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1572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x

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评价的纲领性文件,是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

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201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紧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推动从“教”到“学”的转变,以信息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平台,以学分认证为手段,推行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对接、自主学习与互动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

3.以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以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强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构建能力本位和三个对接(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三个符合度(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1

符合度、培养结果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

4.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途径,全面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加强实验、实习实训环节,提高实验、实习实训课时比例,构建实验、实习实训环境,形成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实习实训质量保障机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5.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学生第二课堂能力互动,全面启动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能力培养体系的实施。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发展、德才兼备、需求导向、个性化发展”的原则;

2.突出市场导向及能力本位,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原则。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细分职业面向及岗位(岗位群),准确定位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科学分析与界定岗位或岗位群能力,按照能力培养要求设置课程模块、设计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核心课和实践课,形成“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与企业行业等合作开发在线开放课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3.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的原则。

2

在强调岗位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具有终身学习的健康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着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构建起适应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就业创业指导必修课程,鼓励课外实践与创新创业,探索建立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的有机融合,强化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4.坚持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

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处理好各个教学环节的关系。

从重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满足职业需求出发,通过课程的整合与重组、更新与优化,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要求的课程体系。

加大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空间,促进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自主发展有机结合,为学生今后多元化发展提供充分空间;

5.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的原则。

打破按照学科内容设置课程教学内容的思维定势,按能力培养要求设置课程模块,确保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实践教学的比例应达30%以上。

强化校企合作育人,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6.统筹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的整体优化

将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目标贯彻、落实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中,3

改变学科导向型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导向,从知识逻辑体系向技术逻辑体系转变,即以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或行业所需的知识、技术或技能为中心设置课程体系。

通过删、减、并等措施降低课程内容重复率,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减少必修课比例、压缩课内总学时,增大选修课选择范围和丰富选修课内容;统筹人才培养全过程,按照推行学分制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规划课程比例及结构。

三、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1.人才培养目标:

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产业和行业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基本规格要求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团结互助、乐于奉献。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

(3)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改革开放意识、国际意识、竞争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观念。

4

(4)具有健康体魄和一定的军事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5)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各专业应结合本专业特点,制订出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

四、学制、修业年限

1.学制4年,修业年限4-6年。

2.四学年总共208周,其中寒暑假50周,教育教学158周。

五、基本要求

1.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从知识逻辑体系向技术逻辑体系转变。

改学科导向型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导向型,即以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或行业所需的知识、技术或技能为中心设置课程体系。

2.课程体系建立的依据是:

专业对应的行业或岗位群需要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

3.各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切实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各专业在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中要注意人文素质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的交叉融合,规定一定的选修课学分。

开设美育教育课程、应用文写作课程,也可开设一定数量的传统文化课程、综合技能课程和具有我校校本特色的课程供学生选修。

4.压缩公共必修课的课内学时,增加课外学时。

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提倡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多个专题,以专5

题讲座加实践调研的形式来完成;实施大学英语改革,着力强化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技能训练,尝试开展分级、分类教学,培养学生科技英语、写作、视听说等英语应用能力;全面实施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促使学生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

5.完善创新创业教学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完6学分的创新创业课程,其中4学分为创新创业必修课,2学分为选修课;健全校内专业实验室、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等模拟实践平台,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模拟实践训练;积极搭建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创新创业培育和孵化平台。

着重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应立足专业教育实际,通过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同时,强调将创新创业类课程与专业教育类课程有机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基础,创新创业实践是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的关键。

可以考虑通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积极开展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诸如创新创业计划竞赛、参观企业、模拟企业管理、举办创业沙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三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为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考虑将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前移,使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形成相互支持的合力。

鼓励学生6

开展科学研究、发明创造、自主创业等,多渠道获得创新创业学分,切实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6.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一条主线,三个平台,九个模块,动态式、多样化”的“平台+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现“基本技能培养—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培养模式。

三个平台九个模块分别为:

基本技能培养平台,主要包括军事训练、入学教育、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认知实习、教学见习,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基础训练、专业基础调研等三个模块;专业技能培养平台,主要包括专业实验、专业实训、专业创作、专业调研、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等两个模块;综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主要包括集中性综合与设计实验、创新实验、科研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创作,学科竞赛、科技竞赛、创业实践与竞赛、企业岗位文化体验,毕业教育,毕业派遣等四个模块。

提倡将融入企业、参与企业员工培训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以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要求和考核重点。

在文学类、语言类专业中鼓励推行境外实习项目,体现国际化特色。

7.培养方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基础、兴趣、特长、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上提出不同要求,提供多样化教学服务,在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个性及特长的发展需要;鼓励有条件的教学单位积极尝试双语教学。

鼓励和支持学生在教育部等官方网络课程平台选择与本专业相对应的课程进行学习,所取得的成绩或证书经学校认证符合要求可置换相应课程的学分。

8.对学业成绩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考核制度直接关系学风建设,关系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过程考核,提倡考核方式的创新,鼓励教师根据专业特点、课程性质以及教学目标,采取闭卷、开卷、论文、调研报告、综合7

设计、读书笔记、作品创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增强考核的实效性。

加大过程考核成绩所占比重,强化对学生平时学习状况和阶段性学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价。

对部分专业选修课程的考核,可采取以学生取得的专业资格证书置换课程相应学分的方式进行。

具体课程考核方式由相关课程开课单位确定,原则上每学期安排考试的课程不超过6门,在全校公共基础必修课考核上积极推行教考分离。

六、培养制度

1.推行学分制。

实现学年学分制管理网络化,利用先进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

2.全面推行和完善导师制。

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实行专业导师对学生全程学业指导制度。

各教学单位建立“学习指导中心”,为学生学业规划提供服务,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就感。

七、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

1.学时与学分

(1)总体要求:

课内总学时(含必修课和选修课)控制在2400—2600之间。

16学时记1学分,学分最小计数单位为0.5学分,课程按16的倍数安排。

实验课和大学体育32学时记1学分。

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为7:

3,其中选修课包含公共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等。

(2)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不低于总学分的30%。

(3)各专业总学分控制在180±5。

(4)公共选修课学分和综合素质教育学分单独计算,所有专业学生均应修读10学分公共选修课程并取得不低于6学分的综合素质教育学分,作8

为达到毕业的必要条件。

综合素质教育学分由相关院(部)认定,教务处审定,具体参见《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综合素质教育学分管理规定》。

2.时间分配

本科四年总周数158周,每学期按20周安排教学(第八学期18周),其中复习考试1.5周。

课内周学时应控制在23学时以内。

3.课程结构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按照培养学生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采用“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育平台、能力拓展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构成,同一课程平台由若干个课程模块(课群)构成,如图所示:

课内与课外结合公共基础课第二课堂

专业基础课校本课程与企业、校本课行业区域发展相素质教育创新创课

专业核心课堂与实践相结

实践教

专业方向选修创新创业必修与选修相结人才培养模

专技

9

(1)通识教育平台

通识教育课程由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和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构成。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身体与心理素质(公共体育等)、基本知识与能力(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等。

承担课程单位应根据专业需要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课时的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以供学生选择。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方案如表1所示。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方案表1

实学总学理论践学期备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注学安排分时学时时思想道德学1第修养与法100000161013483216期律基础第2中国近现学8

1000001610224

2

32

代史纲毛泽东1000001610想和中3-学期开4学时32

96特色社664学学期开4学时主义理

体系概马克思848义基本10000016103

401-形势与1000001610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32

2

32

学开展

大学英语应增加实践1000001610学环节和技能训练。

1-大学英1625618472践学时不低7学时学条件的二级学院可尝

分级、分类教学

10000016101-大学体育采用俱乐部大学体4

144学学模式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行计算机162100000161048

32

类教学,文科和理工科10

课程内容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学期进行职业规划教第1其中理论16学时,学,共学1大学生职第6第实践4学时;1000001610912学时,32

期和第业发展与2

2210学期进行就业指导教6学期就业指导其中理论16学时,学,共6学时。

10学时,实践或第大学生心13216第2学理健康教100000161102

16

育期学第532210000016111824创业基础期第1学16

110000016112军事理论16期816

合计45

素质教育课程模块由人文科学类(含大学语文和应用文写作)、自然科学类、公共艺术类、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类、校本特色类、创新创业基础与科学素养类、综合技能类(职业技能、综合素质、体育等)。

学分的课程,其中理工个类别、非本专业10学生可在其中选修至少4学2科类学生必须选修2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文科类学生必须选修学分公共艺术类课程。

公共2分自然科学类课程,非艺术类学生必须选修艺术课程和创新创业基础与科学素养类课程为限选课程,学生必须选修,公共选修课程不能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教育平台(2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是面向某个学科门类专业或多个学科门类专业开设的基础性、先导性课程。

课程门数由各院(部)根据性质决定。

11

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课是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课程。

一般为院(部)不同专业开设的课程,具体课程应根据各专业性质确定。

专业选修课不能安排在第一学年。

(3)实践教育平台

实践教学平台由基本技能培养平台、专业技能培养平台、综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构成。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军事训练、入学教育、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认知实习、教学见习,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基础训练、专业基础调研;专业实验、专业实训、专业创作、专业调研、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集中性综合与设计实验、创新实验、科研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创作,学科竞赛、科技竞赛、创业实践与竞赛、企业岗位文化体验,毕业教育,毕业派遣等。

实践性教学环节原则上以周为单位,其中公益劳动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周六、周日进行,计0.5个学分。

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为2周,计2学分。

社会实践为2个学分,专业实习每周计1学分;毕业论文10周,计6学分;毕业设计14周,计10学分;入学教育、毕业教育、毕业派遣各1周,各计1个学分。

其他实践环节由各院(部)设置,原则上每周1学分。

(4)能力拓展平台

能力拓展平台由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和岗位能力课程模块构成。

旨在通过课程的学习形成具有一定专门化的专业方向。

同时通过岗位能力课程学习,使每门课程对应一项专业技能,以帮助学生将专业知识拓展迁移到岗位技能,从而提升职业岗位能力。

设置专业方向应不少于两个,学生必须12

在专业方向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

(5)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创业平台由创业意识课程模块、创业知识课程模块、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块和创业实践能力模块构成。

创业意识模块通过通过入学教育、专业导论、形势政策等课程加入创业内容,唤起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知识课程模块通过开设选修课进行创新创业知识普及教育,使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创业实践能力模块通过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区、创新创业基地、学生自组团队、申报国家、省级、校级创新创业项目,强化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八、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

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专业实验;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学制与学位;课程结构比例、专业培养计划表等。

1.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及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按照教育部专业目录要求,结合专业特点与实际予以确定。

2.主要专业实验

包括课内实验及实验课。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演出、创作等)、学年论文、课程论文、综合与设计实验、各类实习(见习)、专业实训、社会实践、军事训练等。

13

4.学制与学位

(1)学制4年。

(2)学位学生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计划规定的学分,且德、智、体合格,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学士学位。

5.专业培养计划表

包括课程及实验的学时学分计划、课程学习分布等。

6.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

包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学分安排及学期分布等。

7.专业课程结构比例表

包括专业各课程平台及模块的学时学分比例统计等。

8.学生学习及选课指导意见

包括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各类选修课程等方面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见《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选修课程指导意见》)

九、组织领导及实施步骤

1.学校成立由教学副院长负责、教务处组织实施的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具体指导本次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各院(部)成立由院(部)领导和较高学术水平、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的专门班子和工作小组,由专人负责、按项目高质量完成此项工作。

2.各院(部)在制定培养方案的同时应制定出与此相配套的课程标准等教学基本文件。

3.各院(部)应于2016年6月30日前将院(部)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查后的培养方案报送教务处教学科,教务处组织专家初审,报学校审定后14

执行。

4.2016版培养方案从2016级本科生开始执行。

5.制定培养方案的样表见附件。

附件:

1.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本科培养方案体例要求

2.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课程编码说明

3.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教学工作周数分配表

4.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专业培养计划表

5.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

6.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专业课程结构比例表

7.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素质教育课程开设申请表

15

附件1: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本科培养方案体例要求为确保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内容制订的规范性、完整性,请按以下格式设计:

号)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黑体

(专业基本信息:

包括专业代码、学科门类、专业方向设置)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要求(包括知识、能力、素质)

三、主干学科

四、主要课程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六、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

七、学制和学分

八、毕业标准和授予学位

九、教学工作周数分配表

十、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专业培养计划表

十一、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

十二、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专业课程结构比例表

备注:

一级标题为黑体小四,二级标题及内容均为仿宋五号。

16

附件2: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课程编排说明一、为进一步规范课程管理,修订后方案中所有课程应规范名称,统一设置编码。

课程编码由各学院(部)按规则经行编号,报教务处统一管理。

如图所示:

***编码*

位43位第2位第第位序第1位

编类别课专业代程课程顺序含年

:

第一位为各本科专业的专业代码。

1.

16第二位代表培养方案制定的年份,为2.

,公共13.第三位为数字,代表课程类别编码。

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为集中5,4,实验课为选修课课程为2,专业基础课程为3,专业核心课程为。

选修课统一在年,岗位能力课程为9性实践环节为6,专业方向课程为8。

份代码后加X第四位为数字,代表课程顺序编码。

4.

三、相关说明

相同的课程,但学时要求不同的,应按照课程的难易程度,在课程1.、C…以示区别,并使用不同的课程编码加以表示。

、编码后加AB17

2.同一门课程分多个学期开设时,应在课程编码后加Ⅰ、Ⅱ、Ⅲ、…以示区别。

3.公共基础课程由教务处统一编码,其余各课程承担单位应该统筹编制所承担课程的编码,每个课程模块的起始流水号均为01,课程流水号应连续编制,应做到一个编码只能对应一门课程。

4.请各教学单位参照上述原则进行编制。

附3:

教学工作周数分配表

学课堂教集中实复习备教学周学总周践项20

1.5

18.5

18.5201.5

18.5

20

1.5

2018.51.5

20

1.5

18.5

1.52018.5

18.5

20

1.5

18.518

147.5

158

注:

学期总周数含教学周数、复习考试周数;教学周数含课堂教学、集中18

实践项目周数。

19

附件4:

专业培养计划表**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开课学期其中考核

周,18.5(第一至七学期总调实学课程课程课程1.5周,考试第八学期18学授训研考考名称分类别编码周)时课(实(上试查

验)八机)一二三四五六七

 

学学1学年修程20

必业

修基

课础

课计小

 

考其周(第一至七学18.课课课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