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9310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docx

观潮教案专业文档

观潮教案(通用5篇)

  观潮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

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朗读课文,将视频传送至班级微信群,布置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风光秀丽,你一定去过许多旅游胜地、大山名川,今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追逐一场水的盛宴。

  板书:

观潮(指导书写“潮”)

  (齐读课题。

  【运用希沃中的汉字功能学习“潮”。

  二、预习入手,了解学情

  1、昨天回家都预习了吗?

读课文了吗?

老师把检查的权力交给大家:

  出示学生预习时的朗读视频,引导学生认真听,运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点评。

  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课文读过了,生字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检查多音字情况

  【运用希沃动画功能,色差功能检查生字词。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吗?

  相机出示思维导图: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游戏:

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

  【运用希沃课堂活动中的超级游戏,进行辨认。

  三、朗读感悟、发展语言

  1.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呢?

  2.自由练读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水的句子,边读边思考,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把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学生练读。

  3.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依次出现课件内容:

  出示课件内容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

板书:

闷雷滚动

  【运用音频,让学生听听闷雷的声音,感受潮来时的声音之大。

  作者用“闷雷滚动”形容潮水的声音,真是太形象了。

我们一起读出大潮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雄伟气势。

(学生齐读。

  出示课件内容二: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

东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人们是怎样沸腾的呢?

我们一起来表演看看。

  (学生用欢呼、尖叫等各种声音来表示。

  板书:

一条白线

  这就是沸腾,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能形容这种场面,能找到吗?

  能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吗?

  指名读,齐读。

  出示课件内容三: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板书:

横贯江面

  【让学生展开想象,在黑板上拖曳图片,感受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的过程,相机理解“横贯”。

  读出这种感觉来。

  出示课件内容四: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条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你从这句话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两丈多高优多高?

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

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板书:

白色城墙

  分男女比赛读。

  出示课件内容五: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这样写好在哪里?

  板书:

白色战马山崩地裂

  喜欢这句话的举手。

老师也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

要读好它还真不容易,下面我们大家再准备准备,待会来比比赛,看谁能读出这种气势。

  指名读,评价鼓励。

  师:

你为何把山崩地裂读得那么重呢?

  生:

因为这体现了潮声很大。

  师:

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战马。

还有哪位同学也想读?

(指名读)

  师:

让我们一起感受这壮观的景象吧!

(生齐读)

  师:

你们入情入境的朗读让我仿佛(播)看见了这白浪翻滚飞奔而来的情景,听见了这千军万马奔腾的声音(播放声音)。

那一浪推一浪的样子(播),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

那气势活像千军万马发动进攻时,马不停蹄、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情景。

(理解齐头并进)

  师:

你和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

  小结:

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

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4.出示钱塘江大潮视频,边看边想,你想起了课文中那句描写潮水的句子。

  这样壮观的大潮是怎样形成的呢?

  【运用动画功能,放大镜功能,明白潮水形成的原因。

  6、练习背诵:

  这么优美的词句,这么精彩的段落,你们愿意将它背下来吗?

  你可以根据板书背诵,也可以根据这些表示描写顺序的提示语来背诵,老师还可以提供录像帮助你背诵……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根据录像背诵。

  7、提示语练习背诵: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

顿时()。

过了一会儿,()。

那条白线()。

再近些,()。

浪头越来越近,();那声音()。

  【运用图层,进行提示背诵。

  五、拓展作业1、把潮来时的景象讲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有关钱塘江的文章、图片,准备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3、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观潮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同桌对读生字词。

  ⑵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2、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⑴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

  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

  (小黑板出示。

  ⑵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

  ⑴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

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

  ⑵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

  ⑶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⑴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⑵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⑶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

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

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

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

  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

  背诵得多有感情啊!

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

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

  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观潮教案3

  教材分析:

  教案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能够“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把交流建立在了平等、融洽的基础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交流是在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的,使学生体验到了交流的乐趣和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本课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既理解课文内容,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同时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掌握11个会写的生字。

理解“笼罩、沸腾、水天相接、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霎时”等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美的情操。

  3、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优美词语。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一课,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来描述的观潮过程,谁来说一说潮来前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潮来时

  1、自由朗读潮来时的内容。

边读边思考: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在交流中随机进行重点指导:

  

(1)大潮声音

  ①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教师指导:

闷雷的响声是怎样的?

(低沉)指导读好这句话。

  ②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想象“山崩地裂”的声音,指导学生读出气势。

  教师指导:

体会声音的变化,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练习朗读。

  

(2)大潮样子

  ①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了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水墙。

  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教师指导:

  ①体会大潮样子的变化。

(让学生说一说有关语句)

  ②用手势演示大潮样子的变化。

  ③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

作者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让学生画一画、用手势演示体会潮水的变化,同时也让学生注意到了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助于学生背诵课文。

  ④观看潮来时的视频

  ⑤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大潮的壮观,学习文章的生动的语言。

  

(二)学习潮过后

  自读课文,思考:

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大潮的壮观?

  (三)观看视频交流资料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对有关钱塘江大潮的知识进行补充,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赞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文人墨客所称颂,我们也来学学古人赞美一下钱塘江大潮好吗?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美的情操。

  研讨现场:

  王老师:

鄢老师课上比较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读出大潮的气势。

但是,是不是朗读上要靠声音的大小来突出气势?

指导学生朗读时,是不是靠加重声音就能表达感情?

  鄢老师:

因为是抓住大潮来时的声音逐渐变大来指导朗读,所以靠学生音调的增高突出大潮的气势越来越汹涌。

这种指导方法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朗读指导。

  任玉霞老师:

我很欣赏本节课的教案,思路清晰,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抓住大潮的声音、形态,利用视频营造学习气氛,课堂学习氛围浓厚。

但边读边思考,大声朗读应改成默读,这样便于思考。

老师可以帮孩子将由远及近的写作方法提炼出来。

整堂课,教师“牵”的痕迹重,应引导学生多读,感受语言的魅力。

  陈老师:

对于文章重点“潮来时”部分,教师采取从整体到分层的方式,将大潮声音、形态分解开来体会,指导朗读,学生感悟比较到位。

但是还应该有一个回归整体的环节,顺便指导背诵。

  王老师:

课堂中两次大潮的课件,重复播出没有必要。

  尹老师:

学生两次观看大潮视频都是为了指导感情朗读;在“赞大潮”的环节,教师出示描写大潮的古诗句后,提出“仿照古人赞美大潮”的要求。

前面的环节目标不明确,层次性不强,后面的要求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过高,不如将目标降低并分层:

第一次观看视频,指导朗读;第二次观看视频,练习表达:

试着赞美大潮,不用非仿照古人,只要能谈出自己的感受或将文中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都可,逐层深入,顺学而教。

  观潮教案4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3、通过想象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和课文词句生动的表现力。

  教材简析: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盛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

千百年来,钱塘潮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和壮观。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

文中作者不仅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由衷感叹:

钱塘江大潮不愧是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块面安排: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练读词语: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奔腾西去漫(满)天卷地

  读正确,理解意思;读词语,读出味道——有气势;

  交谈:

读读这组词,你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脑子里出现一种怎样的情景?

  (千军万马波涛汹涌)

  今天我们要走进号称“八月十八潮,天下壮观无”的钱塘江大潮,了解它、观赏它,感受它,相信你一定会被它吸引、被它激动的。

  2、揭题,补充:

观——观看,观赏

  潮——关于大潮,你还有什么要告诉大家?

  3、读句子:

课文哪句话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句子?

  4、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正音、梳理:

潮来前

  推测:

下面的课文内容?

潮来时3、4;

  潮头过后5;

  总结:

很自然地,按时间顺序来写

  读正确,读流利(蒙蒙的薄雾、风号浪吼、涨、闷雷滚动);理解意思;

  5、对全文的朗读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练读。

  6、读完全文,说说对钱塘江大潮的初步印象?

  奇特雄壮、罕见、壮丽、壮观——天下奇观(读总起句)

  二、品读重点句段,想象大潮壮观景象,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读3、4自然段,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词语(声音、态势或情状、声威):

  隆隆的雷声

  一条白线

  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连贯,一直从江的这边连到江的那边)

  白浪翻滚两丈多高的水墙

  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理解意思;调整顺序;边想象边说说大潮来的过程:

  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

  2、经典句子:

  浪潮越来越近,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结合插图2:

还有没有比课文更好的句子,边想象边填空

  你喜欢哪一种写法?

课文为什么这样写?

  品味: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势不可挡、雷霆万钧

  声音——地动山摇、震耳欲聋

  补充跟读古文语句:

“浙江之水,涛山滚屋,雷击霆碎,有吞天沃日之势。

  把自己的体会、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看着插图说说

  看着这样壮观的景象,可以想象在场人们会有怎样的反应?

  怪不得千百年来吸引了那么多的人去观看。

找找、数数课文中写人们观潮的句子——共7句,真多,读读,读懂了什么?

  ——喜欢、被吸引;衬托出大潮的壮观神奇

  3、自学第5自然段

  按照前面自然段对课文句子的品读,看看,这一段的哪个句子也有奇妙的表达效果?

  读好句子。

  三、追究大潮形成的原因:

喇叭形地形;太阳引力

  四、作业:

  把大潮的壮观景象和形成原因讲给父母听

  背诵3、4自然段

  抄写、听写词语

  观潮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平静”等9个词语,根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重点】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图片,通过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过盐官看过潮吗?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钱江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钱江潮是我们海宁人的骄傲,海宁潮壮观天下无已家喻户晓。

凡是去看过潮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有一个人,他也看了潮,还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

  出示:

  观潮。

  读课题:

  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如你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2、读后交流:

  指名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3、学习分段:

  ⑴课文可以怎样分段,你的理由是什么?

  ⑵学习阅读提示,明白分段的方法。

  ⑶小结方法:

  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或时间顺序:

早上、午后、霎时。

  4、质疑:

  你在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问题?

  三、学习课文,感悟特点

  1、默读课文第一段:

  给你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什么?

为什么?

  2、交流:

  ⑴将你读了后留下很深印象的内容与同伴交流一下。

  ⑵读江面的句子,体会其特点:

  宽阔、平静、横卧、笼罩、薄雾。

  ⑶读人们的句子,体会心情:

  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⑷理解:

  昂首东望

  你能演示一下吗?

  ⑸自由选择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3、欣赏课件:

  盐官的风光。

  4、说话练习:

  今年的观潮日又来了,古镇盐观迎了前来观潮的各地朋友,潮还没来,可大堤上已是人山人海,你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你怎样将眼前的情况介绍给观众朋友呢?

  (自由准备。

  (提示:

可以利用第一段课文内容。

  5、交流:

  ⑴学生展示。

  ⑵及时评价。

  6、小结:

  我们在作介绍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将它变为自己的语言。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学习,留下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了解了潮来前,江面是_______人们________。

  为什么称海宁潮为“天下奇观”呢?

下节课学习。

  五、练习提高,拓展延伸

  1、写一写生字和词语。

  书写指导:

  盐、昂、震

  2、搜集有关潮的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