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生物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175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生物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生物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生物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生物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生物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生物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生物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生物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生物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生物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生物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生物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生物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生物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生物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生物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生物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生物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x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生物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与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初中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健康地生活》的第一节,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提供具体的实例和生活中的材料,引导学生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分析主动建构概念。

教学中要求学生首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一些常见病是否属于传染病,认清了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等,再选择恰当的措施来预防相应的传染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达成传染病、病原体以及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核心概念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传染病,能说出传染病的病因。

2.说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及针对性的预防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

2.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说明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

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说明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二、学情分析

关于传染病的知识,学生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但是学生头脑中关于传染病的概念未必是正确的,必须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逐步构建传染病科学概念。

传染病知识与每个学生都息息相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另外围绕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这个概念安排动手实验的环节,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培养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此外我校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比较认可,能够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来深入分析问题。

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也初步具备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能力。

对于这节课,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让学生掌握传染病概念的层面上,而是希望学生对传染病等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真正指导自己选择卫生、安全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

三、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换水游戏”的实验用具、材料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交流、小组游戏等小组协作式教学策略。

通过对科学和历史的学习、换水游戏、实验数据的分析体验式概念获得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实践体验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2014年2月,已经沉寂了将近40年的埃博拉病毒突然在非洲大陆卷土重来,这种传染性极强、致死率非常高的传染病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现在,我们来看看“埃博拉病毒的前世今生”。

(播放视频“埃博拉病毒的“前世今生”。

看完视频,我们对埃博拉病毒有了更深认识,也领略了它的厉害。

其实,从古至今,人类遭遇了无数的瘟疫,其中有些瘟疫也特别厉害,对人类后代影响巨大,比如非典、天花、鼠疫、流感等。

纵观历史,人类对传染病非常恐惧,但是人们也发现了很多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

 

观看视频

思考

 

利用新闻播报,2014、2埃博拉病毒卷土重来袭击非洲大陆事件,导入课题

通过新闻,聚焦概念

新课过程

一、传染病

1、特点

 

(1)传染性

 

(2)流行性

展示幻灯

(一)阅读课本72-73页,完成导学提纲“合作探究

(一)”

1、下列疾病中,哪些是传染病?

哪些不是传染病?

(填写表格)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病发生时,并不是个别人患病,而是在某个区域内,甚至整个地区、国家乃至全世界流行,因此传染病的还有另一个特点

(二)流行性

 

学生辨析:

根据生活实际判断,哪些是传染病,哪些不是传染病。

为什么?

 

在教师引导下共同分析归纳出传染病的特点

(一)传染性

 

学生了解传染病的情况

 

从生活经验入手,源于生活,理解生活

2、病因

 

病原体

幻灯展示

2、传染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不同传染病的病因不同,从而理解病原体的概念。

(结合科学和历史,了解人类认识传染病病因的过程)

关于传染病的病因,早在1675年,列文.虎克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了细菌,这是人类真正认识传染病的开始;19世纪,巴斯德研究证实人体内的某些传染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同时期,德国的科赫,也研究证实多种细菌都能引起疾病,其中引发肺结核的结核杆菌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贡献,让人类遏制住了当时的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肺结核,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和生理学奖。

科学家研究证实,不同的传染病,病因不同。

(通过几种常见的传染病的病因分析,归纳出病原体的概念)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结合图片了解人类认识传染病病因的过程

 

根据幻灯,辨析传染病的病因

 

分别找出病因后,归纳出病原体概念

 

通过科学和历史的学习,了解人类认识传染病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理想。

 

通过辨析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深入理解科学概念。

培养学生寻找病因、归纳分析、梳理规律、建构科学概念的能力

 

 

3、概念

3、能否将传染病按一定标准分类?

(拓展延伸)

引导提示学生对传染病进行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

对传染病的特点、病因回顾,要求学生总结概念

 

在教师的提示下,试着对传染病进行分类

 

通过分析总结传染病概念

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传染病。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换水游戏

 

1)介绍换水游戏的材料用具和游戏步骤及注意事项

我们知道了病因,那么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呢?

这个问题,我们用“换水游戏”来解决。

介绍有关换水游戏的具体做法、步骤要求

1、换水游戏:

模拟甲肝传播(根据国际上很流行的模拟艾滋病传播的游戏,将其改动)

①每个同学面前都有两个烧杯(一大一小),大的一个装有液体的是换水杯,另一个(小的)空烧杯为备用杯。

杯中装的液体有的是清水,有的是碳酸钠溶液。

清水模拟正常的健康人,碳酸钠溶液模拟甲肝患者或甲肝病毒携带者,换水过程模拟共用餐具等。

表面看分不出两种液体,说明从外表我们无法判断谁是“甲肝患者”或“甲肝病毒携带者”,也说明了一些传染病的隐蔽性。

步骤及注意事项

步骤1:

将“换水杯”中的液体倒一半到“备用杯”;

步骤2(组内换水):

用换水杯与同学交换杯中液体

第一组,每人——另1人

第二组,每人——另2人

第三组,每人——另3人

第四组,每人——另4人

第六组,每人——另6人

第五组先不换水。

步骤3(组间换水):

第五组,

每人——第六组中1人

特别强调

注意:

换水时,应小心轻放,不要让杯中液体溅出到桌上或人身上。

 

了解游戏的实验用具、材料的组成

 

聆听教师的介绍、理解游戏具体的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了解一些传染病的隐蔽性。

 

理解领会教师介绍后,按要求开始换水游戏

课堂气氛轻松快乐

 

学生动手、亲身体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

同时,又克服了传染病无法亲身实践与没有感受的学习印象不深的矛盾。

 

2)滴酚酞演示

检测是否被感染

换水之后,我们还是无法从外表上分清被“感染”情况,但是,通过滴入酚酞,就可发现是否被“感染”,因为酚酞遇碳酸钠溶液会变红。

(演示酚酞检测)

滴入酚酞后,如果水变红是因为里面有碳酸钠,也就是模拟感染了甲肝病毒。

问:

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有没有“被感染”呢?

请组长滴酚酞检测每个同学的“换水杯”(教师在板书上以表格形式记录结果)

师:

这么多同学都“被感染”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你是被谁感染了呢?

怎么检测呢?

(即找出最早的源头)

提示:

在交换之前,谁是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请组长滴酚酞到“备用杯”(教师在板书上以表格形式记录结果)

 

滴加酚酞后有的无色,有的变红色。

惊讶

 

紧张,希望尽快知道自己有没有“被感染”

 

小组长滴酚酞检测每个同学的“换水杯”

看着自己的杯中液体本来没有变化,但是看到检测结果有的激动,有的感慨

 

思考、讨论交流,纷纷发言,出谋献策

 

在师提示下,有同学想起检测“备用杯”

 

组长滴酚酞到“备用杯”找出最早的源头,兴奋

 

通过游戏活动,呈现传染病流行的全貌,丰富概念

 

设立疑问

 

解释疑问

3)分析数据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幻灯出示问题

问题1.从一、三、六组的“感染”人数的数据变化,你认为换水次数和“感染”机率有什么关系?

问题2.第二、四组为什么没有人被“感染”?

问题3.第五组只交换过1次,为什么被“感染”的人也很多?

(换水之前,老师对不同组做了不同的要求,其中一、三、六组本来各设置了一个“甲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即小组中有一杯碳酸钠溶液),二、四、五组没有设置“甲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所以,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要认识到共用餐具或者公共餐具不及时消毒,会传播相关的传染病,养成不随地吐痰、勤洗手、用公筷帮别人夹菜等卫生文明的生活习惯。

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态度,培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现在,我们以“换水游戏”为例归纳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

从换水游戏中,我们知道了“甲肝”要传播开来,必须要有碳酸钠溶液(“甲肝患者或甲肝病毒携带者”)存在,还要有换水过程(即“共用餐具等”)和清水(健康人)。

这三者缺一不可,缺一个“甲肝”就不能传染流行。

换水游戏中的三个组成正好对应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即一种传染病要流行必须要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以“甲肝”为例,强调“传染源”和“病原体”的区别

2)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传染病,传播途径也不同。

3)易感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以游戏为例,一开始大多数人都是易感人群,当你已经“被感染”后,就变成新的传染源了。

小组合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思考、讨论、归纳问题答案

1、从一、三、六组的“感染”人数的数据变化,可看出换水次数和“感染”机率成正比关系,即换水次数越多,感染机率越大。

2、二、四组虽然各进行了2、4次交换,但是因为没有模拟甲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最终没有人被“感染”,说明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和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有接触的范围

3、第五组虽然只和第六组进行1次交换,但是因为选择的是已经交换过6次以后的第六组,所以感染机会也很大,被“感染”的人也很多。

说明和高危人群哪怕只发生少量接触,也有很高的被感染的风险。

理解了在传染病面前正确的选择卫生、安全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

 

认识三个环节

 

理解传染源的概念

 

以实例区别“传染源”和“病原体”

 

结合图片,理解不得传染病有不同传播途径

 

理解易感人群,并认识从“易感人群”到“传染源”的转换

 

从实验数据引入课本知识,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联系社会,应用于生活培养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游戏的三个组成部分对应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理解自然、轻松。

 

3、资料分析典型例析

展示资料、例题

完成资料分析、典型例析加深三个基本环节的理解

通过实例、习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性内容,从而拓宽概念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传染病,以及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随着对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能力的提高,传染病曾一度被人类遏制住肆虐的脚步,然而,近些年来,不仅一些过去几乎销声匿迹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

可见,人类对传染病的预防不可有丝毫懈怠。

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踊跃发言,发表本节课的收获

 

承上启下,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当堂检测

出示导学提纲“练一练”

当堂检测学习效果

对概念进行辨析、理解、强化、巩固

拓展作业

要求课后完成

小组合作,参考书本77页的内容,设计一个有关“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的调查表。

(提示:

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途径、调查内容等)

拓展应用,强化概念

教学反思

这节课备课强调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体验来形成概念,注重概念辨析,突破难点以达成核心概念的目的。

引入环节我用埃博拉病毒新闻上热门的话题来引入,学生也比较熟悉,初步将生活和即将学习的知识建立了联系。

对传染病的病因、特点、病原体概念到初步概括传染病的概念,我采用我们学校的“先学后教”模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提纲,再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形成。

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让学生对传染病概念的理解更具体。

而对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我通过国际上很流行的模拟艾滋病传播的游戏--“换水游戏”进行改动成甲肝传播进行教学。

这个游戏,学生有“玩”的兴致,学习热情变高、课堂变得生动活跃。

体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的教学理念。

换水游戏中,学生经历了兴奋、悬疑、紧张、释然等情绪经历,这种体验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对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也就能轻松掌握。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换水环节有些学生不遵守游戏规则,故意不按照教师安排的换水次数或者故意和别人的“备用杯”换水,导致结果数据不准确;此外,分析实验数据时,学生不能够从直观数据中提炼出更有价值的结论。

【板书设计】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传染病

1、特点:

传染性

流行性

2、病因:

病原体细菌

病毒

寄生虫

3、概念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附:

记录表

组别

换水次数

“感染”人数

备用杯变红人数

组内换水

第一组

1

第二组

2

第三组

3

第四组

4

第六组

6

组间换水

第五组

1(和换过6次水之后的第六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