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298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2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

高考政治小题狂刷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国古代书法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羁,虽然只是线条的描摹,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

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

这说明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特有的

④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2.日军侵华战争爆发后,1939年、1944年南宁两度沦陷,广西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不得不中断。

图书馆工作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将图书馆所藏古籍和其他重要书籍及时转移。

广西图书馆重视古籍保护,是基于

A.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D.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答案】B

【解析】广西图书馆重视古籍保护,是因为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具有重要意义,B符合题意。

A表述不科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C、D与题意不符。

3.《环球财经》指出,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所有那些衰落的民族没有一个能够复兴的,所有那些中断的文明没有一种能够涅槃重生的。

但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和古老的中华文明正在成为人类史上唯一的例外,只有中国敢于做民族复兴的梦。

要实现复兴梦必须

A.全面抛弃古代传统文化

B.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C.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D.复兴中国古代衰落和中断的一切文化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继承优秀传统文化,C符合题意;A、B、D均说法错误。

4.“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支持立项的珍贵典籍普及推广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

目前已完成书稿26部,首批10种史话已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有《文苑英华》《永乐大典》等。

古籍的保护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③保留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文脉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鲜明的时代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C

5.“中国智慧自成语境”。

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表达着人伦善恶的中国价值观。

材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①③

【答案】C

【解析】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①符合题意;中国成语表达着人伦善恶的中国价值观,表明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彰显中华民族特色,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践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错误。

故选C。

6.《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丛书。

其内容涵盖甚广,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医学、天文、地理、艺术、科技、农业、占卜等,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

其文化价值表现在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②从中能够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

④从中能够看到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7.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卷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万事开太平”的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

3000多年前的《周易》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更激励着中华民族为了美好明天奋斗不止。

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②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的强大物质力量 

③中华优秀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坚实物质力量 

④中华优秀文化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这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①符合题意。

“3000多年前的《周易》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更激励着中华民族为了美好明天奋斗不止”,说明优秀传统文化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④符合题意。

中华优秀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的强大精神力量,②③说法错误。

故选B。

8.山东吕剧、云南的滇剧、闽南的高甲戏、池州傩戏、岳西高腔、安顺地戏……中国戏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起于先秦时期,明代达到繁荣。

目前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三百六十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

①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

②是各民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以其鲜明的民族性而保持稳定不变

④是由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决定的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A

9.火文化经历了数千年,其中钻木取火这项古老的文明在中原大地已经不复存在,但在海南岛的黎族地区却保留至今。

黎族的钻木取火是古代各类人工取火技术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现在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表明

①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②钻木取火是黎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得到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材料中“黎族的钻木取火是古代各类人工取火技术之一”表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符合题意。

钻木取火是黎族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①符合题意;④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题意不符。

故选B。

10.第五届福建艺术节的舞台上可谓创新涌动。

晋江市高甲戏剧团推出新戏《闽南人·家》,紧扣晋江侨乡特色,把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原汁原味搬上舞台,在传承传统基础上创新,生动活泼、载歌载舞。

《闽南人·家》的创作

①促进了福建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②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

④说明中华各民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B

【解析】晋江市高甲戏剧团推出新戏《闽南人·家》,紧扣晋江侨乡特色,把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原汁原味搬上舞台,在传承传统基础上创新,生动活泼、载歌载舞。

这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

11.“河神”禹王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共同尊奉的精神神祗,承载着中华民族克服艰难、筚路蓝缕寻求幸福生活的生命历程,其身上展现出的奉献、忍耐、坚韧、勇猛等美好品质,至今仍然是最具感发力量的社会核心价值。

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②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 

③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 

④贯穿于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奋斗之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12.某校高二

(2)班学生就树立爱国主义进行了一次班级讨论。

同学甲认为:

“拥护和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是真正的爱国,其他一切行为都是一种虚假的爱国表现。

”此观点

①立足时代要求,把握了爱国主义的主题 

②没有看到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表达 

③把握了各个时代爱国主义的共同主题 

④认识到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该同学看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前爱国主义的主题,①正确。

该同学没有认识到爱国主义的具体性,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要求,②正确。

该同学只把握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排除③。

此题没有涉及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排除④。

故选A。

13.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怀着敬畏之心去把一个简单的工艺做到精纯,哪怕重复成千上万遍。

越是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越是弥足珍贵。

下列对工匠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①工匠精神是在实践中发展具有其时代印记

②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国制造强国梦的提供现实路径

③工匠精神为实现中国制造强国梦提供精神支撑

④工匠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A

1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祖国统一大业。

这表明

①爱国主义是具体的②爱国主义是历史的

③爱国主义是抽象的④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答案】A

【解析】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它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A。

15.为铭记历史,警示后人。

近年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多次展览。

展览遴选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相应图片、文物和档案,力求准确客观全面地展现历史原貌,使参观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表明

①弘扬民族精神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珍贵史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③展览是传播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方式和途径

④优秀文化都应该如实地反映历史和现实的原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16.2017年9月,某校举行了以“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开学典礼,以此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②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是抵制西方文化的迫切需要

④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材料已经暗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非常必要的,②④符合题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①不选;③说法不科学,西方文化不能一概抵制,排除。

故选D。

17.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淮河抗洪为其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最突出的就是不再提倡“严防死守”,而是强调“科学防洪”。

政府实行有效管理、科学防控,淮河防总办的同志用“科学防洪,依法防洪”八个字总结了我们在防洪工作中最明显的变化和特征。

这一变化说明

A.新时期要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B.科学精神与法治精神应是当今时代精神应有的新的内涵

C.只要坚持爱国主义精神,就能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

D.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答案】B

【解析】从“严防死守”到“科学防洪,依法防洪”的变化不是有没有坚持爱国主义,而是爱国主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增加了科学精神和法治精神,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不符合题意,排除。

18.2017年6月30日,歌剧《江姐》在上海大剧院开场演出,掀起了一股学习江姐事迹和“红岩精神”的热潮。

红岩精神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和大后方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光辉结晶。

这折射出红岩精神

①其形成和发展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②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

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发展的结果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答案】B

19.近年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卫星、航空母舰等重大科技项目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国人为之欢呼,为之自豪,为之鼓舞……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①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核心和主题

②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③薪火相传,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④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卫星、航空母舰等都是近年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这些科技成就都是我国自主创新的成果,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②③④符合题意;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①错误;故选B。

20.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竞争。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

A.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必然要求

B.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答案】B

1.1074年,沈括经过认真考察、分析,继承了中国古代“高山为谷,深谷为陵”的说法,提出了形成雁荡山独具奇特地貌的原因,“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地学史上,首创了“流水侵蚀”的概念。

可见

A.“流水侵蚀”概念的提出源于沈括的智慧

B.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沈括在900多年前首创“流水侵蚀”的概念,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C正确。

文化源于实践,受社会实践的影响,A、D错误;B与题意不符。

2.2017年4月19日,全国各地及亚洲教育培训行业5000校长及教育人士,汇集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参加2017第十三届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年会郑州(春季)会议,“智慧习字”书法教育作为其中200多家优质教育项目之一亮相年会现场。

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一直以来在教育界都存在争论。

下列对“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的看法中,正确的有

①在数字化时代,强迫中小学生练习书法是浪费时间

②键盘输入要比书写记录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③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学好汉字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④书法是艺术的典型形式,该做法有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

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③④是对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的正确看法,符合题意。

①②没有认识到学习书法艺术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

3.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

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院长、外方院长携力推进,“融入外国主流”。

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②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

③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答案】D

4.“中华文化像一个很大的圆心,圆的半径就是中文,半径有多长,文化就能够走多远。

”在著名作家余光中看来,中华文化正是依靠汉字才流传至今。

“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教这些东西,不能让它缺席。

”这说明

①教育具有选择和传递文化的功能 

②中文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一种语言 

③汉字是传承世界文化的重要载体 

④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有重大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通过教育的方法来传承汉字体现了①。

中华文化正是依靠汉字才流传至今,说明了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④符合题意。

各国文化一律平等,世界各国语言都具有各自的魅力,②观点错误。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③观点错误。

5.中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的传统。

一个朝代灭亡后,后继的朝代为了总结历史、借鉴往事、吸取经验教训,都要给上一个朝代编纂历史。

这个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

这个优良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A.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答案】C

【解析】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易代修史”以“总结历史、借鉴往事、吸取经验教训”,这有利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故选C。

6.与欧美拼音文字主要靠听觉分析不同,汉字作为象形文字,主要靠视觉会意,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东西方两种文化思维的不同走向。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借助汉字的丰富意蕴与读者的视觉会意,时间的逝去,空间的转换,景物的变化,心事的喟叹,尽在寥寥16字之中。

与诗经同一时期的希腊史诗则多为鸿篇巨制。

这说明

①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影响文化发展与传承

②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③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C

7.中国第一部地理志《山海经》、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均记载了长白山的内容,印证了长白山文化的悠久性,进而举证了长白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

这表明

A.史书典籍是长白山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

B.史书典籍是长白山文化产生的重要根源

C.长白山文化是中华文化产生的重要标志

D.自然美景是长白山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了史书典籍在记载长白山文化发展中的重大作用,A符合题意。

长白山文化根源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长白山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B、D观点错误。

汉字是中华文化产生的重要标志,C观点错误。

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和维系海外侨胞与祖国(籍)感情的精神纽带。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C

9.2017年6月11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修订的新华字典APP上线。

《新华字典》自从上世纪50年代出版以来,伴随了几代人的启蒙教育,身上附着了不少的时代痕迹和文化意义,该APP一上线便赢得了网友的关注。

下列有关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②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①正确;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不是汉字的发明,②错误;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正确;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不是汉字,④错误,故选B。

10.简牍,指古代汉族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

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这表明

①文化传播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 

②新的传媒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 

③简牍是古代中华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简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C

11.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瓷器艺术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发展新时期,展现出包容性、多样性、科学性的特征。

许多新工艺、新材料、新形式、新品种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这对我们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启示有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保证

②对传统文化要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③要把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作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充分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作为文化的主体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答案】A

【解析】再创中华文化辉煌,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立足实践、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文化交流是重要举措,①③符合题意。

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②观点错误。

开展文化交流,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④观点错误。

12.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组合导演创作的印象系列作品,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

印象系列作品向人们展现了

A.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B.民族文化五彩缤纷、异彩纷呈

C.区域文化特色明显、丰富多彩

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日趋统一

【答案】C

【解析】由“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具有区域特色,C符合题意,排除A、B。

材料揭示的是文化的差异性,D强调的是文化的统一性,不符合材料主旨。

13.在《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两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

“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闽、台文化之间的“五缘”形象地反映了闽、台之间同根同族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也反映了闽、台文化之间交流与借鉴的丰硕成果,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四川人信奉二郎神,据说二郎神是李冰(都江堰为李冰所修)的儿子,负责治水,而四川有水灾与旱灾,所以人们会信奉他;江西人信许真君,传说他善于治蛟(蛟龙带来山洪);北方人供奉刘猛将军,因为北方有蝗虫,传说刘猛将军能治蝗;江南人则信奉蚕桑娘娘……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B.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丰富多彩

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答案】D

15.中国古代以1000文铜钱为一贯的钱币校量制度的史料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宋代(公元960~1279年)。

2016年3月,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证明这一校量方式最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