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8215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千古风流八咏楼水通南国三千里(“咏”易写成别字“用”)

(6)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还”易写成别字“换”)

【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

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

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虽杀臣,不能绝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所考查的文言实词均是课本所学内容,因此重要的是对所学文章熟练掌握。

A.第一句翻译:

(屠户)回头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顾:

回头看。

第二句翻译:

三次到我的草庐去拜访我。

拜访。

B.第一句翻译:

即使把我杀了,也不能杀尽宋国的守御者。

绝:

尽。

奇特的山,奇异的水,独一无二。

妙绝。

C.第一句翻译:

其中夹杂着用力拉扯崩塌倒下的声音。

间:

夹杂。

又暗中让吴广到戍卒们停留的处所旁的祠堂中。

暗中。

D.第一句翻译:

尚且想它与普通的马一样也不可能,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安:

怎能。

你不是鱼,又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重要的是平时多积累中考要求的实词。

4.名著阅读。

(1)人们说话的口吻通常与其性格相应,作家在塑造人物时,也会借言谈来凸显其性格。

下面是某名著中同一女性在不同场合所说的话,依据你对下列小说人物的认识,选出最有可能的一项。

 C (2分)

①“别愣着!

去,把车放下,赶紧回来,有话跟你说,屋里见。

②“你当我怕谁是怎着?

你打算怎样?

你要是不愿意听我的,我正没工夫跟你费唾沫玩!

说翻了的话,我会堵着你的宅门骂三天三夜!

你上哪儿我也找得着!

我还是不论秧子!

③“你说话呀!

成心逗人家的火是怎么着?

你有嘴没有?

有嘴没有?

A.孙二娘B.简•爱C.虎妞D.翠翠

(2)杨绛先生笔下的“老王”,送身处因镜的钱钟书先生去医院,“却坚决不肯拿钱”。

沈从文的《边城》中也有很多人淡然面对金钱,请写出一个相关情节并对该人物的作法予以评价。

(2分)

【分析】

(1)本题考查名著中人物性格特点,解题时同时要注意和题目所给的语句综合分析;

(2)本题考查《边域》相关人物,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对人物性格和主要事件进行归纳记忆。

(1)孙二娘的性格:

孙二娘外号“母夜叉”,性格豪放;

简•爱的性格:

自信、自爱、自立、自强;

虎妞的性格:

强悍、能干、泼辣;

翠翠的性格:

善良、质谱、美丽、大胆。

根据文章中说话的口吻,首先可以排除简•爱和翠翠,然后根据①中“把车放下”可以推测为虎妞。

(2)本题考查《边城》的情节。

首先可以从人物的性格进行联想,“淡然面对金钱”可以想到老船夫。

(1)C

(2)示例:

老船夫执意不收过渡人的钱,如实在难以拒绝就买茶叶草烟回馈路人。

他不占公家的便宜,注重邻里乡情,踏实做事,明白做人,得到了相邻的尊重和敬佩。

【点评】名著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多读书,多积累,多对比,多归纳。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11分)

胡耕

①人言即信。

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

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

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

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

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③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

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

《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

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④言而有信,行而有果。

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⑤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

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

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

“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

失信必寡,寸步难行。

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

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

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⑥“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

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

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

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

“人言”为信,“自心”为息。

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

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

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

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

⑦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

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

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的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误入歧途。

⑧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

⑨子曰: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

(选自《汉字悟语》,略有删改)

5.下列选项中的“信”,与文章标题“信”的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D 。

A.信口开河B.愿陛下亲之信之

C.通风报信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6.第③段列举中国历史上“信”的经典事例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7.文章通篇围绕“信”展开论述,其中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

并说明理由。

8.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

细读文本并结合“链接材料”,阐述你的观点。

【链接材料】

①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

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

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

(摘自《中国剪报》2016年第55期)

②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

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

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摘自《作文素材》2016年第1期)

【分析】本文首先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引入“信”的含义,采用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论证了“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信”的重要性,最后指出在“信”丧失的时代如何召唤“信”的回归。

5.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

文章标题中的“信”是诚信之意。

A.“信口开河”中的“信”是“随便,随意”之意;

B.“愿陛下亲之信之”中的“信”是“信任”之意;

C.“通风报信”中的“信”是“消息”之意;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中的“信”是“真诚,诚信”之意。

句子的意思是:

与朋友交往我是不是真诚的?

6.本题考查文章中事例的作用。

考虑文章是议论文,因此举例子一般是用来论证某一观点。

承接②段结尾可以看出所论证的观点。

7.本题考查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⑤段的第一句话表明,该段主要讲“信”的重要性。

第⑥段主要讲“信”的丧失以及应对措施,从因果关系角度来看,因为重要,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怎样,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8.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社会风气的形成既要靠个人的努力,也要靠国家的宣传和机制。

个人角度,多反思,遵循道德标准;

国家角度,多宣传教育,建立社会诚信机制等。

5.D

6.作者列举这些“信”的经典事例,用来论证“‘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或“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7.不能。

理由:

第⑤段阐明“信”的重要性,第⑥段论述怎样做到人言可信不可畏,先讲原因后讲做法,逐层深入,符合认知规律。

8.①多进行“自心”的检点,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信”的标准;

②要加强“信”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③社会要对不诚信的行为予以谴责并作出相应惩罚。

【点评】这篇议论文的主旨理解较容易,考查试题也是常规题型,对于最后一问的开放型试题要注意能从个人和国家两个角度给出观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3题。

(15分)

西塘的水上清洁工

小河丁丁

①那年八月下旬,我和六妹来到西塘,一个小小的江南古镇。

②黄昏,我们沿着临河的长街漫行。

一条小船在彼岸酒家楼下微微浮动,船夫坐在船头悠闲地抽着香烟。

此人三十出头,身瘦衣宽,脸长长的,胡须头发有些零乱。

游客朝他拍照,闪光灯咔嚓咔嚓,他毫无反应,只把一条腿歪搭在船舷上,半低着头,默默享受那支短短的香烟。

那条腿也瘦,裤管显得有些空荡,薄长的脚板蹬着千层底的黑布鞋。

开始我以为他在候客,后来看到船上放着长柄捞网和垃圾篓,才明白他是清洁工。

③他扔掉烟蒂,用桨顶一下岸石,小船就离了岸,慢慢地顺水漂移。

除非是给游船让道,他都懒得摇橹。

摇橹也用一只手,有心无心,不愿意绷紧肌肉。

世上哪有这么悠闲的清洁工!

这边游人熙熙攘攘,对岸酒家正在呼喝划拳,而他充耳不闻。

我注视着他,人世间的喧哗躁动就变得轻了,淡了,全都成为他的背景。

④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墩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漂进桥孔。

我又坐到另一边的石墩上,目送他和小船渐渐远去。

水面漂过梧桐叶,他漫不经心伸出捞网,连屁股都不挪一下。

河边泊着一座“水上餐厅”,船楼的霓虹灯在水中投射出大片光影,奇异,诡艳。

他把小船摇到滟滟的灯影里,那一刻真是如梦似幻。

⑤我痴痴地望着他和小船消失在夜色里,不愿离去。

过了许久,他和小船从暗影中再度出现,往这边漂过来。

这边桥下有个小小埠头,到了这儿,他终于站起来了,小船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推着向埠头靠近。

他一个跨步上了岸,动作飘逸,恍若仙人。

我担心小船因为他的蹬力离岸,小船却继续往前,轻轻触到石阶,好像能按主人心意行事。

他拴好小船,上岸去了,我兀自望着小船出神,那把长橹在水中半浮半浸。

⑥“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

我没有回答。

⑦吃过晚饭回旅店休息一会儿,我们出来欣赏河街夜景,发现水上清洁工换了一个。

这人身如铁塔,头大颈粗,登台唱戏李逵张飞非他莫属。

那条小船载着他摇摇晃晃,好生吃力,似乎随时都会覆没。

他叉开柱子般的双腿站在船上,膝盖绷得直直的,一只大手将长长的捞网牢牢夹在腋下,另一只大手掌着橹把将小船摇得飞快。

⑧正是放河灯的时候,好几家铺子在卖河灯,有莲花灯、船灯和心灯,还有一种是长方形,都用各色彩纸做成,十分精致。

这些河灯点燃了,烛光从里面映着彩纸,漂在水中又映着波光,在黑暗中多么动人啊。

可是游客们刚刚把河灯放下去,壮汉就匆匆赶到,“波”的一声用捞网将河灯扑灭,捞起来用力倒进垃圾篓。

他那么粗鲁,对寄载各种心愿的小灯不带丝毫怜悯,简直就是“河灯杀手”。

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

“灯还燃着你就这样……”“你回头再捞也不迟!

”“至少等河灯熄了才能捞。

”“不要捞了,河灯多漂亮呀!

⑩壮汉却振振有词,声音像打雷一样:

“我是打工的!

我不干活人家不给我钱!

⑪一个小姑娘含着眼泪向一位卖河灯的老太太投诉,老太太操着吴侬软语无奈地说:

“跟他说也没有用,他呢……等他过去了就好了……”

⑫六妹很想放河灯,又不甘让自己的河灯遭遇灭顶之灾,就在那儿磨磨蹭蹭。

⑬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

六妹买了一盏小小的莲花灯,下到濒水的台阶,在牵挂与侥幸的目光里,很小心地将莲花灯放到水面。

莲花灯畏畏葸葸躲在河堤下,没有漂向河心,这儿有台阶挡着,不到近处发现不了,它是害怕那个壮汉杀回马枪吧。

⑭夜渐渐深了,街市渐渐冷清、寂静。

我们走过幽暗的长巷回到旅店。

我在露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

(选自《文汇报》2016年5月2日,略有删改)

9.文章主要写了两位清洁工,处处形成对比。

根据文章内容,把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3分)

人物

内容

第一位清洁工

第二位清洁工

外貌

身瘦衣宽,脸长长的

① 身如铁塔,头大颈粗

摇橹

不愿意绷紧肌肉

② 大手掌着橹把

捞垃圾

③ 漫不经心

匆匆赶到捞起来用力倒

10.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凳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漂进桥孔。

②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

11.第③段写清洁工,为何又要写“这边游人熙熙攘攘,对岸酒家正在呼喝划拳”?

12.第⑥段写道:

“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

”请你结合语境,用第一人称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字以内。

13.文章结尾:

我在楼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

读完全文,你一定也有很多思考,请写下你的阅读感悟。

【分析】本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去西塘游玩时看到两位工作状态截然不同的清洁工引发的感想,表达了享受工作的主题。

9.本题考查文章人物特点关键词提取能力。

可以根据提示信息直接摘出文章的词语进行解答。

10.本题考查关键字词表达效果分析。

首先可以指出加点词的字面意思,根据字面意思结合作者想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

文章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是:

享受工作,能享受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的乐趣,工作会很轻松,若对工作敷衍的心态疲于应对,那么任何一件小事做起来都会很吃力。

①中的“漂”字字面意思可知写出了“轻盈”之意,同时也写出了人的轻松悠闲;

②中“驱驭”有“驱使,驱赶”之意,明显写出人的费劲和不轻松。

11.本题考查文章段落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在这里明显是用来衬托突出人物性格,环境的喧嚣反衬人物的内心平静,无欲无求。

1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描述。

可以假设自己就是作者,对于眼前看到的一幕内心有何感想,但重要的是结合主题,不能偏离主题。

根据文章可知当时的作者应该是对第一位清洁工的羡慕之情,羡慕他工作时的悠闲自得。

13.本题同样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描述.文章结尾的心理活动主要是作者对两位清洁工不同工作状态产生的感悟,需要理解深刻,能延伸到人生态度角度。

9.①身如铁塔,头大颈粗;

②大手掌着橹把;

③漫不经心。

10.①“漂”写出了小船顺水而行的缓慢轻盈的情态和清洁工的悠闲自在。

②“驱驭”即“驱赶”,写出清洁工驾船之用力。

11.写出了外界的喧嚣,反衬清洁工内心的宁静。

12.符合语境即可。

示例:

要是我能成为这条小船的主人,飘然来去,逍遥自在,那该多好啊!

13.第一层:

只关注莲花灯的命运等文章表层内容,理解肤浅或有偏差。

那些莲花灯,被扑灭捞走,真是可惜。

第二层:

只关注其中一位清洁工的工作方式,理解欠深刻,表达清楚。

示例一:

第一位清洁工工作轻松,悠闲自在。

示例二:

第二位清洁工工作方式粗鲁,不近人情。

第三层:

能关注文章整体内容,综合分析两位清洁工的行为,具有较鲜明的感情倾向,理解较深刻,表达清楚。

文章的两位清洁工从事同样的工作,但工作方式却截然不同,第一位自在从容,第二位急躁粗鲁,对比鲜明。

第四层:

从文章写作意图和表现主题角度阐发,能上升到两种不同人生态度的对比,理解深刻,阐述全面,表达简明。

文中两位清洁工的两种工作方式,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一种享受工作,感受生活的乐趣,悠然自得、逍遥洒脱;

另一种功利死板、疲于应对,感受不到生活的诗意。

【点评】这篇文章在主旨理解上难度不大,主要能根据作者对两位清洁工的工作状态对比抓住作者想表达的主题。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19题。

胡翰传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

幼聪颖异常儿。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

同郡柳贯▲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

游元都,公卿交誉之。

或劝之仕,不应。

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

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

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

时方籍①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

“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饷②耳。

”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

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

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示顺生③

胡翰

明招④山中人,高义无等伦。

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

我学如赘疣⑤,未成先误身。

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注释】①籍:

这里指征召。

下同。

②糜饷:

浪费粮食,耗费粮饷。

③顺生:

人名。

④明招:

武义明招山麓,晋元帝时阮孚曾在此筑屋修行。

⑤赘疣:

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多余无用之物。

1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2分)

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或劝之仕( 有人,有的 )②既归( 已经 )

③时方籍金华民为兵( 正 )④鲜习兵( 少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7.文中“”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B (2分)

A.于B.以C.而D.乃

18.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19.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译文】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

幼时聪明超常。

七岁时,在路上拾金,坐待失主来取。

长大后从兰奚谷吴师道、甫江吴莱学古文,又向同乡许谦登门求教。

当时,同郡黄晋、柳贯以文章远近闻名,而看了胡翰的文章后,满口赞誉。

漫游至元朝都城,公卿交口称赞。

他与武威余阙、宣城贡师泰为至交。

有人劝他去做官,他不去,回到家乡。

元末天下大乱,他避乱于南华山,著书立说,自有乐趣。

其文章与宋濂不相上下。

太祖攻下金华,召见他,命与许元等在中书省任职。

后来侍臣中又有人向太祖推荐胡翰,太祖召他至金陵。

当时朝廷正在金华征民为兵,翰从容谏劝道:

“金华人多是读书人,很少练习武艺,征他们为兵,是徒费军饷!

”太祖立即下令停征,后聘他参与修纂《元史》,书成后,受赏而归。

他喜爱北山的泉石,筑屋于山下,留恋于此十数年而终,年七十五岁。

学术著作有《春秋集议》,其文有《胡仲子集》,其诗有《长山先生集》。

【选诗赏析】

《示顺生》:

在招远山中隐居这一人,品德高尚无人能比。

遗憾的是你没能见到他,这一离开不知多久才有见到的机会。

我学的东西多余无用,未能成功立业却先耽误了自己的人生。

耽误了自己使自己没有高尚的品质,耽误影响了社会,就不仁义了。

14.本题考查断句。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句意为:

太祖立即下令停征,后聘他参与修纂《元史》,书成后受赏而归。

“太祖即罢之”、“后修史书”、“书成而归”句意完整,结构清晰。

句子断为:

太祖即罢之/后修史书/书成而归。

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

有人劝他去做官。

或:

有人,有的;

②句意为:

回到家乡。

既:

已经;

③句意为:

当时朝廷正在金华征民为兵。

方:

正;

④句意为:

很少练习武艺。

鲜:

少。

16.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中重点词有:

“遗”,丢;

“还”,回来。

七岁的时候,(胡翰)在路上拾到了金子,坐在路边等丢金子的人,把金子还给他。

1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及语句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分析解答。

句意应是:

柳贯靠文章远近闻名。

根据以下虚词的用法,选“以”最合适。

B。

18.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诗句结合具体字词,理解作者情感,概括即可。

表达了作者对顺生未能见到山中人的遗憾之情,期望顺生做山中人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也流露出自己对山中人的仰慕之情。

1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诗歌内容,概括即可。

根据“我学如赘疣⑤,未成先误身。

”诗句的含义可知:

自认为学问不深,品行不高,恰逢天下大乱;

热爱山水;

向往隐居生活;

好读书。

善作文。

14.太祖即罢之/后修史书/书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