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9531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4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docx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一:

经济学等9个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20101学科门类:

经济学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并具有创新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经济管理、分析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基本精神,学生经过四学期学习,达到如下基本素质要求:

(一)、德育方面

1、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

2、有科学的思维方法,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3、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具有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勇于创新的实干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

(二)、智育方面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3、掌握经济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4、熟悉我国经济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经济发展状况,国际贸易的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6、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的能力,具有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的能力和初步的听说能力。

(三)、体育方面

1、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并具备体育的基本知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2、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

三、学制:

学生三、四年级共2年

四、主干学科:

经济学

五、主要课程简介

1、微观经济学

本课程重点讲授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供求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以及市场结构、信息不对称、博弈分析、福利经济等理论。

2、宏观经济学

本课程重点讲授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周期理论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理论。

3、管理学

本课程在讲述管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主要从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四大职能展开内容,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思路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向。

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管理技能。

4、金融学

本课程主要讲授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了解.使学生知晓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

5、国际金融

本课程主要对国际经济变量总量指标特别是汇率进行分析,说明这些变量与其他国内外总量变量(例如贸易与资本余额、利率、货币供给、政府支出、消费、投资、GDP、就业、价格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包括国际收支平衡、浮动汇率的决定、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对外汇的干预、以及开放经济中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等内容。

6、产业经济学

本课程主要以“产业”为研究对象,既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结构演变,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内容基本分为五大部分:

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组织,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

7、财政学

本课程主要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紧紧围绕效率、公平和经济稳定线索,讲授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课程从市场失效引出公共部门(政府)的经济作用,在讲述公共产品、公共选择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而论述公共支出、公共收入、财政管理制度和财政政策问题。

8、计量经济学

本课程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为思考和描述经济问题和政策提供了基本的研究和分析方法.通过本教学,学生可以掌握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学会用经典计量经济模型对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9、证券投资学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证券投资运行规律的专门学科。

其内容包括证券投资的环境、现代证券投资理论、证券投资分析以及证券投资策略。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证券市场及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熟悉证券市场及相应的投资运作和管理措施,学会进行科学的、理性的投资并能够运用和服务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证券机构、企业及从事投资活动的个人实践。

10、发展经济学

本课程主要讲授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从资源,技术,战略,制度等角度剖析经济发展的源泉,同时介绍经济发展理论在国内外的应用,逐步使学生理解我国经济改革,金融深化,社会发展的趋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视野。

六、教学计划安排:

表1课程设置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讲授

实验

开设学期/周学时

考核方式

备注

微观经济学

3.5

56

56

1/4

考试

宏观经济学

3.5

56

56

2/4

考试

3

统计学原理

3.5

56

56

2/4

考试

15521102

管理学原理

3

48

48

1/4

考试

会计学原理

3

48

48

1/4

考试

财政学

3

48

48

3/4

考试

产业经济学

3

48

48

2/4

考试

金融学

3

48

48

2/4

考试

发展经济学

3

48

48

3/4

考试

计量经济学

4

64

64

2/4

考试

证券投资学Ⅰ

3

48

48

1/4

考试

国际金融Ⅰ

3

48

48

3/4

考试

国际贸易Ⅰ

4

64

64

2/4

考试

制度经济学

2

32

32

3/4

考试

国际贸易实务

2.5

40

40

3/4

考试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3

48

48

1/4

考试

本页小计

50

800

800

表2、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

编号

实践环节名称及内容

学分

周数

学期

组织形式

j1510107

毕业实习

4

4

4

校内外

j1510108

毕业论文

6

6

4

校内外

合计

10

执笔:

陈本良、程兆麟教学院长:

唐志军

国际经济与贸易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20401学科门类:

经济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面向外向型企业为主,政府和科研机构为辅为定位思想,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经营学、管理学基础,系统掌握国际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国际经营理论和实务,具有经营哲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

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和趋势,学生经过四个学期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德育方面

1、具有高尚的人格。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护环境,珍惜资源,诚实守信,寓取于予,务实求真,奉公守法,文明礼貌。

2、具有进取精神。

有抱负,有理想。

3、具有团队精神。

严于律己,宽于他人,团结互助,善于协作。

(二)智育方面

1、掌握较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熟悉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理论、操作流程、国际市场营销知识、技巧、国际贸易法律、风险防范手段;

2、具有良好的外语阅读、写作、交谈能力。

3、能熟练地运用电脑系统,具有熟练的文字和信息处理能力,会使用电子贸易手段、电子物流手段。

4、掌握经济应用文写作知识和技巧。

5、能独立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三)体育方面

1、具有运动、保健意识和技能。

2、体魄强健,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能适应较差的工作条件和较快的工作节奏。

三、学习期限:

学生三、四年级共2年

四、主干学科:

经济学

五、主要课程简介:

1、宏观经济学

本课重点讲授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经济增长与发展及其周期理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理论。

2、微观经济学

本课程重点讲授厂商理论,供求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等。

3、国际贸易

本课程主要讲授国际间贸易存在、发展的基础,国际贸易的理念、目标、原则、方式,市场、渠道战略,定价理论,风险防范理论,各国通行的限制和鼓励的关税与非关税贸易政策、措施、手段,WTO基本规则等。

4、国际贸易实务

本课程主要概括地讲授进口和出口业务的流程,合同签定的方法,贸易术语的选择,货物的运输、保险,报关及货款的结算。

5、国际贸易法

本课程主要讲授国际贸易的法律体系及主要的实用贸易法律。

6、国际结算(双语教学)

本课程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讲授以信用证、托收、汇款为主要方式的国际结算体系及方法,风险防范理论等。

7、国际金融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包括国际金融体系、国际收支、国际资本流动、外汇汇率及其风险管理、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平衡与政府的外汇管理等。

8、国际市场营销

本课程主要讲授国际市场概况及特点,跨国营销理念与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国际市场营销中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

 

六、教学计划安排:

表1课程设置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讲授

实验

开设学期/周学时

考核方式

备注

微观经济学

3.5

56

56

1/4

考试

宏观经济学

3.5

56

56

2/4

考试

统计学原理

3.5

56

56

2/4

考试

管理学原理

3

48

48

1/4

考试

会计学原理

3

48

48

1/4

考试

国际贸易Ⅰ

4

64

64

1/4

考试

国际贸易实务

4

64

64

1/4

考试

国际技术贸易

3

48

48

3/4

考试

6

国际市场营销

3

48

48

3/4

考查

国际贸易法

4

64

64

3/4

考试

4

商品学

2

32

32

2/2

考试

2

国际金融Ⅰ

3

48

48

2/4

考试

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

2

32

32

3/2

考试

国际结算

3

48

48

3/4

考试

国际商务函电

2.5

40

40

2/4

考试

国际商务谈判

3

48

48

2/2

考试

本页小计

50

800

800

表2、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

编号

实践环节名称及内容

学分

周数

学期

组织形式

j1540108

毕业实习

4

4

4

校内外

j1540107

毕业论文

6

6

4

校内外

合计

10

执笔:

尹年长、尹萌教学院长:

唐志军

 

工商管理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120201K学科门类:

管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通过在校学习,学生应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身心素质的教育。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

8、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9、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三、学习期限:

学生三、四年级共2年

四、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经济学

五、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战略管理

六、教学计划安排:

1、课程设置和安排:

(见附表一)

2、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见附表二)

七、毕业学分要求:

60分

附表一、课程设置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讲授

实验

开设学期/周学时

考核方式

辅修专业

辅修

备注

经济法I

EconomicLawI

3

48 

48 

 

1/4 

考试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3.5

56

56

1/4

考试

会计学原理

AccountingEssentials

3

48

48

1/4

考试

4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3.5

56

56

2/4

考试

管理学原理

PrinciplesofManagement

3

48

48

1/4

考试

3

供应链管理

SupplyChainManagement

3

48

48

3/4

考试

财务管理II

FinancialManagementII

3

48

48

2/4

考试

4

生产与运作管理

ProductionandOperationManagement

3

48

48

3/4

考试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HumanResourceDevelopmentandManagement

3

48

48

2/4

考试

3

市场营销学

Marketing

3

48

48

2/4

考试

国际贸易实务Ⅰ

Internationaltradepractice

3

48

48

3/4

考试

组织行为学Ⅰ

OrganizationBehaviorStudyⅠ

3

48

48

3/4

考试

2

电子商务I

E-commerceI

3

48

48

3/4

考试

2

企业战略管理

StrategicEnterpriseManagement

2

32

32

2/4

考试

项目管理

ProjectManagement

2

32

32

3/4

考查

证券投资学II

SecuritiesInvestmentII

2

32

32

1/4

考查

领导学

Leadership

2

32

32

2/4

考查

4

物流管理

LogisticsManagement

2

32

32

3/4

考查

本页小计

50

800

800

附表二、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实践环节名称及内容

学分

周数

学期

组织形式

j1550108

毕业实习

GraduationPractice

4

4

校外分散进行

j1550109

毕业论文

Thesis

6

4

校内外分散进行

合计

10

 

执笔:

杜军教学院长:

唐志军

 

 

会计学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120203K学科门类:

管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等方面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同时本专业也要培养能在国民经济综合部门、各级财政、审计部门、保险部门、计划统计部门以及各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从事各种经济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德才兼备的中级财会人才。

二、培养规格:

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基本精神,学生经过四学期学习,达到如下基本素质要求:

(一)德育方面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严谨治学、实干创新、热爱劳动、勇于实践,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智育方面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了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

(三)体育方面

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并具备体育的基本知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

三、学习期限:

学生三、四年级共2年

四、主干学科:

经济学、工商管理、

五、主要课程:

1、微观经济学

本课程重点讲授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供求理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以及市场结构、信息不对称、博弈分析、福利经济等理论。

2、宏观经济学

本课程重点讲授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周期理论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理论。

3、会计学基础

会计学基础是阐明会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和技术的会计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特点是理论性与较强的实务性和技巧性相结合,是进一步学习专业会计的基石。

4、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是继《会计学》后为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主干专业课之一,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5、财务管理

本课程主要讲授理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利润形成及分配管理和财务分析等。

6、审计学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程序和基本内容,即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程序和方法、资产负债表审计及损益表审计等。

同时介绍我国审计发展的新动向和西方审计的一些内容。

7、会计电算化

本课程主要介绍电算化会计的基本概念、特点、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技巧。

8、统计学

本课程主要讲授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法、指数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抽样推断法、假设检验等。

 

六、教学计划安排:

表1课程设置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讲授

实验

开设学期/周学时

考核方式

备注

微观经济学

3.5

56

56

1/4

考试

宏观经济学

3.5

56

56

2/4

考试

财政与金融

3

48

48

1/3

考试

会计学原理

3

48

48

1/3

考试

3

统计学原理

3.5

56

56

2/4

考试

经济法Ⅰ

3

48

48

1/4

考查

财务会计

4.5

72

72

2/4

考试

财务管理Ⅰ

4

64

64

1/5

考试

会计电算化

2

32

32

2/4

考试

预算会计

3

48

48

2/3

考试

高级会计Ⅰ

3

48

48

3/4

考试

财务报告分析

3

48

48

3/4

考试

审计学

3

48

48

3/3

考试

管理会计

2

32

32

3/2

考试

税务会计Ⅰ

3

48

48

3/4

考试

成本会计

3

48

48

3/4

考试

本页小计

50

800

800

表2、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

编号

实践环节名称及内容

学分

周数

学期

组织形式

j15301226

毕业实习

4

4

4

校内外

j15301227

毕业论文

6

6

4

校内外

合计

10

执笔:

陈伟、鄢波教学院长:

唐志军

行政管理辅修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120402学科门类:

管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并具备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通过在校学习,学生应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身心素质的教育。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行政学、政治学、法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

3、具有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的特别是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

6、具有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