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1412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5.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5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5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5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5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5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5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5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5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5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5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5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5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5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5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5页
亲,该文档总共9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均分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你们喜欢春游吗?

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的主题情境图。

(不给出“班长”的办法)

师:

瞧!

图中的同学们准备去划船啦!

请仔细观察图片,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图中的同学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图片,并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片段引入,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容易理解。

二、 探求新知,解决问题

1.根据问题,要得到“24人要租几条船?

”,需要哪些信息?

观察图片找信息。

(1)每条船限乘4人;

(2)有24人要租船。

每条船限乘4人是什么意思?

(每份是4)

你有解决的方法吗?

2.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探讨解决办法。

拿出24根小棒,自己摆一摆。

分好后,看看是不是每条船都坐了4人?

24人都坐上了?

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分的结果是什么?

3.小结分的方法。

按每份的个数一份一份地去分。

每条船坐4人,4人一份,看看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租6条船。

(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理解这样分就是想知道:

24里面有几个4,就租几条船。

4.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么该租几条船呢?

学生独立分一分,说一说分的方法和结果。

5.小节。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看看24里面有几个6,24里面有4个6,就需要4条船。

[设计意图:

再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体会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道理。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

小熊要请客,请你看一看小熊都请了谁。

吃饭的时候,小熊遇到了什么问题?

你能帮它解决吗?

一双筷子是几根?

有几个小动物就餐?

自己动手分一分,看你有几种分法?

交流分的方法和结果。

2.练习三第4题。

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

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每4个萝卜圈在一起……

[设计意图:

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3.练习三第5题。

让学生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和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提问:

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得的数量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理解——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

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四、拓展练习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①学生动手尝试。

②说说你们是如何摆的?

③想一想:

这两道题有什么异同?

2.开放题。

把○○○○○○每3个分一份,说一说该怎样分。

如果再添两个,还能每3个放一份吗?

该怎样分呢?

分分看。

3.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五、全课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24里面有几个4?

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24人要租几条船?

24里面有几个6?

  

教学反思:

 

除法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和除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过程,理解除法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初步养成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

2.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情境图,12根小棒,18个长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今天是小熊猫的生日,它请了4个最要好的小伙伴来为它庆祝。

熊猫妈妈准备了12个竹笋招待客人,小熊猫想把竹笋放到4个盘子里。

该怎样放呢?

2.师:

小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个?

请你用小棒表示竹笋,边摆边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让学生上台演示。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

可以是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地分或三个三个地分。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个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的方法帮助小熊猫解决了问题。

但是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另外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出来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除法。

(板书)

师: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再给你们介绍一种符号,它就是“÷”,叫做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点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当把12平均分成4份时,就用12÷4,每份得到3个就等于3。

算式读作:

12除以4等于3。

学生读算式。

(4)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算式?

(就是想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得到3个)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如果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2份、平均分成3份,该怎样写算式?

学生一一写出除法算式,说说为什么这样写?

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

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另外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把除法和平均分紧紧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将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与实际相结合。

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受感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的意义。

]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课本P18“做一做”。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依次把18块饼干(用长方形表示)平均分给3人、2人、6人,并根据分的结果填写除法算式。

然后,让学生交流平均分的结果和填写的除法算式。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

“算式卡片”。

8÷4=2     15÷5=3       10÷2=5 

12÷3=4    6÷3=2        9÷3=3

出示算式卡片,并请6名学生来抽,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

“小帮手”。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

然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的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

“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看谁分得又队又快,然后交流。

(4)第四关(开放题):

根据算式摆小棒。

10÷5=2         8÷4=2

[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喜悦,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

四、全课小结

说说你今天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有什么新的发现?

五、板书设计

除法

平均分

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个。

12÷4=3(个)

 

教学反思:

 

除法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里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等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难点:

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情境图,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上节课我们帮小熊猫解决了难题,小熊猫觉得数学知识非常有用,它想要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

看熊猫妈妈给小熊猫出了一道题,你们有信心和小熊猫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吗?

1.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

请同学们也动手分一分,再列出算式。

3.汇报你们分的过程和所列的算式。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们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①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境,说说算式中各数代表的是什么?

20 ÷ 4 =5

┇┇┇

被除数 除数 商

 学生记忆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②思考。

看书上的例4和例5,为什么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呢?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2.小结。

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讨论,引导学生感悟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课本P19“做一做”。

(1)第1题。

①先动手摆一摆,再填写算式。

②独立完成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③全班交流,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设计意图:

启发学生在操作中深刻领悟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第2题。

可以适当充实除法算式,如6÷2=3、12÷3=4、9÷3=3、20÷5=4、14÷7=2……丰富练习内容。

[设计意图:

给学生有更多表述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四第4、5题。

(1)先圈一圈,再填空列算式。

(2)汇报你的想法。

3.练习四第6题。

(1)先看图,明确平均分的要求。

第一幅图:

有16个草莓,按每4个一份平均分。

这样,在让学生弄清“分什么”和“怎样分”的同时,正确确定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

(2)再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

接着,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3)最后让学生说说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4.看题写算式。

(1)6除以3等于2。

     

(2)被除数是16,除数是8,商是2。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4)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

5.开放题。

    

[设计意图:

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全课小结

说说你今天又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想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吗?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故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渗透孝敬父母的教育。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

2.教学难点:

选择哪一句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准备]

教具(信箱和信),每个学生准备12个桃子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面的乘法口诀说完整。

(  )二得二  三三得( )三( )十五

(    )十二  (    )二十     四( )十六

2.谁能点亮这颗星?

(读题,说出星是几,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

  2×☆=6       5×☆=5     ☆×6=12

  4×☆=8     ☆×4=12     ☆×8=8

3.师:

看来大家对旧知识掌握的都很好,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好不好?

有一天,小猴淘淘和它的哥哥姐姐到山上去玩捉迷藏,玩着玩着,他们忽然看到山坡上有一棵桃树,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

它们看到之后可高兴了,急忙上树摘了一些。

淘淘摘累了,坐在树枝上,抱起一个又大又红的桃子,正准备吃,突然姐姐叫道:

“淘淘,先别吃!

”姐姐为什么不让淘淘吃呢?

原来它是想把桃子带回家给妈妈吃。

学生自由发言,并渗透孝敬父母的教育。

小猴子们抱着采摘到的桃子高兴地回到了家。

妈妈看见孩子们拿回这么多桃子,可高兴了。

妈妈想把这些桃子作为奖励分给它们,该怎么分?

如何列算式?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乘法口诀的计算,为新课做铺垫。

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二、学习新课

1.引出除法算式。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边观察边听老师讲故事。

(2)通过看图和听故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学生自由读题: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4)你会列算式吗?

板书:

12÷3。

(5)为什么用除法?

(求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

前几节课,我们都是动手分的,如果不动手操作,你能算出结果吗?

(2)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然后用桃子卡片分一分,验证你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各小组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4)比较。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短的时间就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来帮助猴妈妈。

如果你是猴妈妈,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为什么?

(5)小结。

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只要想三四十二,就能又快又准确地求出商来。

板书:

12÷3=4(只)。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探究并动手操作验证,为下面的抽象思维做准备。

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让学生在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

如果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2)学生读题并列出算式。

(3)思考:

12÷4=?

怎样求商?

(4)交流。

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5)小结。

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4.比较。

从以上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除法算式用的是同一句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

1.课本P24“做一做”第1题。

独立计算,观察每组题有什么特点?

用了哪句口诀?

2.练习五第1题。

先互相说图意,再计算,让学生回答是怎样求出商的。

3.练习五第2题。

(1)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完成填空。

(2)思考。

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

(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3)在学生独立填写完除法算式后,让学生说一说是用哪句口诀想出商的。

4.游戏:

小小邮递员。

(1)认真计算手中的“信件”,想好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

(让每位学生充当邮递员,把“信”投进“信箱”)

(2)检查每个信箱中的信是否正确送达。

(3)并想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

寓学习于游戏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知被除数与除数相等,商是1。

]

四、全课小结

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感到最快乐的是什么?

五、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

例1

(1)

例1

(2)

 教学反思: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体会乘除法的联系。

进一步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用口诀求商。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过程中,初步渗透全面看问题的思维方式,体会乘除法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

渗透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教育。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教学难点:

准确选取口诀求商。

[教学准备]

主题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算出得数并说出口诀。

一人说得数,全班同学齐说口诀。

10÷5=()口诀:

(   )     16÷4=()口诀:

( )

24÷4=()口诀:

(   )     20÷4=()口诀:

(   )

2.师:

谁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

学生回答。

师:

对,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

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

森林既是大自然的空调机,又是大自然的加湿器,对提高空气质量贡献很大。

[设计意图:

用植树节引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

3.看!

同学们也加入到植树造林的行列中来了。

(1)出示例2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互相说一说。

让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

二、探索学习

1.探究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教师进行板书。

①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②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③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1)学生试做。

(2)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

为什么这样算?

你又是怎样计算的?

4×6=24(棵)想:

四六(二十四) 积是24。

24÷4=6(行)想:

四(六)二十四 商是6。

24÷6=4(棵)想:

(四)六二十四 商是4。

3.比较。

仔细观察这三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生:

它们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学生如果发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应给予充分肯定,在这里不做重点讲解,初步渗透一下就可以了。

4.小结。

虽然刚才的几个算式不同,方法不同,但是它们都用了同一句口诀,看来乘法和除法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设计意图:

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起学生进一步的表现欲望。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P24“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3)观察每组的3道小题,你有什么发现?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

(1)学生口述题意。

(2)根据题意列式解决。

(3)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并且独立完成。

4.开放题。

 根据算式,说说你能想到的另外2个算式。

5×3=15            24÷8=3         16÷4=4

为什么16÷4=4只说出了一个乘法算式?

你还能说出只有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的口诀吗?

[设计意图:

联系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4×6=24(棵)想:

四六(二十四)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24÷4=6(行)想:

四(六)二十四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4÷6=4(棵)想:

(四)六二十四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分析解答简单的除法问题。

2.教学难点:

掌握解答简单除法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格子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在大课间时都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

(学生交流各自喜欢玩的一些游戏。

当学生涉及到有关“平均分”的游戏时,老师要注意特别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

同时让学生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出示例3图。

昨天,老师在操场上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共有15人。

(板书:

15人做游戏)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3。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①15人做游戏,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②15人做游戏,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5)一幅图提出了2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

①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

为什么这样解答?

板书:

15÷3=5(人)。

(6)第二个问题怎么解答?

自己试试看,你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

板书:

15÷5=3(组)。

(7)观察这2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

为什么这2道题的单位不同?

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设计意图:

通过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看!

这边又来了3人参加游戏,那现在每组平均有几人?

(1)和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应该怎样解决。

(2)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

要求每组几人,就要知道有多少人参加游戏,还要知道平均分成多少组。

板书:

15+3=18(人)  18÷3=6(人)。

[设计意图:

教学没有只停留在原来的问题上,而是设计出了含有除法的两步计算的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结。

刚才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看来生活中真的很需要数学。

(板书课题)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29“做一做”。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