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9319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docx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

案例

S公司是1994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台湾S集团公司投资设立于英属百慕大群岛之J公司100%控股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

S公司位于K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资本2200万美元,经营范围为生产销售陶瓷制品、美术陶瓷、精密陶瓷。

2001年9月,S公司董事会决议将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遂聘请资产评估机构对S公司所拥有的整体资产进行评估。

评估人员根据S公司所处的具体环境和经济背景,结合特定的评估目的和评估方法的特点,选择收益法进行评估,并确定评估基准日为2001年8月31日。

具体的评估过程如下:

一、收益法适用性判断

分析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评估项目能否采用收益法作出适用性判断。

1、总体情况判断(略)

2、评估目的判断

本次评估目的是为S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所涉及的整体资产提供价值依据。

本次评估委托方要求评估人员在评估时,对S公司的市场公允价值予以客观、真实的反映,不仅仅是对各单项资产价值予以简单加总,而是要综合体现企业各单项资产的价值以及企业经营规模、行业地位、成熟的管理模式所蕴含的整体价值,即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整体的获利能力来评估企业整体资产价值。

3、企业会计报表判断(略)

综合以上三方面因素的分析,评估人员认为本次评估项目在理论上和操作上适合采用收益法,采用收益法评估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整体资产的价值。

二、企业概况及背景分析

(一)企业概况

1、公司历史沿革

S公司成立于1994年10月,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注册资本2200万美元,1998年5月产品正式开始量产。

公司经营范围为生产销售陶瓷制品、美术陶瓷、精密陶瓷。

现行业务范围以生产及销售各种内外墙砖及通体砖为主,产品包括:

外墙砖、通体外墙砖、地砖、壁砖、广场砖、渗花通体砖、多管布料通体砖等。

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和ISO-14001认证,并被有关评估公司评定为AAA级企业。

2、公司组织结构(略)

3、公司经营状况

长期以来,S公司秉持公司一贯的的经营方针及经营理念,积极深入和开发中国大陆市场。

公司成立以来,公司经营规模、资产规模逐年增大,盈利总额也逐年增加,保持资产利润双增长的局面。

2001年公司被授予“2000年度K市最佳外商投资企业”荣誉称号。

S公司视地盘控制为公司营销最重要的政策。

为此,公司在销售网点布局、产品定价策略、销售策略、促销策略等方面注重对现有市场的细耕和潜在市场的拓展开发。

公司进入大陆市场采取逐步渗透战略,从1994年进入大陆市场来,现在公司产品销售区域分布全国各地,并将销售通路区分为门市零售及工地工程销售两大部门。

其中门市零售业务主要负责家庭装饰及建材行的贩售、售后服务,直接面向客户。

工地工程业务主要以小区别墅、住宅建筑、办公写字楼及生产厂商之间建筑用砖开发为主。

此外,公司根据各分公司的营业额和新产品的投入时间以及同业投入情况,一般每年都按照年营业额的5-8%作为广告促销费用,以期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同时,公司为了使集团公司产品的售价不发生混乱,产品的定价由总公司根据各分公司详细的市场调查反馈来统一制定。

一般在产品规格、花色品种与同业无明显区别的情况下,S公司产品的市场定价以高于同档产品平均售价的5-10%为原则,保持高价格策略。

基于以上多方面可能,在整个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公司产品销售收入连年递增。

1999、2000年产品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99亿元、2.755亿元,年增长率38.41%,2001年1至8月销售收入已达到1.79亿元,仍保持增长势头。

(二)行业背景分析

1、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

(1)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未来五年,从宏观上讲,建筑陶瓷产业发展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将带动建筑陶瓷行业的增长。

第二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将要求更多的墙地砖装修居所、装饰公共环境。

第三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建筑陶瓷行业是一种机遇和挑战。

第四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建筑陶瓷行业的发展是个机遇。

第五是申奥成功将增加对高中档产品的需求,促进建筑陶瓷行业的发展。

第六是全球经济衰退对我国建筑陶瓷业的影响。

(2)产业政策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对新建扩建企业缺少控制,目前,我国建筑陶瓷行业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如企业平均规模小、分布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产品质量差等,已经严重制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已经提出:

建材行业必须继续实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速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行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历史性跨越。

此外,今后国家将在建材生产装备总量目标上,原则上不再增加新的生产能力,主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为前提,依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产品结构调整增减其发展速度。

从上述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政策来看,未来五年,我国建筑陶瓷行业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方针下,总产量将比较稳定地保持在现有水平之上,生产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其中高质量高档次墙地砖产品的份额将会增加,新花色新品质墙地砖将是新世纪墙地砖行业的增长热点。

2、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1)我国建筑陶瓷行业现状

从整体上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经过飞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国和消费国,技术装备、生产工艺和装备国产化都有较大进展,但整体科技水平、产品质量、品种、档次和配套程度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产量剧增,中低档产品供大于求,高档产品紧俏,出口份额较小,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

由于企业管理落后、盲目重复建设、工艺相对落后,当前建筑陶瓷生产还存在大量问题。

首先表现为企业多、产量大,但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集中度小。

其次表现为生产技术装备不落后,但管理落后、产品质量档次低。

再次表现为出口增长快,但出口数量小、产品国际竞争力弱。

(2)建筑陶瓷行业发展趋势

①产品发展趋势

从规格看,墙地砖的规格已越来越大。

从装饰看,各类产品都出现了新的装饰手法。

从功能看,当今的瓷砖正在逐渐打破使用界限,不仅能用于地面,也能用于墙面;不仅艺术效果好,而且具有质轻、保温、隔音等其他功能和特点。

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行业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是:

产品生产更加注重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注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产设备趋向大型化,生产过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注重规模效益和节能降耗;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保温、隔音等建筑功能,注重开发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抗菌、防霉、杀虫、净化空气等功能性材料。

③企业发展趋势

未来国内建筑陶瓷企业必须走合作合并大规模集团化的道路,大批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的中小企业将逐渐被淘汰。

④市场估计

未来建筑陶瓷市场需求总量稳定增长,但市场内部不同产品、不同企业、不同区域的增长却会有所不同。

首先,我国地域大,消费层次有差别,高、中、低档产品目前仍不可少,需求变化的趋势是低档产品的市场不断缩小,中高档产品将适度增长。

其次,一些生产规模较大、生产工艺相对较先进、质量相对较好的建陶企业的市场需求会得到显著的增加。

再次,由于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建筑陶瓷市场将发生新的变化,市场的热点将由南方向北方转移,由东部向西部推进,由大中城市向小城镇和农村转移。

(3)行业内企业情况

目前建陶行业内生产企业阵容结构基本如下:

绝大多数企业处于市场的低端,生产中低档产品;只有以台资企业为代表的合资、独资企业以高消费群体为目标市场,生产中高档产品,其中前十大品牌市场容量则约占高档次砖市场的50%以上。

S公司在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是F公司和N公司。

F公司目前是中高档类磁砖的头号竞争者,生产能力位居市场首位,公司强大的研发阵容和快捷的研发速度也为其在未来保持优势提供了可能。

但是公司为了抢占市场,进行大规模布点,行销网络遍及二、三级市场,市场布点过密且管理不力,导致市场混乱。

而N公司目前是华东地区生产规模最大的,产品规格最齐全的专业磁砖生产企业之一,其对市场的把握较好,公司的行销策略也比较成功,品牌知名度提升很快。

S公司与上述两家公司的行销策略有很大的相似性,其产品性能也难以有明显的差距,因此未来市场的开拓主要在巩固现有工程项目的基础上争夺门市业务。

S公司在产品定价上也要高于上述公司,F公司产品价格要比S公司产品低15%左右,N公司产品价格比S公司产品低8%左右。

三、企业历史经营状况分析

S公司虽然成立于1994年10月,但直到1998年5月产品才开始正式量产。

公司量产后四年来的经营业绩如下表所示:

本次评估采用趋势分析法与比率分析法相结合对S公司1998-2001年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作简要分析。

(一)财务指标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

S公司前4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如下:

年份

1998.12.31

1999.12.31

2000.12.31

2001.8.31

陶瓷行业平均水平

流动比率

0.71

0.94

1.20

1.15

1.79

速动比率

0.51

0.42

0.71

0.57

1.35

1998-2001年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虽然有所提高,但与陶瓷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表明S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不强。

(2)长期偿债能力

S公司前4年资产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如下:

年份

1998.12.31

1999.12.31

2000.12.31

2001.8.31

陶瓷行业平均水平

资产负债率

41.94%

45.55%

47.41%

53.72%

49.67%

利息保障倍数

9.27

7.19

7.26

5.58

-

从1998-2001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有所增长,但增长比例不大,一直保持在40-50%左右,与行业平均水平基本相当。

公司利息保障倍数保持较高的水平,显示出公司具有优良的盈利能力,足以消化逐年递增的利息费用。

2、营运能力分析(略)

3、盈利能力分析(略)

(二)产品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分析

1、产品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调整

由于S公司1998年5月产品才正式开始量产,报表上1998年的数据仅是1998年5-12月共8个月的数据;由于评估基准日为2001年8月31日,报表上2001年的数据仅是2001年1-8月共8个月的数据。

因此,报表上1998、1999、2000、2001各年之间的数据不具有直接可比性,需要将1998年和2001年的数据调整为全年12个月的数据后才具有可比性。

(1)产品销售收入调整

S公司1998年以来各月产品销售收入明细表如下所示:

由上面的分月销售数据可以得出什么规律?

如何调整1998年和2001年的销售收入?

(单位:

元):

1998年

2001年

当年产品销售收入

95,617,495.42

179,135,545.93

调整后产品销售收入

调整后各年的销售收入如下(单位:

元):

年份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产品销售收入

199,283,782.38

279,513,301.74

(2)产品销售成本调整

通过对S公司1998年以来各月销售成本明细及销售成本率的分析,公司产品销售的销售成本率基本上保持稳定,各月差别不大,一般为40%左右,因此可以根据1998年和2001年当年平均的销售成本率调整1998年和2001年的销售成本。

调整如下(单位:

元):

1998年

2001年

调整后产品销售收入

121,354,288.88

302,861,042.14

当年销售成本率(%)

调整后产品销售成本

调整后1998年至2001年各年销售成本如下(单位:

元):

年份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产品销售成本

83,701,546.41

110,185,357.38

 

2、产品销售收入和产品销售成本分析

S公司主要开发、生产、销售外墙砖、壁砖、地砖、三次烧、广场砖、切割品、抛光砖等中高档建筑陶瓷制品,包括两个品牌系列。

据公司有关人员介绍和评估人员调查了解,两个品牌的差异主要是设计理念上的差异,在产品销售毛利等其他方面并无重大差异,因此可以合并分析。

S公司2001年各产品销售收入比例如下图所示:

出于同样的原因,需要对1998年和2001年各产品的销售收入进行调整。

评估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公司的产品结构基本保持稳定,除有新品上市外,各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基本不变,因此可以根据当年各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和调整后的年总销售收入对1998年和2001年的数据进行调整。

同时由于广场砖、切割品和抛光砖三类产品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大,因此在分析中可以合并分析。

1998年和2001年各产品销售收入的调整如下表所示(单位:

元):

年份

项目

总计

外墙砖

壁砖

地砖

三次烧

其他产品

1998年

调整后销售收入

121,354,288.88

占销售收入比例(%)

100.00%

30.12%

48.69%

11.59%

9.60%

-

调整后分产品销售收入

121,354,288.88

36,551,911.81

59,087,403.26

14,064,962.08

11,650,011.73

-

2001年

调整后销售收入

302,861,042.14

占销售收入比例(%)

100.00%

10.82%

41.24%

26.36%

16.86%

4.72%

调整后分产品销售收入

302,861,042.14

32,769,564.76

124,899,893.78

79,834,170.71

51,062,371.70

14,295,041.19

调整后各年分产品销售收入如下表所示(单位:

元):

年份

外墙砖

壁砖

地砖

三次烧

其他产品

总计

1998

36,551,911.81

59,087,403.26

14,064,962.08

11,650,011.73

-

121,354,288.88

1999

44,695,477.24

90,377,013.81

32,967,729.24

26,047,663.00

5,195,899.10

199,283,782.38

2000

53,964,453.15

124,836,562.33

58,908,283.14

34,248,107.85

7,555,895.27

279,513,301.74

2001

32,769,564.76

124,899,893.78

79,834,170.71

51,062,371.70

14,295,041.19

302,861,042.14

同样的办法得到调整后各年分产品销售成本如下表所示(单位:

元):

年份

外墙砖

壁砖

地砖

三次烧

其他产品

总计

1998年

14,599,750.41

21,686,040.19

5,728,835.74

5,448,801.52

-

47,463,427.87

1999年

20,416,800.37

34,636,372.70

13,884,699.88

11,886,173.49

2,877,499.96

83,701,546.41

2000年

23,132,193.83

45,962,415.17

26,224,685.04

10,538,223.17

4,327,840.17

110,185,357.38

2001年

16,069,950.19

46,285,617.05

43,620,293.60

16,954,057.48

7,085,859.91

130,015,778.23

(1)外墙砖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分析(略)

(2)壁砖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分析(略)

(3)地砖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分析

调整后地砖各年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及占当年总销售收入、总销售成本的比例为(单位:

元):

年份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地砖销售收入

14,064,962.08

32,967,729.24

58,908,283.14

79,834,170.71

占总销售收入比例(%)

11.59%

16.54%

21.08%

26.36%

地砖销售成本

5,728,835.74

13,884,699.88

26,224,685.04

43,620,293.60

占总销售成本比例(%)

12.07%

16.59%

23.80%

33.55%

地砖销售毛利

8,336,126.34

19,083,029.36

32,683,598.10

36,213,877.11

销售毛利率(%)

59.27%

57.88%

55.48%

45.36%

地砖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变动趋势分析如下图所示:

由上面的图表大致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三次烧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分析(略)

(5)其他产品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分析(略)

(三)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分析

1、销售费用分析(略)

2、管理费用分析

根据重要性原则,评估人员重点分析占管理费用总额比例在5%以上的各项费用,而对占管理费用总额比例在5%以下的各项费用则归结到其他费用里面综合分析。

此外,管理费用明细中的工资、加班费、福利费和年奖准备这几项最终都是发给员工个人的,因此可以汇总到人工费用里面综合分析。

根据上述原则,对管理费用明细做下列汇总(单位:

元):

项目

1999年

2000年

2001年1-8月

数额

占总额比例(%)

数额

占总额比例(%)

数额

占总额比例(%)

人工费用

3,557,439.16

20.36%

3,471,451.63

10.65%

2,038,946.80

15.18%

折旧

1,148,466.97

6.57%

2,102,976.12

6.45%

1,513,366.89

11.27%

各项摊销

7,560,879.85

43.28%

18,980,774.85

58.25%

2,197,365.44

16.36%

停工损失

0.00

0.00%

2,161,342.80

6.63%

4,463,623.12

33.23%

其他费用

5,204,314.15

29.79%

5,870,362.93

18.01%

3,217,807.27

23.96%

管理费用合计

17,471,100.13

100.00%

32,586,908.32

100.00%

13,431,109.52

100.00%

由于2001年的数据仅包括1-8月,因此与1999年和2000年的数据并不具有直接可比性,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后才具有可比性。

上述各项明细费用中,评估人员经调查分析后认为:

(1)人工费用和其他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基本保持固定,因此可以根据2001年销售收入的调整比例对这些费用项目进行调整。

2001年1-8月销售收入为179,135,545.93元,调整后2001年销售收入为302,861,042.14元,调整比例为169.07%。

因此人工费用和其他费用的调整比例为169.07%。

(2)折旧和摊销一般是按月平均摊销的,各月数额相等,因此可以根据全年总月数和评估基准日前月数进行调整。

全年总月数为12个月,评估基准日为2001年8月31日,评估基准日前月数为8个月,调整比例为12÷8=150%。

因此折旧和摊销的调整比例为150%。

(3)停工损失是每年春节工厂放假停产时各项成本费用依旧发生造成的损失,每年只发生一次,因此毋需调整,调整比例为100%。

管理费用各费用项目的调整如下表所示(单位:

元):

项目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1-8月数额

调整比例(%)

调整后数额

人工费用

3,557,439.16

3,471,451.63

2,038,946.80

169.07%

3,447,208.37

折旧

1,148,466.97

2,102,976.12

1,513,366.89

150.00%

2,270,050.34

各项摊销

7,560,879.85

18,980,774.85

2,197,365.44

150.00%

3,296,048.16

停工损失

0.00

2,161,342.80

4,463,623.12

100.00%

4,463,623.12

其他费用

5,204,314.15

5,870,362.93

3,217,807.27

169.07%

5,440,285.22

管理费用合计

17,471,100.13

32,586,908.32

13,431,109.52

140.85%

18,917,215.20

(1)人工费用

人工费用主要包括各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加班费、福利费和年奖准备等,与公司规模密切相关。

S公司产品量产以来,管理部门人员规模基本保持稳定,人工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也基本不变。

1999年人工费用为3,557,439.16元,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79%;2000年人工费用为3,471,451.63元,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24%;2001年人工费用为3,447,208.37元,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14%,三年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39%。

(2)折旧费(略)

(3)各项摊销(略)

(4)停工损失(略)

(5)其它费用(略)

3、财务费用分析(略)

(四)其他损益项目的分析(略)

(五)所得税分析

根据《K市国家税务局关于S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减免申请的批复》[(99)K国税外(免)字001号],同意免征1998、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2000、2001及2002年减半征收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

由于公司地处K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适用24%的所得税率,减半征收后的税率为12%。

因此,公司1998年、1999年所得税为零;2000年所得税为7,728,382.93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12%;2001年由于公司实行分期预缴、年终结算的所得税缴纳办法,因此,截至评估基准日公司共计提所得税费用为2,477,871.74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8.17%。

四、企业未来情况预测

(一)产品销售收入和产品销售成本预测

1、外墙砖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预测(略)

2、壁砖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预测(略)

3、地砖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预测

地砖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并且地砖销售收入占公司销售收入的比例呈增长趋势,1998年仅为11.59%,2001年已达到26.36%。

分析预测地砖未来销售的变动情况,需要主要考虑那几个方面的因素?

根据对以上因素的分析,评估人员认为地砖的销售能够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以目前的速度继续增长。

根据历史经营情况统计分析,地砖销售收入Y与年份X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Y=22,324,817.98X-44,592,029,762.07,地砖销售成本Z与年份X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Z=12,601,435.87X-25,1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