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突破08高考《病毒》专题复习课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2764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突破08高考《病毒》专题复习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突破08高考《病毒》专题复习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突破08高考《病毒》专题复习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突破08高考《病毒》专题复习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突破08高考《病毒》专题复习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突破08高考《病毒》专题复习课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突破08高考《病毒》专题复习课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突破08高考《病毒》专题复习课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突破08高考《病毒》专题复习课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突破08高考《病毒》专题复习课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突破08高考《病毒》专题复习课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突破08高考《病毒》专题复习课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突破08高考《病毒》专题复习课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突破08高考《病毒》专题复习课程.docx

《高考生物突破08高考《病毒》专题复习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突破08高考《病毒》专题复习课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突破08高考《病毒》专题复习课程.docx

高考生物突破08高考《病毒》专题复习课程

 

2020高考生物--突破08-高考《病毒》专题

高考《病毒专题》习题精选解析版

1.(2018春•龙海市期末)经研究发现由禽、鸟传给人类的禽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

甲型H5N1、甲型H9N2、甲型H7N7.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禽流感病毒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

B.病毒比细胞小,属于生命系统的最微小层次

C.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核酸

D.禽流感病毒能直接在培养基上生存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病毒的结构、遗传物质和代谢特点等相关知识。

【解析】A、病毒无细胞结构,A错误;

B、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错误;

C、禽流感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其遗传物质为核酸,C正确;

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生存,D错误。

故选C。

【技巧点拨】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2.(2016四川卷生物试题6)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

B.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D.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以轮状病毒感染人体及引发的病症为背景,考查考生对水盐平衡调节、体液免疫、RNA的复制、检测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析】A、吡罗红染液能够将细胞中的RNA染色,而小肠上皮细胞本身就含有RNA,因此不能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A错误;

B、由于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双链RNA中也有氢键,因此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B正确;

C、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

D、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增多,D错误。

故选B。

【技巧点拨】识记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原理,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识记水平衡调节的过程等知识。

3.(2015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4月)埃博拉病毒(EBV)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

)的烈性病毒。

该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与mRNA互补),有18959个碱基。

吞噬细胞是首先被病毒攻击的靶细胞,病毒在感染细胞的胞质中复制、装配,以出芽方式释放,其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

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家为研究埃博拉病毒,用富含碳源、氮源、无机盐等的培养基培养病毒B.病毒侵入人体后会严重影响机体的体液免疫,但对细胞免疫影响较小

C.一个病毒RNA分子复制形成一个新的病毒RNA至少需要37918个核苷酸

D.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装配后,以出芽方式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以“埃博拉病毒(EBV)”为素材,结合病毒增殖过程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人类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普通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应用相应的宿主活细胞培养病毒,A错误;

B、根据图示,EBV一个(-)RNA的复制,需先合成一个mRNA,要消耗18959个核苷酸,再合成一个(-)RNA,又要消耗18959个核苷酸,B正确;

C、吞噬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吞噬细胞被攻击,既影响体液免疫,又影响细胞免疫,C错误;

D、子代病毒从宿主细胞内以出芽形式释放出来,依赖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属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而非功能特点,D错误。

故选B。

【技巧点拨】分析题图:

图示是埃博拉病毒(EBV)的增殖过程,其中①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mRNA,该过程需要依赖RNA的RNA聚合酶;②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合成的是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和结构蛋白;③表示RNA的复制过程,该过程需要依赖RNA的RNA聚合酶;④表示蛋白质和RNA组装形成子代病毒。

4.(2016年山东省菏泽市成武一中高考模拟)感染“诺如病毒”会引发人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与发热等,下列关于该病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与“诺如病毒”结合可抑制该病毒在体内增殖

B.只需大量饮水就能维持严重腹泻病人的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

C.感染“诺如病毒”后会引起垂体大量合成抗利尿激素

D.感染“诺如病毒”后会引起下丘脑部分细胞活动加强

【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内环境稳态、以及病毒的有关知识。

【解析】A、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并使靶细胞裂解。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可以抵制该病毒的增殖,A错误;

B、严重腹泻后丢失了大量水分和无机盐,所以除了饮水还有补充无机盐才能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B错误;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的,C错误;

D、病人发热,可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D正确。

故选D。

【技巧点拨】分析题意可知:

(1)诺如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结构不稳定,变异性强,导致体内的记忆细胞不能识别变异后的病原体,因此极易造成反复感染。

(2)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单独在培养基中生存。

5.(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某种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

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那么Y抑制该病毒增

殖的机制是

A.抑制该病毒RNA的转录过程

B.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C.抑制该RNA病毒的反转录过程

D.抑制该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过程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解析】该RNA病毒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真核细胞的基因是DNA,因此RNA这种病毒的转变过程是逆转录过程;又知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因此不抑制DNA分子复制,则该物质抑制是逆转录过程。

故选C。

【技巧点拨】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结合题中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2016届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世界卫生组织在2016年2月1日称,南美洲新生儿小头症患者数量猛增很大程度上与寨卡病毒有关,已经构成了国际卫生紧急事件。

寨卡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寨卡病毒的RNA位于其拟核中

B.人体可以通过T细胞产生抗体清除该病毒

C.寨卡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包括核糖、磷酸和碱基

D.为了研究寨卡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普通培养基大量培养该病毒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病毒的代谢特点。

【解析】A、病毒无细胞结构,无拟核,A错误;

B、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B错误;

C、寨卡病毒的核酸只有RNA,故彻底水解的产物包括核糖、磷酸和碱基,C正确;

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用培养基培养病毒,D错误。

故选C。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病毒和其它细胞生物的区别以及离开了寄主细胞就无生命活动的特性。

7.(2017届广东执信中学高三年级10月月考)病毒对人类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

登革热病毒(Denguevirus,DEN)是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的病原体,埃博拉病毒(EBOV)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

(EBHF)的烈性病毒。

肠道病毒EV71是单股正链RNA(+RNA)

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下图肠道病毒EV71在宿主肠道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

(只有+RNA能直接参与翻译)

(1)登革热病毒的结构与EV71相似,则登革热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的合成模板为,合成的场所是

(2)埃博拉病毒为单股负链RNA(-RNA)病毒,则埃博拉病毒-RNA的功能是。

埃博拉病毒基因表达的过程为

(3)这些病毒的疫苗研究比一般的DNA病毒疫苗研究难度

更大

,是因为。

(4)要诊断是否感染相关病毒,可通过抽取患者血液,检查是否含有。

(5)对这些病毒进行研究,能否用合成培养基进行培养?

为什么?

【答案】(16分,每空2分)

(1)+RNA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2)复制的模板、病毒的重要组成成分

(3)RNA为单链结构,比较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4)病毒RNA、病毒蛋白质外壳或相应抗体(答对一点给2分)

(5)不能病毒是寄生生物,必有用活细胞培养(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

【命题意图】本题结合肠道病毒EV71在宿主细胞肠道内增殖的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等知识。

【解析】

(1)由图可知,登革热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的合成模板为+RNA,病毒蛋白质的合成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2)由图可知,+RNA的作用是翻译的模板、复制的模板、病毒的重要组成成分。

埃博拉病毒为单股负链RNA(-RNA)病毒,则其基因表达的过程为-RNA→+RNA→蛋白质。

(3)这些病毒为RNA病毒,而RNA为单链结构,比较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因此这些病毒的疫苗研究比一般的DNA病毒疫苗研究难度更大。

(4)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是否含有病毒RNA、病毒蛋白质外壳或相应抗体来诊断气是否感染相关病毒。

(5)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来培养病毒。

【技巧点拨】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肠道病毒EV71在宿主细胞肠道内增殖的过程,①、②过程都表示R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则N表示RNA聚合酶.此外还以EV71的+RNA为模板翻译形成病毒的衣壳蛋白和相应的蛋白酶(催化复制和翻译过程)。

8.(2016•北京)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刺激机体产生性免疫反应。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

据图1,应选取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发呢呗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

根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

(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①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i、ii、iii、iv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

抗体组别

未标记抗体

荧光标记抗体

实验组

i

ii

对照组1

iii

iv

对照组2

同ii

同ii

②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

(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正式了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

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毒提供两种思路。

【答案】

(1)抗原特异

(2)甲

(3)Ⅲ和Ⅴ

(4)①方案一:

i.Bii.Aiii.无关抗体iv.A

方案二:

i.Aii.Biii.无关抗体iv.B

②与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

(5)思路一:

单独或共同使用A、B进行治疗

思路二:

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

思路三:

针对EV-GP与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

【命题意图】本题以埃博拉病毒(EV)为素材,结合图示和实验,考查免疫调节和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解析】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据图1可知,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的血液中抗EV-G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乙和对照组,故应选取甲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

(3)据图2可知,单克隆抗体和病毒混合,加入单抗Ⅲ、Ⅴ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较低.因此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Ⅲ、Ⅴ。

(4)①为检测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设计实验.注意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组加未标记抗体A和荧光标记抗体B,对照组1加未标记的无关抗体和荧光标记抗体B,对照组2加未标记抗体B和荧光标记抗体B。

②标记抗体已占据结合位点,当相同的荧光标记抗体在加入时已经没有位点可结合,故对照组2的放射性最低。

(5)一个抗原的表面它不只有一个抗体结合位点,可能有多种,目的就是让抗原最终和抗体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分解最后病就好了。

因此三种思路,思路一:

单独或共同使用A、B进行治疗;思路二:

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思路三:

针对EV-GP与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

【技巧点拨】分析图1,表示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中抗EV-GP抗体的水平.根据曲线图可知,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的血液中抗EV-G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乙和对照组。

分析图2,表示单抗与病毒混合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根据柱形图可知,单克隆抗体和病毒混合,加入单抗Ⅲ、Ⅴ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较低。

9.(2019秋•迎泽区校级月考)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

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水解酶,RNA水解酶

(1)实验材料选用活鸡胚的理由是:

①;②;

③。

(2)实验步骤:

第一步:

取等量的活鸡胚分成A、B、C三组。

第二步:

,把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三组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溶剂、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一段时间后备用。

第三步:

用显微注射技术向A组注射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再分别向B、C两组活鸡胚中注射等量的、。

第四步:

分别从培养后的活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

预测实验结果及分析:

A组的样品检测中有禽流病毒。

B组样品检测无禽流感病毒产生,则DNA是遗传物质。

C组样品检测无禽流感毒毒产生,则RNA是遗传物质。

【答案】

(1)活鸡胚是培养禽流感病毒的培养基;禽流感病毒是一种专门寄生活鸟类细胞中的病毒;用活鸡胚做实验材料比其他活的鸟类成体或胚胎更方便、更经济。

(2)把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三组。

DNA水解酶处理后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RNA水解酶处理后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DNA;RNA。

【命题意图】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概念理解。

【分析】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

(2)酶具有专一性,如DNA水解酶能催化DNA水解,RNA水解酶能催化RNA水解。

(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核酸的种类,因变量是病毒是否能够产生子代,据此答题。

【解析】

(1)实验材料选用活鸡胚的理由是:

①禽流感病毒是一种专门寄生活鸟类细胞中的病毒;②用活鸡胚做实验材料比其他活的鸟类成体或胚胎更方便、更经济,③活鸡胚是培养禽流感病毒的培养基。

(2)实验步骤:

取等量的活鸡胚分成三组备用,将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的三组,并分别加入等量RNA水解酶、DNA水解酶、蒸馏水备用;用显微注射技术向A组注射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再分别向B、C两组活鸡胚中注射等量的DNA水解酶处理后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和RNA水解酶处理后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

预测实验结果及分析:

A组的样品检测中有禽流病毒。

B组样品检测无禽流感病毒产生,则DNA是遗传物质。

C组样品检测无禽流感毒毒产生,则RNA是遗传物质。

【技巧点拨】本题需要考生在理解教材“T2噬菌体感染细菌”的实验基础上,理解禽流感病毒的生活史,注意实验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