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2817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docx

中医学题库及答案

复习参考题目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中医学基础的学习,熟悉和掌握中医学基础的理论及基本概念,为后续各科学习和应用打好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医学药的历史与发展。

2.掌握中医学的二个基本特点。

3.掌握阴阳五行的定义及其基本内容。

4.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5.熟悉气的概念及分布。

6.掌握气的分类及功能特点。

7.掌握血的运行及与各脏的关系。

8.熟悉津液的生成与输布。

9.掌握气血的关系。

10.熟悉脏象的基本概念。

11.掌握五脏六腑总的生理功能。

12.掌握五脏生理功能。

13.了解六腑的的生理功能。

14.了解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的关系。

15.掌握十四经的名称,走向,交接及分布规律。

16.了解十二正经的表里关系,流注次序。

17.了解奇经八脉的生理作用。

18.掌握病因及六淫的概念。

19.掌握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20.掌握病机的概念。

21.熟悉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的机理。

22.了解阴阳失调的具体机理。

掌握阴阳偏盛和阴阳偏衰的病机。

23.掌握望神,望色,望舌的原理及意义。

24.了解问,闻诊的方法。

25.熟悉脉诊及按诊的方法意义。

26.掌握八纲辨证概念。

27.熟悉气病的辨证。

28.熟悉血病的辨证。

29.熟悉脏腑的辨证。

30.熟悉预防的概念。

31.掌握正治与反治的概念。

32.熟悉治标与治本的关系。

33.了解调整阴阳及因人,因时,因地的概念。

三、重要知识点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阴阳五行气的功能气血关系藏象五脏六腑病因病机七情十二正经十四经得神失神假神望舌病脉八纲气虚血虚血淤正治反治扶正祛邪

四、思考题

1.什么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什么是阴阳五行?

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什么是五行的生克乘侮?

5.试述气的分类,分布及功能特点?

6.试述津液的输布与脏腑的关系?

7.五脏和六腑总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并试述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8.什么是六淫,其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什么?

9.痰饮的形成与哪些脏器有关?

10.试述手太阴肺经的走向,交接及分布规律?

11.虚与实在病机上有什么区别?

12.阴阳格拒指哪两方面,各自本质如何?

试述阳偏盛的病机。

13.何为四诊?

14.失神与假神的临床意义?

15.一舌淡白而胖,脉沉细无力,面淡白神疲病人,你首先考虑什么证?

16.何为八纲?

17.中医的治未病包含什么内容?

18.什么是正治,反治?

19.试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中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中药的性能、了解中药的应用、初步掌握25味常用中药的功效、主治。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四气的含义及作用。

2.掌握五味的含义与作用。

3.熟悉药物配伍“七情”。

4.熟悉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

5.了解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含义。

6.了解服药禁忌,煎服法。

7.掌握解表药、清热药、温里药、补虚药的定义,药性,功能主治及运用注意点。

8.熟悉泻下药,利湿药,理气药,活血化瘀、平肝熄风药,化痰止咳平湍的定义、功效主治。

9.掌握麻黄、柴胡、石膏、黄芩、生地、银花、大黄、附子、陈皮、茯苓、川芎、半夏、浙贝(川贝)、黄芪、当归、沙参的功效、主治。

10.熟悉青蒿、薄荷、干姜、香附、玄胡、杏仁、羚羊角、党参、鹿茸、杞子的功效、主治11.了解其他药物的功效、主治。

三、重要知识点

四气五味中药性能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剂量七情

四、思考题

1.何谓“四气”?

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2.是否发热都必须用清热药?

为什么?

3.二类解表药的药性、功效,主要适应证有何不同?

4.清热药一般分成哪几类?

各举2-5味代表药。

应用时须注意些什么?

5.补虚药常分哪几类?

应用时须注意些什么?

针灸推拿疗法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能基本熟悉针灸推拿疗法的概况,运用针灸方法进行常见病治疗。

二、教学目标

1.熟悉腧穴的定义及分类。

2.掌握常用的腧穴定位法。

3.掌握以下重要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方法:

百会、风池、关元、中脘、天枢、大椎、肾俞、夹脊、列缺、内关、合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委中、阳陵泉。

4.熟悉以下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及操作方法:

水沟、下关、攒竹、天柱、廉泉、翳风、气海、膻中、肺俞、心俞、脾俞、胃俞、肝俞、秩边、尺泽、后溪、阴陵泉、太冲、丰隆、环跳、昆仑。

5.了解针刺前的准备,针刺角度、针刺深度。

6.熟悉常用进针方法。

7.掌握得气的概念和意义及常用行针基本手法。

8.了解针刺补泻。

9.熟悉针刺注意事项。

10.熟悉常用灸法的种类。

11.了解拔罐的种类、方法及注意事项。

12.熟悉推拿的定义和作用。

13.了解推拿的基本手法及操作常规。

14.熟悉推拿的主要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三、重要知识点

腧穴十四经穴阿是穴经外奇穴得气推拿

四、思考题

1.腧穴常分哪几类?

各有什么特点?

2.叙述常用骨度分寸法。

3.写出下列腧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及操作方法:

百会、风池、关元、中脘、夫枢、大椎、肾俞、夹脊、列缺、内关、合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委中、阳陵泉、膻中、阴陵泉、丰隆。

4.常用的进针方法和行针基本手法有哪几种?

5.何谓得气?

针刺时为什么要得气?

6.针刺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进行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辩证治疗,掌握一些疾病的主方名称及常用中成药。

二、教学目标

1.熟悉感冒的辩证分型,治法,掌握主方。

2.熟悉痰热郁肺型咳嗽临床表现,掌握主方。

3.熟悉虚喘的分型、治疗原则及中成药。

4.熟悉哮证缓解期的分型,掌握缓解期的治法及主方。

5.了解呕吐的辩证治疗。

6.掌握胃痛、肝胃郁热、肝气犯胃、脾胃虚寒型的临床表现,治法及主方。

7.熟悉泄泻、湿热型、脾胃虚弱型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掌握主方。

8.熟悉热秘、阴虚、便秘临床表现、治法及主方。

9.熟悉肝胆湿热、肝气郁结型肋痛临床表现、治法及主方。

10.了解心悸的辩证分型。

11.了解不寐的辩证分型。

12.掌握眩晕的定义,了解眩晕的辩证治疗。

13.掌握中风后遗症的定义、及气虚血瘀型的治法及主方。

14.了解水肿的辩证分型。

15.掌握消渴的定义,了解临床分型。

16.了解遗精的辩证分型。

17.掌握痹证的定义,了解其辩证分型。

18.掌握自汗、盗汗的定义。

掌握肺卫不固,阴虚火旺型的临床表现及主方。

三、重要知识点

感冒咳嗽哮证缓解期眩晕中风后遗症自汗盗汗痹证消渴胃痛胁肋痛

四、思考题

1.感冒分为哪三种证型,其主方是什么?

2.写出痰热郁肺型咳嗽的临床表现及主方。

3.试述哮证缓解期治疗原则、主方。

4.脾胃虚寒型胃痛的临床表现,治法及主方是什么?

5.写出湿热型泄泻的临床表现、治法及主方。

6.什么是眩晕?

7.什么是中风后遗症?

8.什么是消渴?

9.什么是痹证?

10.什么是自汗、什么是盗汗?

妇科病中医治疗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常见妇科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辨证防治。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月经不调概念及常见类型;熟悉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

2.掌握闭经的概念,熟悉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

3.掌握痛经的概念,熟悉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

4.掌握崩漏的概念,熟悉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

5.熟悉月经前后诸证的概念,常见类型表现及辨证施治。

6.熟悉绝经前后诸证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

7.熟悉带下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

8.熟悉妊娠恶阻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

9.掌握胎漏、胎动不安的概念,熟悉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

10.了解子肿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

11.熟悉产后恶露不绝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

12.了解产后发热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

13.掌握缺乳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辨证施治。

三、重要知识点

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带下病妊娠恶阻缺乳

四、思考题

1.月经不调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

2.闭经常见病因有哪些?

3.痛经预防保健应注意哪些?

4.胎漏、胎动不安应注意如何保健?

5.缺乳食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保健与康复概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中医保健与康复的基本概念,了解中医保健与康复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康复方法的选择应用。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中医保健与康复的基本概念。

2.熟悉中医保健与康复的关系。

3.了解中医保健与康复的原则。

4.掌握中医康复医疗的适应范围。

5.了解中医康复医疗的禁忌。

三、重要知识点

保健中医养生学治未病保健与康复的关系顺应四时形神共养

四、思考题

1.何谓中医养生学,试述中医保健与康复的关系。

2.中医保健与康复的原则有哪些?

3.试述中医康复医疗的适应范围。

药物保健与康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初步掌握常用滋补品药品及保健药膳的应用。

了解膏滋的应用与制作。

二、教学目标及分级要求

1.掌握下列滋补药的运用:

人参西洋参绞股蓝薏苡仁龙眼肉黑木耳灵芝天麻石斛枸杞子鹿茸冬虫夏草蜂王浆阿胶哈士蟆油

2.了解下列滋补药的选用:

黄芪大枣莲子芡实当归荔枝银耳百合杜仲雪莲紫河车海马鹿鞭蛤蚧黑蚂蚁燕窝

3.熟悉膏滋的应用。

4.了解膏滋的制作方法。

5.熟悉药膳的定义及常用选方。

6.了解药膳的特点,使用原则及禁忌。

三、重要知识点

膏滋药膳

四、思考题

1.如何选用滋补药。

2.试述各类药膳的制作方法及适用范围。

第二部分

教学复习参考题及答案

教学复习参考题

一、单选题

1.下例哪项不是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

D.动态平衡E.相互转化

2.下列哪项不属肝主疏泄的功能:

A.调畅气机B.调畅情志C.促进消化

D.有助生长

3.表示药物趋何作用的是:

A.四气B.五味C.升降浮沉D.归经

4.下列不属药物配伍“七情”的是:

A.单行B.相须C.相畏D.配伍

5.不属干理气药的作用:

A.调气健脾B.补中益气C.行气止痛

D.疏肝解郁

6.黄芩是:

A.清热泻大药B.清热燥湿药C.清热凉血药

D.清热解毒药

7.患者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首选:

A.生石膏B.知母C.玄参D.生地

8.回阳救逆首选:

A.附子B.干姜C.肉桂D.煨姜

9.具有清肺作用的药物是:

A.黄连B.黄芩C.黄柏D.龙胆草

10.一患者中气下陷,首选:

A.人参B.党参C.黄芪D.炙甘草

11.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药物是:

A.半夏B.浙贝C.竹茹D.李仁

12.活血行气止痛的良药是:

A.香附B.木香C.丹参D.玄胡

13.既能发汗解表,又可宣肺平喘的药物是:

A.麻黄B.桂枝C.紫苏D.薄荷

14.藿香正气散的主治:

A.外感风热,内伤湿滞B.外感风寒,内伤湿热

C.外感风热,内伤食积D.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15.具有积水渗湿,温阳化气功能的方剂:

A.三仁汤B.八正散C.五苓散D.平胃散

16.二陈汤主治:

A.燥疾B.寒疾C.湿疾D.热疾

17.适用心经火热证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B.导赤散C.八正散D.小蓟饮之

18.主治肠痈初起的方剂是:

A.仙方活命饮B.苇茎汤C.大黄牡丹皮汤

D.银翘散

19.有解肌调和营卫功效的方剂是:

A.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B.银翘散C.小青龙汤

D.桂枝汤

20.下列除何项,均应饭后服药:

A.病在上焦B.对胃肠有刺激的药C.眼科疾病者

D.补益药

21.下列何项不属方剂的组成变化:

A.药物炮制变化B.药味增减变化

C.药量增减变化D.剂型更换变化

22.治疗五更泄泻的方剂是:

A.肾气丸B.四逆汤C.四神丸D.参苓白术散

23.具有治疗脉结代心动(早搏)的最有效方剂是:

A.四物汤B.归脾汤C.炙甘草D.一贯煎

24.五里气剂苏示降气汤主治证:

A.肝气郁滞证B.梅核气C.上实下虚之痰喘

D.胃气虚弱痰浊内阻

25.治疗梅核气的有效方剂是:

A.柴胡疏肝散B.半夏厚朴汤C.厚朴温中汤

D.苏子降气汤

26.主治产后瘀血腹痛诸症的有效方是:

A.血府逐瘀汤B.补阳还五汤C.复元活血汤

D.生化汤

27.治疗肝热,生风证的方剂是:

A.镇肝熄风汤B.羚角钩藤汤C.大定风珠

D.消风散

28.对阳亢生风所致的肝风内动选用的方剂:

A.羚角钩藤汤B.镇肝熄风汤C.大定风珠

D.消风散

29.以下哪个腧穴是胃经合穴:

A.三阴交B.阴陵泉C.足三里D.阳陵泉

30.在胃度分寸法中,腋前纹头至肘横纹为几寸:

A.6寸B.8寸C.9寸D.12寸

31.以下哪个是常用的急救穴位:

A.百合B.水沟C.风池D.太阳

32.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处,具有强壮作用的腧穴是哪个:

A.关元B.气海C.中脘D.膻中

33.以下哪个腧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A.三阴交B.阴陵泉C.足三里D.阳陵泉

34.治疗风的疾病,常选用:

A.关元B.三阴交C.风池D.足三里

35.可治疗腰痛的常用腧穴是哪个:

A.三阴交B.足三里C.委中D.丰隆

36.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是:

A.合谷B.内关C.三阴交D.阴陵泉

37.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处的穴位是:

A.中极B.气海C.肾俞D.关元

38.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处的穴位是:

A.气海穴B.中极穴C.关元穴D.中脘穴

39.同时针面部,躯干侧面,下肢外侧部的穴位,最佳体位是:

A.仰卧位B.侧卧位C.俯卧位D.站立位

40.针关元穴宜选用哪种进针手法:

A.指切进针法B.夹持进针法C.舒张进针法

D.提捏进针法

41.下列哪种进针手法适用于长针:

A.指切进针法B.夹指进针法C.舒张进针法

D.提捏进针法

42.针灸进针得气后患者在针下不会出现的感觉是:

A.酸B.麻C.胀D.痛

4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阴交穴是脾经穴

B.肝、脾、肾三经交会于三阴交穴

C.三阴交穴位于大腿部内侧

D.三阴交穴位于小腿部内侧

44.不适宜推拿的疾病是:

A.腰痛B.头漏C.痛经D.崩漏

45.风热犯肺型感冒的主方为:

A.芨防败毒散B.银翘散C.桂枝汤

D.新加香薷饮

46.患者,女,32岁,农民。

发热2天,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声重,苔薄白,脉浮紧。

合适的方剂是:

A.桂枝汤B.荆防败毒散C.银翘散

D.藿香正气散

47.患者,男,38岁,咳嗽一周,痰多,质粘稠而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最佳主方是

A.二陈汤B.沙参麦冬汤C.桂枝汤

D.清金化痰汤

48.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得食痛减,时吐清水,舌淡苔白,脉细弱,是胃痛的()证型:

A.肝气犯胃B.肝胃郁热C.胃阴不足

D.脾胃虚寒

49.患者,男,32岁,干部。

反复胃脘部隐痛2月,得食痛减,痛时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细弱,下列最佳方剂是:

A.桂枝汤B.黄芪连中汤C.保和丸D.大汞气汤

50.泄泻湿热泻的主方是:

A.藿香正气散B.参芩白术散C.四君子汤

D.葛根芩连汤

51.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主方为:

A.血府逐瘀汤B.补阳还五汤C.四君子汤

D.四物汤

52.月经周期提前,伴量多:

色淡、质稀,舌淡脉细弱,为何型是:

A.血瘀B.气虚C.血热D.肝郁

53.痛经寒凝胞中型的临床表现特点是:

A.经期小腹张痛,拒按B.经期小腹冷痛,喜按

C.经前小腹灼热而痛D.经期小腹隐隐作痛

54.女子满18周岁后已行经而中断()以上者,称为闭经:

A.3个月B.4个月C.6个月D.12个月

55.引起带下病的病因主要是哪一种:

A.风B.寒C.湿D.热

56.小儿风热型感冒首选方剂是:

A.桑菊饮B.银翘散C.杏苏散D.小柴胡汤

57.小儿湿热型腹泻的治法是:

A.消食化滞B.清热化湿C.健脾化湿

D.和胃化湿

58.褥褥的好发部位是:

A.不受压迫及摩擦部位B.易受压迫及摩擦部位

C.暴露部位及浅表部位D.活动多及浅表部位

59.疖的临床特征:

A.色红,根浅,疼痛,肿势局限

B.色白,根浅,疼痛,肿势局限

C.色红,根深,疼痛,肿势局限

D.色红,根深,疼痛,肿势弥漫

60.针眼治疗时的禁忌为:

A.局部热敷B.包眼C.挤压D.熏洗

61.下列哪一种疾病不属于伤残病残诸证:

A.中风后遗症B.痹证C.肌肤甲错D.骨折

62.具有降脂、抗凝、抗癌之功能的是:

A.天麻B.绞股蓝C.黑木耳D.石斛

63.服参时不宜与下列哪些食物同吃:

A.蜂蜜B.生姜C.萝卜、茶D.酒

64.具有益气补血,降血脂,有“南方人参”之称的药物是:

A.绞股蓝B.黑木耳C.百合D.石斛

65.对阳盛上扰,心神不宁所致的失眼、烦躁、头痛等症宜选用哪一种音乐:

A.节奏明快、轻松活泼的音乐

B.节奏缓慢、优美婉转的音乐

C.曲调低沉、凄切悲哀的音乐

D.节奏跳跃、欢快恢谐的音乐

66.下列哪项属于中医学独特的心理康复疗法:

A.暗示法B.顺情法C.情志相胜法

D.陶冶情操法

67.治疗脾虚气陷的基本方是:

A.四君子汤B.补中益气汤C.玉屏风散

D.四物汤

二、多选题

1.下列哪此属气的功能: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运化作用

D.防御作用E.固摄作用

2.下列哪些为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A.湿性舌浊B.湿性凝滞C.湿易伤肺

D.湿性粘滞E.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3.下列哪些属肝病辨证中的重症:

A.肝气郁结B.肝血虚C.肝阴虚

D.肝阳虚E.肝火上炎

4.下列哪项称为“逆治”:

A.塞因塞用B.寒因寒用C.寒则热之

D.通因通用E.虚则补之

5.寒凉药物具有的作用:

A.温显散寒B.清热泻火C.温经通络

D.凉血解毒E.发散风寒

6.银花具有以下哪些功效:

A.清热泻火B.清热解毒C.疏散风热

D.凉血止痢E.清虚热

7.以下哪些属补气药:

A.人参B.沙参C.丹参D.参三七E.党参

8.柴胡的功能有:

A.辛温解表B.和解退热C.疏肝解郁

D.清肝明目E.升举阳气

9.以下哪些是大黄的功效:

A.润肠通便B.活血祛瘀C.清热泻火

D.燥湿软坚E.泻下攻积

10.当归的作用有:

A.补血B.活血C.凉血D.养阴E.润肠

11.三仁汤的药物中的三仁指:

A.杏仁B.桃仁C.白叩仁

D.白荽仁E.薏米仁

12.下列哪些药物为白虎汤的组成药物:

A.黄连B.石膏C.山桅D.粳米E.知母

13.关于逍遥散的论述正确的是:

A.内有柴胡、薄荷、白芍、当时B.能疏肝解郁

C.常用于肝脾不和的月经失调D.可养血健脾

E.以上均正确

14.天王补心丹选用三参是:

A.人参B.党参C.丹参D.玄参E.西洋参

15.独活寄生汤功能:

A.祛风湿B.止痹汤C.益肝肾

D.补气血E.养心脾

16.推拿的主要适应症是:

A.腰痛B.肩周炎C.各类肌肉劳损及腱鞘炎

D.崩漏E.落枕

17.下列具有强壮作用的腧穴是:

A.曲池B.关元C.丰隆D.足三里E.内关

18.人体上的腧穴大致可以分为:

A.十二经穴B.十四经穴C.阿是穴

D.经外奇穴E.经验穴

19.位于下肢部的穴位是:

A.阳陵泉B.曲池C.风池D.大椎E.委中

20.大椎穴的取穴方法是:

A.位于项部,当后正中线上B.第六项椎棘突下凹陷中

C.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D.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E.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

21.属于手阳朋大肠径的穴位是:

A.内关B.合谷C.列缺D.曲池E.尺泽

22.以下属行针基本手法的有:

A.震颤法B.提插法C.刮柄法

D.循法E.捻转法

23.下列哪些是针灸得气的反应:

A.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

B.患者在针下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感觉

C.患者在针下出现相应的疼痛、出血等

D.医者会感到出针困难,甚或不能出针

E.患者会有眩晕的感觉或短暂失去知觉

24.针灸进针得气后患者在针下会出现的感觉是:

A.酸B.麻C.重D.痛E.胀

25.拔罐时应选择:

A.肌肉丰满处B.大血管部位C.适当体位

D.骨骼凹凸不平处E.孕妇的下腹部

26.推拿的基本作用是:

A.疏通经络B.行气活血C.滑利关节

D.调整脏腑E.调和阴阳

27.以下病症适宜进行推拿治疗的是:

A.腰痛B.肩周炎C.半身不遂

D.化脓性关节炎E.胃脘痛

28.月经先期主要有以下哪几个证型:

A.寒凝胞宫B.气薄C.阳盛血热

D.肝郁血热E.阴薄血热

29.闭经病证应与哪几项生理性月经停闭作区别:

A.妊娠期B.更年期C.初潮前

D.哺乳期E.肝肾不足

30.常见的小儿感冒兼夹证有:

A.风B.痰C.湿D.滞E.惊

31.下列属需隔离的疾病有:

A.顿咳B.风疹C.麻疹D.痄腮E.水痘

32.下列属发疹性传染的是:

A.风疹B.奶麻C.痄腮D.麻疹E.水痘

33.疖的临床分型:

A.暑湿蕴结证B.心虚胆怯证C.湿火挟风证

D.正虚毒恶证E.脾虚不运证

34.湿疮的临床特点:

A.多形性损害B.对称分布C.自觉瘙痒

D.反复发作E.局部干燥起泡

35.制作膏滋可采用的容器:

A.不锈钢B.铜器C.铁器

D.陶瓷容器E.玻璃容器

36.调摄情志康复法的主要适应证:

A.焦虑症B.抑郁症C.各种神经官能症

D.伤残疾病E.外感疾病

37.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悲胜怒B.喜胜恐C.恐胜喜

D.怒胜思E.思胜悲

三、是非题

1.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反映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2.正治是指顺从疾病证候而治的治疗方法,又叫“从治”。

3.就气与血而言,气属阴,血属阳。

4.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满而不实”。

5.病因,即指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

6.黄苔主热证、里证,亦可见于寒湿证。

7.心烦口渴、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灼热、黄素短少,舌尖红赤为膀胱温热的临床表现。

8.顺从疾病证候而治的不同于一般的治疗方法,称之为“从者反治”,又叫“逆治”。

9.炮制目的是为了增效、减毒、改性、便用。

10.凡能温里散寒治疗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11.凡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12.银花既可用于表热证,又可用于里热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