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1764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docx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docx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

导读:

【精华】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篇1  父亲比我整整大出三轮,和母亲都到了古稀之年。

零零落落的花白头发根根竖着,皱纹在不知不觉中爬满了眼角、嘴角、额头,童年印象中的健壮、雄伟,象一座山一样的父亲在岁月的磨砺中渐渐的消瘦了。

曾走路风风火火没半点清闲的母亲也同样抵挡不住岁月在身上的印痕:

一度红润、健康,惹都我都禁不住拿手去碰的脸取而代之的是蜡黄、消瘦,皱纹横生;曾能一下子背起百十斤的重物的腰身也不再挺直、硬朗。

  任何人都在经受着岁月的刀,刀刀伤人。

  又到重阳节,又到秋风起。

父亲曾告诉我: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父亲的意思也无非是想让我们给他们过过节。

都已经年愈花甲了,还能再过多少个重阳节呢?

我是这么想,也许父亲也是这么想吧!

人老了都知道珍惜了,也知道日子是越过越少了。

第一个重阳节是我和女儿过去给老两过的,很简单的几个菜,是在小桌上进行的。

老两口却异常的高兴。

父亲对着母亲说:

“你家闺女给你过节来了,今天是老人节,是你的节日!

”父亲说这话的时候很兴奋,一直看着母亲,好象我只是给母亲过节,而与他无关。

但父亲脸上却写满了幸福。

原来,幸福是看到另一个人幸福。

  国庆休假接到母亲的电话,说是去姐姐家帮忙掰玉米。

见我犹犹豫豫的样子,母亲直接说,你不去我自己去。

再不孝的女儿到这个时候都会心软的,我只是不想让母亲去,毕竟都七十的人了。

母亲坚持要去,我只好答应第二天早点到母亲家一起走。

第二天早六点起床收拾停当就直奔母亲家。

母亲开的门,很高兴的样子说,我还怕你晚了。

我说,平时睡懒觉,关键时候还能睡?

母亲笑了。

父亲从屋里出来也很高兴。

总觉得我早起的行为给他们添了不少光似的。

临走的时候,父亲说,你妈感冒了,下午三、四点就早早回来吧!

父亲不说,粗心的我竟没能看出来。

母亲直说,没事,没事。

我却更为昨天的犹犹豫豫而感到无地自容。

  一路上照顾好母亲,没多久就到了姐姐家。

姐姐和外甥正在墙外剥玉米,见我们来了,笑着直说今天可真早。

母亲却顾不上说别的坐在姐姐刚坐过的小凳子上开始剥玉米,手里干着活,才开始说起来话来。

什么家常里短,邻里邻居,姐姐和母亲好象有说不完的话。

而我却是属于那种点睛之笔,偶尔插一杠子惹的大家都乐了,然后再保持沉默。

干起活来时间总过的很快,我嘱咐母亲早点走吧,别误了最后一班车。

母亲看着剩余没有剥的玉米也感到没办法了,只好跟我去赶最后一班车。

坐上车后,我用手机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告诉他,我们已经坐上车了,再等一会儿就去车站接我们吧!

  当我扶着母亲下车后,第一眼就看见父亲已在三米开外的地方等我们了。

父亲的笑容很舒朗了,好象那种久别重逢的笑容。

只短短的几个小时,在父亲眼里象是过了半个世纪。

走到车前我惊奇的发现怎么没带坐垫(三轮电动车本身自带的),父亲憨厚的笑着说:

“走的匆忙,忘了。

”母亲接过来却说:

“肯定是接了电话就着急来了,才忘了坐垫。

”父亲却只是笑。

笑容包含了母亲对他的理解,也包含父亲那份深深的爱。

  今天是重阳节,想着往年和女儿给老两口过的重阳,如昨日刚刚谢幕的影片历历在目。

而今,因某种原因不能亲去给老人过节,实属大不孝。

  打一个电话吧,父亲的声音依旧很高兴的样子,而我却再也说不出别的。

只能匆匆的挂了电话,掩面而泣。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篇2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种“登高”习俗。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有人丧命,这些百姓受尽了折难。

它也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己病倒了愈后,他辞别了妻儿,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注:

替百姓除祸害。

]。

他四处访师寻道,最终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个法力无边[注:

法力:

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

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

比喻力量极大而不可估量。

]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终于找到了那个神奇法力的仙长,从此恒景刻苦练出了非凡的武艺。

一天仙长把恒景叫来说:

“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

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

恒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

突然闻到香和酒气,便戛然止步,这时恒景手持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重阳节便被做为老人节。

  这使我也有所感受,在这一星期天中,我们老师让为自己的长辈洗一次脚或洗一次头等。

我突然心血来潮[注:

来潮:

潮水上涨。

指心里突然或偶然起了一个念头。

],准备,在星期天给来我家串门的姥姥洗一次脚。

  “灿灿,灿灿……”哦,我姥姥来了,我赶忙把姥姥请进屋里。

赶紧把妈妈叫来。

趁着妈妈与姥姥交谈这来之不易[注:

来之:

使之来。

得到它不容易。

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

]的机会,赶忙拿来盆子,倒了一些热水,一摸水,呀,烧死了!

我又倒了一些凉水,哎,又凉了。

此刻,想起了“永不气妥”这个词,顿时提起精神,又倒了一些热水,这会算是差不多了。

我又拿起肥皂和擦脚布。

摇摇晃晃的端到姥姥面前说:

“姥姥,马上就要过重阳节了,我今天特意为您洗一次脚。

”姥姥说:

“呀,灿灿真的是长大了,懂事了,姥姥为你感到骄傲啊!

”我把姥姥的脚放入水中,泡了一会儿。

又用肥皂把脚周围搓了一遍,在用清水冲洗。

连续重复几次,就差不多ok了!

但是,当我摸到姥姥脚跟时,有什么扎了我一下。

我一看,原来是一层厚厚的茧子。

我想起姥姥操劳日久,每天洗衣,做饭。

便更加仔细的去洗脚了!

洗完后,望着姥姥干净的脚,喜出望外[注:

望:

希望,意料。

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

姥姥和妈妈都欣慰的笑了!

  这一年的重阳节让我过的很充实,很完美!

即使在平时,我也会多多的为长辈做事。

为什么呢?

因为我是一名少先队员!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篇3  昨天有朋友发短信说叫我一起去白云上登高,我一惊,都是晚上七八点了还跑去爬山不是有病吗?

后来一想,对了,今天是九月初八,明天就是重阳了,重阳有登高望远的习俗,在印象中我的家乡在重阳节就是在大门口插茱萸,好像是辟邪什么用,但是自己也从未知道过重阳节的来历。

小学的时候学过王维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那时候或许不能体验这首诗的含义。

但至今或许多多少少明白了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

正如诗中所说:

“每逢佳节倍思亲。

”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

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

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

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

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

“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

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

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

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

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

“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

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

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

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

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

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

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

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

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

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

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

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

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

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

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

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和朋友一路颠簸终于到了白云山顶,那里可是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啊,看来来登高望远的人好多啊,虽然一路爬到山顶已经是筋疲力尽,气喘吁吁,但是好像人们都不只是冲着登高辟邪来的,或许是重阳节已近晚秋,大气凉爽,空气清新,能见度高,这大概也是人们选择登高远眺的原因吧!

看来中国古代传统遗留下来的节日都是有深远意义的!

呵呵!

不虚此行!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篇4  独立金秋,群山绵延,菊花怒放,纸鸢漫天,放飞金色梦想。

  在那连绵不绝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个个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化作无数晶莹的浪花,翻滚而来,其中李东阳的一句“万古干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见证了重阳佳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众所周知,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从古至今,重阳节在人们心中早已生根。

孟浩然的“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的豪爽,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李清照的“莫道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的哀伤,如此名篇数不胜数。

今天,我们吃重阳糕,登峰,赏菊花,放纸鸢,敬老人,献爱心,体现了一代又一代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接力。

  在那金色的秋日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人们结伴而行,攀登生命高峰。

一步步的艰难攀行,一次次的勇往直前,重阳节给了亿万炎黄子孙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

立于山顶,俯瞰脚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

金色的果实是农人一年劳作的汗水结晶,金色的落叶装点了群山大地,诠释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上的人生价值。

瞧,远处的孩子们正在放飞他们“亲手制作”的纸鸢。

五彩缤纷的纸鸢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这是孩子们金色的笑脸,金色的理想,金色的心。

  金色的秋风带来丝丝凉意,凌霜不屈的菊花也在悄悄的绽放。

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

菊花是寒秋之魂,自古以来被看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

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一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就精辟地道出菊花神韵清奇的特点。

菊花有的形神一体,风流潇洒;有的群芳簇拥,体态婆娑;有的玲珑俊秀,生动传奇。

重阳节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欣赏,还是精神上的升华。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吟出了南宋诗人郑思肖对菊花那种坚持正义、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之情。

菊花还是长寿的象征,让我们在这重阳佳节里向长者们献上金色的菊花,道出自己金色的祝愿。

  金色的秋天也给老人们带来了长寿与活力。

每逢重阳佳节,敬老院里人流如潮,热闹非凡,我也有幸能身临其境。

那天清晨,往常静谧的小巷一改常态,脚步声、欢笑声在院子里荡漾起伏。

原来是重阳佳节热心的人们都来看望这些孤寡老人,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我也赶去四宜糕团店买重阳糕以赠老人。

门口大红的灯笼,里面朱红的雕梁画栋,张显这节日的喜气,这是老人们的金色假日。

提着糕团,我快步走到敬老院,里面早已是人山人海。

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带着自己最真挚的祝福,与老人们共度佳节。

我急忙献上热乎乎的重阳糕,软软的甜糕是爱的传递。

老人们那些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正如窗台上那株迎风怒放的*。

  金色的重阳,带给我们金色的希望,奋斗的汗水,浇灌祖国壮丽的河山。

让我们将爱传递下去,让爱之芳香沁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篇5  在那连绵不绝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个个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化作无数晶莹的浪花,翻滚而来,其中李东阳的一句“万古干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见证了重阳佳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众所周知,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从古至今,重阳节在人们心中早已生根。

孟浩然的“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的豪爽,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的哀伤,如此名篇数不胜数。

今天,我们吃重阳糕,登最高峰,赏菊花,放纸鸢,敬老人,献爱心,体现了一代又一代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接力。

  在那金色的秋日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人们结伴而行,攀登生命高峰。

一步步的艰难攀行,一次次的勇往直前,重阳节给了亿万炎黄子孙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

立于山顶,俯瞰脚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

金色的果实是农人一年劳作的汗水结晶,金色的落叶装点了群山大地,诠释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上的人生价值。

瞧,远处的孩子们正在放飞他们“亲手制作”的纸鸢。

五彩缤纷的纸鸢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这是孩子们金色的笑脸,金色的理想,金色的心。

  金色的秋风带来丝丝凉意,凌霜不屈的菊花也在悄悄的绽放。

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

菊花是寒秋之魂,自古以来被看作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

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一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就精辟地道出菊花神韵清奇的特点。

菊花有的形神一体,风流潇洒;有的群芳簇拥,体态婆娑;有的玲珑俊秀,生动传奇。

重阳节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欣赏,还是精神上的升华。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吟出了南宋诗人郑思肖对菊花那种坚持正义、矢志不渝精神的赞美之情。

菊花还是长寿的象征,让我们在这重阳佳节里向长者们献上金色的菊花,道出自己金色的祝愿。

  金色的秋天也给老人们带来了长寿与活力。

每逢重阳佳节,敬老院里人流如潮,热闹非凡,我也有幸能身临其境。

那天清晨,往常静谧的小巷一改常态,脚步声、欢笑声在院子里荡漾起伏。

原来是重阳佳节热心的人们都来看望这些孤寡老人,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我也赶去四宜糕团店买重阳糕以赠老人。

门口大红的灯笼,里面朱红的雕梁画栋,张显这节日的喜气,这是老人们的金色假日。

提着糕团,我快步走到敬老院,里面早已是人山人海。

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带着自己最真挚的祝福,与老人们共度佳节。

我急忙献上热乎乎的重阳糕,软软的甜糕是爱的传递。

老人们那些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正如窗台上那株迎风怒放的黄菊。

  金色的重阳,带给我们金色的希望,奋斗的汗水,浇灌祖国壮丽的河山。

让我们将爱传递下去,让爱之芳香沁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精华】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5篇】

1.初三关于重阳节的作文「精华」

2.【精华】重阳节的作文200字三篇

3.【精华】重阳节的作文900字合集6篇

4.【精华】重阳节的作文100字合集5篇

5.【精华】重阳节的作文100字合集10篇

6.【精华】重阳节的作文1000字合集九篇

7.【精华】重阳节的作文800字2篇

8.【精华】重阳节的作文300字五篇

9.【精华】重阳节的作文600字3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