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评课.doc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990971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年王勃》评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少年王勃》评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少年王勃》评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少年王勃》评课.doc

《《少年王勃》评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年王勃》评课.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少年王勃》评课.doc

《少年王勃》评课

  《少年王勃》评课小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所谓科学,是说它遵循着铁一样的规律;所谓艺术,是说它具备水一样的灵活。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把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它可以出神入化,化平庸为神奇,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学懂。

追求教学艺术之美,旨在优化课堂教学,使小学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最近,我听了田以明老师执教的苏教版语文第四册《少年王勃》一课,深有感触。

田老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运用课文中美的东西去感染学生,还是教师用组织教学的艺术美作用于学生,都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将学校规定的功课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无论是听课的老师还是田老师的学生,无不在田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中享受了一番。

  一、思维美

  布鲁纳说过:

教学过程必须随着教学目标的不同,而寻求最优的状态。

美的教学思维决定着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设计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具体地说,是教师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节奏、图像等手段,创造具体、形象、直观的审美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活动。

在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每一环节都体现着这种艺术:

课前背背学过的唐诗,逐渐将学生引入人才辈出的唐朝,从而激发学生认识王勃的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描绘的意境呈在学生的面前,既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把握重点,排除难点,掌握知识,又令人感觉美不胜收;在理解拍案叫绝这个词的时候,田老师的设计更是令人叫绝,先进行字面意思的理解,然后对学生精彩发言采用拍案叫绝的方法进行即时表扬,再结合课文的语境引领着小朋友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教学过程是那么地自然、流畅,其中,最受益的是学生。

  二、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田老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述,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诵,对课文中人物语言神态维妙维肖的模仿,对课文展示的典型环境栩栩如生的描述,,促使学生个个学得兴趣盎然,体现了低年级教学的语言美,产生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震荡学生的心灵。

值得一提的是,田老师在教学中,一贯坚持不依赖现成的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充分展示自己在这方面的特长,给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提供了绝好的示范,这是录音绝对无法做到的。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当田老师范读完写滕王阁周围美景的一段文字时,问小朋友:

美吗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回答:

美。

田老师随即插了一个小插曲:

是课文美还是田老师美学生说:

田老师和课文一样美!

这时,老师和学生之间,还有什么距离呢其中,最受益的还是学生

  总之,田老师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美,善于用儿童的眼光去观察,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用儿童喜爱的形式去指导,使学生不仅跟随教师思路走,而且还能借助教师的思路自己摸索着前进。

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兴趣、领略成功的喜悦,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