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2920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案例.docx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案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案例.docx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案例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案例

永春二中林扬奇

课题

§4.3化石燃料的利用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3)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社会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特别是学校附近的工业区的能源使用及永春天湖山煤矿。

(2)通过上网搜索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及新能源的知识,丰富课堂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中,通过观看多媒体,了解化石燃料的存在和利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本土资源感情。

(3)知道必须学好化学等科学知识,为保护环境,解决能源危机作出贡献。

学习重点

化石燃料的利用

学习难点

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教学策略

从课前调查的工业区能源使用情况开始,教师提供尽量丰富的知识背景,指导学生从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出发,来研究其燃烧后的产物;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化石燃料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县天湖山煤矿煤的净煤技术和煤矸石的变废为宝,再学习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然后回到生活现实中讨论探究。

教学准备或工具

多媒体课件、探究讨论,实物展示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能源,你知道生产、生活中常用到哪些能源吗?

学校附近的工业区,工厂主要使用什么能源?

思考、回答

煤、石油、天然气……

通过调查,培养学生走进社会的能力,归纳能力,及合作精神;

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材料

一、化石燃料

▲煤和石油的形成

 

▲煤和石油的分布

 

化石燃料的类型

煤—“工业的粮食”

石油—“工业的石油”天然气

讨论、总结

通过查阅资料,大家已经了解了煤和石油的形成,哪位同学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多媒体展示煤和石油的形成

展示我国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创设情景提问

“西气东输”图片

回答、讲述、交流补充

 

学生利用课前预习和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回答

 

培养对社会的关注,培养爱国主义思想,通过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活动

设疑:

家庭中使用哪些燃料?

使用燃料应考虑哪些因素?

自学课本P104页

培养生自学能力

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后得出:

煤、液化石油气、柴草

因素:

热值、使用方便、价格、对环境的影响等。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化石燃料燃烧与环境污染

根据煤和石油形成的过程,可判断它们燃烧的产物,观看多媒体有关材料。

学生发言,然后由各小组总结:

1、大气污染,如酸雨、温室效应等

2、水污染

3、热污染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关注环境污染问题。

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创设问题情境:

永春县天湖山煤矿是福建省最大的煤矿,你对它了解多少?

天湖山的煤矿有什么用途?

多媒体展示天湖山煤矿一角与煤的综合利用。

介绍天湖山煤矿的净煤技术和煤矸石变废为宝的方法。

实物展示讲解: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蒸馏部分产品

多媒体录象:

以煤和石油为原料的多种工业产品

 

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结果,讨论,本地的资源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观看实物标本和录象,谈感想:

原来它们不仅是简单地作为燃料来燃烧的,我们身边的好多物品都是由它们制成的,我们应珍惜它们。

培养学生关注本土资源,关注社会和创新意识。

讨论探究

展示四个讨论话题,与学生共同参与到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中

1、对减少CO2的污染提出建议。

2、对减少SO2的污染提出建议。

3、汽车将走进千家万户,如何防止汽车对大气的污染?

4、常用民用燃料有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你认为选择什么好?

理由是什么?

可任选话题参与小组和全班的讨论

通过四个有关减少化石燃料带来的污染的讨论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只能让学生选择一或两个话题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这样也能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

若课堂上学生讨论特别热烈,意犹未尽,可在课后安排一节专题课,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

四、新能源开发

引导学生交流新能源的开发情况和开发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一些新能源的图片或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通过多渠道使学生了解如地热、核能、海洋能、可燃冰等新能源,达到师生相互学习的目的。

课堂评价

多媒体展示题目,学生课堂完成(见附一)

7.小结

教师总结本课重点:

知道三大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并分析它们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会从多角度分析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化石燃料的广泛用途。

学生总结或谈感想: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化石燃料用途广泛,既是重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所以,仅仅做燃料是对它们的一种浪费,而且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我们要开发新能源来代替化石燃料,以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

作业

P35本节练习题1-5必做,6、7选做

 

一、化石燃料的类型:

煤—“工业的粮食”

石油—“工业的血液”

天然气

二、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

1全球气候变化—温室反应;

2热污染;

3大气污染—CO、SO2、粉尘。

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四、新能源

教学

反思

 

教学流程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附一:

课堂教学评价

一、基础题

1、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是()

A.中国B.美国C.日本D.英国

2、下列物质中不是由煤干馏而得到的是()

A.焦炭B.煤焦油

C.煤油D.焦炉气

3、下列燃料中被称为是未来绿色能源的是()

A、煤B、石油

C、天然气D、氢气

二、综合题

1、含有硫的煤,如果不完全燃烧,则排放出能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A.SO2和CO2B.SO2C.COD.SO2和CO

2、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我们的义务。

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

A、白磷在空气中自燃B、用干冰人工降雨

C、以煤为原料制造医药D、用催化剂将水变汽油

三、拓展题

1、某热电厂地处多雨地带,所使用的燃料煤中含有少量硫,燃烧的气体未经处理就排放到空气中,又有部分发电热水未经冷却排入河流中。

观察其下游几十公里的河水中鱼类几乎绝迹,试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

 

2、“西气东输”完成后,很多管道煤气家庭都能用上天然气。

(1)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证明,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的分子数相同。

则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CH4充分燃烧,消耗氧气较多的是。

(3)管道煤气换成天然气后,原用煤气灶如何改进?

附二:

永春县天湖山煤矿资源利用介绍

(一)发展洁净煤技术

1、煤炭洗选

煤炭洗选加工洁净煤工程的源头。

提高煤炭质量,减少燃煤污染物排放,提高煤炭利用效率,节约能源,优化产品结构。

2、工业型煤

型煤是将粉煤或低品位煤加工制成一定强度和形状的煤制品的技术。

它分为民用型煤和工业型煤。

3、水煤浆

水煤浆是用65%--70%的煤粉(经洗选)和29—34%的水及1%左右的化学添加剂制备而成的浆体。

水煤浆为煤的变形流体燃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并且雾化性能好,可稳定燃烧,具有燃料效率高、污染排放低、储存运输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4、新型煤化工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化学品。

新型煤化工具有:

以清洁能源为主要产品、煤炭一能源化工一体化、高新技术及优化集成、建成大型企业和产业基地、有效利用煤炭资源、经济效益最大化、环境友好、人力资源得到发挥等特点。

(二)综合利用煤矸石

天湖山煤炭开采自1956年建矿至今已近50年,由于天湖山煤矿的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薄,煤矸石量约占煤产量的20—25%。

解决煤矸石问题,开展对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是一项变废为宝,利国利民的环保事业。

1、煤矸石发电

2、煤矸石制砖

3、煤矸石生产水泥

4、煤矸石生产复合肥料

附三:

教学设计说明:

永春二中林扬奇

从今年9月份开始使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沪教版)进行课程改革,才短短的4个月,大家感悟都很多。

新课程改革化学教学切实突破传统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探究、关注四基,张扬个性、追求共鸣,要善待学困生,他们是自我立身的需要;要关注潜能生,要与他们共享、共探、共鸣、同乐、同喜,化学课要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一)课前准备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煤和石油以及天然气,相对于前面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所在学校永春二中的附近就是榜德工业区,学生所居住的环境也是离工业区不远,有些学生的家长就在工业区工作,所以让学生调查工业区的能源使用情况并不困难,在调查过程中,让学生合作调查,既能锻炼学生深入社会的能力,也能增加他们的合作精神,在生活中经常也能遇到煤、汽油、石油气等物质,特别是我们永春县的天湖山煤矿是福建省最大的煤矿基地,从1952年就开发以来,已历经了半个世纪,学生从小就耳闻目睹,多多少少有些了解,课前让学生进行调查,比较容易入手,且能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调查过程中既能增加对乡土资源开发的认识,又能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至于石油,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液化气的经常接触,所以调查市场价格也是轻而易举的事,而且能充分挖掘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关注环境、关注社会,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使命感,激发学生为解决能源危机而刻苦学习的斗志。

(二)课堂设计

课改以改变学生传统的偏重于记忆、理解、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以知识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

其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是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传统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索知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和创造能力、信息的处理能力等,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着重强调在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的情景和途径,使学生围绕化石燃料主动地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研究、探讨中接受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我,力求与学生处与平等的地位,注重学生的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新世纪的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处处设置情境,设疑问,让学生激发兴趣,合作探究,从学生经验出发、在真实情景中学习,尽可能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次的感知、体会和应用,逐步形成和掌握知识。

让学生理解人们怎样运用化学知识,体验到知识学习的愉悦和学习的价值。

【教学点评】:

这一节课,成功之处在于老师能和学生相沟通,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明确,符合《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为学生创设思维分析的情境,如本节课学校附近工业区的能源调查引入使学生人人参与,给学生以强烈的印象;借助多媒体非常形象的图片设置情景,让学生展开讨论。

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力求与学生处与平等的地位,注重学生的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新世纪的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处处设置情境,设疑问,让学生激发兴趣,合作探究,从学生经验出发、在真实情景中学习,尽可能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次的感知、体会和应用,逐步形成和掌握知识。

让学生理解人们怎样运用化学知识,体验到知识学习的愉悦和学习的价值。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应用,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有效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