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1545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docx

学前教育评价东北师范大学

《学前教育评价》

一、名词解释

1.自我评价指被评者对自己进行的评价。

2.教育测量

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某一方面作出事实判断,并进行赋值的过程。

3.“八年研究”

指美国教授泰勒于1934年开始的历时八年的课程与评价研究。

4.形成性评价

在某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又称为“过程中的评价”。

5.总结性评价

是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最终取得的成就或成绩进行评价。

又称“事后的评价”。

6.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将该类对象逐一与基准相比较,判断其是否达到基准所具备的特征及其程度;或用某种方法把所有评价对象排成先后顺序,判断每个对象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7.绝对评价

在被评价对象以外确定一个标准,通常是既定目标,将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其达到标准程度,作出价值判断。

8.外貌评价模式

由心理测量学家斯塔克最早提出,鼓励教育者考察评价的全貌,主张评价应包括描述和判断两个方面,要搜集被评价对象如教育计划或方案的先在因素(前提)、过程因素(前提)和结果因素(成果)。

9.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由斯克里文首先提出,该模式认为教育评价必须考察教育计划或方案的实际效果而不是预期效果,评价者应该收集大量有关实际效果的资料,评价这些效果在满足教育要求方面的重要性。

评价中不再听取有关目标及达成情况的报告,而去收集关于课程效果的有关信息,包括期望之中和预料之外的效果信息,并对之加以

评价。

10.目标获得性模式

又称泰勒模式,它是历史上第一个较完整并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教育评价模式。

11.CIPP模式

是指为判定决策所做出的描述、获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

又称决策类型评价

模式。

12.专家会议法

对已拟出的指标体系征询专家意见,结合权集,经统计后取平均值,以确定权重的方法。

13.专家排序法.

请若干专家,要求每人按各指标的重要程度直接进行排序,最重要的排第一,然后用统计公式分别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

二、简答题1.教育目标与教育评价的关系。

答案要点:

(1)教育评价应以教育目标体系为依据,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结构、运行情况极其效果等进行科学的判定或估量。

(2)教育评价要从所要实现的目标出发去把握现实状态,作出某种判断。

(3)教育评价可以不断加深对教育目标的认识,利用评价的调控机制,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

2.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是什么?

答案要点:

学前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有:

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交流

功能。

3.当代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答案要点:

(1)评价目的强调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2)重视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3)重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描述相结合。

4.鉴定性评价模式的优点与局限。

答案要点:

(1)鉴定性评价模式的优点:

第一、被评单位先自评,可激励机构的自我完善;第二、评价标准一般能较顺利地得到贯彻与操作;第三、现场访察之后不久既写出书面报告;第四、可对多方面情况加以考察和评价。

(2)局限:

第一、专家评价的标准与实际工作效果之间不完全一致;第二、评价标准只对最起码的最低水平而言,有可能使机构忽视对自身的标准严格要求。

5.CIPP模式的优点与局限?

答案要点:

(1)优点:

①使用范围广,综合性强,可在课程发展的任何阶段进行;②形成评价的系统方法为决策提供持续往复的信息,并对先前决策的明显效应提供反馈;③对行政决策人员有广泛的服务性功能。

(2)局限:

①回避评价者的价值判断,只提供信息,要求决策者根据资料作出判断,其最终效能依赖于决策者的观点与水平;②某些内容只能是描述性的,非真正严格意义上的评价;③如要全面展开,则实施困难,费用较多。

6.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优点与局限是什么?

答案要点:

优点:

(1)评价的重点已不是计划或方案制定者的预定目标,而是实际教育活动的全部效应

(2)局限是评价活动已从主要反映管理者决策者的意愿转向反映”群众”的意愿,从而具有更大的”民主性”。

局限:

评价人员不能预先了解学前教育方案的预期目标,只对实际的学前教育方案的结果进行评价。

7.外貌评价模式的优点与局限?

答案要点:

优点:

(1)弥补了非正式评价和正式评价的不足,主张评价既包括描述又包括判断;

(2)主张考察被评价对象的先在因素(前提)、过程因素(前提)和结果因素(成果);(3)注意了意图和观察的符合性;(4)将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局限:

对评价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8.教育评价实施的主要环节是什么?

答案要点:

宣传动员;收集评价资料;汇总与整理评价资料9.制定教育评价方案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案要点:

制定教育评价方案的一般步骤有:

第一,确定教育评价的目的;第二,设计评价项目;第三,对以鉴定、比较为目的的评价设计指标系统,根据各项目的相对重要程度确定权重系数;第四,确定各项指标的评定量表和项目的等级评价标准;第五,设计评价工具及采集信息所需要的表格,确定评价信息的统计方法;第六,确定评价的组织领导及实施程序。

10.学前教育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要点:

(1)方向性原则;

(2)可行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

11.教育评价结果处理的一般任务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形成综合判断;

(2)分析诊断问题。

12.教育评价报告的任务与内容是什么?

答案要点:

(1)任务:

第一、尽早发现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第二、为以后评价工作提供宝贵资料;第三、有利于检验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内容包括:

概要;评价方案的背景信息;评价方案实施过程的描述;评价结果及结果分析;结论与建议。

三、论述题(答案略)

一、名词解释1.教育评价信息的汇总是把按指标体系末级指标逐项赋值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

2.二次量化技术

对不能直接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获得其数量信息的许多教育活动或现象,先用自然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再对自然语言进行定量刻划,其实质是模糊评判法。

3.强度

指达到指标体系项目要求的程度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优劣程度。

4.频率

指达到指标体系项目要求的数量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相对次数。

二、简答题

1.评价中评价者容易产生哪些心理现象?

答案要点:

(1)准备过程的心理现象:

角色心理、心理定势、新奇感、时尚效应;

(2)施评过程的心理现象: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参照效应、理想效应、先后效应、“趋中”趋势、成见效应;(3)结果处理过程的心理现象:

类群效应、遵从心理、逆反心理、本位心理、模式效应。

2.评价中被评价者容易产生哪些心理现象?

答案要点:

(1)应付心理;

(2)迎合心理;(3)自卫心理。

3.如何调控评价者的心理?

答案要点:

(1)提高对评价的认识;

(2)采用多种评价形态,控制评价效应;

(3)保持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良好的心理交往状态;(4)结果反馈方式要灵活多

样。

4.如何调控被评价者的心理?

答案要点:

(1)提高对评价的认识;

(2)采用多种评价形态,控制评价效应;

(3)保持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良好的心理交往状态;(4)结果反馈方式要灵活多

样。

5.确定权重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客观性原则

(2)导向性原则(3)可测性原则

6.教育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有哪些?

答案要点:

观察法;访问谈话;问卷调查。

7.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要点:

(1)直接可测性原则;

(2)体系内指标的相互独立性原则;(3)指标体系的整体完备性原则;(4)指标的可比性原则;(5)简易性原则。

8.指标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在某一方面反映目标的本质属性;

(2)是行为化了的目标;(3)通过实际观察和测定,可得出明确的结论。

离线考核

《学前教育评价》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总结性评价

是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最终取得的成

就或成绩进行评价。

又称“事后的评价”

2、他人评价

是指被评价者以外的人进行的评价。

3、专家排序法

请若干专家,要求每人按各指标的重要程度直接进行排序,最重要的排第一,然后用统计公式分别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

4、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由斯克里文首先提出,该模式认为教育评价必须考察教育计划或方案的实际效果而不是预期效果,评价者应该收集大量有关实际效果的资料,评价这些效果在满足教育要求方面的重要性。

评价中不再听取有关目标及达成情况的报告,而去收集关于课程效果的有关信息,包括期望之中和预料之外的效果信息,并对之加以评价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优缺点是什么?

自我评价法的优点:

不受时间和场合的限制,简便易行,省时省力,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操作,机动灵活,有利于发挥评价对象——教师的主体作用。

缺点:

由于缺少外界参照系,不易进行横向比较,所以容易出现过高或过低的趋向,其结果的客观性较差。

他人评价法的优点:

客观性强,有利于避免主观片面性;可信度较高,可避免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低;也有利于优秀经验的及时分享与推广。

缺点:

对组织主持者要求较高,需要有专业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好专业引领者作用。

团体的研究氛围也十分重要,要求成员间能真诚合作,本着相互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不是一团和气净说好话,或者故意找茬,鸡蛋里面挑骨头。

2、教育评价报告的作用与内容是什么

作用:

第一、尽早发现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第二、为以后评价工作提供宝贵资料;

第三、有利于检验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内容包括:

概要;评价方案的背景信息;评价方案实施过程的描述;评价结果及结果分析;结论与建议。

3、制定教育评价方案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制定教育评价方案的一般步骤有:

第一,确定教育评价的目的;第二,设计评价项目;

第三,对以鉴定、比较为目的的评价设计指标系统,根据各项目的相对重要程度确定权重系数;第四,确定各项指标的评定量表和项目的等级评价标准;

第五,设计评价工具及采集信息所需要的表格,确定评价信息的统计方法;

第六,确定评价的组织领导及实施程序。

4、评价中被评价者容易产生哪些心理现象?

(1)应付心理;

(2)迎合心理;(3)自卫心理。

5、确定权重的原则是什么?

(1)客观性原则

(2)导向性原则(3)可测性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以评价幼儿园教育活动为例,论述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直接可测性原则。

指标的直接可测性就是指标作为具体的目标,它应是可用操作化的语言加以定义的,它所规定的内容是可通过实际观察热以直接测量以获得疆确结论的。

如学生对实验兴趣和情感的总体变化反映了学校实验工作的成败程度,但我们不能将它作为评价指标,它具有不可测性,我们只能通过他参加实验的主动程度、参与程度、预习和记录真实性等外在行为作为实验操作评价指标。

(2)体系内指标的相互独立性原则。

指标相互独立是指同一层次的指标不相互重叠,不存在因果关系,不能从这一条导出另一条。

不重叠指的是不能用两条指标反映同一被评因素。

有重叠的指标说明有冗余,即多余的指标,不但加大了工作量,而且使各项指标重复计算,加大了它的权重。

(3)指标体系的整体完备性原则。

完备性是指指标体系内各项的全面性。

它要求不能遗漏任一与目标有关的重要指标,指标的全部整体能完全实现日标。

(4)可接受性原则。

可接受性一层意思是符合我们的教育实际,可以在被测范围内实施:

另一层意思是有足够的评价信息可供利用。

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可供利用,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可资利用。

2、举例论述当代学前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1)评价目的强调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前教育的水平,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这是由学前教育评价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学前教育评价工作进行得好,可以起到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而如果学前教育评价工作进行得不好,则会妨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2)重视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现代学前教育评价主张让被评价者参与评价的过程,强调被评者通过自我分析、自我认识达到自我提高,以及评价者和被评者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对话,互相修正,使结果尽可能取得一致。

(3)重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描述相结合。

(1)

()是指某些评价对象的“形象”影响着对另一些评价对象的印象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

∙A近因效应

∙B逆反心理

∙C晕轮效应

∙D参照效应

正确答案:

D

(2)

()与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并称为世界教育科研的三大领域。

∙A教育评价研究

∙B教育社会学研究

∙C教育生态学研究

∙D教育哲学研究

正确答案:

A

(3)

下列关于定性评价的表述错误的是()

∙A运用测量、统计、模糊数学、数字描述等方法进行评价都属于定性评价。

∙B园长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检查后,写出简短评语,这种评定法是定性评价。

∙C现代教育评价主张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这样能更为合理地把握教育有关现象的价值。

∙D系统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属于定性评价。

正确答案:

A

(4)

教育评价信息的定性处理方法不包括()

∙A哲学分析方法

∙B系统分析方法

∙C逻辑分析的方法

∙D分类的方法

正确答案:

D

(5)

下列关于评价心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评价的结果处理过程中,评价者容易产生的心理现象有类群效应、遵从心理、逆反心理、本位心理等。

∙B在评价的准备过程中,评价者容易产生的心理现象有角色心理、心理定势、新奇感、时尚效应等。

∙C在评价的准备过程中,评价者容易产生的心理现象有角色心理、心理定势、新奇感、模式效应等。

∙D把考试成绩不好归咎于身体不好,或出题不公正,这是文饰心理的表现。

正确答案:

C

(6)

下列哪个属于相对评价?

()

∙A将幼儿园各方面工作达标程度进行比较,考察其所长所短。

∙B用被评对象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

∙C根据被评对象现在和过去的情况或自身不同的侧面确定评价标准。

∙D全体儿童按照身体健康状况从最好到最差排名,每名幼儿都有相对位置,表明在团体中的优劣情况。

正确答案:

D

(7)

()是历史上第一个较完整并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教育评价模式。

∙A泰勒模式

∙B外貌评价模式

∙C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正确答案:

A

(8)

下列哪个不属于微观的教育评价?

()

∙A对儿童道德品质的评价

∙B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评价

∙C对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价

∙D对儿童健康状态的评价

正确答案:

C

(9)

()是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既不愿对优者给太高的评价,也不愿给劣者以太低的评价,尽量缩小差距,向中间状态集中的一种心理现象。

∙A“趋中”趋势

∙B晕轮效应

∙C成见效应

∙D类群效应

正确答案:

A

(10)

下面哪个不属于按照教育评价的评价标准或参照体系()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微观评价

正确答案:

D

(11)下列哪个不属于中观的教育评价范畴?

()

A对教育目的的评价

B对幼儿教师队伍的评价

C学前教育机构办学水平的评价

D对幼儿园领导班子的评价

正确答案:

A

(12)()是指指标体系能够反映被评价对象共同的属性,能够反映出被评价对属性中共同的东西。

A指标的可比性原则

B指标体系的整体完备性原则

C可测性原则

D简易性原则

正确答案:

A

(1)

教育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是()

∙A要有先进性

∙B具有方向性

∙C具有可行性

∙D具有教育性,能激发协作精神

正确答案:

ABCD

(2)

下列关于访谈的准备工作,说法正确的是()

∙A制定科学、周密可行的访谈计划及备用计划。

∙B选择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被访者。

∙C了解和熟悉被访者的情况,以防触及个人隐私问题,必要时要对访谈者进行专门培训。

∙D如果召开小型座谈会,要选择文化程度、社会地位、职业类别、个人经验等尽可能相近的被访者,一般以3-6人为宜。

正确答案:

ABC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权数是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个因素,用来表示每个因素在整体中所占比重大小的数字。

∙BCIPP模式认为教育评价必须考察教育计划或方案的实际效果而不是预期效果。

∙C评价内容确定是否科学合理,间接影响评价的方向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DCIPP模式的局限是对评价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正确答案:

BCD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学前教育机构办学水平的评价属于宏观评价。

∙B幼儿园办园条件的评价属于宏观评价。

∙C对学前教育制度的评价、对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价属于宏观评价。

∙D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评价、对儿童审美能力发展的评价属于宏观评价。

正确答案:

ABD

(5)

教育评价按涉及的范围分为()

∙A宏观的教育评价

∙B中观的教育评价

∙C微观的教育评价

∙D相对评价

正确答案:

ABC

(6)

下列哪些属于中观的教育评价范畴?

()

∙A对教育目的的评价

∙B对幼儿园办园条件的评价

∙C学前教育机构办学水平的评价

∙D对学前教育制度的评价

正确答案:

BC

(7)

调控评价者的心理的要点是()

∙A提高对评价的认识

∙B采用多种评价形态,控制评价效应

∙C保持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良好的心理交往状态

∙D结果反馈方式要灵活多样。

正确答案:

ABCD

(8)

下列关于相对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评价可能是“矮子里选高个”,高未必真高,可能容易降低标准

∙B相对评价的弊端在于:

评价标准由人制定、掌握,很难做到完全客观,难免有主观性

∙C幼儿园每隔一段时间,对幼儿身体发育情况进行一次评价,以便教师了解儿童发展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保育工作。

这是相对评价。

∙D全体儿童按照身体健康状况从最好到最差排名,每名幼儿都有相对位置,表明在团体中的优劣情况,这是相对评价。

正确答案:

AD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幼儿教师能力的评价属于微观评价。

∙B幼儿园课程的评价属于中观评价。

∙C幼儿园办园条件的评价属于微观评价。

∙D幼儿园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不属于他人评价。

正确答案:

ACD

(10)

教育评价报告的任务是()

∙A尽早发现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B为以后评价工作提供宝贵资料

∙C对评价指标体系中方法、工具作有关说明

∙D有利于检验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正确答案:

ABD

(11)

按评价中是否采用数量化方法分类,学前教育评价分为()

∙A定量评价

∙B质量评价

∙C定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正确答案:

AC

(12)

教育评价信息汇总的条件有()

∙A原始数据必须具有同质性

∙B原始数据必须具有可比性

∙C原始资料的全面性

∙D原始资料的代表性

正确答案:

ABCD

(13)

CIPP模式的优点主要有()

∙A使用范围广,综合性强,可在课程发展的任何阶段进行。

∙B形成评价的系统方法为决策提供持续往复的信息,并对先前决策的明显效应提供反馈。

∙C对行政决策人员有广泛的服务性功能。

∙D教育评价不仅应该关心目标,还关心目标是怎样筛选出来的。

正确答案:

ABC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频率指达到指标体系项目要求的数量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相对次数。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是历史上第一个较完整并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教育评价模式。

∙C教育评价信息的汇总是指把按指标体系末级指标逐项赋值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

∙D外貌评价模式的局限是对评价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正确答案:

ACD

(15)

按照评价的功能或评价的功能与运行时间分类,可分为()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自我评价

正确答案:

ABC

 

(1)

系统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属于定量评价。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2)

学前教育评价越来越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越来越大的促进和改善学前教育质量的作用。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3)

教育评价是一种严密、准确程度相对较低的模糊定量的评价,其评判过程中相对较多地含有揣度、推测、估量的含义。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4)

宏观教育评价包括对教育目的的评价、对教育结构的评价、对学前教育制度的评价、对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价、对某种教育思潮的评价等。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5)

教育目的的评价、对教育结构的评价、对学前教育制度的评价、对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价等属于微观评价。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6)

绝对评价的标准是由人制定、掌握的,很难做到完全客观,难免有主观性。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7)

再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检验评价的质量,为及时纠正误评或为以后的评价活动提供有效信息服务。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8)

园长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检查后,写出简短评语,这种评定法是定性评价。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9)

以学校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学生为评价客体的教育评价,其价值判断的依据是以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水平为标志的教与学的关系状况,以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10)

相对评价的弊端在于:

评价标准由人制定、掌握,很难做到完全客观,难免有主观性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11)

学前教育评价会使被评对象产生追求肯定评价结论的愿望,从而有意识地对照标准和目标,把自己的教育工作引向正确方向。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12)

对幼儿园分级分类的评价是绝对评价。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13)

教育评价实施工作的第二个环节是收集评价资料,这是评价实施中最费时、费力但也是最实质性的工作。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14)

二次量化技术其实质是模糊评判法。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15)

形成性评价是“过程中的评价”。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16)

教育评价结果是否可靠,并不取决于评价的信息资料是否全面可靠。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17)

对学前教育制度的评价、对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价属于微观评价。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A

(18)

相对评价是在某一类评价对象中,进行各个对象的比较,因而适用性比较强。

相对评价的弊端在于容易挫伤某些师生,尤其是排在后面的人的积极性。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19)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最终取得的成就或成绩进行评价。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20)

幼儿园课程的评价属于中观评价。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B

(21)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有密切关系,教育评价是在事实判断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