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3115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docx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docx

文言文翻译50篇精选高中

1.【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夜晚疲倦了,往往用冷水洗脸。

他常常是白天苦读,吃不饱稠粥,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于是他精通了六部经典著作(《诗》《书》《礼》《易》《乐》《春秋》)的要意,情绪激昂地树立起了治理天下的雄心壮志。

他常常对自己说: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1、孤:

幼年失去父亲,现指孤儿失去双亲。

2、再适长山朱氏:

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适,嫁。

再,第二次)

3、知其世家:

知道了自己的家世。

世家:

家世。

4、之:

到,往,去。

5、既:

已经。

6、去:

离开。

7、南都:

指应天府,及河南商丘。

这里的南都学社为当时著名学社。

8、尝:

曾经。

9、就寝:

上床睡觉。

10、给(jǐ):

供应

11、日昃(zè):

太阳偏西。

12、或:

有时,或者。

13、昏怠:

昏沉困倦。

14、辄(zhé):

往往,每每。

15、沃:

浇,这里指“洗”。

16、啖(dàn):

吃。

17、谗(chán):

说别人坏话。

18、六经:

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19、慨然:

形容慷慨激昂。

20、每(以天下为己任):

常常。

21、既(仕):

考取功名后。

22、或:

有时(候)。

23﹑依:

依靠。

24、以:

以......作为;用

25、诵:

吟诵。

26、妻子:

妻子与孩子。

27、饘:

稠粥.

 

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

他祖上是河东太守。

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

“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

”陈蕃说:

“大丈夫处世,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局限于整理一间房呢?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对他感到非常好奇。

1、尝:

曾经。

2、处:

居住。

3、庭宇:

庭院和屋宇。

4、芜秽:

犹荒废,形容田地未整治,杂草丛生。

秽:

多。

5、父友同郡:

父亲同城的朋友。

郡:

古代行政区域。

6、侯:

拜访。

7、谓:

对......说。

8、孺子:

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你,你们”的意思。

文中指“小伙子”

9、处世:

处理事务。

10、安事:

怎么用得着打扫安:

怎么。

事:

本意为“侍奉,服侍”,此意为“清扫”。

11、清世志:

使世道澄清的志向。

清,形容词作动词用。

志:

志向。

12、甚:

副词,很,非常。

13、奇之:

认为他与众不同。

奇,形容词作意动用,以……为奇。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他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节,但品德很好,在家中每每从事辛勤劳苦的粗活,不把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

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

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

“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效仿傅介子和张骞出使外国立功,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抄抄写写的事情呢?

”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

班超便说道:

“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4.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是宗炳,此人志趣高尚学识渊博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

他回答:

“希望乘着船顺风在大浪里驰骋。

”宗炳说:

“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媳妇才进门,当晚就有强盗来打

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当时天下太平,有名望的文人都认为习文章或谋生的本领考取功名是正业。

宗炳向来学问高,许多年轻的兄弟子侄也都爱好学习。

然而只有宗悫任性又爱好武艺,因此没有被乡亲称赞。

 

5.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

“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

“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

“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6.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小书童。

李伯时作画的时候经常让赵广在旁边侍候,时间长了(赵广)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是画马,几乎能和(李伯时的)真迹混淆。

建炎年间,赵广落在金兵手里。

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抢来的妇女。

赵广坚决地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赵广)不顺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了。

但是赵广平时是习惯用左手画画的。

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

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7.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匈奴把他当做神,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让他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生产了小羊才准许苏武回国。

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

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着、醒着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8.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

(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意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

“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

”雇工们笑着回答说:

"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

"陈涉长叹一声说:

"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9.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放弃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

项梁对他(这种行为)很生气。

项羽说:

“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

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

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

”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完

.

 

10.颜渊、子路站立在孔子身边。

孔子(对他们)说:

“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呢?

”子路说:

“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遗憾。

”颜渊说:

“希望(自己能)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

“我希望听老师的志向。

”孔子说:

“(我希望)使年老的人们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养护。

 

11.凡是顾炎武外出游历,(都要)用许多马和骡子载书随行。

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

他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时,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再次查看。

 

12.唐朝的欧阳询曾经出行时看到了一块西晋的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碑刻。

于是他就停住马观看古碑,看了很久才离开。

走了几百步后又走了回来,下了马,站着观看了古碑很久。

等到他累了,就铺开皮衣坐下来看。

欧阳询困了就睡在它的旁边,看了数日后才离开。

 

13.文徵明临贴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不曾随随便便。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必定会不厌其烦地修改它到满意为止。

因此,他越到老,他的字越精致巧妙。

 

14.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的时候,父亲让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进入学校听学生们读书。

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在脑子里。

傍晚回家,他把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很生气,鞭打了王冕一顿。

不久,他仍然像以前一样。

他的母亲说:

“这孩子对读书如此入迷,为什么不让他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呢?

”于是王冕离开家,到一座寺庙来居住。

夜里他偷偷地走出住处,坐在庙内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映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都是人形土制品,狰狞凶恶,非常恐怖。

王冕是小孩子,内心却安然仿佛没看到。

安阳的韩性听说后,感到十分惊异,将他收为学生,王冕很快成为了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人。

(后面为新增的)韩性死了以后,韩性的门人对待王冕像对待韩性一样。

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赡养。

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

乡里的孩子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了。

 

15.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

“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

”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孙权说:

“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去当博士吗?

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你说有很多军务(要处理),怎么能比得上我(事务多)。

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

“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吕蒙说:

“对于有志之士,分别了三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先生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离去。

 

16.我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没有不是书的。

我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且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

“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当时的情形)。

客人刚开始不能够进入(屋子),进到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

“这确实像书窝啊!

 

17.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

“一定要先做到,读书百遍。

”说:

“只有多读书,它本身的含义才会显现出来。

请教的人说:

“(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

“应当用‘三余’时间”。

有人问“三余”是什么?

董遇说:

“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

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18.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之后就有十几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石(那么重)。

前来求取墨迹、并请(他)写匾额的人多得像吵闹的集市一样。

(他)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洞来,于是(就)用铁皮包裹住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

后来(智永)把笔头全部都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19.匡衡勤奋好学却没钱买蜡烛。

邻居家有蜡烛但光穿不过来,因此匡衡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用烛光映着书读。

同乡有一富人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匡衡给他做雇工却不要报酬。

主人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

“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

”主人被其感动,就把书借给他。

后来,他便成了大学问家。

 

20.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定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读过一遍,立刻将纸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次才算完。

右手拿笔管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

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用热水浸泡好几次。

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命名为“七录”……张溥作诗写文章思路敏捷,各地有人向他索取诗文,他不用写草稿,当着客人面挥笔写作,马上就写成了。

因此,他的名声在当时最响。

 

21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纪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

“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

”平公说:

“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师旷回答说:

“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

我听说过:

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时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

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

”平公说:

“说得好啊!

 

22.高凤,字文通,家里把种田作为职业。

他的妻子有一次曾经到田里去干活,把麦子放在院子里晒。

让高凤看守鸡,防范鸡吃麦。

当时天突然下雨,高凤拿着赶鸡的竹竿,诵读经文,没有发觉雨后地上的积水把麦子冲走了。

妻子回来感到惊讶,责问他,才省悟。

 

23.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四十年我从来没有放下过书本,拿着它吃东西嘴里觉得香甜,疲倦时把它作为枕头。

士大夫家有与众不同的书,没有不向人借的,借来后没有不认真阅读的。

读书也没有不读完就停下来的。

我经常恨没有钱,不能把书全部抄录下来,后来分作数十册,选择那些精华把它们抄写下来,并命名为《海录》。

 

24.唐太宗对房玄龄说:

“做人应该学习与求问。

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

近来天下太平,我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

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中。

古人说:

‘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

’这不只是说说。

回想我年轻时的处事行为,觉得很是不对。

 

25.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本不怕路途遥远与险阻(去寻师)。

他常常说:

“人如果不学习,那么怎么可以成功呢?

”有时他在竹林树林附近,编扎白茅成为小屋,削荆条作为笔,刻出树汁作为墨;晚上在月亮星光下读书,黑夜便点燃捆扎的麻蒿来照亮自己(读书)。

看书有体会时,(把心得)写在衣裳上,用来记录那些体会。

同学们敬佩他勤奋学习,轮流把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以便看到他写的心得),不是圣人的言语不看。

(他)临死时告诫他的同学们说:

“一个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他还活在人们的心里;不肯学习的人即使活着,也不过是活着的死人(比喻庸碌无为的人)罢了。

 

26.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因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

后来到京城,在高级学府里学习,拜扶风人班彪做了他的老师。

(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却不死板地拘泥于文章的章句。

(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铺,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记住并背诵。

(最终)他就广泛地通晓了诸子百家的著作。

后来回到乡里,隐居从事教学。

 

27.钱惟演(钱思公)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很少有别的爱好。

在西京洛阳的时候,曾经对官僚下属说:

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即读先秦百家著作)、史书,躺着则读各种杂记,如厕的时候则读小辞。

大概从未把书放下片刻。

谢绛(谢希深)曾经说:

“和宋公垂同住在史院的时候,他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读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

”我因此对谢绛说:

“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

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罢了

 

28.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

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

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

既然作为一个人就不能不学习,既然学习了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29.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

人的本性,由于受外界影响而改变。

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金溪县有个叫方仲永的人,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5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

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诗,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都能立刻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仲永写诗。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的时候,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和原来的名声相称了。

又过了7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

“他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31.李存审出身贫穷卑贱,他常常训诫他的孩子们说:

“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里,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经过万死才获得一次生存的险事绝不止一件,剖开肉骨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有上百余次.”于是,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令他们贮藏起来,说:

“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

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32.包孝肃公(包拯)在家训中说:

“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的人,都不许回归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家族祖坟之中。

如不顺从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

”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

在家训后落款时又写道:

“嘱告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晓喻包家后代子孙。

”原文又有十四个字。

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33.陶公年纪轻时担任负责河道和渔业的官吏。

曾经把一坛腌鱼赠送给母亲。

母亲说:

“这是哪里来的?

”使者说:

“是官府所拥有的。

”母亲将腌鱼封好并且回信,责备陶侃说:

“你身为官吏,把官府的物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还增添了我的忧愁啊!

 

34..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是依靠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就落魄,大多不能融入社会,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35.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学坏。

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看作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

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

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

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个。

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不要留下遗憾。

 

36.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

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

孟母见此情景,说:

“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儿子居住。

”,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

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

孟母又说:

“此处也不适合我的儿子居住。

”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

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

孟母说:

“这正是我的儿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

”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37.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

“你先回家待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猪去杀。

她就劝阻他说:

“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

“(夫人)这可不能开玩笑啊!

孩子不知道(你)在和他开玩笑。

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

现在你在欺骗他,这就是教育孩子骗人啊!

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啊。

”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煮了之后把猪给孩子吃掉了。

 

38.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

“你有什么喜好?

”子路回答说:

“我喜欢长剑。

”孔子说:

“我不是问这方面。

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

”子路说:

“学习难道有好这种说法吗?

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犀牛皮(做的铠甲),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

”孔子说:

“如果劈开它在一端束上羽毛,在另一端装上金属的箭头,并将它磨得十分锋利,它射的不就更加深了吗?

”子路听后拜谢说:

“多谢(先生)教导。

 

39.子路问孔子:

“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说:

“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

冉有也来问:

“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说:

“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公西华问道:

“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

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

我弄不明白,想请教先生一下。

孔子说:

“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

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40.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

“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

”墨子说:

“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将驱策哪一匹?

”耕柱子说:

“那我当然用良马了。

”墨子说:

“为什么要驱策良马而不鞭策牛呢?

”耕柱子说:

“因为良马值得驱策。

”墨子说:

“我也认为你值得鞭策,所以我对你生气。

”耕柱子恍然大悟。

 

41.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察觉后,唐太宗说:

“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

”因为怜惜他有功绩,不惩罚他了,只是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说:

“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

”唐太宗说:

“(如果)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

如果不知道惭愧,就是一只禽兽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

 

42.陈万年是朝中的重臣,曾经(有一次)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告诫他,讲到半夜,陈咸打瞌睡了,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

“你的父亲(我)(口口声声)教你、告诫你,你却打瞌睡,不听我的话,这是为什么?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道歉说:

“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知道),主要意思是教我奉承(别人)。

”陈万年不敢再说了。

 

43.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

一位客人屡次输棋,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

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

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

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

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

我很渐愧,不能说出一句话。

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

 

44.荆公(安石)退休后住在金陵(即今南京)。

一日,他独自去游山,身披头巾,着草鞋,在一座寺庙前休息。

这时来了几个客人,围坐在寺前高谈文史,词辩纷然,目空一切。

王荆公坐在他们下首,没有人看他一眼。

忽然,其中一个客人轻蔑地问王公:

“你也读过书吗?

”王公唯唯不作答。

那人又追问王公的姓名,王荆公无奈,便拱手答道:

“在下姓王,名安石。

”那些客人一听,才知道他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思想家和改革家,惶恐不已,羞惭而去。

 

45.:

冯异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出行的时候与别的将军对面相逢,就带开马车让路。

他带领的部队行止进退都有标志性的旗帜,号令分明,在各部队中号称整齐。

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坐在一起,总是争说自己的功劳,冯异却常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部队里送他个美称“大树将军”。

攻入(地名不认识)后,给将领们重新分配任务,对部队也重新安排部署。

这时,下级兵官都说愿意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