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3208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

《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乒乓球基本知识 2.docx

乒乓球基本知识2

乒乓球基本知识

(网上找的,自己的水平也比较烂,大家一起学习!

一站位,请大家了解这些对应的概念,以方便跟教练或者球友交流:

近台:

站位距离端线50厘米以内的范围;中近台:

站位距离端线50--70厘米以内的范围;中远台:

站位距离端线70--100厘米以内的范围;远台:

站位距离端线1米以外的范围。

二击球路线,就是击球点与落点之间的投影线,称为五条基本路线(球台上有三条白线,两边和中间各一条,左中右3条直线,左右对角2条大斜线)。

三击球时间,就是对方来球着台后反弹上升至回落到地面以前这段时间,称为击球时间。

我们以球上升的最高点为界限,最高点以前称为上升期,最高点以后称为下降期。

四击球部位(见附图):

这一个概念相当重要,请大家引起重视,根据我的经验,一般的老教练在给我们讲授和解释我们犯错误的时候,总是先解释这个击球部位的问题。

因为乒乓球的受力部位是影响其前进方向的重要因素,我们如果想让球过网就必须给球施加相当的往前的力量,如果击球者的力量给的位置不对,那么球有可能不往前走,往侧面走或者下网。

如图所示,击球部位是指击球时接触球的部位,按照钟表刻度可将球分为五个击球部位。

  上部(顶部):

接近12点的部位.

  中上部:

接近1~2点的部位.

  中部:

接近3点的部位.

  中下部:

接近4~5点的部位.

  下部(底部):

接近6点的部位.

五拍形,拍形包括拍面角度和拍面方向,

(1)拍面角度:

拍面和台面所形成的角度(随来球的上下旋转程度而调整),一般包括拍面前倾,拍面稍前倾,拍面垂直,拍面稍后仰,拍面后仰,所对应的击球部位分别是1点,2点,3点,4点,5点的位置。

(2)拍面方向:

击球时拍面所朝的方向(随来球的左右旋程度而调整)。

正手发逆向侧上下旋球

 

1正手发逆向侧上下旋球的动作要领如下:

  站位:

站位左半台,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体侧向球台,重心稍降低些。

  引拍:

球拍略向后引,腰部略向右转动,准备抛球。

  挥拍击球:

拍向前下方挥动,腿和腰腹用力带动手臂。

球拍前挥时,要做肘关节向外提起,前臂和手腕内收的动作,以便于使球拍向外用力摩擦球。

拍触球时,手臂和手腕向外前侧方发力。

  如果拍面略微立起,在球拍横向挥动中摩擦球的外侧中部,发出的球为侧上旋;如果拍面略微后仰,在球拍向侧下方挥动中摩擦球的外侧中下部,发出的球为侧下旋。

  还原:

球拍顺势挥动,控制好以便于还原。

  2注意事项

  注意要提肘,收腕,目的是有利于发挥手臂和手腕外抖的力量。

  侧上下旋发球的摩擦球的部位不一样,拍形也不一样,要注意区分。

  为加强发球动作的迷惑性,两种发球的动作要看起来尽量一致,发力要集中。

下蹲式发球

一:

下蹲式发球的动作要领如下:

  

(1)击球前的准备(包括站位,抛球引拍)

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偏转,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前右侧,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做下蹲姿势,右臂上举比肩高,引拍路线最好呈半弧状,手腕外展,拍面方向略向后仰。

  

(2)击球时

当球从高点下降至约网高时,前臂加速从左向右前方挥动,手腕同时做内收,击球中部向右侧上部摩擦。

这样发出的是正手右侧上旋球。

如果击球中下部向右下方摩擦,则可以发出右侧下旋球。

  (3)击球后

手臂继续向右前方挥动并迅速还原。

  二:

注意事项

  

(1)发左侧上下旋球可以用反手发,其发力方向可以根据如上介绍加以调节。

  

(2)初学者要注意不要在上升期击球。

使用时尽量将球发至对方正手位短球,或者反手位长球,并调节好击球前的拍形以增加迷惑性。

正手发高抛左侧上下旋球

1发高抛球的动作要领如下:

  

(1)击球前的准备(包括站位,抛球引拍)

站位左半台,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右前方,引拍时,左手向上将球向上垂直高高抛起,同时右臂外旋,直握球拍者手腕伸,横握球拍者手腕外展,使拍面方向略向左侧,向右上方引拍,腰部略向右转动。

迎球时,右臂从右上方向左下方挥动。

  

(2)击球时

当球从高点下降至网高时,前臂加速向左下方挥摆,腰部配合向左下方转动,前臂手腕控制球拍,击球中部向左侧上方摩擦用力,这样发出的是侧上旋球。

如果击球中部向左侧下方摩擦用力,发出的则是侧下旋球。

  (3)击球后

手臂继续向左上方(左下方)随势挥动并迅速还原。

  2注意事项

  

(1)抛球时,将球放在手指和手掌连接的部位,抛球手的手指要并紧,手掌放平,这样可以使球尽量抛的直。

  

(2)发力部位以前臂、手腕和手指为主,腰部辅助。

  (3)将球上抛后,由于球体下降速度逐渐加快,初学者掌握准确击球时间有难度,容易出现漏球。

可以采取抛球高度逐渐加高的方法,经过练习熟练后,习惯这种节奏即可避免漏球情况。

发左侧上下旋球

1.发左侧上(下)旋球的动作要领如下:

  

(1)击球前的准备(包括站位准备,抛球引拍)

(以右手持拍为例)一般站位左半台,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右前方。

引拍时,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外旋,直握拍手腕曲,横握拍手腕外展,使拍面方向略偏向左侧,向右上方引拍,腰部略向右转动,击球时,右臂从右上方向左下方挥动。

  

(2)击球时

当球从高点下降至接近网高时,前臂加速向左下方挥摆,直握拍者手腕曲,横握拍者手腕内收,腰部配合左转。

击球中部向左侧上方摩擦为左上旋球,击球中部向左侧下方用力摩擦为左侧下旋球。

根据发球的长短调整球的第一落点的位置。

发球部位以前臂和手腕为主,腰部辅助。

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

  (3)击球后

手臂继续向左方顺势挥动并迅速还原。

  2.注意事项

  

(1)左侧下旋发球动作方法大致与左侧上旋发球动作相同,区别在于:

触球后球拍的摩擦方向不同。

  

(2)横握拍发左侧上(下)球时,最好将握拍的三个手指松开,以增加手腕的灵活性。

正手位发奔球技术

 1发奔球的动作要领如下:

  

(1)击球前的准备(包括站位,抛球引拍)

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偏转,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前右侧,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内旋,使拍面角度稍前倾,前臂手腕自然下垂,肘关节高于前臂,向身体右后方引拍。

  

(2)击球时

当球从高点下降至网高时,击球右侧向右上方摩擦,触球一瞬间拇指压拍,手腕从右后方向左上方挥动。

球击出后第一落点接近自己方的端线。

  (3)击球后

手臂继续向左前方挥动并迅速还原。

  2注意事项

  

(1)发力部位以前臂手腕为主,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

(2)发球选位时,可站在侧身位发斜线和直线大角度快速长球,也可以站在球台中间,向对方正手位或反手位发两条线长球,要求两条线角度尽量偏大,球落到对方球台后,都要求从边线大角度出台。

 

正手位发出不转球

正手发不转球的特点是:

因为正手发不转球动作在外形上大致与发下旋加转球相同,很容易造成对手判断错误而直接失分或出现机会球,形成间接吃发球。

因此我们一定要强调,大家一定形成这个意识,就是尽量把下旋和不转的动作作的相似,但是球的旋转差别要大才有威胁。

  1.下面按顺序教您如何用正手发出加转下旋球:

身体站位:

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倾斜,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右前方。

眼睛注视球。

抛球引拍:

左手将球向上抛起,眼睛注视球,同时右手直握拍的手腕伸,横握拍手腕略外展和伸。

迎球挥拍:

右臂从身休右后方向左前下方挥动(具体动作见下步骤)。

球拍触球:

(与下旋球的主要不同点)

A:

击球时间:

当球从高点下降至稍高于或平于网高时,前臂加速向左前下方发力,同时直拍握法手腕屈内收。

B:

击球部位:

击球中部或中下部,与发下旋球相比,应该尽量减少向下摩擦的力量,增加向前撞击的力量,使作用点接近球心,从而形成不转球。

C:

拍形角度:

减少拍面后仰角度,拍形立一些。

D:

出球轨迹:

球击出后第一落点接近球网。

如发长球,则球发出后第一落点接近自己球台端线。

随势挥拍:

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左前下方随势挥动,然后迅速还原。

击球后的拍面要尽快调整,近似发下旋加转球的动作,以达到迷惑对手的目的。

发力部位:

主要是前臂和手腕,整个过程中配合重心的移动。

  2。

注意事项:

在比赛中,使用此种发球要根据对手的打法和技术特点,在落点上要灵活调整。

 

反手位发右侧上下旋球

1发右侧上(下)旋球的动作要领如下:

  

(1)击球前的准备(包括站位准备,抛球引拍)

(以右手持拍为例)站位左半台,右脚稍前或平站,身体略向左偏斜,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左前方。

引拍时,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手腕稍内旋,使拍面几乎垂直,向左后方引拍,腰部略向左转动。

迎球时右臂从左后方向右方挥动。

(2)击球时

当球从高点下降至接近网高时,前臂加速向右上方挥摆。

直握拍手腕伸,横握拍手腕内收,腰部配合向右转动。

击球中部向右上方摩擦会发出右侧上旋球,击球中部向右侧下方用力摩擦侧面会发出右侧下旋球。

根据发球落点调整球的第一落点远近。

发球部位以前臂和手腕为主,腰部辅助。

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

  (3)击球后

手臂继续向右上方随势挥动并迅速还原。

  2注意事项

  

(1)右侧下旋发球动作方法大致与右侧上旋发球动作相同,区别在于:

触球后球拍的摩擦方向不同。

  

(2)横拍方反手上(下)旋球要加大上臂向右方挥拍幅度。

 

反手位发下旋加转球

1.发反手下旋加转球的动作要领如下:

(1)击球前的准备(包括站位,抛球引拍)

右脚稍后或平站,身体略向左偏斜,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左前方。

引拍时,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内旋。

直握拍手腕曲,横握拍手腕外展,使拍面后仰,向身体左后方引拍。

迎球时,右臂从身体左后上方向右前上方挥动。

(2)击球时

当球从高点下降至稍高于或平于网高时,前臂加力向左前下方发力,同时直握拍手腕伸,横握拍手腕内收,击球中下部向底部摩擦。

球击出后第一落点接近球网。

(3)击球后

手臂继续向右前下方随势挥动并迅速还原。

2.注意事项

(1)发力部位以手腕和前臂为主,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

(2)反手发球动作由于受身体限制,应充分发挥收腹、转腰协调用力作用。

在球拍触球的一瞬间,加大手腕、手指用力是提高发球质量的关键。

 

正手位发好平击球

平击发球是一种一般上旋和一般速度的发球,它是初学者容易掌握的最基本的发球方法,也是掌握其它发球的基础。

其动作要领如下:

(右手持拍为例)

  1。

身体站位、抛球引拍、迎球挥拍的击球前动作与前面所述的发球方法类似,我们只强调一下球拍触球的不同点:

  2。

击球时保持拍面稍前倾,当球从高点下降至高于球网时,击球中上部向左前方发力,球击出后第一落点在球台中央。

  3。

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左前方随势挥动,迅速还原成准备连续击球姿势。

这一发球动作的注意事项有三个:

  1。

发力部位以前臂带动手腕为主,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

  2。

初学者容易出现不抛球、台内击球或犯规的合力击球。

  3。

从开始学发球即力求做到技术动作规范、合法,为以后学练高难度发球打好基础。

 

正手位发加转下旋球

下旋加转球的特点是:

球速较慢,对发球落点的区域选择面较大,旋转反差变化较大。

下旋加转发球与不转球配套使用时,由于发球手法近似,使对手回接困难,造成下网、出界或出高球。

  1.下面按顺序教您如何用正手发出加转下旋球:

身体站位:

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倾斜,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右前方。

眼睛注视球。

抛球引拍:

左手将球向上抛起,眼睛注视球,同时右手直握拍的手腕伸,横握拍手腕略外展和伸。

迎球挥拍:

右臂从身休右后方向左前下方挥动(具体动作见下步骤)。

球拍触球:

A:

击球时间:

当球从高点下降至稍高于或平于网高时,前臂加速向左前下方发力,同时直拍握法手腕屈内收。

B:

击球部位:

击球中下部向底部摩擦。

尽量擦球要薄,出于球由上向下降落.而摩擦要薄的拍形几乎与地面平行,故拍与球成垂直,不必担心正压力不够的问题。

C:

拍形角度:

后仰(接近水平)。

D:

出球轨迹:

球击出后第一落点接近球网。

如发长球,则球发出后第一落点接近自己球台端线。

随势挥拍:

击球后,手臂继续向左前下方随势挥动,然后迅速还原。

发力部位:

主要是前臂和手腕,整个过程中配合重心的移动。

  2.注意事项

发力部位以前臂、手腕和手指为主。

动作过程中应该体会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

多体会球拍切球的动作。

特别是横拍,可以想象自己拿着菜刀向下切东西的感觉。

下旋发球的旋转质量如何,其关键取决于球拍对球的突然爆发摩擦力是否集中和摩擦角度是否适宜,以及前臂由曲到伸向前下方用力的程度。

 

反手快撕与反手拨球

横拍反手快撕技术的动作要领:

站位:

根据来球的线路,靠近球台。

引拍:

身体前顶,右肩和肘关节略微提起,球拍后引较小,引拍位置略高。

拍形适当前倾。

击球:

在上旋来球的上升前期,拍向前上方挥动,击球点在胸腹前方。

击球时,握紧球拍,向前快挥,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拍肩,控制来球的旋转,快速摩擦球的中上部。

还原:

控制挥拍距离,以便尽快还原。

 

横拍反手拨球的技术动作:

  站位:

判断来球,两脚平行开立,站位较近。

  引拍:

手臂自然弯曲并作外旋,使拍面略前倾,手腕内收和屈,将球拍引至腹前偏左的位置。

  挥拍击球:

当来球跳至上升期,前臂加速挥动并外旋,手腕作伸和外展,拍面稍前倾击球中上部,借反弹力量向右前方拨回来球。

  还原:

随势挥拍不宜太长,以利于还原。

 

反手快撕与反手拨球的区别:

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快撕时对球的摩擦多和对来球的旋转的控制因素多,回球更加旋转,而拨球是略带弹击的方式发力和有一定的借力因素,回球力量衰减快。

使用时,较高的来球多使用拨球方式回击,较低的来球可以多加摩擦快撕。

 

横拍反手弹击技术的动作要点包括:

站位与引拍:

判断来球,调整好击球位置。

引拍时肘关节前顶,前臂后引至胸腹前,略微有含胸,球拍向外撇,拇指压球拍。

击球:

球拍向前方挥动,在来球的高点期,以肘关节为肘击球的中部,力量主要通过前臂和手腕弹击的力量。

还原:

击球后迅速还原。

  横拍反手弹击技术的注意事项:

  引拍位置略高,同时肘关节要前顶,手腕内收使得球拍稍带外撇。

发力方式要体现弹击的动作。

横拍反手快撕弧圈球技术是指当发球或者回球到对方时候,对方用拉弧圈球的方式将球拉起来到自己的反手位置,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一技术很好的做到守中带攻。

横拍反手快撕技术的动作要领:

站位:

根据来球的线路,靠近球台。

引拍:

身体前顶,右肩和肘关节略微提起,球拍后引较小,引拍位置略高。

拍形适当前倾。

击球:

在上旋来球的上升前期,拍向前上方挥动,击球点在胸腹前方。

击球时,握紧球拍,向前快挥,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拍肩,控制来球的旋转,快速摩擦球的中上部。

还原:

控制挥拍距离,以便尽快还原。

实战中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以做如下总结:

1,减小动作幅度,增强对球的摩擦。

较小的动作和触球瞬间的摩擦,能使得回球稳定和上旋强烈,更具有进攻性。

德国名将波尔的反手反撕弧圈球技术就具有这种特点。

这一技术要和反手弹击技术区分开来,不要盲目发力。

2,手腕可以略微内收,稳定拍形。

手腕内收,接触球的时候就可以主动加以摩擦,不会被来球的旋转顶住而导致不能发力。

尽量用球拍正面击球。

3,持拍手的准备位置应该稍高些。

这样在反手防守的时候击球不容易变形,稳定,动作干净没有多余。

灯芯草发表于2008-12-315:

49

横拍反手侧拉台内球技术动作:

  站位:

判断来球,身体前迎,选好拉球位置。

  引拍:

肘关节略向前顶,使拍头下垂靠近台面,手腕内收和屈,将球拍适当前倾,手要放松。

  挥拍击球:

当来球跳至上升高点期,前臂以肘关节为轴,加速挥动并外旋快速发力,球拍向前上方呈半弧形挥动,摩擦球的中外侧部。

  还原:

随势挥拍不宜太长,以利于还原。

注意事项:

  身体要前迎,主要依靠手腕的发力摩擦球。

 

加力推的动作要领:

手臂自然弯曲并作外旋,拍面角度稍前倾,上臂后收,前臂提起,肘关节靠近身体,球拍要引至身体前方较高处。

当来球到上升后期或者高点期时,上臂、前臂和手腕加速向前下方推压,腰髋向左转动配合发力,拍面前倾击球的中上部,中指用力顶拍。

减力挡的动作要领:

手臂外旋,拍面稍前倾,不用手臂向后引拍,身体重心略高,前臂少收使拍面略高,放至身前即可。

在来球上升期触球中上部,借力回击,拍触球瞬间手臂和手腕稍后收,以缓冲和减弱球撞击拍的力量。

 

搓球是在近台还击下旋来球的基本技术,它属于控制性的技术,并为进攻创造机会。

详细的基本技术动作如下:

判断来球的方向,选好站位。

将球拍稍后引至腹前,手腕适当放松。

拍面稍后仰,挥拍向前下方发力搓,击球时手腕发力击球的中下部,食指略用力。

快搓时,击球的上升期;慢搓时,击球的下降期。

击球后随势动作尽可能小,便于还原。

搓球注意事项:

  1.球拍摩擦球的力量要集中。

  2.重心要及时跟上手的动作,做适当前移。

除手腕之外,小臂和大臂也要有跟进的适当动作,以稳定出球的速度和落点。

  3.快搓时,可有适当的借力发力。

  4.如果是正手搓球,发力时拇指用力明显,注意区别反手搓球的食指用力。

搓球常见的一些错误和改正方法:

1、站位不合适,容易错过最佳击球点

这种错误主要是对来球的长短没有作出及时的判断,站位偏远居多,这样就容易伸长手臂够着击球,自然容易错过击球时机,并且搓球质量也不好。

根据我们的经验,一般应该尽可能靠近球台站位,击球时候在上升期击球比较好,这样更容易借上力量。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根据来球的高低进行引拍,来球高了就高引拍,来球低时,引拍位置要低一些,提高自己在连续击球过程中的连续性。

  2、球拍的挥动路线错误,搓球没有旋转

  这种错误是把球拍放在球的下面向前发力推,而不是向下发力,后果就是搓球不转还容易冒高。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拍面呈斜上方,由后上向前下挥动击球,注意前臂结合手腕要有一个切球的动作,不要去碰球和送球。

击球的时候,手腕可以发力,但是只是一个由放松到收紧的过程,而不是甩动或者转动手腕。

因为转动手腕会使得发力不集中,或者击球力量发生改变,不能控制球的旋转。

 

1.直拍快推动作要领:

  手臂自然弯曲并稍外旋,拍面略前倾,上臂和肘关节内收自然靠近身体右侧,将球拍引至身体前方。

这时注意手心朝上,手腕放松不要外旋发力,手腕跟手臂在一条直线上即可。

盯住来球,在球的上升期或高点期,前臂和手腕迅速向前略上向推出去。

触球的瞬间手腕稍作外旋,拍面稍前倾击球中上部。

推球的发力以上臂和手腕为主,可以适当借力。

  2.注意事项:

  击球前手腕放松,很多朋友未击球手腕就绷紧了,碰到球肯定出不来力量。

  拍形控制好,拍面基本与身体平行,不要下吊或侧着,要稍前倾。

有的球友通常推的球有下旋,这主要是拍形控制不好的缘故。

  找准击球点,太早或晚都不适宜,自己在练习中多体会。

 

【乒乓球概述】  乒乓球(英文为tabletennis)是球类运动之一。

  乒乓球和网球的规则基本一样,乒乓球运动是在桌子上进行的,因此有“桌子上的网球”之称。

  打球的时候,由于球发出“乒乓”声,所以称为“乒乓球”。

现时的乒乓球直径40.00毫米,重量2.40~2.53克,白色或黄色,用赛璐珞或塑料制成,乒乓球台长274厘米、宽152厘米、高76厘米,中间有横网,运动员各站球台一侧,用球拍击球,球须在台上反弹后才能还击过网。

以落在对方台面上为有效。

比赛以11分为一局(有时也实行21分制)采用五局三胜或七局四胜制。

比赛分团体、单打、双打、混双等数种。

 

乒乓球运动于十九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相传起源于网球。

相传当时几位大学生将桌子当作场地,用木板将酒瓶塞想打网球一样在桌子上推来推去,故称之为“桌上网球”,也就是乒乓球的英文“tabletennis”的由来。

1900年左右,由于轻工业的发展,球改成用赛璐珞制成的空心球。

纽约的印刷工人海维特调制出一种外貌很像象牙,受热变软、遇冷变硬的人造塑料,取名为赛璐璐,1869年海维特用赛璐璐制造了一批乒乓球,很受人们欢迎。

现在,乒乓球多用棉花制成的塑料加工而成。

19世纪后,乒乓球运动便逐步发展起来。

第一次大型乒乓球比赛于1900年12月在英国伦球台敦举行。

参加比赛的有三百多人。

比赛时,男运动员要穿上浆领子的衬衣和坎肩,女运动员要穿裙子甚至还要戴帽子。

  1926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正式成立,并决定举行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五十多年来,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期,运动员使用的球拍虽形状各异,但都是木制的,击出的球的速度慢。

力量小,谈不上什么旋转;打法也单调,只是把球推来推去。

  1903年,英国?

*路⒚髁私浩で蚺模辛Φ卮俳似古仪蚣际醯姆⒄埂4?

926年到1951年,世界各国选手大都使用表面有圆柱形颗粒的胶皮拍。

击球时增加了弹性和摩擦力,可以使球产生一定的旋转,因而出现了削下旋球的防守型打法。

这一打法在欧洲流行长久,不少运动员采用这种打法获得了世界冠军。

这一时期乒乓球运动的优势在欧洲,其中匈牙利队成绩最突出,在117项次世界冠军中,他们获57、5项次,占欧洲队的一半。

20世纪50年代初,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球拍,日本运动员道德在世界比赛中使用,并一举夺取得第十九届世界锦标赛的四项冠军,打破了欧洲运动员的垄断地位。

由于日本运动员利用这种球拍创造的远台长抽进攻型打法,具有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发球抢攻威胁大等优点,因而速度慢、旋转弱、攻击力不强的欧洲防守型打法被逐渐取代,使日本夺得了五十年代乒乓球运动的优势,1952年到1959年,在49项次世界冠军中,日本队夺得24次项次,占47%。

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一次大提高。

  1959年,容国团获得了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后,中国运动员开始登上了国际乒坛。

逐渐形成了以“快、准、狠、变”为技术风格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

在1961年第二十六届世界锦标赛中,中国队既过了欧洲关,又战胜了远台长抽加秘密武器——“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选手,第一次夺得了男子团体世界冠军。

并连续获得第二十七、二十八届男子团体冠军。

中国近台快攻的优点是站位近,速度快,动作灵活,正反手运用自如,比日本远台长抽打法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六十年代,中国乒乓球技术水平位于世界最前列,乒乓球运动的优势由日本转移到中国。

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二次大提高。

  在日本、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同时,欧洲运动员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终于取日本弧圈球技术和中国近台快攻打法之长,创造出适合于他们的先进打法,即以弧圈球为主结合快攻的打法。

代表人物是匈牙利的克兰帕尔和约尼尔。

以快攻为主结合弧圈球的打法,是以正反手快攻为主要技术,用反手快拨快攻力争主动,以正手拉弧圈球寻找机会扣杀为得分手段。

代表人物是瑞典的本格森、捷克的奥洛夫斯基等。

这两种打法的特点是放置较强,速度快,能拉能打,低拉高打,回旋余地较大。

乒乓球运动又推进到放置和速度紧密结合的新高度。

这是乒乓球运动水平的第三次大提高。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交往和学习研究的加强,各种打法互取长短,使乒乓球技术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和提高。

比如,我国近台快攻、直拍快攻结合弧圈球、横拍快攻结合弧圈球等打法和技术,均有所发展和创新,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现在,乒乓球已发展成为各国人民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

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亦已拥有127个会员协会/是世界上较大的体育组织之一。

由国际乒联和各大洲乒联举办的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洲际比赛及各种规模和形式的国际比赛不胜枚举。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