的那种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固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却不能成为束缚我们思想的枷锁。

墨子曾经说过:

“义,利也。

”这只是简单的三个字,却准确地阐明了利与义的关系。

利是义存在的基础。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

“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可见,一方面,利益的确是这种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道义的前提。

另一方面,义又是对利的规约。

“非典”期间,板蓝根一下子成为了抢手药,供不应求。

不少企业从眼前利益出发,不顾大义,大肆涨价赚钱。

面对这种情况,石家庄神威药业却毫不犹豫地选择降价,并千方百计地扩大生产,平稳市场上的药价。

(作为商业性质的企业,神威固然)重视利益,但从长远看,放弃眼前的小利而选择大义,更能赢得长久的信誉。

果然,“非典”过后,神威药业销售业绩一片大好。

由此看来,符合道义的利才能长久,神

威药业就是将义与利巧妙地结合,既不违背义,又获得了利,利与义的相互结合造就了一个企业的辉煌业绩,利与义不再是孟子所说的“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的对立关系。

朱熹曾经说过“利者,义之和。

”利与义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正是由于符合道义,所以人们才能获得长久的利;正是由于存在着利益,所以人们才能做更多符合道义的事。

正是把利与义相互结合,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20103708810001301602010370881000130728

【篇二:

新材料作文(孔子对子贡、子路的赞和怒)】

新材料作文

(孔子对子贡、子路的赞和怒)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上来。

这个小孩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

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

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

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

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

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应认真阅读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材料主旨,确定一个积极健康的立意。

(多则材料的主旨必须涵盖每一则材料。

作文题中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

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学生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

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

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

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

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即如何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

德与利的关系完全对立吗?

这得看谁是最大受益者。

个人虽收受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

袁隆平教授接受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金牌运动员获得重奖,难道我们会认为他们丧失了道德吗?

国家设此重奖,是激励更多的科学家、运动员们为国作出更大贡献。

据此,可这样立意:

⑴从做好事者一方来讲:

做好事者不必藏藏掖掖,更不应苛求做了好事都不得留名不得图报;

⑵从受助者和得救人一方来讲: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蒙惠而不萌感恩之心理当受到谴责,而恩将仇报则禽兽不如。

做好事者接受感激也是对受助者人格的尊重,不让受助者脆弱的自尊旧伤添新创,让人家老感到欠情无以回报甚至连机会都不会有也是残忍的。

所以,只要不是主观上的故意,接受回报,于公于私,都大有好处。

圣人的见解很有现实意义。

【例文】满分作文

道德旗帜下的沉思

抚卷于案,初对孔子的话语感到不解:

义救鲁奴而不报账的学生受责备,同样是救人一命却收下谢礼的学生反得表扬。

掩卷沉思,方觉意义深远。

(引)

看问题做事情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

个人虽然收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孰大孰小,不言而喻。

其实德与利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立,只是因为在我们的心中高树道德旗帜使我们对一切与之稍有偏差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判断。

(提、析)

古人云:

“格超梅之上,品在竹之间;德馨心必正,质雅品自高。

”的确,道德是高尚的品格。

从古到今,道德是永恒的话题,它是做人的基础,无德者不立。

但是我们在推崇道德的时候又往往过激,好像道德与金钱是天生的不共戴天的敌人似的,在评价某个人的道德是否高尚时总会把所有的目光聚集在金钱上,这是不智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

(道理

论证)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若照以上之论,那我们便应认为他没道德吗?

不,袁隆平的二系法杂交稻技术的推广,让中国让世界多养活了亿万人口。

相比之下,这500万对于他的贡献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国家之所以设此重奖,便是以此激励科学家为国做出更大贡献,让世人明白中国是个尊重人才的国家,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国人才、留学者和外籍科学家来华工作。

“重奖效应”在这几年也确实卓有成效。

雅典奥运会中国取得历史性突破,赛后国家重奖了获金牌运动员,这件事引起很多议论,责难之语充盈于耳。

但我认为重奖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激励更多的运动员创造佳绩,说不定我们2008年还会因此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呢。

不能认为运动员拿了奖金就丧失了道德,女排队员不是集体捐款给慈善机构了吗?

无独有偶,来华赚得巨资的皇马队员不也在去年sars流行时将集体签名出售球衣的巨款捐给了中国慈善协会了吗?

当然,我们不能见利忘义,应该正确看待和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

前不久在雷州海岸面对落水渔民有人喊出的“先收费后救人”的话不免让人寒心,韩国某明星借“慰安妇”之名出“写真集”的事件更是让人为之愤怒,这种重利轻德,一心往钱里钻的行为令人不齿。

把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尤为重要,我们不应偏颇地盗用道德概念,而应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道德问题。

朋友,让我们用理智去审视利益,用理智去维护道德吧!

【点评】

作者用两句话高度概括材料,简捷地引述材料,入题快;行文紧紧抓住了人们对孔子观点不理解这个关键,提出“看问题做事情应以谁为最大受益者为出发点”的观点,审题准;援引古人的话先退一步,承认道德的重要,再指出片面过激推崇道德的错误,分析实;列举袁隆平和雅典奥运会获金牌运动员接受国家重奖的正面事例,以及雷州海岸和韩国演艺圈的反面事例,有力论述了论点,材料鲜明准确。

“道”亦有“道”

第一个“道”是道德,第二个“道”是道理,这样一来,文题便清晰了许多。

自古法律用来维护社会的安定,而道德才真正意义上保证社会的秩序,而对道德的理解和评鉴又总能左右一个社会中普遍的思潮。

而真正定义道德的是行为,可见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既是由于社会的规范,又同时可以改变社会面貌。

孔子的两个学生正是一种对社会道德的行为定义,而孔子的指教正在于告诫大众:

一种道德的诠释需要更全面地考量对社会的影响。

(引、析、提)

我想孔子的具体说法读者都能理解,而这种说法的内在缘由我也在上段有了描述,那在这样一个要考量道德方式的前提下,所谓“道”亦有“道”才可以真正展开?

?

我便以中国作为背景。

随着十年文革动荡与改革开放的骤变,中国人对于道德的思维方式一直在快速地衍变中,同时也不断有因道德影响而产生的争论发生在媒体中,而其中绝大多数的道德事故都是针对个人的,很多民众总愿想当然地认为某个处于舆论一时焦点的对象该作出什么行为,但正因道德只是一种规范准则而非法律,因此道德只应提倡而非强制。

其实即使乌托邦式的道德传扬都要比就事论事地道德说教要聪明得多,前者是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而后者则是影响了社会心理,心若变,生活则会有所动荡。

道德的道理,在于非原则性的指导,在于社会的尝试和步进,是一种有机的调剂。

比如在不久前的大地震后,很多诸如“某明星身价很高却捐款甚微”的说法在日常交流中产生。

而这样的指责往往能达到孔子指责的第二个学生的行为效果。

即是你可以赞颂捐款多的人,但不应把捐款数量作为道德标准去卡所有捐款者的道义指数。

这种道德规范便是无道理的,有缺憾的,社会需要的是有更多捐出爱心的人,而不是一个人捐得更多。

这其间便存在着道义的选择,亦是“道”亦有“道”。

议论文写作

新材料作文

1、故事:

子路拯溺(孔子态度:

赞)

孔子的学生子路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救起这个孩子。

孩子的父亲送一头牛表示谢意,子路接受了这头牛。

这就是“子路拯溺”的故事。

社会人士对此议论纷纷,认为子路太贪心。

孔子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孔子认为,子路是正确的,因为他的行为向社会宣告:

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而行政系统认可这件事,就能鼓励更多的人去解救危险中的人。

2、故事:

子贡赎人(孔子态度:

愤)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

子贡是孔子门下最有钱的弟子之一,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他在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一位鲁国奴隶,于是花钱把这个人赎了出来。

子贡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高尚一些,于是把那些“收据”、“发票”全部当众撕毁,他要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

这个行为轰动了社会。

子贡回国去见孔子,孔子吩咐学生说:

“子贡来了你们拦住他,因为我不想再见到这个人。

”子贡感到很委屈。

于是他冲破阻挡,见到孔子。

孔子说:

“你的行为没有损害你自己的行为价值,却损害了国家的法律。

因为你,从此,这个法律再也没有明确的社会效果了。

(即教材p73的第五题新材料作文中的两则材料)

分析: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题,关键在于审题,应认真阅读材料,归纳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材料主旨,确定一个积极的健康的话题。

值得注意的是,概括出来的多则材料的主旨必须涵盖每一则材料。

作文题中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

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学生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

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

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

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

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即

如何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

一、审题:

1、读材料,抓主旨

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

同样是善举,

一个学生私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责备。

为什么?

因为孔子以多数人、社会甚至国家利益为重。

(以人为本)

2、选角度,定立意

材料中的任何一个人、事、物都可以作为一个角度,但并不是所有角度得出的立意都是切题的。

因此,得出立意后,应选择其中切题的、并有把握写好的立意来作文。

另外,从全面的角度得出的立意一般都切题,可优先考虑选用。

(1)从孔子的角度

①以人为本

②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这是首要的

③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正确指导人

④要教育学生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

(2)从行善者的角度

①要遵守社会规则

②符合社会规则的小贪未尝不可

或:

为了生命(为了让更多人得到救助),宁可背负贪名。

③破坏社会规则的小善不可为。

或:

行小善应以多数人、社会甚至国家利益为重。

或行小善应以大局为重。

④道德高尚并不排斥利益

⑤应以人为本,以虚名为轻

⑥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思想要不得

(3)从人们的角度

①看问题做事情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②多数人的意见(看法)并不总是正确的。

③不应人云亦云

(4)从被救者、受助者的角度

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②好人应得好报

③表扬善行更应是有形的物化。

二、选立意,定中心,设置分论点

三、联系历史和现实,选用论据

四、写作

五步成文

如何面对榜样g1003梁颖雪

材料第一则讲的是“子路救溺”的故事,收取报酬遭人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

第二则讲的是“子贡赎人”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

可见孔子是赞成行善之人得到酬报,不让其蒙受损失,并以此激励后人行善。

(引材)

而作为今天的我们,又如何从这两件事中得到一些启发呢?

我认为这两则故事体现了榜样效应。

(亮旨)

在我看来子路见义勇为就应该受到奖赏,因为这们可以引导更多的人见义勇为,行成全社会一种积极向善的风气。

而子贡虽然也做了好事,但却没有按政策办事,即到国库却报销赎奴的钱,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