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316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最新.docx

高三政治《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最新

《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1989年—2001年农民收入由601.5元提高到2366.4元,增长了近几3倍,年均增长12.1%。

据此回答1—5题。

1、以上材料表明_____

A、我国农民生活已经实现小康      

B、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C、农民进入建设小康的新阶段    

D、我国农民已经解决温饱问题

2、根据我国农村的现状和发展要求,在加快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将我们20多年的成功经验稳定下来,主要有三条_____

①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     ②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③加快推进城镇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④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50年,中国是世界上人类发展指标最低的国家,这是由于__

①新生的共和国百废俱兴   ②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烂摊子

③“三座大山”的压迫       ④多年战乱,经济受到严重创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改革开放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以___

A、物质生活消费为主     B、精神文化生活消费为主  

C、休闲消费为主              D、享受性消费为主

5、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___

A、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辛勤劳动的成果     

B、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增强  

C、经济增长会自动导致收入分配的改善    

D、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二、十六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回答1—2题:

1、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___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为此,必须抓好关系全局的任务是____

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②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③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④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三、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人民过上富裕殷实的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这说明___

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B、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C、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

D、中国共产党不再具有阶级性

2、十六大报告强调,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这是因为___

A、只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就能防止腐败  

B、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C、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为此,我们必须要做到___

①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就要反腐败    

②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③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④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4、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里的奋斗目标。

这个奋斗目标将通过法定程序使之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循的规范。

这说明___

A、党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B、党始终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C、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   

D、党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规律

四、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作为一种社会理想,一直是中国老百姓的追求。

回答1—4题

1、在中国历史上,下列选项与中国人民为追求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有关的是

①《天朝田亩制度》         ②《资政新篇》

③三民主义思想                 ④土改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首次使用“小康”概念并将它作为主要奋斗目标是在___,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是在____。

A、党的八大  党的十一大      B、党的十一大  党的十三大

C、党的八大  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二大  党的十三大

3、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2000年,我国人均GDP只有___,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__。

A、800多美元  3000美元          B、1000多美元  2000美元

C、800多美元  2000美元           D、1000多美元 3000多美元

4、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之间的差距。

为此我们必须要____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②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④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五、十六大报告指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这是我们党必须勇敢承担起来的历史任务。

完成这个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

”这是因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___

①是形成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基础    ②有利于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③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条件     ④有利于巩固边防,维护国家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十六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这是因为___

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社会主义文化决定社会经济发展方向 

④国家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共同富裕,必须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下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是____

①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    ②提供技术、信息资料取得的收入

③私营企业中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    ④股票交易收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作出的。

从哲学上看这说明___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具有反作用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D、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5、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从哲学角度分析,这体现了___

A、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最终目标

6、对我国来说,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紧紧抓住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这个重要机遇。

这一要求体现的哲学道理是____

A、坚持适度原则     B、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C、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7、党中央为我国社会发展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

从经济学上认识,这是____

A、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        

B、国家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利用价值规律为我们服务的表现

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2年《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中,最低限由2001年度资产4亿元涨成7亿元,而在1999年,拥有5000万元的大陆人就可能进入该排行榜。

此外值得一提的变化是:

2002年排行榜的大陆人数已经由50人扩充到100人。

材料二:

最新的测算表明,当下中国有亿万富翁1000人,百万富翁300万人。

与此相对应的是,还有近5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

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目前,该市居民高低收入家庭拥有资产相差7.4倍。

低收入户家庭资产平均为13.8万元,而收入户家庭资产平均达到102万元。

1、上述现象带来的社会影响主要有哪些?

2、针对上述对象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对策?

3、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的第一次会议就是解决困难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从政治上看,党中央为什么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

4、分析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哲学意义。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生活。

请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是怎样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

经济全球化

一、全球经济从未像今天这样把人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人们似乎都能嗅出全球化的气息,更能体验到它裹挟而来的威力:

跨国公司兼并大潮一浪高过一浪,互联网络触角已把世界浓缩成一个“村落”,国际金融资本比人体的血液流动还快……各国经济就在这种来来往往中互通着有无,据上述材料回答1—8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批外籍劳动力被吸引到北美与西欧的原因是___

A、欧美各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

B、国际经济旧秩序已消除

C、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解放出大批劳动力

D、各国经济发展相对平衡是主要原因

2、目前,我国已树立全球找矿观念,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互通有无,互惠互利,下面叙述正确的是____

A、我国可以与澳大利亚、巴西合作开采利用其煤矿资源

B、我国可以与赞比亚、智利合作开采利用这两国的铜矿资源

C、美国、日本可以与我国共同勘探我国的煤炭资源

D、俄罗斯、加拿大可以与我国共同开发我国东北三江平原的土地资源

3、经济全球化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面叙述正确的是___

A、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B、发达国家应当停止过度消费

C、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环境保护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保护环境中具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发展中国家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

4、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国际贸易也在一些突发事件中表现出很大的脆弱性。

从哲学上看,这启示我们____

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C、要重视事物的积累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

5、作为对外贸易和投资日益增强的中国,在加强对外开放和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方面的同时,也会增加中国对外部世界的更多的依赖,这种依赖性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造成将来的被动形势。

这要求我们___

A、限制对外开放的程度,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B、要努力增加出口,多创外汇

C、完全依赖国内市场,积极扩大内需

D、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加强中国经济的自立能力

6、我国海尔公司在美国建立的工厂已正式运营,所雇佣员工大部分是美国人,而美国人的工资要比我国高出好多倍,海尔这种行为的主要目的是___

A、利用廉价的原材料     B、提高美国就业率C、减少产口运费          D、规避关税壁垒

7、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发展改进了货物运输和信息交流的工具,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巨型轮船和集装箱的出现是     (     )

A、19世纪70年代      B、18世纪5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18世纪70年代

8、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应该…(     )

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②加速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③避开全球化趋势,保护民族经济      ④与发达国家联盟,提高开放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其在现实经济中主要表现为两种发展趋势:

一是信息化;二是全球化。

据此回答1—4题

1、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取决于___

A、自然资源                 B、交通C、资本                         D、知识信息技术

2、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重要的区位因素是___

A、原料          B、市场        C、人才       D、交通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知识经济只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

B、知识经济不注意对经济效益而后取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D、环境因素在工业区位中地位日益提高

4、北京中关村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十几年来高速发展主要取决于____

A、人才、知识、技术集中的优势

B、本区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优势

C、靠近北京这一广大消费市场的优势

D、便利的交通条件

三、下面是韩国“彭蒂亚克——莱曼牌汽车生产销售示意图”(图中实践箭头表示零部件或设计方案运输方向,虚线表示汽车销售方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彭蒂亚克——莱曼牌汽车的地区联系,决定了这类工业必须建在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彭蒂亚克——莱曼牌汽车的地区联系已经________化,形成了_________公司以及国际____________分工。

(3)该工业分散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每一件零部件可能会销售到________,分散有利于减少市场上的________________。

(4)从韩国生产组装、销售彭蒂亚克——莱曼牌汽车中得到启示:

我国发展市场经济,不但要优化配置国内资源,还要充分利用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上去寻求产品销售更广阔的空间,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效益。

四、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有“纪界工厂”的美誉。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掌握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GE(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产品流程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制造的电器及中国品牌电器占世界市场份额

    

材料三:

GE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两个阶段

(1)材料一说明中国电器工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型产业上;以后必须向____________型和____________型升级。

(2)GE公司在中国大量采购电器成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电器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哪些特点?

(4)材料三的阶段Ⅰ和阶段Ⅱ相比,GE公司这样做的优势有哪些?

会对中国企业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

(5)请就中国电器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中国东盟共建自由贸易区 

1、19世纪末,大批的中国劳工纷纷飘洋过海、外出谋生,其中80%劳工前往东南亚。

华人华侨通过辛勤的劳动在当地社会经济各部门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一个华人经济圈正在形成,下表为东南亚各国华侨的分布统计表,读表回答问题:

东南亚各国华人华侨分布表

国家

印尼

泰国

马来西亚

新加坡

菲律宾

越南

缅甸

柬埔寨

文莱

老挝

华人总数(万人)

770

600

560

240

140

96

90

30

5

1

占所在国人口比重

3.5%

10%

2.5%

77%

2%

2%

2%

3%

16%

0.2%

 1.始于19世纪末的这次中国国际人口迁移的历史根源是

   A、鸦片战争   B、东南亚工资高,收益好

   C、生产的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地域的形成。

   D、中国明清政府的昏庸无能。

2、20世纪70-80年代,香港、台湾、新加坡等以电子装配、服装等工业为助推器,推动了经济起飞,80年代这类工业转移到中国大陆沿海地区,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这类工业有向内陆迁移的趋势,下图能正确表示影响该工业布局的因素的是:

A、① B、③ C、④ D、②

3、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该地气候特征的是:

4、这一地区被誉为世界"米箩",分布有世界三大米市(胡志明市、仰光、曼谷),下列关于该地区水稻种植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一地区气候适宜、雨热同期适合稻谷生长。

   B、河网发达,冲积河口众多,土壤肥沃。

   C、这一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娴熟。

   D、这一地区人们观念落后,生产力落后。

5、该地区国家由于殖民统治原因,经济结构形成单一化的特点。

热带经济作物实行企业化管理方式,商品率极高。

下列经济作物不是主要出产于东南亚的是

   A、椰枣         B、天然橡胶     C、甘蔗      D、金鸡纳霜

6、亚洲锡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经缅甸、泰国国境,到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形成一条完整的矿脉。

在这一地区锡矿丰富的原因:

   A、该地成陆较早,岩浆活动频繁。

   B、该地地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与环太平洋构造带的交接点上

   C、锡矿为外生矿,该地为海相地层。

   D、该地河网发达,河流冲积作用发达。

7、这一地区有众多河流源自中国,下列河流不是源自中国的是

   A、红河        B、湄公河       C、湄南河      D、伊洛瓦底江

8、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为世界重要的产油区和石油出口地区。

结合下图,下列错误的说法:

   A、该地区中生代沉积地层深厚。

   B、由于殖民统治的历史,形成了了单一的石油经济的特点。

   C、该地区炼油工业发达,新加坡成为世界三大炼油中心。

   D、由于该地矿产品种单一、资源贫乏,对石油依赖性强。

9、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的建筑最突出反映了()

   A、当地的宗教信仰和当时的建筑技术水平

   B、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建筑技术水平

   C、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宗教信仰

   D、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建筑技术水平

10、中南半岛与中国山水相连,1957年陈毅《赠缅甸友人》一诗: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

关于中南半岛自然地理环境说法错误的是:

   A、中南半岛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中南半岛许多河流发源于中国。

   C、中南半岛海岸线曲折。

           D、中南河流都为印度洋水系。

答案:

⒈C⒉D⒊AC⒋D⒌A⒍B⒎C⒏D⒐A⒑D

“八国集团”需要中国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5年,法、德、美、日、英、意领导人在巴黎举行一次非正式会议,次年,随着加拿大的加盟,“七国集团”从此诞生。

1998年,俄罗斯正式加入该联盟,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八国集团”。

材料二:

《纽约时报》撰文,“八国集团”需要中国,未来“八国集团”应改为“九国集团”。

材料三:

综合国力七国排序

材料四、经济因素七国排序

1、八国都属于____

①发达国家                        ②工业化国家

③南北对话的北方            ④东西对峙的西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2、中国是___

①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②工业化国家  

③南北对话的南方         ④东西对峙的东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3、“八国集团”对南北对话问题进行了商讨,南北对话是指___

A、南半球国家和北半球国家的对话    

B、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对话   

C、欧洲、北美洲国家和非洲、南美洲国家的对话

D、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对话

4、“八国集团”并非铁板一块,特别是在最近的“伊拉克问题”上,美国与法、德、俄的声音并不协调,将他们视作“潜在的敌人”,这说明____

①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②国家利益是国家关系的决定因素    

③美国谋求世界霸权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5、由材料一可以看出____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6、用材料三、四来说明材料二

 

〈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专题综合复习答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参考答案:

一、1、C     2、B     3、C      4、A      5、D

二、1、D     2、A

三、1、B     2、B    3、B       4、C

四、1、B     2、D     3、A      4、D

五、1、B     2、C     3、B      4、A     5、C     6、B    7、C

六、1、①有利于调动国民的生产积极性,能充分发挥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②有利于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收入差距过于悬殊,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2、①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先富带后富、帮后富、促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②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④搞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开展扶贫工作。

3、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体现了党的领导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

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自觉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3、①依据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的决定,党致力于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②建国初期采取建立国营经济、在工矿企业实行改革、合理调整工商业、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等措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③53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集中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④56—76年间,中共八大提出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