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366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河南省郑州市智林学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郑州市智林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尿素、水和葡萄糖

③胃液、CO2和血红蛋白④激素、神经递质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等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B.

缓冲对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激素是通过体液定向传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D.人体免疫过程不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浆细胞可产生免疫活性物质而T细胞不能

B.溶菌酶杀灭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自身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抗原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4.人体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和反射弧在本质上完全相同

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D.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B.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现象,该现象和单侧光照无关

C.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增加产量

D.在植物体内,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受基因组控制

6.某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研究,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预实验后,后续实验中还需设置一组用蒸馏水处理插条的实验作对照组

B.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每组需要取多支插条

C.浸泡法适用于较低浓度溶液及空气湿度较大,遮阴环境

D.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相同

7.对燕麦胚芽鞘尖端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

①将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

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

③在尖端纵向插入云母片;

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

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单侧光照,①②实验结果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B.给予左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③④

C.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给予右侧光照,将向右弯曲生长

D.如果把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⑤的一侧,则其向同侧弯曲生长

8.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及生态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缓解种间竞争

C.影响群落空间结构不同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水分

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9.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是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依据

B.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当地、当时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影响人口数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其自然生理基础,而与社会制约因素无关

D.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10.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11.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中可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①O2 ②K+ ③肝糖原④血浆蛋白 ⑤血红蛋白 ⑥载体蛋白 ⑦胰蛋白酶⑧胰岛素 ⑨尿素 ⑩神经递质.

A.①②③④⑦⑧⑨

B.①②④⑧⑨⑩

C.①④⑤⑥⑧⑨⑩

D.①③④⑦⑧⑩

12.下列有关信息传递过程中,错误的是()

A.传出神经末梢突触小体神经递质肌肉或腺体

B.胚芽鞘尖端生长素胚芽鞘尖端下部

C.雌蛾性外激素同种雄蛾

D.小肠黏膜促胰液素胰岛

13.下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血清葡萄糖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179

mg/dL

150-220

促甲状腺激素(TSH)

5.9

uIU/mL

1.4-4.4

A.该男子可能患有糖尿病,可服用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

B.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应不吃脂肪,多吃糖类食物

C.该男子可能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细胞代谢速率偏低

D.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不变,否则将引起代谢紊乱

14.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mmol/L)

Na+

K+

Ca+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15.如图表示正常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X可以表示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

B.Y细胞为胰岛B细胞,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胰岛素

C.血糖升高既可直接刺激Y细胞,又可引起某些神经元的兴奋

D.图示说明血糖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

16.如图为人体某过程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AB段感受刺激的是温觉感受器,此时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B.若健康人A点前从未接触过某病菌,该图A、C两点表示该病菌先后两次侵入此人体后引起的抗体浓度的变化,则AB、CD段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都来自两种细胞的分化

C.若该图表示正常人一天内体温变化,则说明人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

D.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AB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肝脏在BD段起到了重要作用

17.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结构相似

B.细胞内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C.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密切相关的生物膜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D.一种细胞器的部分生物膜可以通过形成具有膜的小泡转移到另一种细胞器

18.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现在发现的神经递质都是蛋白质;

②神经递质合成后,集中储存在突触小泡内;

③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

④一个神经递质就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⑤发挥效应后,多数神经递质会迅速被灭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⑤

1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A.肾小管内的液体

B.消化道内的液体

C.突触间隙的液体

D.线粒体内的液体

20.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出现面色苍白、全身颤抖的现象.此时机体发生的生理变化有()

A.下丘脑温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肌肉出现不自主的收缩

C.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产热减少

D.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

21.

Graves病是患者所产生的某种抗体与Y激素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持续激发,产生高水平X激素所致.研究发现寡核苷酸UDP能够减弱Graves病症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激素是甲状腺激素,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

B.患者代谢减弱,产热减少,兴奋性低

C.Graves病是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属于此类疾病

D.UDP能减弱Graves病症状可能与UDP抑制浆细胞分泌该种抗体有关

22.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①只能运输到垂体并作用于垂体

B.激素②既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又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

C.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

D.体内渗透压较高时,激素④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部位水分的重吸收

23.以下是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据图可判断,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可产生()

A.神经反射

B.神经递质

C.静息电位

D.局部电流

24.下表中表示的活性物质与其作用的细胞及其作用的结果不相符的是()

组别

活性物质

相应细胞

结果

甲状腺激素

几乎所有的体细胞

物质分解代谢增强

胰高血糖素

肝脏细胞

细胞内糖原水解

抗原分子

B细胞或记忆细胞

细胞分裂

神经递质

神经细胞、肌肉细胞

细胞兴奋

A.①

B.②

C.③

D.④

25.下列关于兴奋传导或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B.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C.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式是相同的

26.如图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两种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与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分布有关

B.乙图中植物根水平生长,以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C.乙图中茎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D.图甲中生长素在背光侧多,细胞伸长快,所以出现向光生长现象

27.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

A.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

C.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

D.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28.

某高三同学从生物学资料上得知:

“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该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植株进行实验,实验中所需要的步骤是()

①选取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3株分别编号为甲株、乙株、丙株;

②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

③将3株全部保留顶芽;

④将甲、乙两株去掉叶片,保留叶柄,丙株保留幼叶,并将甲株的叶柄横断面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⑤将去掉叶片的甲、乙两株横断面均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⑥观察三株叶柄脱落情况.

A.①③④⑥

B.①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29.下列关于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胚芽鞘向光侧向背光侧极性运输

B.植物茎的背重力生长和向光生长均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探究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中,一般将插条的顶端浸泡在生长素溶液中

D.在失重状态下,水平放置的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不会发生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

3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特发现了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吲哚乙酸

B.生长素在进行极性运输时不需要消耗ATP

C.植物激素的合成既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也受基因组的控制

D.2,4-D是一种具有生长素效应的植物激素

31.人类的视网膜母细胞恶性肿瘤的发病与RB基因有关.R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称为RB蛋白,分布于核内,能抑制细胞增殖.正常人体细胞中含有一对RB基因,当两个RB基因同时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蛋白可以延长细胞周期

B.突变蛋白的产生是细胞正常分化的体现

C.RB蛋白的合成发生在细胞核内

D.RB基因发生的突变属于隐性突变

32.为了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生长状况良好,大小相同的菜豆幼苗的根系和幼芽除去,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实验共分为4组,每组的处理方法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除去根系和幼芽的目的是减少插条中内源激素的干扰

B.各组中的对照实验应该用蒸馏水处理相应的叶片

C.结果显示用细胞分裂素处理A叶会抑制B叶的生长

D.结果显示A叶的数量越多,B叶的生长越慢

33.下列在细胞之间具有信使作用的物质是()

A.mRNA

B.抗体

C.tRNA

D.激素

34.如图A表示植株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根和茎的生长情况,如图B为生长素浓度对根或茎生长的影响,请结合两图分析根部和茎部生长素浓度的情况,以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根部:

甲-b、乙-c茎部:

丙-a、丁-b

B.根部:

甲-a、乙-c茎部:

丙-c、丁-b

C.根部:

甲-b、乙-c茎部:

丙-c、丁-b

D.根部:

甲-b、乙-a茎部:

丙-a、丁-b

35.社鼠是主要生活在山地环境中的植食性鼠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社鼠的种群数量波动总是处在环境容纳量之下,所以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社鼠的种群数量波动仅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引起

C.领域行为是一种调节社鼠种群数量的外源性因素

D.若社鼠的生活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则社鼠的个体数量变化也会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36.

如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6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志的80只、标志的3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A.110只

B.220只

C.330只

D.440只

37.下列种群和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内斗争发生在种群内

B.种间斗争发生在群落内

C.种群内会发生捕食关系

D.群落内会发生共生关系

38.

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乌鸦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

B.第9~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小

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J”型增长

D.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39.

如图为a、b、c、d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的数量随山体海拔高度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2000米处的物种均匀程度高于海拔3000米处

B.昆虫b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能体现物种多样性

C.海拔3000米处,b、c数量差异全是因为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

D.海拔4000米处,a、b、c、d的数量差异体现遗传多样性

40.调查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B.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查植物种群的密度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小

D.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盖上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41.甲图为某种激素分泌、运输和作用的模式图,乙图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丙图表示两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中靶细胞(b)为甲状腺细胞,那么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信号”分子是______,接受信号的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若甲图中分泌细胞(a)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b)能否为垂体细胞?

______.

(2)①乙图中______为糖尿病患者.

②图乙中小王实现BC段的原因是:

血糖含量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______、______和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③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

(3)①图中浆细胞可以由______细胞分化而来.

②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两种糖尿病都属于______病.其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是______(填数字).

(4)若不考虑基因突变,那么不同的浆细胞中的核DNA______、mRNA______、蛋白质______.(填完全相同、完全不同、不完全相同)

42.

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根深叶茂”和“育秧先育根”的宝贵经验,即必须根生长得好,地上部分才能很好地生长.请回答:

(1)根尖是植株生长素合成的中心,生长素合成后向上运输,能够抑制侧根向周围生长,促进主根向更深的土层生长;蔬菜育苗移栽时,切除主根,可促进侧根生长.以上现象说明根也具有______现象.

(2)IAA除具有促进生根的功能,还具有防止脱落的功能.有些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IAA对脱落的效应与______有关.

(3)脱落的生物化学过程主要是水解离层的细胞壁和中胶层,使细胞分离.与脱落有关的酶种类较多,其中______是较为关键的.

(4)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a~e依次增大):

组别

清水

浓度a

浓度b

浓度c

浓度d

浓度e

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4

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大植物内源激素”.表中实验结果能否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幼苗生长具有两重性?

______,理由是______.

43.

如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__(填字母),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的特性.

(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填字母),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

(3)决定种群密度主要的直接因素是______.

答案

【答案】

1.D2.A3.A4.C5.A6.A7.A8.C9.B10.B11.B12.D13.C14.C15.B16.D17.C18.C19.C20.B21.B22.D23.D24.D25.A26.D27.D28.B29.B30.C31.D32.D33.D34.A35.D36.D37.C38.B39.A40.A

41.促甲状腺激素;糖蛋白;能;小张;胰岛B细胞摄取;利用;储存;反馈调节;B细胞和记忆细胞;自身免疫病;①;完全相同;不完全相同;不完全相同

42.顶端优势;IAA的施用部位和IAA的浓度;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否;该实验结果只表明a~e各种浓度均有促进作用,没体现抑制作用

43.a;过度繁殖;b;环境阻力或被生存斗争淘汰的种群生物的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