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9677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

《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口与贫困问题.docx

人口与贫困问题

一、世界人口问题

(一)人口问题概述

人口问题在所有全球性问题中处于核心地位,影响和制约着其他全球性问题的状况和解决。

人口问题与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人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既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适度的人口规模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而人口规模过大、人口素质不高,则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二)人口问题特点

1.世界人口绝对数量的迅速增加

20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率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而自20世纪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率迅速加快,特别是战后后,人口增长率跃上巅峰,60年代达到2%以上。

随着人口增长率的上升,世界人口规模不断膨胀。

世界人口在1850-1950年的一个世纪里翻了一番,而在1950-1990年短短的四十年里又翻了一番还多,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

世界人口预测(亿):

1950

1970

1985

1995

2000

2005

2010

2025

2045

2050

世界

25.3

36.9

48.5

57.1

61.2

65.1

69.1

80.1

90.0

91.5

发达国家

8.1

10.1

11.1

11.7

11.9

12.2

12.4

12.8

12.8

12.8

发展中国家

17.2

26.8

37.3

45.4

49.2

53.0

56.7

67.3

77.2

78.7

最不发达国家

2.0

3.2

4.6

6.0

6.8

7.6

8.6

11.7

15.8

16.7

表1

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得到世界人口地区比例及其未来50年的预测情况。

世界人口地区比例及其预测(%):

年份

1750

1800

1850

1900

1950

1999

2008

2015

2020

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亚洲

63.5

64.9

64.1

57.4

55.6

60.8

60.4

60.1

59.9

59.6

59.2

58.7

58.2

57.7

57.2

欧洲

20.6

20.8

21.9

24.7

21.7

12.2

10.9

10.1

9.6

9.1

8.7

8.4

8.0

7.8

7.6

非洲

13.4

10.9

8.8

8.1

8.8

12.8

14.5

15.8

16.6

17.5

18.3

19.2

20.1

21.0

21.8

拉丁美洲

2.0

2.5

2.1

5.0

6.8

5.1

5.0

8.5

8.4

8.4

8.3

8.2

8.1

8.1

8.0

北美洲

0.3

0.7

2.1

5.0

6.8

5.1

5.0

5.0

5.0

5.0

4.9

4.9

4.9

4.9

4.9

大洋洲

0.3

0.2

0.2

0.4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6

0.6

表2

从中不难看出:

(1)世界人口不均衡并将一直持续,不发达地区国家人口占大多数

(2)亚洲一直是拥有最多人口的大洲,未来其人口增长率逐步降低

(3)非洲人口增长十分迅速,在99年超过欧洲,是人口第二大洲。

(4)欧洲的人口增长在十分缓慢,趋于零并增长呈负增长

(5)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人口增长呈低水平并将常年保持

2.人口增加的国际与地区差异性

世界人口的增长,19世纪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初期的欧洲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则主要是在刚刚摆脱殖民统治的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经济体,当代世界人口的激增在发展中经济体表现的尤为明显。

战后四十年历,世界人口增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0-1970年,表现为人口增长率的迅速上升,由1950-1955的1.78%上升到1965-1970年的2.04%,这种增长主要是由死亡率下降引发的;第二阶段即70年代,人口增长率迅速下降到1975-1980年的1.73%,主要由生育率下降导致;第三阶段是70年代后期以来相对稳定的人口增长率,1985-1990年的增长率仍维持在1.73%;从9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率将再次出现迅速下降。

排名

国家

人口(万)

占世界人口百分比

1

中国

18.84%

2

印度

17.51%

3

美国

32262

4.46%

4

印尼

25287

3.49%

5

巴西

20204

2.79%

6

巴基斯坦

18515

2.56%

7

尼日利亚

17841

2.46%

8

孟加拉国

15845

2.19%

9

俄罗斯

14253

1.97%

10

日本

12703

1.75%

表3

3.世界人口呈现老龄化倾向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退休人口数量增加、人类寿命延长及少子化加速已使劳动力短缺,加重了劳动人口与整个社会的负担。

联合国最新统计,目前全球老龄人口总数已达6.29亿,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位60岁或60岁以上的老人。

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近20亿,占总人口21%,并将超过14岁以下儿童人口的总数。

百岁老人将从2002年的约21万增长到320万。

此为近几十年来世界60岁以上人口比例及2050年的预测

图1

此为近几十年来世界人口增长率及预测。

图2

由上两个图标可以直观得出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人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增长率的减少。

解决老龄化的措施:

(1)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三)关于人口增长问题:

1.利

人口红利。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人口红利对中国的影响:

最近1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失业人口开始大幅度减少,劳动力资源开始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经济增长一旦步入快车道,“人口红利”势必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

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优势已经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

一是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二是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人口红利”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劳动供给上。

从劳动供给来看,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劳动年龄人口最丰富的时期,“人口红利”将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从“人口红利”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来看,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或者说老龄人口比例增加在一定时期内并不必然带来储蓄率的下降,相反还有可能使储蓄率进一步上升。

2.弊:

(1)粮食消费增加

粮食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人类的食物需求。

世界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消费需求,是粮食供给必须首先保障的粮食消费。

人类对食物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增长,另一个是膳食结构改善带来的粮食需求增长。

①.巨大人口基数带来粮食消费刚性增长。

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69亿,预计人口增长率2010-2015年间将为1.1%,2025-2030年间将为0.8%,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到2030年世界粮食产量必须从目前的约多万吨增加到多万吨,几乎相当于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的粮食增产数量。

②.膳食结构改善拉动粮食消费需求。

一般认为,经济增长收入增加及人口增长和都市化发展,正在逐渐改变食品需求与消费结构。

自21世纪初世界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经济快速增长进一步改善了食物结构,增加了肉、蛋、奶的消费。

同时,拉动越来越多的农业资源投入到畜牧业生产领域,饲料需求不断增加。

(2)环境问题的加剧。

在全球性资源、环境和人口问题中,人口问题是根本。

全球人口的超速增长,产生了一系列难以克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为了维持庞大的世界人口,不得不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无限度掠夺所有可利用自然资源,结果导致四个生态系统因超负荷而出现退化,从而打破生态平衡。

与此同时,大大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并弱化人类以科技逐步解决资源问题的能力,使全球性能源和环境问题交织加剧,由此导致了全球性资源环境问题。

(3)经济发展问题

世界人口激增也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效应。

一些发展中经济体陷于“马尔萨斯新困境”,经济增长的成果被人口增长吞没。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造成“反常的落后现象”,即尽管工业发展较快,但仍然扩大了人均产值的差距;尽管就业人数增加,仍然出现相对人口过剩;尽管都市化迅速发展,乡村人口密度仍然增大;尽管识字人口比重增加,不识字的绝对人口数字仍然越来越多。

人口的快速增长也伴随着发展中经济体绝对贫困人口的增加,贫困种族战乱和社会的动乱,这些都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形成巨大危机。

 

(四)解决方案

解决好人口问题,简单的从人口增长模式本身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人口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考虑和处理,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1.完善医疗福利制度。

老人需要依赖社会的保障,尤其在医疗保健方面,较年轻一代要高很多。

已有完善的社会福利的国家,面临的压力更大。

在许多国家,退休制度未能覆盖庞大的老年人口。

老人必须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如延迟退休或依靠家庭。

2.提高生育率,降低楼价。

提高生育率可以改善问题,但结果需要长时间实现,改变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的趋势是一个长期性问题。

高住房成本是低出生率的原因之一,统计发现房价最昂贵的地区和国家,往往是生育率最低。

将房价控制在合理区间可以有效改善低出生率问题。

3.延长退休年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人类的平均寿命在增加而退休年龄变化却不大。

高收入国家将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是减低对老人资助的方法。

增加女性劳动力所得报酬也可有效降低老龄化问题。

4.鼓励创新多方位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最直接的办法。

更多财富流向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社会福利制度依赖便越小,不断刺激经济增长,是缓解人口问题最直接最有效方法。

二.世界贫困问题

(一)世界贫困现状

当人类迈入21世纪,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地摆在人们眼前,成为全世界的一个严峻课题。

二战后世界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财富也取得了很大的积累,但是世界范围内的贫困问题也随之日益恶化。

世界银行将极端贫困定义为每天生活费低于1.25美元。

多年来,国际社会为消除贫困作出积极努力,虽然取得效果,但世界各地消除贫困的进展并不平衡,消除贫困仍然任重道远。

目前全球仍有8亿多人生活在贫困中。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贫困现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世界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南亚、拉美、非洲等地,撒哈拉以南非洲依然占全世界极贫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如下图,从人种的角度也可以看出各地的差异,以白种人为主的发达国家的贫困儿童所占比例较低,黑人贫困儿童明显较多,这和地域的差异有着很大的关系,以反映出了世界贫困问题的不平衡。

图3

(二)世界贫困问题的特点

1.贫困人口不断增加,贫困状况持续恶化

二战后以来,贫困人口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不断增加,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6的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1/5的人没有饮上卫生合格的水;29个国家面临着严重饥荒,8亿人常年饥饿;2亿5岁以下的儿童患有营养级度不良症;10亿人处于文盲状态。

由于贫困,一些国家的人均寿命只有40岁,新生儿死亡率高达10.8‰。

其中,非洲以南地区贫困人口增长最快,比例最高,目前已达2.2亿,占该地区总人口的近50%。

2.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世界范围内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贫富差距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具体表现在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差异。

下表是2014年世界几个国家的人均GDP情况,显而易见,贫穷问题愈来愈严重。

2013世界人均GDP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

2013世界人均GDP排名最差的国家/地区

排名

国家/地区

人均GDP(美元)

排名

国家/地区

人均GDP(美元)

1

卢森堡

1

马拉维

223

2

挪威

2

布隆迪

303

3

卡塔尔

3

中 非

334

4

中国澳门

87306

4

刚果(金)

398

5

瑞士

81324

5

尼日尔

443

6

澳大利亚

64863

6

冈比亚

453

7

丹麦

59191

7

利比里亚

474

8

瑞典

57909

8

马达加斯加 

488

9

新加坡

54776

9

几内亚比绍 

524

10

美国

53101

10

埃塞俄比亚

542

表4

2.贫困化问题出现全球化趋势

贫困问题不是一个发展中经济体独有的问题,它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显著问题,发达经济体也存在着明显的贫困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使得美欧等国家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失业率的上升也使得贫困人口大量增加,据统计美国人口贫困率上升至15.1%,2013年欧盟面临贫困过遭受社会排斥的人口数量为1.226亿人,在欧盟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24.5%。

(三)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由于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欠发达经济体和地区,因此造成欠发达经济体个地区贫困问题的原因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原因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上殖民统治野蛮而残酷的压榨和掠夺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经济和技术地位的不平等,是造成发展中经济体贫困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2.人口增长的不平衡性亦是造成世界贫富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人口发展的历史来看,发达经济体人口增长缓慢,而发展中经济体人口却迅速增长,出现人口过剩,富国出生率低,第三世界人口爆炸,这个失衡只能加剧全球财富不均的分配。

3.发展中经济体政策失误与管理不当,政局的混乱,是造成其贫困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发展中经济体在人口政策,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的选择上出现的失误使其经济发展受挫,直接造成社会阶层的分化和贫困化。

此外,战乱和政局的动荡也是发展中经济体长期存在一个严重问题,破坏了社会的稳定,扰乱了经济发展的秩序。

4.环境因素的影响。

有些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分恶劣,加重了贫困,如孟加拉国长期遭受热带风暴的袭击,对农业十分不利,因此灾害频发的国家和地区就成了最容易遭受贫困问题威胁的对象。

5.发展中经济体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少数发达经济体掌握了全球经济,金融,科技的操纵权。

此外,各大跨国公司为增强竞争力和拓展市场,加速了兼并与收购活动,使最不发达经济体沦为他们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失去了对本国经济发展的主控权。

(四)贫困问题的解决措施

1.扩大贸易,使贸易成为有效的减贫机制。

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改进国家发展战略,将贸易目标作为一个中心内容,二是改进国际贸易体制,包括处理超过世贸组织范围内的问题,以便减少制约最不发达经济体的国际因素,三是提供更多的国际资金和技术援助,以开发生产和贸易能力。

2.增加援助并提高效果如果受援国的国内情况有利于改革,援助就能在这些国家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

3.发展工业,提高国民收入。

应该把支持私营部门的发展,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业技术,切实获得先进技术作为工业化与扶贫的主要内容。

同时最不发达经济体应因地制宜,择优发展制造业和旅游服务业以及对外输出劳务。

4.减免债务。

国际社会呼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在政策行动中发挥更大的灵活性,并要求为最不发达经济体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经受严重的贸易条件震荡或正在逐步摆脱冲突的其他穷过迅速减免债务。

5.加强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是最不发达地区摆脱贫困的另一重要政策,它是南北合作的有益补充,而不是代替。

(五)案例分析:

近期再度肆虐的埃博拉病毒

病毒的爆发也是造成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下面从埃博拉病毒来进行分析。

埃博拉又译作伊波拉病毒。

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

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近期,西非再次爆发了埃博拉疫情,截至2014年10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埃博拉疫情报告称,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美国、西班牙、马里以及已结束疫情的尼日利亚与塞内加尔累计出现埃博拉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13567例,其中4951人死亡。

其中,绝大部分的感染病例都集中在非洲地区。

非洲地区因为贫困,医疗体系相对与发达国家处于一个极度落后的境地,无论是突发疫情的应对能力以及医生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应对埃博拉疫情的爆发。

同时由于贫困造成的教育的缺失,导致国民对于疫情的发生完全没有清醒的认识,在世界卫生组织对疫情进行控制的同时竟然出现了国民冲入医院强行将病患抢出的行为,使埃博拉的疫情愈发难以控制。

2014年8月26日非洲开发银行总裁唐纳德·卡贝鲁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埃博拉病毒爆发导致了非洲西部地区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由于外资撤离、商业项目取消,预计西非经济将骤降4%。

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国刚从军事、政治危机中开始恢复,却又遭遇埃博拉疫情,各国的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破坏,并可能导致一场粮食危机。

此外,边境的封闭将增加各国间贸易成本,钻石贸易也已经停滞,如整个非洲关闭边境的国家数量逐渐增加,长期来看将打击整个非洲经济。

三、世界粮食问题近状:

1.2006年9月份开始全球粮食价格到了28年以来的最高点。

用2008年3月份数据与2005年数据相比,玉米价格的涨幅为134%;大米价格涨幅为96.6%;小麦为191.2%;大豆为112.6%······在这一时间段内,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的价格都有大幅度的上涨,而且上涨势头不减!

2.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年初公布,2010年12月的食品价格指数已经超过了2008年6月粮食危机时的峰值,一年内的涨幅达到25%。

其中,谷物类指数一年内上涨了39%,糖价格指数升到了199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点。

3.世界银行称,全球食品价格在过去一年中上涨了29%,而去年10月至今年1月间,全球食品价格更是上涨了15%。

过去7个月里,飞涨的粮价将4400万人推到贫困线以下。

“国际粮价正在飙升至危险水平,并威胁到全球数千万人生计。

4.2011年2月23日和24日,数万民众走上印度首都新德里的街头,抗议持续上涨的食品价格。

纵观世界,食品价格疯涨的国家不仅只有印度。

5.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显示,从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国际粮价大幅上涨15%,与一年前相比飙升29%,已逼近2008年“粮食危机”时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

去年12月中旬以来,俄罗斯土豆价格三个月内上涨了10倍。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部分粮食的价格已经破纪录。

去年玉米的价格暴涨了52%,小麦上涨了49%,黄豆上涨了28%。

今年1月,韩国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了30%,其中白菜价格同比上涨了152%。

(一)世界粮食生产分布状况

1.小麦

小麦是世界上食用人数最多,产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被称为“世界性的粮食”,世界小麦生产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可划分为5个小麦地带。

欧洲平原至西伯利亚南部

地中海沿岸----土耳其,伊朗-----南亚平原

中国东北,华北,长江中下平原

北美洲中部平原

南半球的不连续生产地带

世界商品小麦主要产区是美、加、法、澳大利亚和阿根廷(记忆方法:

世界商品粮出口国,阿法没(美国)家(加拿大)袄(澳大利亚)——所以卖粮),其中美国约占三分之一,欧盟15国约占三分之一,其次是加、澳、阿。

小麦的主要进口国是中、俄、北非、东欧,占世界进口量的29%。

2.水稻

水稻是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目前世界稻谷产量集中于高温多雨,人口稠密的亚洲南部和东部,加之亚洲居民多喜欢以大米为主食,故常称水稻为“亚洲的粮食”,世界稻谷出口量每年有2000万吨左右,主要出口国:

泰国、越南、美国、巴基斯坦、缅甸、中国、印度等。

3.玉米

玉米原产于中美洲,是一种喜温作物,生长期较长,需水量比高梁、谷子、大豆等旱粮作物要高,又分布很广。

玉米产量80%集于北美洲、亚洲、欧洲,形成世界三大玉米地带。

美国中部玉米带

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

欧洲南部平原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中国玉米产量居第二、巴西第三位。

主要出口国是:

美(74%)、阿根廷(7%)、中国、南非等国。

主要进口国:

欧盟15国和日本。

(二)世界粮食主要问题:

1.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世界及中国国内的粮食价格上涨幅度明显,资料显示从2006年9月份开始全球粮食价格到了28年以来的最高点。

用2008年3月份数据与2005年数据相比,玉米价格的涨幅为134%;大米价格涨幅为96.6%;小麦为191.2%;大豆为112.6%......总之在这一时间段内,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的价格都有大幅度的上涨,而且上涨势头不减!

2.世界范围的粮食库存减少

据权威专家分析,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美国的小麦库存在2008年底将跌至60年以来最低水平,将从3.12亿蒲式耳降至2.8亿蒲式耳。

英国《卫报》年初报道,目前世界粮食库存储备只有57天,和1962年的历史最高水平81天相比下跌30%。

3.粮食总产量的增长速度降低

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使气候显得更加变化无常,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

自2003年以来,全球主要产粮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乌克兰等国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此外持续的旱灾还波及了欧盟、美国、阿根廷、印度、印尼、泰国、南部非洲等其它世界粮仓。

加上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世界的粮食产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虽然因科技的发展与应用,粮食单产的潜力被不断挖掘,目前资料显示的数据说明世界粮食总产量仍然处于不断提高的阶段,但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已经无法跟上粮食消耗速度的增加了。

4.粮食消耗快速增长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慧丽对全球粮食低储备和高消耗的碰撞作了详细分析。

她在分析中指出,整个冷战期间,全球大规模粮食危机仅发生一次,而冷战后却已发生5次。

二战结束以来,全球的粮食产量是一直处于增加状态,且其增加速度明显高于人口增加速度,但是粮荒仍然不可避免。

究其原因,人均粮食消耗的疯狂增长是罪魁祸首。

据权威资料统计,在过去的45年里,世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至每天560万吨,增幅达149%。

造成人均粮食消耗剧烈增长的最大元凶是生物燃料的开发与使用。

以上四点是目前全球粮食问题的具体表象,四点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密关联的。

下面逐项进行简单分析:

(1)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成因

我们都知道,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着商品的价格。

当市场供求关系相对平衡时,商品价格也相对稳定。

供求关系失衡的时候,商品价格便会产生波动。

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小于求,价格上涨。

目前全球粮食产量虽然仍处于不断增长趋势,但粮食消耗的增长远远大于粮食增长,从而产生了严重的供求失衡,导致粮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