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9844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docx

影响教学质量的大反思视角

影响教学质量的  大反思视角

应试是学生现在或将来人生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特殊能力,我们要抓分数,但只要不片面抓分数就不为过。

套用托尔斯泰的一句话:

应试得心应手的教师有共同之处,应试成绩不理想的教师,各有各的不同原因。

因此作为校长,要让每一个教师找出影响自己教学质量的关键因子,教师才能走出教学成绩徘徊不前或不如别人的怪圈。

教师从哪些角度梳理、思考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子呢?

笔者认为不妨从“趣、变、合、高、大、快、选、补、练、清”10个角度做内部归因分析,也许能找到答案所在。

反思视角之一:

理念碰撞:

学生喜欢你这个教师吗?

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吗?

学生喜欢你的课堂吗?

思维引爆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国家督学李希贵的研究结论是,教师心目中的好教师标准与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标准前10条悬殊很大,在学生心目中,好教师标准排在前面的因素是公正、爱心、幽默、时尚……你在本班做一个调查,就会知道怎样才能做一个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学科感兴趣,学生才能发现其中的乐趣,产生志趣。

请你思考:

怎样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

通过哪些举措可以让学生获得对所教学科的持久兴趣?

反思视角之二:

理念碰撞:

你的教学流程显现出思维定式了吗?

你考虑教学流程优化了吗?

你考虑为达到目标选择路径了吗?

你的“备——讲——辅——批——考——评——纠”形成有效链条了吗?

其中最大的短板是什么?

思维引爆点:

多数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教师都存在心理惰性,情愿在“思维舒适地带”重复地低效工作,也不愿突破心理禁区,去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刚开始使用新的模式、方法时,因流程不熟悉、操作不熟练,可能效果一时不能显现出来,甚至下滑,多数教师便半途而废。

殊不知改革如学骑摩托车,当你没学会时,可能你觉得比步行还要慢,费力还不出成绩,想把摩托车扔掉,用脚步行!

但当你熟练驾驶时,骑车的速度与步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从备与讲的关系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教师多重视上课,往往忽视精心备课。

试想若不重视备课,那上课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嘛!

从讲与练的关系看,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的教师多把握不住两者的度,要么自己讲的多,练的少,结果班级平均分不低,但就是没有拔尖的,遇到竞赛就名落孙山;要么自己讲的过少,不注意题型的归纳,知识的拓展和拔高,不注意学生做题方法的点拨、能力的提升,因而造成中等以下的学生学习吃力,期末测查成绩两极分化。

请你思考,你是以讲为主的教师,还是以练为主的教师?

前者应增加练的成分,后者应增加讲的成分。

满堂灌应该摒弃,多讲多练也不科学,精讲巧练才是正途。

从练与考的关系看,共性的问题是练考不分。

学生小测验时,遇到学生不会或易忽视的问题,轻的通过提示或强调关键词句“好心”提醒学生,重的竟然让学生停下来,在黑板上讲起来;没有时间观念,学生做完才收卷;平常对学生的卷面书写不做严格要求;学生随意使用演草纸……造成的后果是,真正的大型考试时,学生没有时间观念,试卷总是做不完;书写习惯没养成,学生书写涂抹现象比较严重;更可怕的是学生身边没有了“最亲近的学科教师”,缺少了“护身符”,缺少了关键的语言提示,不会独立思考、做题。

况且教师还把多数错误归因为学生考场紧张,发挥不好。

练习与考试的关系应该是:

练习如考试,考试才能如练习。

请你思考:

在你的教学实践中,考、评、纠三者关系有哪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反思视角之三:

理念碰撞:

你与同学科教师之间真心合作了吗?

你与本班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真心合作了吗?

你重视与家长合作了吗?

你让学生制定阶段目标、学期、学年目标了吗?

目标之间是怎么整合的?

你的智力教学因素与非智力教学因素和谐共振了吗?

你思考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考试分数之间的关系没有?

你思考过学生课内与课外学科学习目标整合了没有?

你尝试过让小组同做一份试卷或学生出题,互相同层次交换考试了没有?

你指导学生画学科知识树了吗?

你让学生找到了学习本学科的通用工具了吗?

你注重学科思想、学科方法渗透了吗?

思维引爆点:

从教师的角度看,从影响教学的非智力因素去思考,提升教学质量会开辟一个新的视野。

不为分数,赢得分数。

通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来提升教学质量,以德促智,通过提升学生的品质、行为习惯促教学质量。

课内抓合格,课外抓提高,培优与补差并重。

班级学生认知的底线决定你讲课的起点,同时也决定了你讲课的高度、宽度、厚度。

方法例举:

教师比较注重学生把书从薄读到厚,往往忽视让学生把书从厚读到薄。

学生学的知识,多是孤零零的知识点,缺少融会贯通,不能连成知识线、知识面,构不成知识体。

让学生尝试画单元、整本书、整个年级、整个学科的知识树,对学生同化、顺应建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反思视角之四:

高、大、快

思维引爆点:

“高”指的是目标达标率要高,对学生的双级要求与训练要高,切记不是让你无限制地拔高知识的难度。

“大”指的是课堂的容量要大,一支粉笔、两道例题就打发一节课的做法,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快”指的是反馈要快,要趁热打铁。

改卷不过天,评讲不过周,总结不过月。

反思视角之五:

选、补、练、清

思维引爆点:

“选”指的是习题要精选。

教师要下题海,让学生荡轻舟。

题不在多,思透在灵。

尽量不要用现成的试卷,要通过选、剪、粘组合试卷,要让试卷、练习有含金量。

要出“过筛卷”,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二次反馈、补救,学生过基本题型关一个也不能少。

“练”要分层训练、分类达标。

可采取套餐式或自助餐式布置作业。

“补”指的是订正。

不但要订正,还要让学生找出错题的原因,要让学生就同一类型的题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考场上不犯同一类型的错误。

“清”要坚持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要思考清什么,怎么清,清了没有,没有清怎么办?

方法例举:

关于订正作业,建议采取三步作业订正法:

找出错题的原因,规范订正,要求学生再做一至两道同类型习题进行巩固。

布置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思维类型和学习潜力为学生提供与之能力匹配的三类“套餐”——基础餐、提高餐、营养餐,让学生在自己最近发展区内“就餐”。

对作业可从三维进行评价: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对学生作业的思考过程、解题策略的评价,对学生作业态度的评价。

教学与管理的44个小创意 

1.动态黑板报

各班教室后面的学习板报,若除去报头、栏目设置、相关插图,文字内容只剩下几百个字,学生最多花十几分钟就可读完。

然而黑板报多采用的是单周或双周更换一次,因更换速度缓慢,黑板报的作用就大打折扣。

但如果更换速度过于频繁,又会增加师生的负担。

如何解决这一两难问题?

我的思路是采取“周大变、日小变,天天更新”的模式。

“周大变”指的是每隔一周,无论插图、版式设计、栏目设置、主题、内容都要全面更新;“日小变”指的是在一期板报全面设计完毕后,本周内其他几天,插图、版式设计、栏目设置、主题基本保持不动,只更换相关的文字内容。

这样既扩大了有效信息量,让学生对黑板报天天有新鲜感,又没有加重师生的负担。

2.固定设置供学生使用的田字格、拼音格

观察低年级教室前面的黑板,会看到很多问题。

在无效率、服务意识差的学校,教师上课时,在黑板上用直尺或三角板画田字格、拼音格,占用了大量教学时间;在有效率、服务意识强的学校,黑板左上角已提前设置了固定的田字格、拼音格,教师使用起来很方便。

但是笔者发现了一个问题,在教汉字、拼音书写时,教师示范结束后,抽查学生掌握情况时,因黑板上设置的固定的田字格、拼音格太高,低年级学生根本无法使用。

建议在黑板右下角固定设置田字格、拼音格,便于学生课堂练习使用。

需要反思的是,我们为什么只考虑了利于教师的“教”而忽视了方便学生的“学”呢?

3.作业绳套

现在许多学校多是大班额,批改作业成了教师的负担。

若教师让学生把已批改过的作业用绳套套起来,教师一下子就可以翻到当天需要批改的地方,这样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

4.三步作业订正法

关于订正作业,建议采取三步作业订正法:

找出错题的原因,如题目抄错、题意不清、概念混淆等;规范订正;要求学生再做一至两道同一类型的习题进行巩固。

这样学生对错题,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加上巩固、强化,在今后考试中就可以少犯或不犯类似错误。

5.理科作业保留思维痕迹

理科作业不妨让学生把作业一分为二,正式内容占三分之二,演草部分占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对于需要考查学生思维过程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把正式作业与演草合二为一。

这样,教师就可以凭借演草部分提供的信息,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了解,针对出现的思维障碍,采取对症下药的有效措施。

6.套餐式作业卡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成绩、思维类型和学习潜力为其提供与之能力匹配的三类“套餐”——基础餐、提高餐、营养餐,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就餐”,同时作业最大量(包括学生答题占用的页面)不准超过16开纸一页。

这样逼迫教师不得不对习题反复筛选、优化,实现了布置作业从以往追求数量到现在追求质量的“质变”。

另外“作业卡”的推出,节省了学生大量抄题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做作业的有效时间,避免了许多无效劳动。

7.三维作业批改法

第一维度——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

在中高年级尝试用画“正”字的方法,变等级符号为统计符号,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统计评价。

也就是说,全对的作业记“正”;有错的作业根据情况少记笔画,当学生把错题订正完毕后,可以把“正”字中缺少笔画补充完整。

第二维度——对学生作业的思考过程、解题策略的评价。

根据学生习题解答的过程,对学生的解题策略、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在“正”字的右下角,用“★”、“△”来反映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

“△”表示思维有创意,但没有完全做对,或方法正确但不简便;“★”表示思维方法独特,有创意。

第三维度——对学生作业态度的评价。

在“正”字的左上角用“↑”、“↓”,表示作业书写是否工整,格式是否符合要求,作业是否认真。

8.累积式作业评价

翻阅学生的作业本,可以发现多数学生刚开始时书写得规范,后来越写越差,到最后几页简直不成样子的现象。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采取累积式作业评价。

具体操作方法是:

对学生作业,每天优秀的可以加盖一朵小红花印章,称之为日评价;教师可以依据班级实际,规定每周获得若干次小红花可以加盖一颗小五角星,称之为周评价;每周获得几颗小星可以加盖一面小红旗印章,称之为月评价,每月获得几面小红旗,可以加盖一枚小奖杯印章称之为期评价。

此外还可根据学生的表现设置保持奖、进步奖、创新奖。

9.班级作业协调员

因学科教师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难免会出现各科作业累积总量某天过多或过少、“旱涝不均”的现象。

为此可设“班级作业协调员”,专门负责与学科教师通报作业信息,反馈学生呼声,协调班级日作业量。

10.交换作业书写日

每月设立交换作业书写日,让学生用同伴作业本做作业,这样,学生写作业的态度及作业正确率都会有明显提高。

11.课外作业检查体系——免检、抽检、必检

具体讲,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做作业的一贯表现,结合学生的申报情况,把学生作业分成免检、抽检、必检组。

同时,分组又是动态的,不固定的。

12.学生自己选择实验角

在进行理化生实验操作指导时,针对当前学生动手能力差异悬殊的现状,在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后,可以将实验室划分为“完全独立操作”、“几人相互完成”、“需要老师手把手指导”等多个学习角,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选择不同区域进行实验操作。

13.画学科知识树

学生学的知识,多是孤零零的知识点,缺少融会贯通,不能连成知识线、知识面。

让学生尝试画单元、整本书、整个年级、整个学科的知识树,对学生同化、顺应建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14.设立抽奖作业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在教室醒目的地方放置2个神秘的箱子,教师当着学生的面有选择性地在箱子里面分别投入一些提高题、奥赛题,同时要求,只有作业全部完成的学生或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才有资格在第一个箱子里面抽一道题,并且要保证不能让其他学生看到。

若自己独立钻研出来后,可以再来抽题,否则资格自动取消,若连续攻破三关后,才有资格在第二个箱子里面抽题……通过这种形式的包装,教师让学生把做题变成了一种乐趣,学生的内驱力开始发挥作用,这时,学生的学习不是教师逼着学,而是发自内心的“我要学。

15.带有研究性质的教案设计

笔者的思路是:

教案可分三大部分。

一是学情分析及三维目标确立;二是教学流程,包括知识点、教法设计(包括情境链的创设、主问题的设计、学生活动可能出现情况的预设、作业的优化设计)、学法设计(学生活动链条的构建、学生参与的状态等),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教师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新课改相关理念、课标要求等角度解释为什么这样设计);三是课后自我反思。

这种研究性教案,附加有自我说课的成分,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高水平备课。

关键环节的核心提示

教法设计。

依据自身素质、知识内容、教学环节等对教学方案的预设,也就是教师自身对学生指导、引导的方案。

教师首先要确定三维目标和教学方法。

教师可选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练习法,也可选用目标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还可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确定教学方法后,再把环节、步骤流程梳理出来。

教法设计中情境链的创设、主问题的设计、学生活动可能出现情况的预设、作业的优化设计、课堂小结必不可少。

学法设计:

对学生课堂活动的预设,也就是学生先干什么、再干什么的具体安排。

如理化中教师实验演示时,学生观察什么、记录什么等要考虑周详。

教法与学法是配套同步的,在处理知识点时要明确教师干什么、学生干什么。

课后反思(课后札记):

有感而发,可长可短,贵在为今后教学提供借鉴。

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反思课堂教学对新课程理念的诠释与把握是否准确、是否存在误区;反思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设计是否有趣味性、挑战性,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反思学生的课堂发言(课堂表现)或解题方法、结果的生成与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是否合理有效,特别是对突发问题的处理是否机智;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得当,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反思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否有效,能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反思师生情感交流方式是否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否体现以学为主的新课程的精神。

16.描红式课后备课

备课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备课。

对于如何进行课后备课,教师经常感到茫然。

描红式的课后备课指的是教师在课后,根据自己课前预设及课堂临时生成的情况,结合课后反思,在原教案的各部分空白处用比较突出的红笔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

实践证明,描红式的课后备课对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业务素质是一条有效途径。

17.购买教师教案的知识产权

撰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教师要付出大量的心血。

年轻教师参照优秀教师的教案,对全面把握教材、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校要购买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教案的知识产权,根据同行借阅的人数、次数,付给一定的报酬。

这样优秀教师感觉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尊重,同时也有一份成就感。

18.活页教案

传统“教案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为了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减轻教师备课负担,提高备课效率,可采取“我为别人,别人为我”的撰写活页教案的方式。

该教案模式分三部分:

前面是学情分析,中间是活动流程,后面是课后追记。

中间主体部分的活动流程又可分为两部分:

信息台(资料显示屏+教学设计ABC,我们称之为菜单栏)、导航台(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我们称之为方案栏)。

菜单栏也就是信息台部分由教研组合作完成。

教研组将教材内容按备课任务大小合理分解,落实到教师,教师搜集整理所承担专题内容,打印交换,完成备课的素材库建设。

其余部分由教师本人独立完成。

每一位教师都要从自己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效果的监测等方面重构活动方案,完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预设方案。

素材库提供的素材,教师可圈、点、画、批、注,可选择取舍、调整、补充、修改等。

同样的素材,因取舍不同,可设计出不同风格的活动过程。

课后追记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整堂回顾,佳处回味,败笔探究,作业反馈,教案修改,补救措施,资料补充等,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完成。

这种教案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与新课改提出的教案设计要考虑教学个性化和动态生成性的要求相吻合。

19.让教师参与到备课管理中来

备课管理是课改管理的“瓶颈”之一,笔者在基层学校调研时发现,教案检查还未突破禁区,检查教案还只是领导的特权。

多数教师认为“开明”的检查是领导的恩赐!

笔者认为学校的备课管理也要实施相应的改革,各学校要积极鼓励一线教师参与到备课管理中来。

教师互查备课,找同事教学中的特点、优点、改革点,每人写“观备课一得”,像这种“交互式、激励式、开放式”的备课评价法就值得提倡。

这种教案的检查过程,变成了教师学习同行先进经验、分享同行创造成果、激发自己创造潜能的过程。

20.变固定时间检查教案为随机抽查教案

针对教师课前抄教案,课堂上用不上,课后补教案,应付检查的现实,笔者建议变固定时间检查教案为随机抽查教案。

具体方法如下:

当天值日教师、值日领导,分别随机抽查两个教师的教案,并在教案上签字,注明该教案与所教的内容是否相符及相应的等级。

为了避免领导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如果当天学校领导成员有课,应主动让值日教师检查(注:

教师不好意思主动检查领导的教案),否则按无教案论处。

21.举手的变革

学生的举手方式是一种固定的姿势——举起右手,教师仅从学生举手情况获得信息实在单调。

若把学生举手方式分别赋予一定信息,并且规定统一的姿势,就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

比如教师出示一道选择题,该题有A、B、C、D四个选项,教师不妨规定学生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分别代表选择A、B、C、D四个选项。

这样,教师就可判断出分别选A、B、C、D选项的学生及人数,使教师提问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避免了原来随意提问时回答类同的情况,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这一改进,使教师对学生情况的判断突破了以往仅凭教学经验估计的历史,实现了定性向定量的转变。

对于判断题,若认为正确的,让学生伸出右手的大拇指、食指,成“对号”状;若认为错误的,让学生伸出左、右手的食指,并成交叉状。

同样,发表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时,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

若对答案胸有成竹时,可以把手举得高一些;还有疑惑正在思考时,可以把手举得低一些;急于发言时,手可以上下快速移动,但不能发出声音,并且不能离开座位。

这样就可避免不必要的争吵,避免课堂乱哄哄或失控状态。

教师还可以规定,若提出的问题与本节课内容有关,可以举右手,若与本节课无关(比如需要上厕所、头疼、肚子疼、同桌发生矛盾等),可以举左手。

当然为了不伤害到潜能生的自尊心,教师也可以与潜能生约定特殊的手势,使潜能生在同伴面前有一定的面子。

22.课堂信息反馈牌

让学生纸制一个小四面体当作课堂信息反馈牌。

除底面外,剩余的3个面分别涂上红、黄、绿颜色。

红色代表没有搞懂,急需教师辅导;黄色代表半懂不懂,似是而非;绿色代表全部明白,不需要教师做任何提示。

当学生自学或教师答疑暂告段落时,观察学生出示的信息反馈牌,对学生的情况就可以了如指掌,同时又保护了潜能生的自尊心。

23.“3+1”评课法

听课、评课是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环节。

笔者在调研时发现了一个共性问题:

多数教师缺少活动的参与意识,缺少质疑课堂教学的意识,把自己仅仅作为一个活动的旁听者、看客。

表现在事先不知道听课的内容、执教的方案、研究的专题等,听课时,不会运用分析、观察、访谈、调查等手段,不知道从师生互动的情况、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效度的达成情况、学生思维的变化、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

更为可笑的是,听课结束进入座谈阶段时,同行对执教教师课堂表现评价出现许多怪现象:

一是讲优点的多,讲缺点的少,浅层次谈的多,深层次谈的少,不利于课后教师的自我反思;二是重复别人的观点多,讲出的新意少;三是从开始到结束,当“哑巴”的多,发言的少。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笔者建议各校教研组可采取“3+1”评课法。

即讲同行一个优点的同时说出他的三个缺点、不足、建议,或自己的三个困惑,并且要求座谈教师人人发言,且不能重复。

这种“3+1”评课法,能够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案例研究的过程中,使所有听课教师不再当听众,从而加强了教师参与案例研究的效度,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明确案例研究的方向,有利于他们产生疑问,获得体验和感受,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有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弥补自己的教学不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4.同题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针对同一话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角度,进行个性反思。

而同题反思则是要求教师针对学校规定的同一问题,进行全校性的集体反思。

交流时,教师可以判断出自己反思在同行中所处的层次,可以判断出自己反思的是问题的表象,还是问题的实质;同时还可以使教师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该问题进行把握。

25.二次反思

教师上课或听课结束,在没有与同行交流,没有专家引领的情况下,所做的反思,我们称谓初步反思、浅层次反思。

我们看到的情况是:

有的教师反思方向不明确、内容不具体,他的反思只是有一个简单的思考点;有的教师反思点找到了,却不知道如何结合相应理论深入反思,即不会反思;有的教师用错误的理论来分析自己的教学实践导致错误反思;有的教师的分析始终没有质的突破,是一种浅层次的重复反思。

议课结束后,因为有了同伴的互助,有了专家的高度引领,教师对某一现象、问题会产生新的看法,会对自己以前的认识加以修正,还会对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方式、方法感兴趣,这时趁热打铁让教师重新进行反思,我们称之为二次反思、实质反思。

教师若坚持写这样的反思,3年以后,必能成为“学生欢迎、自我幸福”的教师。

26.个性化、适用化的观课、议课记录本

观课记录本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预设的听课目标:

自己有什么困惑(单项的或综合的),想验证、学习、发现、比较什么,想得到什么数据。

二是课堂观课日志——

(1)观课角度的选择(是观察学生、观察教师,还是同时观察;是单项观察还是综合观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自己听课的重点)。

(2)课堂纪要:

教学流程、教学典型环节、片断、细节的记录、关键环节的点评等。

(3)观课心得:

上课教师是怎样处理的,自己的看法、建议或者对自己的教学有什么启发。

三是对执教人所观察角度方面的评价:

用事实说话、用理论概括。

对执教教师上课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优缺点并重。

议课记录本也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议课的交流提纲(自己的第一次反思);二是发言摘要:

执教教师谈体会、观课人员“3+1”议课的发言摘要、专业引领内容;三是个人议课后的感受和体会(二次反思)。

27.“听课——说课——评课”校本教研模式操作要领

该模式由三个环节构成:

听课前:

(1)各年级组调查该学科现在急需解决什么问题,教研组汇总出共性问题;

(2)根据轻重缓急确定每次活动要解决的问题;(3)确定主讲人;(4)将主讲人的教案及设计理念提前印发给每位参加研讨的教师;(5)参加听课活动的所有教师也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提前备课;(6)每位教师要确定自己听课时观察的对象、要点、目的甚至要列出听课提纲;(7)教研组要提前做好活动的所有准备工作。

听课中:

首先要解决听什么的问题,重点是:

(1)听课教师按规范完成听课记录;

(2)对自己确立的与听课目的有关项目进行详细观察、记录;(3)确定自己评课时的发言提纲,如有必要撰写书面发言材料。

听课后:

由负责人组织评课。

(1)主讲教师进行课后说课;

(2)听课教师进行“3+1”评课,即举一个优点同时要说出三个缺点、不足或改进的地方;(3)要做好评课发言记录;(4)听课教师修改完善各自的教案;(5)抽签进行二次上课;(6)活动结束后,每位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