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415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7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docx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

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

[摘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教育学理论及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层次特点以及湖南工业化发展定位作系统分析,把对湖南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的调研结果放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考量,分析湖南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之间存在的矛盾,探究制约推进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根据湖南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提出加快湖南工业化进程、促进湖南经济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与目标。

[关键词]湖南工业化;高职教育;发展理念

《湖南的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资助课题。

在廖洪元副教授的主持下,全体课题组成员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在先期进行的大量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教育学理论对湖南的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在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研究成果。

现将主要情况和研究成果汇报如下:

一、课题设计与研究过程

(一)课题的提出

2001年11月5日召开的湖南省第八次党代会做出了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决策,这是实现我省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决策。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历史的原因导致湖南工业化水平偏低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面对东部沿海迅速发展及西部地区的集中开发,实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战略是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实现湖南社会生产力跨跃发展的战略决策。

而推进这一巨大综合性工程的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目前首要的任务是迅速提升各产业装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加快科技创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根据国内发达地区和国外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工业职业教育,培养生产一线大量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是加快湖南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所在。

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确定基于工业化的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与目标,使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的结构特点和发展方向实现前进过程中的良性互动,对于加快湖南工业化进程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湖南的工业化水平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主要研究湖南工业化发展水平和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了解湖南工业化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2)湖南的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相互依存关系。

主要研究湖南的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与国外及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比较研究。

(3)湖南工业化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主要研究工业化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发展规模、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要求,以此确定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

(4)湖南工业化为高等职业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

主要研究湖南工业化为高职事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便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更好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5)基于工业化的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与目标。

根据前述研究成果,明确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提出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与目标。

2、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通过查阅报刊、图书、内部文件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通过对各地区、各企业、各部门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充分利用湖南工院遍布全国各地的校友资源,广泛了解本省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了解省内外、国内外经济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教育学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找出制约推进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湖南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提出加快湖南工业化进程、促进湖南经济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与目标。

(三)课题研究过程

2001年9月-2002年10月:

文献检索与资料收集阶段。

完成了课题主要资料的检索与收集,制定具体研究方案。

2002年10月-2003年3月:

调查研究阶段。

主要完成了对各地区、各企业、各部门和部分兄弟院校的调查研究,了解本省及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2003年3月-2003年6月:

专题研究阶段。

主要研究了湖南的工业化水平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发表了部分专题论文并形成研究报告。

2003年3月-2003年12月:

专题与实践结合研究阶段。

主要研究湖南工业化与高等职业教育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相互依存关系;湖南工业化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为高等职业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发表部分专题论文。

2003年3月-2004年4月:

综合研究阶段。

总结专题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相关成果,并在理论上进行归纳、总结与深化,明确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提出基于工业化的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与目标。

二、湖南的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现状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省境绝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

湘江贯穿省境南北,故简称湘。

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四川;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

省界极端位置,东为桂东县黄连坪,西至新晃侗族自治县韭菜塘,南起江华瑶族自治县姑婆山,北达石门县壶瓶山。

历史上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优势,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具有优越的经济基础,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一)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1、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湖南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经过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外向型经济的突飞猛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改制,以及近几年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几个阶段,湖南的整体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融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对外经济联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外贸易取得新成绩。

2003年,全省进出口总额为37.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9%,其中出口21.46亿美元,增长19.5%;进口15.9亿美元,增长47.1%。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协议利用外资23.76亿美元,增长43.3%;实际利用外资17.9亿美元,增长30.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4.89亿美元,增长44.4%。

实际利用内资335.43亿元,增长110.8%。

对外经济合作大幅增长。

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的合同金额3.91亿美元,增长25.3%;营业额3.86亿美元,增长30.3%。

从已奠定的基础来看,湖南省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正由外延型向内涵型、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传统工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型,正在形成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制造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群,通过公司加农户、企业联基地、市场联生产,把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将农业的产品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

此外,在交通、通讯、金融、旅游、文化和对外交流等方面,也形成了比较优势和综合优势。

2、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湖南地处中部,东承广东省,西启大西部,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

进入"十五"期间,湖南省政府制定了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东借西取"的思路,率先接受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辐射,抓住湘西自治州进入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契机,呼应和参与西部大开发。

借鉴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开发了株洲国家高新区、浏阳生物医药工业园、望城食品工业园、朝阳工业园等高新技术基地,积极推进我省实现工业现代化的进程。

经济后发优势明显。

与广东、上海、江浙等沿海省相比,湖南省属于后发展地区。

后发展地区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先发展地区不仅为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而且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可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具有科技与人才优势。

湖南正在建成岳麓山大学科技园、马坡岭高科技农业园、长沙软件基地、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等一系列高科技研究开发中心,形成高、精、尖的科研优势,从整体来提高湖南的科技水平,湖南拥有多所全国著名的高等院校,近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科技人才,为我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科技和人才资源环境。

3、湖南省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政府实行了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非均衡战略,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超速增长,社会财富急剧增加。

湖南省属于内陆省份,没有获得经济优先发展的优势,经济整体水平与广东、上海等发达地区相比,大概落后十年左右。

要在近期内赶上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各种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主要表现在:

技术应用型人才缺乏,经济发展质量偏低。

尽管近年来湖南省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批高科技人才,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在人力资源和技术上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突出。

据2002年底湖南省统计资料显示全省各类人才总量为267.5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量为4010人,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奇缺,每10万人中只有456人。

这种人力资源结构不利于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的利用和推广,直接影响我省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

人才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矛盾。

2002年湖南人才分布情况为第一产业人才35万人,第二产业人才160万人,第三产业47.1万人。

三类产业中人才比例大约为1∶4.5∶1.3,由此导致其产业结构总体失调,比例失衡。

一方面,湖南作为农业大省,第一产业作为基础产业,技术开发和应用人才过少,影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速度,削弱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第三产业作为优质产业,因缺少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开发型人才,导致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发展速度迟缓。

工业基础薄弱、装备水平低、企业竞争力不强。

我省大中型企业的主要装备中,属国内先进水平的仅占18.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8.6个百分点,我省规模稍大一点的行业如食品、服装、原材料制造等,几乎都是资源密集型的,涉及高技术和知识型的行业很少,工业整体缺乏竞争力。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企业缺乏创新能力。

有关资料显示,我省科技成果平均转化率不足30%,科技对经济贡献率低于45%,前者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38%-43%,后者只有发达国家的56%-75%。

(二)湖南工业化发展现状

1、湖南工业化发展任重道远

湖南的工业化的演变轨迹和全国的变化基本一致,但工业化的进程有所滞后。

分析湖南工业化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湖南工业化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湖南经济发展总体上尚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

1998年湖南国内生产总值2647.2亿,仅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0%,从总量上看,经济实力明显偏弱。

1999年全省GDP达3326.75亿元, 人均为615.1美元,若按照国际惯用的H.钱纳里标准来衡量,湖南经济还处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用购买力平均汇率法来折算,湖南人均GDP大约相当于2500美元,湖南工业化进程处在中期的初始阶段,落后全国平均水平3~5年,落后沿海发达省市10年以上。

另一方面,居民的收入增长放慢,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贫富悬殊突出。

由于财富的过度集中,导致社会消费严重不足,影响经济增长;而部分人的消费趋向强烈,消费水平高,太高的消费水平导致资本积累不足,影响投资的增长。

湖南的工业化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2000年为例,湖南工业占整个GDP的比重比全国低11百分点。

2001年湖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54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0%;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32.9%,比全国水平低11.5个百分点;而农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57.6%。

由于工业化水平偏低,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经济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普遍不高;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社会化服务和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就业压力增大,低收入者的生活比较困难,财政收支矛盾大。

因此,工业化水平偏低已成为制约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2、湖南产业结构层次仍待优化和提高

湖南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并且调整缓慢,主要表现为第一、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明显过小。

1998年全国第一、二、三产业之比为18:

5:

49.2:

32.3,湖南为25.9:

40.2:

33.9,2001年全国三大产业GDP之比为15.2:

51.2:

33.6,湖南为20.7:

39.5:

39.8。

在经济发达省市的三大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均在15%以下,而湖南在2001年还高达20.7%。

其次,工业企业形式单一,主要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外资企业等其它形式企业比重很小,而且整体经济效益低。

湖南现有工业企业中传统产业多,高新产业少,小型企业多,大中型和规模以上企业少。

湖南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4961户,利润额为51.42亿元,平均每户企业的工业增加值为1222.62万元。

此外,湖南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2001年湖南外贸进出口额为27.58亿美元,占全国比重0.53%。

到2001年,湖南实际利用外资累计69.74亿美元,外资项目累计6050个。

用我国现行大、中、小项目标准衡量,湖南80%以上的外资项目属于小型项目,生产规模较小,对经济不能产生重大影响。

从产业结构水平来看,湖南重工业强于轻工业,而重工业中,资源依赖型的原材料工业又大大强于加工、组装工业。

在重工业总产值中,采掘和原料工业在重工业中的比重,湖南为0.61,全国平均水平为0.49,反映出作为重工业灵魂的加工工业发展不足。

加快加工工业发展,提高加工工业水平,是湖南工业化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以机械、电子设备制造等为主的湖南装备工业,在全省工业体系中占有比较突出的位置。

90年代中期机械工业产值已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

但装备工业本身的设备老化,自主开发与吸收能力弱,技术含量低,已直接影响到装备工业本身和其他产业的更快发展。

如湖南装备工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和推广还处在起步阶段,机床数控化率仅为1.41%,低于全国同行业机床数控化率的平均水平,机械工业优等品产值率仅为4%。

湖南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全部工业资产的74%以上,但近年来其更新改造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新增固定资产中的比例都呈下降趋势。

同时生产力水平多层次,高新技术产业、机械化工业、半机械化工业并存,且地区差异大,多数工业集中在长株潭地区及岳阳等地,而很多县市几乎没有现代工业。

3、湖南加速推进工业化形势喜人

加速推进工业化发展思路清晰明了。

在经过充分的论证的基础上,湖南从实际情况出发,全省上下已经形成了加速发展湖南工业化的清晰思路。

第一,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发展。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优化工业布局。

第二,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加快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现工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使其成为实力强大、带动力强的支柱产业。

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技术创新中心等各方面力量,培育一批高水平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机构,指导、帮助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

第三,采取综合措施,推动城市化进程。

以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为目标,以拓展城市功能、提高城市质量、相应扩大城市规模为手段,重点加快长株潭城市一体化的发展,加快发展地市级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县市级城市,拓展现有小城镇的功能和规模。

推进湖南工业化成绩斐然。

由于实施了工业化带动战略,迅速激活了工业经济各要素,全省经济加快发展。

“十五”第一年200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利润、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及市州盈利等4项指标完成情况均是90年代以来的最好水平。

全年完成增加值630亿元,增长13.8%,实现利润46亿元。

其中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28亿元,增长60%。

全省工业不但盈利水平高,盈利面也较广,14个市州有11个实现了净盈利,中央、省属、市州属和县属企业全部实现了整体净盈利。

这标志着全省工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工业化进程已有了良好的基础。

2002年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全年湖南国内生产总值跨过4000亿元台阶,为4340.94亿元,增长9%。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565元,比上年增加511元。

2002年,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9.5:

40:

40.5,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7个百分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入实质阶段。

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1%,比上年快1.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2%,比上年高0.3个百分点;全省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9.8%,比上年高0.5个百分点,居全国前列;独立核算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09%,比上年高6.7个百分点。

全省小城镇发展到1097个,比上年增加14个;城市化水平为32%,比上年高1.2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加快,内在活力增强。

2003年,全省GDP为4633.73亿元,比上年增长9.6%,为1998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5.8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793.71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1954.15亿元,增长9.6%。

全省对外贸易依存度为6.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在(深圳)投资洽谈会上,省级合同引进外资和内资分别为20.9亿美元和119.15亿元。

加大技改投资力度,为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近4年来湖南累计投入技改资金600多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占全省工业近九成的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素质得到整体提升,生机勃发。

高新技术、科技进步对湖南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加大。

长沙市2001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企业达469个,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产值210.00亿元,比2000年增长20.0%,实现利税36.00亿元,增长20.0%。

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45家,比2000年增长25.0%。

农业大省湖南的工业化即将驶上快车道。

三、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兴办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长沙大学、岳阳大学、湖南女子职业大学等,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也举办了以培训中职师资为主的职业教育学院。

1994年,株洲冶金工业学校开始试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1996年,长沙航空工业学校经国家教委批准试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至此,湖南试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学校占当年全国18所试办五年制的重点中专学校数量的1/9。

1998年,经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审通过,国家教育部批准,第一批职业技术学院破土诞生。

在这批新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中,湖南省有株洲冶金工业学校与湖南冶金职工大学合并改建为株洲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航空工业学校与空军第二职工大学合并改建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1999年又有一批经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审通过,教育部批准,湖南省机械工业学校与湖南省机械工业厅职业大学合并改建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学校升格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信息工程学校与湖南省电子职工大学合并改建为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至2001年,湖南省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已达22所,占同期全国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总数的5.7%,招生2.6万人,在校生43680人。

此外,普通高校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校和条件较好的中专学校举办的三年制,五年制高职班当年也招生2.14万人,在校生4.73万人。

2001年全省高职总计招生4.3万人,在校生9.1万人。

招生人数比上年增加1.6万人,增幅达59%,超过了年初提出的高职招生增30%的预期目标。

至2002年底,湖南省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达到36所,招生8万人,在校生14.5万人。

2003年,湖南有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50所,其中市州政府主办16所,行业部门主办24所,企业办3所,社会团体主办1所,民办6所。

同时,普通本科院校设置职业技术学院7所,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成人高校6所。

高职高专在校学生18.7万人,占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总数的44.5%。

(二)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1、坚持为湖南经济社会服务的办学目标明确

湖南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必须首先实现农业产业化,湖南的工业化需要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来支撑。

80年代初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释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但自90年代以来停滞不前的农村经济,客观上成了阻碍湖南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一个主要因素。

农村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这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不相适应。

立足湖南本地迫切需求高素质现代新型农业人才的实际,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特别重视因地制宜的开展以现代农业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培训,确立了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思路。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学生高超技能为根本,做足职业技能文章,培养适销对路的技术应用人才。

他们及时调整办学思路,积极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抓科技研发,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结合,主动地投入到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去,以生态养殖、园林花卉等专业为教改试点,把本科“压缩型”的专科知识型人才和中专低层次应用人才转变到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来。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和邵阳的以推广和发展先进农业技术为办学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毕业生大受欢迎。

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把实务人员的培养作为发展重点,大力培养从事操作岗位工作的技能型人员,从事市场调查、社会公关、客户反馈、产品营销、合同执行、物资供应、财务会计等业务岗位的人员,从事技术应用、技术管理、技术服务等技术岗位的人员。

湖南位于中南腹地,是农业大省,工业基础较薄弱,发展第三产业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1997年在全国只居第十二位,但2002年湖南第三产业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这一增长势头还在延续。

湖南涉外经济职业学院根据市场的这种强烈需求,新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实用软件专业、英语翻译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十分光明。

而其原有的室内设计、音乐表演、证券投资、涉外经济法、中英文秘书、高尔夫管理、航空服务等等专业的毕业生都十分走俏。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的突破口,是实现重点跨越的关键,湖南加快工业化进程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进制造技术,需要大规模地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

实现这一切而都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能够编制有效生产工艺并将研究、开发、设计人员的抽象设计加以具体化、以便最终转化为现实产品或能够操作、调式和维护高新技术设备,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高层次产业技术人才。

为此,湖南各高职院校积极进行专业改造和专业调整,努力为湖南工业发展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人才。

如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工程专业是国家级试点专业,培养的人才供不应求,一次就业率达98%。

特别是作为国家级精品专业的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吸引了省内外广大有志青年前来求学,该校2003年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招生500余人。

2、多元化的高职教育体系初具规模 

90年代下半期以来,我省高职教育产业发展已经明显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高职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等普通本科院校纷纷设立的职业技术学院构成湖南高职教育的另一阵地,而民办教育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我省高职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省民办教育产业初步表现出一些特色,即以教养校,实行开放式办学,并采取能人治校、严谨治学。

1999年批准的湘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批准的湖南涉外经济职业学院都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民办高校,2002年全省新办民办二级学院11所。

 职业技术教育逐步走向市场经营。

职业技术教育根植于产业发展之中,直接面向市场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既提高了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