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651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docx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一、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101个旗县市区,除25个盟市辖区外,有76个属于县域经济范畴的旗县市。

县域土地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90%,县域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72%。

内蒙古地域辽阔,东西狭长、南北跨度大,县域经济特色鲜明,表现为显著的地域性和差异性。

目前,全区纳入县域经济统计范畴的76个旗县市大致可划分为农牧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林业主导型、服务业主导型4个类别。

农牧业主导型旗县市以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为主,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独立,在地理空间上远离城市,农村牧区人口占70%左右,代表着内蒙古县域经济传统意义上的主体。

工业主导型旗县市拥有较为丰富矿产资源,随着自治区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兴建了一批大中型的工业企业,并得到迅速发展,工业成为该类旗县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林业主导型旗县市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林业及延伸产业为主导。

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比较困难。

这类旗县市为数不多,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林区。

服务业主导型旗县市主要集中在边境地区,这类旗县市拥有口岸和旅游资源优势。

主导产业是旅游、商贸、餐饮等服务业。

  二、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成就

  

(一)县城经济基本竞争力明显增强。

发展速度居西部地区之首

  在自治区经济发展速度连续5年持续位居全国第l位的大好形势下,县域经济的基本竞争力逐年增强,发展速度也逐年加快。

在连续6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自治区排位上升幅度最大;2006年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内蒙古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位列第13位,比6年前的第一届前移了9位。

在县域经济竞争力全国百强榜中,我国西部地区仅有4个县市进入百强,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和伊金霍洛旗进榜,分列第67位、第86位,其余2个分布在四川和新疆:

在西部百强榜中,自治区有21个旗县进榜,数量居西部省区市之首,其中4旗县进入前10名。

额济纳旗等8个旗县(76个旗县市中有8个)进入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榜中。

  

(二)县域经济对自治区经济的贡献率较大,县城工业发展势头较好

  截至2006年底,自治区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76个旗县市,完成生产总值2720.69亿元,占全区的56.8%;其中,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旗县有3个,超50亿元的旗县有13个。

完成地方财政收人151.52亿元,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3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超亿元的有43个旗县。

完成工业增加值1057.1亿元,占全区的53.4%,占76个旗县市生产总值的39%,同比增长46.2%;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1.99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3%。

同比增长57.1%。

农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大幅度提高,由几年前的不足30%猛增到目前的50%以上,其中牛奶、羊绒的加工转化率高达80%以上,粮油、肉类的加工转化率达60%以上。

  (三)自治区百强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06年,自治区21个西部百强县共完成生产总值1330.15亿元,占全区县域经济总量的48.9%,占全区经济总量的27.8%。

全国百强县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8.8万元和7.2万元。

准格尔旗的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居全区80个旗县首位。

伊金霍洛旗的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第12位上升至2006年的第2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第29位上升至2006年的第9位。

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县地方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第50位上升至2006年的第8位。

这些旗县正是通过发挥资源、区位和政策优势。

抢抓发展机遇。

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县域经济转型步伐逐步加快,经济实力才会不断增强,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四1人均指标大幅度提高

  到2006年末,全区已有4成以上的旗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06年,全区76个旗县人均生产总值为15714元,其中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的旗县有29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旗县有33个,分别占76个旗县的38%和43.4%。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9元,其中有40个旗县超过全区平均水平,有38个旗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分别占76个旗县的52.6%和50%。

  (五)投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

  2006年,全区76个旗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1.61亿元,占全区的57%,所占比重比2000年提高4.4个百分点。

比2000年增长7.58倍,年均增长43%。

其中,投资超百亿的旗县有3个,超50亿的有8个。

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的不断扩大,旗县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一些重点工业项目纷纷落户到旗县地区。

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全区76个旗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5.39亿元。

占全区的40%。

  三、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的县域经济虽然在近年来获得了较快较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条件下,相当一部分旗县的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冲击,县域经济面临的困难较多,县域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亟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一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

自治区2个全国百强县全在鄂尔多斯市,21个西部百强县有15个在内蒙古西部,其中11个集中分布在呼包鄂地区。

21个百强县经济总量占全部旗县域经济总量的52.5%。

二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2006年,县域经济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9.9:

47.4:

32.7,同全区一、二、三产业构成13.4:

48.6:

38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比全区平均水平高6.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比全区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2005年比全区平均水平低0.8个百分点),县域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主要依靠农牧业发展的状况尚未改变,且县域经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同全区平均水平相比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三是县域工业经济规模小、产业层次低。

2006年,在全区101个旗县市区第二产业总产值中。

其中后80个旗县市仅占55.4%:

农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大多还处于初级加工阶段,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制约着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

全区76个旗县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有18个出现了负增长,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远远低于第二产业40.2%的同比增长速度。

五是区域性特色经济不突出。

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

大部分旗县市都有一定的农牧业基础。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形成比较优势。

但是。

目前这一潜在的比较优势尚未形成现实的经济优势。

六是管理权限小、缺乏调控能力。

在经济调

 一、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101个旗县市区,除25个盟市辖区外,有76个属于县域经济范畴的旗县市。

县域土地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90%,县域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72%。

内蒙古地域辽阔,东西狭长、南北跨度大,县域经济特色鲜明,表现为显著的地域性和差异性。

目前,全区纳入县域经济统计范畴的76个旗县市大致可划分为农牧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林业主导型、服务业主导型4个类别。

农牧业主导型旗县市以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为主,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独立,在地理空间上远离城市,农村牧区人口占70%左右,代表着内蒙古县域经济传统意义上的主体。

工业主导型旗县市拥有较为丰富矿产资源,随着自治区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兴建了一批大中型的工业企业,并得到迅速发展,工业成为该类旗县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林业主导型旗县市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林业及延伸产业为主导。

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比较困难。

这类旗县市为数不多,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林区。

服务业主导型旗县市主要集中在边境地区,这类旗县市拥有口岸和旅游资源优势。

主导产业是旅游、商贸、餐饮等服务业。

  二、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成就

  

(一)县城经济基本竞争力明显增强。

发展速度居西部地区之首

  在自治区经济发展速度连续5年持续位居全国第l位的大好形势下,县域经济的基本竞争力逐年增强,发展速度也逐年加快。

在连续6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自治区排位上升幅度最大;2006年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内蒙古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位列第13位,比6年前的第一届前移了9位。

在县域经济竞争力全国百强榜中,我国西部地区仅有4个县市进入百强,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和伊金霍洛旗进榜,分列第67位、第86位,其余2个分布在四川和新疆:

在西部百强榜中,自治区有21个旗县进榜,数量居西部省区市之首,其中4旗县进入前10名。

额济纳旗等8个旗县(76个旗县市中有8个)进入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榜中。

  

(二)县域经济对自治区经济的贡献率较大,县城工业发展势头较好

  截至2006年底,自治区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76个旗县市,完成生产总值2720.69亿元,占全区的56.8%;其中,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旗县有3个,超50亿元的旗县有13个。

完成地方财政收人151.52亿元,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3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超亿元的有43个旗县。

完成工业增加值1057.1亿元,占全区的53.4%,占76个旗县市生产总值的39%,同比增长46.2%;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1.99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3%。

同比增长57.1%。

农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大幅度提高,由几年前的不足30%猛增到目前的50%以上,其中牛奶、羊绒的加工转化率高达80%以上,粮油、肉类的加工转化率达60%以上。

  (三)自治区百强县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06年,自治区21个西部百强县共完成生产总值1330.15亿元,占全区县域经济总量的48.9%,占全区经济总量的27.8%。

全国百强县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8.8万元和7.2万元。

准格尔旗的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居全区80个旗县首位。

伊金霍洛旗的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第12位上升至2006年的第2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第29位上升至2006年的第9位。

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县地方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第50位上升至2006年的第8位。

这些旗县正是通过发挥资源、区位和政策优势。

抢抓发展机遇。

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县域经济转型步伐逐步加快,经济实力才会不断增强,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四1人均指标大幅度提高

  到2006年末,全区已有4成以上的旗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06年,全区76个旗县人均生产总值为15714元,其中人均生产总值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的旗县有29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旗县有33个,分别占76个旗县的38%和43.4%。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9元,其中有40个旗县超过全区平均水平,有38个旗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分别占76个旗县的52.6%和50%。

  (五)投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

  2006年,全区76个旗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1.61亿元,占全区的57%,所占比重比2000年提高4.4个百分点。

比2000年增长7.58倍,年均增长43%。

其中,投资超百亿的旗县有3个,超50亿的有8个。

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的不断扩大,旗县的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一些重点工业项目纷纷落户到旗县地区。

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全区76个旗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5.39亿元。

占全区的40%。

  三、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的县域经济虽然在近年来获得了较快较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条件下,相当一部分旗县的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冲击,县域经济面临的困难较多,县域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亟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一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

自治区2个全国百强县全在鄂尔多斯市,21个西部百强县有15个在内蒙古西部,其中11个集中分布在呼包鄂地区。

21个百强县经济总量占全部旗县域经济总量的52.5%。

二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2006年,县域经济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9.9:

47.4:

32.7,同全区一、二、三产业构成13.4:

48.6:

38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比全区平均水平高6.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比全区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2005年比全区平均水平低0.8个百分点),县域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主要依靠农牧业发展的状况尚未改变,且县域经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同全区平均水平相比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三是县域工业经济规模小、产业层次低。

2006年,在全区101个旗县市区第二产业总产值中。

其中后80个旗县市仅占55.4%:

农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大多还处于初级加工阶段,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制约着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

全区76个旗县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有18个出现了负增长,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远远低于第二产业40.2%的同比增长速度。

五是区域性特色经济不突出。

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

大部分旗县市都有一定的农牧业基础。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形成比较优势。

但是。

目前这一潜在的比较优势尚未形成现实的经济优势。

六是管理权限小、缺乏调控能力。

在经济调

控能力上,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太小,缺乏功能和手段。

县域经济在政策、审批、资金等方面遇到的中间环节、管理效率、管理成本繁多而杂乱,并难以承担,造成自身发展困难重重。

更难以承担带动区域发展重任。

  四、内蒙古县域经济转型主攻方向

  

(一)由粗放发展型向科学发展型转变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的消耗将不断增加,资源紧缺的问题将日益凸显。

而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传统发展模式依然存在。

加剧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这就给旗县经济带来严峻挑战。

如果以粗放经营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得不到根本转变,旗县经济不仅难以加快发展,而且会越来越被动。

  

(二)由一产业主导型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型转变

  内蒙古是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农牧业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基础和根本。

但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产业结合点在工业,空间结合点在县域。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主题,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因此,要始终坚持把县域工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

结合内蒙古的区情。

当前要以优势产品延伸加工业和非资源型产业为重点,推进实施“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并以此带动县域工业发展。

  (三)由小而全向特色型转变

  县域经济实质就是特色经济。

县域经济要由全能型经济向特色型经济转变,把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

发展县域经济,就要立足当地优势,围绕“特”字做文章。

倡导特色经济、差异经济、多样化经济,突出区域特色。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形成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特色经济,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四)由城乡分割向城乡统筹型转变

  解决城乡分割,实现城乡融通,是县域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

长期以来,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和实行的工业化政策,强化了中国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特征,使城市和农村在诸多方面出现了极大的差异。

这种现象集中体现在县域经济之中,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目前,自治区统筹城乡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随着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各种矛盾和问题日渐凸显。

因此,必须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用新的发展理念调整城乡关系。

用全新的机制整合城乡资源,用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用统一的规划引导城乡协调发展。

用配套的政策法规保障城乡健康发展,用雄厚的产业支撑城乡稳定发展。

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协调发展机制。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尽快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加快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提供新的动因。

  (五)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经济”,不是“诸侯经济”,而是外向经济,是开放经济。

只有牢固树立“无外不活、无外不兴、无外不强”的意识,才能使县域经济真正发展起来。

搞外向经济、开放经济就要突破过去单纯围绕本旗县市需求谋发展的局限,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分工协作:

突破过去单纯以本旗县市资金搞建设的局限,积极引进外部资金发展经济:

突破过去单纯开发内部资源的局限,积极利用境内外各种资源:

突破过去单纯利用当地人才的局限,形成积极引进外部人才促进本地发展的格局。

因此,要坚持不懈地抓投入、引资金、上项目,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六)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县城经济要依靠市场化运作,但这不是排斥政府运作手段,而是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达到市场化运作与政府行政运作的有机结合。

以市场导向为主。

政府行政运作为辅。

从根本上讲,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突破狭小封闭的生产方式、打破城乡之间的市场封闭的过程,就是促进城乡经济活动开放式、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城乡资金、劳动力、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充分流动、高度整合的过程。

因此,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

呼和浩特市和林县县域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

--------------------------------------------------------------------------------

  2008-11-0610:

56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发表评论] [关闭]

和林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四大园区”建设为载体,努力提升工业化和三产服务业水平,使县域经济由以盛乐开发区一枝独秀,努力打造电力园区、石材建材园区、大南山旅游,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格局,降低了县域经济结构单一的风险,增强城乡一体化的综合发展能力。

做大盛乐开发区打造绿色食都

和林县始终把开发区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努力打造中国西部绿色“食品之都”。

目前,已完成2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天然气入区工程,绿化、美化、水系建设同步推进,引进工业企业44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00多亿元。

县委、政府一方面扶持与蒙牛集团配套的澳亚牧场、草原天邦饲料、九强机械、优耐特塑料制品公司、盛都包装等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推动乳业向集群化发展目标快速迈进。

同时,加大了对蒙羊、宇航人公司、康莱纳、昭君羊绒、兆君羊绒、铁骑纺织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努力打造肉产业、薯产业、林产业和绒纺产业集群。

开发区的软硬件建设力度不断加强,环境进一步改善,承接项目的能力明显提高。

规划电力园区培育电力产业

和林电厂是华能北方联合电力公司上大压小项目,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2×660MW超临界机组,项目总投资55亿元。

去年7月份拿到国家发改委“路条”,今年电厂建设的前期工作又取得实质性突破。

与此同时,依托电厂,和林县制定了20平方公里的电力工业园区规划,高标准打造电力工业园区。

在规划中,为周边山区农民转移集中留足了发展空间。

随着丰华生物质能热电项目和蒙牛澳亚沼气电厂上网发电,电力产业正在发展成为和林县域经济的又一个强力支柱。

建设石材建材园区发展石材产业

和林县依托花岗岩储量丰富的优势,引进矿山开采企业20家,大小型加工企业15家。

按照把石材产业打造成为全县经济四大支柱之一的思路,今年开工建设了以引进大型石材加工企业为主的石材建材园区,现已完成了主干道路、地下管网、供电线路等1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昌宇石业、泰圆石材两家大型石材加工企业已投产,到目前,两家共完成投资1.2亿元;冠鲁集团、蒙石石材已经开工建设,明年投产。

4家企业投产后,年加工板材可达100万平方米以上。

打造大南山旅游园区壮大三产服务业

和林县把完善大南山旅游园区建设作为壮大三产服务业的龙头来抓,在今年完成东山书法艺术园、11公里生态旅游道路建设的同时,狠抓了修路、栽树、上水等基础性工程,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把大南山建设成为40平方公里以上,集生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旅游生态园区。

在一、二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和林县高度重视、正确引导以旅游为主的三产服务业发展,使之逐步成为和林县域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

目前,盛乐百亭园文化景观游、开发区工业游、园中园农业游和博物馆鲜卑历史文化游,正在成为呼市旅游的南部精品线路。

今年已接待游客5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489万元。

 (文/孙国利)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七大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强调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内蒙古各地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三牧”基层基础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深入实施、强力推进。

经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使全区县域经济逐步发展壮大。

  一、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呈现五大特点

  截至2008年底,全区80个旗县(不含市辖区)人口达到1777.3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3.6%。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经济总量已占全区的“半壁江山”

  2008年,全区80个旗县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02.31亿元,占全区的56.3%,比2000年提高5.5个百分点,8年间年均增长超过20%,高于同期全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

其中,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旗县有12个,比上年增加7个,超50亿元的旗县有34个,比上年增加10个。

80个旗县的工业增加值达到1928.93亿元,占全区的59.7%,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占80个旗县生产总值的40.2%,比2000年和2007年分别提高5.2个和4个百分点。

80个旗县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6.95亿元,占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4.9%,比2000年增长4.1倍,年均增长22.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0亿元的有3个旗县,超5亿元的有12个旗县,超亿元的有54个旗县,分别比上年增加1个、7个和10个,在2009年第九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中:

内蒙古有20个旗县(市)名列其中,占西部百强县市的1/5。

内蒙古人围的20个旗县(市)中有14个排在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前50名。

这20个旗县分别是:

准格尔旗排名第2位、伊金霍洛旗排名第4位、鄂托克旗排名第10位、达拉特旗排名第14位、霍林郭勒市排名第15位、满洲里市排名第18位、托克托县排名第2l位、锡林浩特市排名第25位、达茂旗排名第26位、土默特左旗排名第3l位、阿拉善左旗排名第32位、乌审旗排名第33位、土默特右旗排名第37位、和林县排名第40位、丰镇市排名第52位、乌拉特后旗排名第63位、鄂温克旗排名第66位、二连浩特市排名第69位、乌拉特前旗排名第88位、固阳县排名第98位,另外,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还跻身于第几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分列第37位和第54位。

  

(二)人均指标大幅度提高

  到2008年末,全区已有4成以上的旗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全区80个旗县人均生产总值为27054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56元,比2000年和2007年分别增加22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