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384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附答案.docx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附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附答案.docx

高考历史人教版考点练习卷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附答案

考点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50分。

1、有学者认为: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

A.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愚人政治

B.是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贵族政治

C.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

D.是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的中央集权制

2、有学者论及中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谓“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该材料反映了()

①西周宗法制的典型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宗法制因分封制的需要而产生

③由血缘亲疏形成了宗法等级制度④西周形成了崭新的政治风格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史载夏王朝为当时各部落的盟主,只能以“封诸侯、建藩卫”进行统治。

商承夏制,西周发展为全面的层层分封。

当时已出现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有的都邑直属中央政权,有的都邑则由诸侯国管辖。

《墨子·告子》记载:

“诸侯朝天子日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高于王权,王权与神权结合B.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传贤”制强化了君尊臣卑的等级秩序D.以王权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4、《史记》载: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衅周,周乃摄行政当国。

管叔、蔡叔髃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衅周。

周公奉成王命,伐诛管叔、放蔡叔髃。

以徽子开代殷后,国于宋。

”材料旨在说明()

A.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B.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

C.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D.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

5、农村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

永定俗谓:

“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A.违背人伦礼仪B.不利于社会进步

C.重视尊卑贵贱D.有利于凝聚宗族

6、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

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

这反映了()

A.法家思想成为社会潮流B.儒家伦理渐趋官方化

C.分封制和宗法制渐趋崩溃D.君臣关系促进社会变革

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8、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

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的历史根源分别是(  )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9、《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

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10、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王国维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政治文化逐步体系化制度化B.分封制和世袭制等制度出现

C.商周之际朝代更替政局剧烈动荡D.中国古代青铜文化达到鼎盛

11、“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它所分封的诸侯们,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

”这材料旨在说明()

A.宗法观念催生了中央集权制

B.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有积极意义

C.分封制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12、学者许倬云指出:

“周代是中国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

……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

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

”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

A.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B.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

C.规范大宗和小宗的关系D.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13、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嫡长子继承制排除在王位继承圈以外的众王子弟,获得了新建诸侯国的权力,更得到了一般宗族子弟绝不会出现的各种政治特权。

这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

A.推动了王室宗族迅速分化B.强化了王室间的血缘纽带

C.有效缓和了各诸侯国矛盾D.实现了地方对中央的拱卫

14、乾隆年间,刑部制定条例、严厉禁止盗卖宗族公产,包括义田祀产以及宗祠房屋,违者处以重刑。

此条例颁行后,各地宗族在修订宗族法时,皆增立专条,要求将本族族产的数量、种类、分布等情况报官备案,这表明()

A.政府是宗族公产实际所有人B.盗卖宗族公产现象愈演愈烈

C.宗族是传统中国的重要根基D.修订宗族法唯官府马首是瞻

15、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

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

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

据此可知分封制中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B.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C.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16、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不同的人群。

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

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

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B.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C.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D.使华夏民族得以形成

17、据记载,周武王灭商后进行分封时称诸侯为“友邦君”,到周公再行分封时,出现“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此变化说明西周()

A.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B.宗法制进一步完善

C.中央集权得到了强化D.等级制度开始形成

18、《史记·殷本纪》谓:

“帝乙长子日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母为正后,得嗣。

则其君位传袭之法,已开周人先声矣。

”钱穆对此评论道:

“至周初君位,颇有立贤之迹象,或以便於争强而然。

如太王舍太伯、虞仲而立王季,为第一次立贤。

”上述材料说明()

A.商朝已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B.西周王位世袭实行立贤不立长

C.宗法制的确立历经商周两代D.商末周初王位继承制度未固定

19、依据下列资料可判定出中国历史上“县”最早出现于何时()

资料一、《汉书·地理志》:

(秦)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资料二、《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师破白狄,胥臣有功,襄公命(令)先茅之县赏胥臣。

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之时

C.秦灭六国之后D.汉帝国建立时

20、有学者认为: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B.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C.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21、祠堂制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

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拟写一个论题且加以论述。

(要求:

内容简洁,论题明确,论述逻辑严密。

22、“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回归传统”、“公务员道德立法”等热词成为2012年两会召开以来的媒体热点。

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绕不开我国的早期政治制度。

材料一四子争位 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三哥、四哥)。

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

 

材料二2011年5月4日 文汇报《中国震撼》一文中认为:

“西周时期的‘列土封建’是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权’与‘尽忠’的关系”。

(1)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

理由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

如何评价?

(3)“列土封建”是指何种制度?

有何积极作用?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延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

”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指的是什么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

从材料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他为“求其宁息”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汉祖取“周秦之制”指的是什么制度?

此制度带来了什么问题?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需要掌握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结合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相关知识对题干材料的分析理解.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通过封建诸侯,西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宝塔式”森严的等级制度;而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宗法制,奴隶主贵族根据与周天子血缘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统治集团形成“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反映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C两项错误.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的中央集权制是在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B.

2、【答案】C

【解析】“立子立嫡之制”体现出的是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因此①正确;从“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可以看出②因果倒置;“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表明③正确;这种政治体系与商朝是不同的,因此④说法正确,本题选择C项。

3、【答案】B

【解析】A项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应为“传子”制强化了君尊臣卑的等级秩序,D项应为以血缘关系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D两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中“当时已出现中央与地方的统属关系,……有的都邑则由诸侯国管辖。

”反映了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故选B项。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为周初三监之乱,反映的是周初政局不稳,分封制受到冲击,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周初政局不稳,分封制受到冲击,而不是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排除A。

西周尚未形成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排除C。

材料反映的是周初政局不稳,分封制受到冲击,不是宗法秩序且天子权威并未出现衰落,排除D。

5、【答案】C

【解析】题干的材料信息意在强调宗法制重视尊卑贵贱。

ABD三项明显不符题意。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可知选官的依据是才能的高低,而在此之前的夏商周时期,选官的主要方式是依据宗族血缘而进行的分封,这反映了依据宗法制的世卿世禄制已经逐渐崩溃,C项正确。

题干反映选官制度的变化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渐趋崩溃,与法家思想成为社会潮流无关,排除A。

题干没有体现儒家伦理渐趋官方化,而是强调分封制和宗法制渐趋崩溃,排除B。

D项说法错误,君臣关系的变化应是社会变化的表现,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

7、【答案】C

【解析】明清修族谱的关键是“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突出的是宗族血缘关系的加强。

修族谱说明明清时期宗族观念加强,故排除A项;社会等级主要表现为经济基础和政治地位,故B项不正确;D项本身错误。

明清理学盛行,成为凝聚宗族的重要思想基础,所以答案为C项

8、【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一道知识点综合考查题目,考查了对皇权制度、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以及儒家思想知识点的掌握,考查了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①有权就有一切指的是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②家长制指的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的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属于宗法制度的内容;③官僚政治则指的是官吏的设置,它属于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④文化上的蒙昧主义则指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重要内容,指的是儒家思想;故选D.

9、A

10、A

11、【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可以看出,这种思想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故答案为B项。

从材料中看不出有关“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排除A项;“王权至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排除D项。

1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

“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

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

因此选择B。

AC是宗法制的特点,D没有体现,排除。

1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新建诸侯国、各种政治特权”等字眼均在强调分封制直接推动了王室宗族迅速分化,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淡化了而非强化了王室间的血缘纽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缓和各诸侯国矛盾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强调王室宗族迅速分化而非方对中央的拱卫,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4、C

15、【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学者认为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诸侯,打破了原来按血缘关系组成的人群,姬姓以外的人群在姬姓周王家族及周王的同盟者分封的土地中被分割、包围了,在此过程中他们必然会受到周朝思想文化的影响,因而有利于文明与文化的共同创造,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的积极影响,B项与此相矛盾,排除;C项“彻底”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完成”的说法过于绝对,只能说是有利于华夏民族的形成,排除。

故答案选A

16、【答案】C

【解析】在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周朝思想文化的影响,因而就有利于文明与文化的共同创造,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重新组合能瓦解原有的血缘关系但并不能彻底瓦解原有的血缘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重新组合补充了新鲜的血液,有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民族融合才使华夏民族得以形成,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7、【答案】A

【解析】材料比较了西周与此前君臣关系的变化。

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即没有完善的分封制;到西周时期“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即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了,故选A;材料与宗法制无关,排除B;三代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C;材料和等级制度无关,排除D。

18、【答案】D

【解析】据材料“至周初君位,颇有立贤之迹象,或以便於争强而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周初嫡长子继承制松动,有立贤的现象,故D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商朝确立嫡长子继承制,故A错误;西周王位世袭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不是立贤不立长,故B错误;材料也不是反映宗法制的确立历经的朝代问题,故C错误。

故选D。

本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至周初君位,颇有立贤之迹象”,学生应结合嫡长子继承制相关知识对选项逐一分析对比,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的答案。

19、【答案】B

【解析】材料一的意思是秦统一以后,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

材料二中“晋师破白狄,胥臣有功,襄公命(令)先茅之县赏胥臣”,材料中提到晋襄公以县赏给功臣。

《左传》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所以可以判定中国历史上县最早出现于春秋,故B正确。

20、【答案】D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的关键信息“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学生应可以联系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相关知识,认识到“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据此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二、非选择题

21、论题:

家国同构/家国一体

论述:

经济上,祠堂制度下,家族土地管理制度为族田制,推及到国家,官僚制度下为地主土地私有制;政治上,家族管理以家规为准,上升到国家层面则为中央集权制度;文化上,家族里以血缘为纽带的家谱实现了家族父慈母祥、兄友弟恭,国家则以儒家伦理为枢机加强了国家民族凝聚力。

总之,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祠堂制和国家官僚制基本结构具有相似性和同一性,深刻揭示了国家政府是宗法家族功能的延伸。

【解析】本题是论文撰写题,在写论文过程中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式来写。

首先要根据材料信息总结概括出论文的观点:

家国一体。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上、文化上、政治上三个方面围绕论文观点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

最后可以根据论文观点对以上内容做一个总结。

22、

(1)老三可继承王位,因为他是嫡长子。

(2)嫡长子继承制。

评价:

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强调血缘亲疏关系、等级森严,这既保障了贵族统治特权,又有利于凝聚宗族团结,防止内部纷争,同时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3)制度:

分封制。

作用:

①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治。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

23、

(1)西周;分封制

(2)分封制的废或立问题(意思符合即可)

(3)李斯;“同姓子弟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郡县制

(4)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

(王国问题);实行推恩令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指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度,分封制通过把功臣、同姓亲族和姻亲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维护周王的统治。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从材料“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可以看出王绾主张在地方上实行分封制度;而李斯则“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置诸侯不便”反对在地方上实行分封制度。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从材料“廷尉议是”可以得出秦始皇最终采取了李斯的建议,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从材料“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可以得到答案。

(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在地方上采取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的制度,这种制度导致各地的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到了汉武帝时期采取了推恩令,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