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9126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要靠自己

   小蜗牛有一天问它的妈妈:

“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

真是累死了。

   “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支撑,只能爬,爬又爬不快。

”妈妈说。

   “毛虫姐姐没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它却不用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

   “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它。

   “可是蚯蚓弟弟没有骨头,也爬不快,更不会变,它为什么不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

   “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它。

   小蜗牛哭了起来:

“我们好可怜,天空也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所以我们有壳啊!

”蜗牛妈妈安慰它说,“我们不靠天,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1)查字典,填一填。

“蜗”,部首是______,第八画是______,共______画,组词______。

“慰”,部首是______,共______画,组词______。

(2)用“因为……所以……”写一句话。

(3)毛虫姐姐为什么不用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

(4)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叶圆圆(节选)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说:

“荷叶是我的摇篮。

”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小蜻蜓说:

“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小青蛙说:

“荷叶是我的歌台。

”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1)选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

(2)从选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______的荷叶       ______的眼睛      ______的翅膀

(3)读一读,连一连

荷叶是______    小水珠             停机坪

荷叶是______    小蜻蜓             歌台

荷叶是______    小青蛙             摇篮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相信你,能行!

   “气死我了,成绩差还要偷看,作弊!

”数学老师边嚷边推着两名学生走进了办公室。

班主任一看,是一班两名“双差生”,他们垂着头。

涨红着脸,胆颤心惊地等着训斥。

看到他们的样子,班主任克制住火气,把他俩拉到身边,亲切地说:

“是不是考试时作弊呀?

那好,老师就给你俩讲一个‘作弊’的故事”。

   “十几年前,有一个孩子成绩比你俩还差,又调皮捣蛋,是个十人看见九摇头,阎王看见伸舌头的讨厌鬼。

作业、考试不是抄袭就偷看作弊,老师们对他也没办法。

五年级时,新来了一名语文老师,这个老师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进行一次摸底测验。

   “那他又偷看了?

”李峰已没有了先前恐惧,插话道。

   “是啊,他还作弊。

可正当他拿出一本作文选准备抄作文时,却发现新的语文老师竟然站在他的身后,而且用一双威严的眼睛盯着他!

   “惨了,惨了,这下是吃不了兜着走,他有苦受了。

”须军也被故事吸引,竟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担忧起来。

   “是啊,当时他心里也这么想。

可是新的语文老师却没有发火,而是用一种亲切的、充满信任的眼光看着他,一只手轻轻地把作文选合上,尔后在他的肩头轻轻一拍,一字一顿地说:

“好好写,自己写,相信你,能行!

   “这老师多好啊!

”两孩子轻声感叹着。

   “是啊,那孩子心里激动极了,鼻子酸酸的,直想哭。

因为读书至今,他从没有被一位老师这样真诚地信任过!

他得一下子有无尽的自信和动力在他身上聚集:

老师相信我能,我一定能行!

   “后来,他把老师的那句‘相信你,能行!

’的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痛改前非,成绩一点点赶了上来。

几年过后,在他的努力下,他终于从一名差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老师。

老师的故事讲完了,我觉得你俩一点儿也不比故事的‘他’笨,只要他们能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学习,克服缺点,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不会比‘他’差!

你们说行不行?

   “行!

”两人异口同声地高声回答,走出办公室,去向数学老师认错了。

几天后,他们的课桌上写着五个字:

“相信你,能行!

(1)班主任老师的故事中的孩子是谁?

(2)故事中的“他”由差变好的原因是什么?

(3)促使李峰、须军转变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简要回答。

(4)文中两位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目前被称之为______教育。

(5)假如你的成绩不够理想,读了本文后作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十分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的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着漓江笑哩!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

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帽,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漓江像一个温情的“保姆”帮人们洗去一天的疲劳。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

岸边上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一个个黄色的小孩儿还在树上说“悄悄话”。

秋天那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啊!

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登上漓江旁边的叠彩山远远望去,漓江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穿山、象鼻山、伏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我长大以后要和家乡的人民一起,把这美丽的漓江建设的更美,更美……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颗璀璨的明珠,这个东方的“日内瓦”。

(1)给这篇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2)这篇文章是按______顺序写的,写出了漓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美。

(3)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叶儿    ______的漓江       ______的游泳圈

______的带子    ______的游泳帽    ______的明珠

(4)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______找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______

(5)仿照文中的比喻句,自己来写一写。

5.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

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

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袭击。

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

当海盗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把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

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1)用横线画出表现海上风浪险恶的句子。

(2)选文主要写了______和______等两个方面的内容.

(3)选文中运用了______和______修辞手法,表现了______。

(4)郑和的这次远航遇到了哪些凶险?

用“不但……而且…”把它们连起来。

(5)从选文中,你体会到郑和是一个怎样的人?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

“敢有谏(jiàn)者死!

”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

“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呜,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

“善哉!

”乃罢其兵。

【附参考译文】

   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他对左右的人说:

“谁敢劝阻就处死谁!

”吴王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说吴王放弃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说,就拿着弹弓,带着弹丸,一连三天早晨,在王宫后面的花园里走来走去,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全不在意。

吴王问他:

“你这是为什么呢?

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少年说:

“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不停地歌唱,饮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身后想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自己。

这三个小动物,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

”吴王想了想说:

“你讲得很好!

”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1)对照译文,我能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①谏:

______

②三旦:

______

③善哉:

______

(2)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   )

(3)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蝉←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梧桐树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春天,你发芽了。

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夏天,我们在你的树荫下做功课,多么凉爽。

有时,我仰起头来,透过密匝匝的绿叶,我看见金色的阳光在闪烁。

我好像看见了你明亮的眼睛。

   秋天,你悄悄地落叶了,我们把落叶积起来,点燃了。

火苗跳跃着,发出呵呵的笑声。

我们把黑色的草灰埋在你的脚下。

让它变成养料,使你长得更加粗壮。

   冬天,在我做功课的地方,照射着灿烂的阳光。

我明白了,梧桐树!

你落了叶,好让阳光给我们更多的温暖。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______

(2)短文中的“你”指的是______。

(3)这篇短文是按______顺序写的。

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季节来描写校园里的梧桐树。

8.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滥竿充数①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③之,廪食④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①选自《韩非子》。

滥:

虚妄不实。

竽:

古代一种竹制簧管乐器。

滥竽,常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②南郭:

复姓。

处士:

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说(yuè):

同“悦”,高兴。

④廪(lǐn)食:

这里是供给粮食的意思。

(1)联系上下文,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齐宣王使人吹竽______①用;②派;③让

2.请为王吹竽______①请求;②敬辞;③邀约

3.好一一听之______①喜好;②常常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他一句一句地________,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他不是________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________,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1)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这个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总理对待工作______的态度。

10.时间·时文。

   【材料-】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赞词:

   有一种选择叫隐姓理名,在荒岛的风沙中,在深海的惊海下,在最美的年华里,为了铸国之重器,三十载春夏秋冬,青丝变白发.

   有一种誓言叫此生无悔,在加入地下党的峰噪岁月中,他说:

“如果祖国需要,我的血可以一滴滴地流,直至流光。

   有一种追求叫科学家精神,面对国外严密封锁、国内科研条件一穷二白,他不因客观环境而放松科研要求,用最“土”的办法解决尖端技术难题,在极限深潜的生死考验面前,他一如战争年代的坦然:

“入党琴言就是我的奋斗初心。

   【材料二】黄旭华:

人生为祖国深潜

   核潜艇下潜的深度,决定了其战斗力的发挥程度。

   1988年初,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迎来了一个关键日子:

按设计极限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

   世界上曾有10多艘核潜艇在进行试验或航行时沉没了。

“一块扑克牌大小的钢板,承受水的压力是一吨多重,艇体任何一块钢板不合格,一条焊缝有问题、一个阀门封闭不足,都可能导致艇毁人亡。

”黄旭华这样形容深潜试验。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号做深潜试验,还不到200米时,潜艇沉没,129人全部葬身海底。

由里到外全部由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艇,能闯过首次深潜试验大关吗?

眼看着深港日期一天天临近,参试人员的思想包袱越来越重.有一天,艇长和政委忧心忡忡地向黄旭华表示,同志们的情绪很低,恐怕对试验非常不利。

黄旭华陷入沉思。

   第二天,他召集战士们开会,会上他说:

“这次执行试验任务,我很有信心!

我要和大家一起参加极限深潜,我们要唱着威武雄壮的进行曲,去把试验数据成功拿回来!

顿时,气氛开始活跃起来,战士们悲观情绪一扫而空。

有人劝说黄旭华,你作为总设计师没有必要冒险。

世界上还没有过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

黄旭华回答:

“我不是充英雄好汉,要跟大家一起去牺牲,而是对大家的生命安全负责,确保人、艇安全,万一深潜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我可以及时帮助采取措施。

”惊心动魄的深潜开始了:

50米、100米每下港若干米,就得报告有关参数。

当到达设计深度时,巨大的水压使核潜艇艇身多处发出“咔嗒”的声响,黄旭华沉着应对,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数据。

   成功了,新纪录诞生了,全艇沸腾了!

   黄旭华笑了,当即挥毫: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这一年,我国政府对外宣布:

中国进行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成功,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的国家,茫茫海疆成为阻隔外敌的海上长城!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亘古不变:

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情怀和信仰。

对于黄旭华来说,他的信仰是祖国需要。

(以上两则材料均来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句。

青丝变白发:

______

亘古不变:

______

(3)短文中采用了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具体说明深潜试验的危险性。

(4)结合两则材料,可以知道黄旭华具有______、______的伟大科学精神。

古今中外,具有同样科学精神的还有______、______等科学家。

(5)“人生为祖国深潜”、“他的信仰是祖国需要.两则材料中有很多隽永(指意味深长)深刻的语句选择一个最打动你的句子,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将军洞(节选)

吴然

   进庙拜了拜李将军,转上一圈,我们就去爬猴子水了。

说真的,这里才是最好玩的地方。

你看,陡陡的岩石,顺山坡白花花铺了一大片,山泉水哗哗哗淌下来!

这水谁知道淌了几千几万年了呢?

岩石被冲刷出了一条条的凹痕,这些凹痕是水走出来的路,也是水长出来的根,它们深深地扎在岩石上!

   ①这水不知怎么被叫做“猴子水”,是很久以前,常常有猴子来玩水吗?

一定是了。

高高的石壁上不是有一个石坑被称为“石交椅”吗?

那一定是猴王的宝座吧。

猴王坐在那里,手捧仙桃,看着小的们爬上爬下在水里戏耍,岂不快哉?

哦,这不成了孙悟空孙猴子了吗?

   哈哈,咱们也来当一回猴子,看谁能坐上猴王的宝座!

②据说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可是哪里还有猴子攀援跳跃的本事呢?

面前这石壁滑溜,把鞋子脱了,双脚双手也爬不上去。

一个小伙子好不容易爬到半中腰,却又滑了下来。

有经验的人,把身子转过来,把背贴在石壁上,用手用脚用屁股,一点一点往上“坐”,居然坐到了“石交椅”上!

我试了多次没能爬上去,只好很没面子地从凿出的石窝上,手脚并用,攀登上去。

(选自《吴然经典美文:

洱海大耳朵》,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1)“哗哗哗”是形容______的声音,像这样描写声音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2)画线句子①是一个______句,画线句子②是一个______句。

A.疑问   B.反问   C.设问

(3)第1自然段中的“水走出来的路”“水长出来的根”都是指______。

这样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______。

(4)根据选文的最后一句话,有人说:

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的是自己攀爬失败的沮丧心情。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请写出自己的意见吧。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草虫的村落(节选)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

大街小巷里,________的小圆虫,披着________的彩衣。

在这些________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________的目光。

它们________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

看啊!

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1)选择恰当的词语,把序号填入文段中的横线上。

①好奇   ②友好   ③俏丽   ④粗壮   ⑤花色斑斓

大街小巷里,______的小圆虫,披着______的彩衣。

在这些______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______的目光。

它们______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

(2)短文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

A.小圆虫     B.黑甲虫     C.蜥蜴

(3)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试着写下黑甲虫与蜥蜴交谈的内容。

13.阅读《敬重卑微》做题

   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

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

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

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

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________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________会全军覆灭。

   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

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

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

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________体积,________精神。

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拼音。

山脊______(jí jǐ)          千里之堤______(tī dī)

(2)在⑤、⑧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______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______会全军覆灭。

②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______体积,______精神。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

”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

(4)读④、⑤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④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这一句相照应。

第⑤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______。

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__和______这样两种精神。

(5)回答问题:

“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

(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上学一路歌

   春天上学,走一路,采一路野花。

黄色的是蒲公英,紫色的是二月兰……走一路,采一路,采得满手香,满身香,到后来,满教室都香。

   夏天上学,走一路,蹚一路溪水。

小溪从山上流下来,我们随着它跳过山石,随着它绕弯曲行,我们唱着歌,伴随着叮叮咚咚的水声到了学校,教室的地上满是各种花纹的湿鞋印。

   秋天上学,走一路,吃一路野果。

我们吃落在地上的青皮核桃,砸核桃弄得手指像黑炭条,洗也洗不掉。

我们摘酸枣吃,哪棵树上的红,就摘哪棵树上的。

今天不红,明天就红了,不必带饭,肚子饱饱的。

   冬天上学,走一路,滑一路冰。

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

我们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冲,要么让小伙伴帮忙一推,便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

一路嗒嗒嗒嗒!

嗒嗒嗒嗒!

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

“到了!

   到了!

”伙伴们互相提醒着,以免坐过“站”。

跑进校门,大伙儿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

(1)短文中有两个表示声音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

(2)找出“我们”采的花,把句子抄写在横线上______。

第1自然段中的“……”省略了什么?

请补写一句“……”省略的内容。

(3)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描述小朋友在上学路上的情景的。

他们春天采花,夏天蹚水,秋天______,冬天______,多快乐呀!

(4)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知道大伙儿为什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了吗?

15.阅读。

   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1)这位老人的耳朵真的聋了吗?

(2)这位老人为什么这样说?

(3)认真朗读这段课文,思考老人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

16.阅读下列短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2)用划线的词写一句话。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写在横线上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时间:

早晨

中午

傍晚

第二天

草地颜色:

绿色

______

______

______

花的形态:

合拢

______

______

______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舱门打开了。

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沿着登月舱的扶梯下来,踏上了月球。

过了一会儿,奥尔德林也下来了。

人类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

(1)“小心翼翼”在文中的意思是(   )

(2)找出文中体现心情的词语。

(3)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后曾说: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①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①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1)文段出自课文《______》,作者______。

(2)在文中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奔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