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3336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docx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

主题探究活动指导策略例谈

连云港市关里中心小学:

杨绍顺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讲座的题目是,《如何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探究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在其实施的过程中,作为广大的一线教师深感其实施的难度,因为该课程被大家戏称为“三无课程”,即无课标、无教材、无教参。

所以要实施好本课程,就完全需要学校和教师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去领悟课程,挖掘资源,开发教材,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开展极综合实践主题探究活动。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实践主题探究活动,已经作为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主要形式。

我市教研室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的过程中,也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最低要求,即,每学期要引导学生至少经历一次完整的主题探究活动。

那么,如何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探究活动呢?

一、确定探究的主题

(一)主题确定的三个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探究主题的过程中,指导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探究的主题、确定探究的方向。

指导教师最好不要硬性规定要探究的题目和内容,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启迪学生的探究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提出自己要探究的问题,最后提炼出主题探究的课题。

如我校四年级开展的《走进蔬菜爱上蔬菜》这一探究主题就是基于学生的探究兴趣产生的,因为学生在我校食堂发现不少同学将不爱吃的蔬菜倒掉,造成很多浪费这一现象。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了《走进蔬菜爱上蔬菜》这一探究主题。

2.实际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所以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主题,首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发掘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探究题材。

如:

从风霜雨雪等自然现象到动、植物的生长规律;从个人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从校园的环境布置到城乡的规划建设,都可以成为学生主题探究的内容。

教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我

1.关于家乡山头的研究

2.关于家乡山涧的研究

3.关于家乡山石的研究

4.关于家乡山花的研究

5.关于家乡山药(草药)的研究

6.关于家乡山珍(特产)的研究

7.关于家乡山鸟的研究

8.关于家乡山兽的研究

9.关于家乡山虫(昆虫)的研究

1.关于家乡民歌、民谣的研究

2.关于家乡谚语的研究

3.关于家乡节日习俗的研究

4.关于家乡婚嫁习俗的研究

5.关于家乡生育习俗的研究

6.关于家乡生日习俗的研究

7.关于家乡丧葬习俗的研究

8.关于家乡建房习俗的研究

9.关于家乡方言的研究

1.关于家乡民居变化的研究

2.关于农村家电的调查研究

3.关于家乡交通、运输工具变迁的研究

4.关于家乡道路的变迁研究

5.关于家乡农民娱乐活动的调查研究

6.关于农村家庭人口变化的调查研究

7.关于农村外出打工情况的调查研究

8.关于家乡企业的调查研究

9.关于家乡民居绿化状况的调查研究

10.关于家乡河流污染的调查研究

11.关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的调查研究

12.关于农村秸秆处理情况的调查研究

13.关于家乡农具的调查研究

14.关于家乡家禽养殖的调查研究

15.关于家乡牲畜养殖的调查研究

16.关于农村赌博现象的研究

17.关于农村封建迷信现象的研究

18.关于家乡蔬菜的研究

19.关于家乡粮食作物的研究

20.关于家乡果树资源的研究

1.我最喜欢的一门课程

2.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3.小学生学业负担的调查研究

4.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

1.小学生业余爱好的调查研究

2.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3.我与动画片

4.少年儿童游戏的调查研究

5.小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研究

6.小学生肥胖情况的调查研究

7.小学生浪费现象的调查研究

以上版块涵盖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三个维度:

1.亲近与探索自然(关注自然)。

如《走进家乡的山》活动版块,通过引导学生走进家乡的山,去探究山中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可以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了解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对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2.体验与融入社会(关注社会)。

如《亲近家乡民俗》、《关注家乡生活》两个活动版块,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生活与一些社会现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

3.认识与完善自我(关注自我)。

如《我与自我》活动版块,可以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行动等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养成自理、自律、自省的习惯。

以下是我校根据活动版块编写的校本教材《走进家乡的山》(另外展示)

二、主题探究活动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主题探究和活动,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评价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一般完成两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

确定主题

第二个任务:

制定方案

1.确定主题:

下面以《关于家乡家乡的银杏研究》(主题确定课)的案例来介绍一下主题

确定课的教学流程:

案例《关于家乡家乡的银杏研究》(主题确定课)

一、提出问题,引出主题

1.根据提示语,猜一植物

提示1:

植物界中的“活化石”,提示2:

公孙树,提示3:

连云港市树

2.确定探究主题:

(1)关于银杏树,你了解多少?

同组同学相互交流一下。

(2)关于家乡银杏,我们虽然常见,但了解太少,你们想详细了解它吗?

教师相机揭示探究主题《关于家乡银杏的研究》

二、围绕主题,分解小课题

(一)自主提问题

1.关于家乡的银杏,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2.出示问题采集表,提出以下要求:

要求:

每位同学围绕探究主题《关于家乡银杏的研究》,写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注意问题表达的意思要明确,语句要通顺。

问题采集表

序号

我的问题

提问者

(二)推荐问题

1.在本小组内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然推荐出本组最为关注的、最值得研究的两个问题填写在卡片上。

然后,

派一名学生将卡片贴到黑板上。

3.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三)筛选问题

1.分组讨论:

哪些问题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或相近的?

哪些问题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班级交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学生提的问题进行筛选、归纳。

预设的问题有:

银杏树是怎样生长栽培的?

银杏有哪些价值?

银杏有哪些吃法?

关于银杏有哪些诗文、故事、传说等?

3.教师补充问题。

(四)将问题转化为子课题

1.过渡:

同学们通过集体的智慧已经围绕《关于家乡银杏的研究》产生了以上四类问题。

但这些问题还不能称作研究课题,我们要用较为规范表达方式来表述研究课题。

2.以本次课题《关于家乡银杏的研究》作为规范表达方式的范例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子课题。

3.分组讨论:

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尝试。

4.集体反馈、评议,直至达成共识。

预设的子课题:

(1)关于银杏生长栽培的研究

(2)关于银杏价值的研究

(3)关于银杏吃法的研究

(4)关于银杏文化的研究

三、指导分组

1.提出分组要求:

(1)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要研究的小课题。

(2)课题号和小组号一一对应。

你选择第几个小课题就围站在第几小组周围。

(3)动作迅速,保持安静,讲求秩序。

2.学生自主选择小组,教师依据具体情况进行随机调配。

四、推选组长,为小组命名。

1.师:

好的团队需要有优秀的队员,更需要有优秀的领导者。

说说你认为具有怎样素质的学生可以担当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小组组长的重任?

2.学生畅所欲言,说出推荐的理由。

3.通过自我推荐和他人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推荐组长。

4.组长发表就职感言。

5.组长带领组员根据自己的小组特色确定小队名称、活动口号等,以增强小组的气势和凝聚力。

2.制定方案。

当活动主题确定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题活动方案是学生开展活动前的必要准备,体现出活动的预设性,保障了活动有序地进行。

适当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规划和设计活动方案,也是学生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学会自主制定主题活动方案是学生自主规划活动的第一步,它能让学生逐步成为一个活动的主动策划者,从而实现学生从规划活动逐渐走向规划人生的目标。

(1)学生活动方案的基本格式

在结构上,主题活动方案一般包括:

班级研究课题、小组研究课题、小组名称、组长、小组成员及分工、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预期成果展示形式、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及应对的策略等。

在形式表达上,一般可采用填表式。

见下表:

小组研究方案

班级研究课题

小组研究课题

班级

小组名称

组长

小组口号

小组成员

选择研究方法

用到的方法打“√”

1.参观()2.采访()3.调查()4.观察

5.查找资料()6.实验制作()其他方法:

小组分工

研究步骤

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内容

负责人

预计成果

展示形式

用到打“√”

1.活动日记()2.采访记录()3.调查问卷()

4.研究报告()5.小论文()6.手抄报()

7.资料收集()8.照片()9.表演()10.演示文稿(PPT)其他形式:

预计遇到的困难

打算解决的办法

打算聘请指导人员

(2)学生活动方案撰写要求

(1)课题名称要明确。

在活动主题方案设计过程中,有些学生大致明白课题的研究方向,但并不能真正把握课题研究的切入口,即研究的问题的是什么,这便要求教师在指导时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抓住关键,紧扣问题。

(2)活动方式要科学合理。

在活动方式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不知道有哪些活动方式,二是不懂得自己的活动适合用什么方式。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有关研究方法的参考书、网址,或启发引导,或直接提议,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

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活动应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3)研究步骤要具有可行性。

可行性是方案的灵魂,什么样的方案具有可行性?

第一,在小组内达成共识的方案可行性强。

方案的有些细节可能在设计之初不被全体成员认同,在确定前可以讨论,修正;在确定后,即使存在不同意见,也需要按方案实施。

第二,具有可调整空间的方案可行性较强。

在现实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情景千变万化,要指导学生处理好方案的预设性与生成性,学会根据实际情境及时对活动方案进行调整。

第三,条理清晰,安排具体的方案可行性强。

方案是行动的指南,决定了活动的方向及进程,如果方案中对活动步骤及过程缺少必要设计,没有时间的安排及分工的考虑,就很难在具体活动中起到“导航”的作用。

(出示具体的小组研究方案,并进行分析)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

按着制定好的活动方案,运用一定的探究方法:

如调查、考察、收集资料、讨论、服务、宣传、公益活动、生活实践、劳动、技术设计、制作等进行具体的探究活动,获得丰富的探究体验。

这一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阶段,也是很难实施的阶段,因为这一阶段一定要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特点,即: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过程、评价等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

(四)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学生的活动主题、课题或活动项目产生于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基于以上四个特性,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阵地不在课堂,而在课外的广阔天地里,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走进一个更加开放的时空,组织学生根据活动计划,分小组自主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如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交流信息、分析整理、动手操作等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收集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多种探究的能力。

在学生分组实施探究的过程中指导教师一定要发挥督促引导作用。

如我在引导学生在开展《关于家乡银杏的研究》的主题探究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研究课题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开展探究活动。

研究银杏生长栽培小组,先成立采访调查组,到银杏种植户家采访调查关于银杏的种植、栽培、嫁接、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相关知识,并及时整理采访记录、撰写调查日记。

然后小组成员再到银杏种植园观察银杏何时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成熟,并拍下相关的图片,及时写下观察记录。

在银杏成熟季节,再到银杏种植园亲手采摘银杏,体验收获的快乐。

研究银杏吃法的小组成员也先成立采访组,调查邻居、家长或厨师,了解银杏吃法等相关知识,再到超市调查有哪些银杏食品,最后上网收集银杏吃法的一些资料,编写关于银杏吃法的食谱,并亲手制作一些银杏的食品与菜肴。

研究银杏价值的小组成员先设计关于家乡银杏种植规模及产量价格的调查表,了解银杏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再到乡村医院采访医生,了解关于银杏的药用价值,最后再上网收集的有关银杏的经济、药用、营养价值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手抄报。

研究文化小组的成员先调查家乡古银杏树的分布与保护情况,再查阅图书或上网收集的关于银杏的栽培历史、名称来历、银杏诗文等相关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制作成手抄报等。

举办银杏诗文朗诵会,收集银杏叶、银杏果等设计制作叶贴画、粘贴画等,撰写保护古银杏树的倡议书。

这一阶段要注意以下问题:

1.指导教师一定要跟踪指导

2.要关注学生的活动进程

3.要及时指导学生各种探究方法,如;观察的方法、采访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的方法、信息整理的方法。

4.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活动方案。

5.教育学生注意活动安全。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评价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

整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资料、经验、结果和感受,形成对问题的基本看法、问题解决的基本经验,发展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一阶段的活动流程一般是:

1.教师小结前阶段小课题研究情况导入新课。

2.分小组依次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

A、小组以各自的形式展示本小组的课题研究成果。

B、小组间互动提问、答辩、建议。

3.活动总结与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教师评)。

4.主题活动的拓展延伸

在以上活动流程中,小组以各自的形式展示本小组的课题研究成果是重点。

各小组如何展示研究成果呢?

下面请大家来看一个成果展示汇报课的案例:

一、小主持人:

大家好,我们本次综合实践成果汇报的题目是《走进蔬菜,爱上蔬菜》。

PPT出示课题研究背景。

二、分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一)种类组汇报

1.小组长汇报小组活动计划(PPT出示),简介小组活动经过。

2.一位组员介绍小组成员参观菜园的经过,PPT出示参观菜园的相关图片与采访记录表,其他成员分别介绍自己在菜园上观察到的相关蔬菜,并PPT出示有关蔬菜的图片,展示他们撰写的观察记录与观察感受。

3.小组长简介如何组织小组成员去参观云台农场蔬菜种植大棚的经过,特别介绍联系大棚种植户时遇到的困难及克服的方法,PPT出示参观采访时的相关图片、视频与采访记录表。

4.两个组员表演他们编排的快板《说蔬菜猜蔬菜》

5.组员分别介绍同自己在种植大棚里观察到的一些反季节蔬菜的名称,PPT出示他们拍摄的一些反季节蔬菜的图片,展示他们撰写的观察记录与观察感受。

展示他们收集的一些反季节蔬菜的有关资料。

6.组员展示他们动手制作的奇妙的蔬菜粘贴画,并介绍他们的制作方法与制作意图。

7.组员展示他们制作的关于蔬菜种类的手抄报。

(二)种植组汇报(略)

(三)吃法组汇报(略)

(四)价值组汇报

1.组长介绍小组活动计划(PPT出示),简介他们的研究经过。

2.一位组员介绍他们发放关于蔬菜营养知识调查问卷的过程以及统计的结果。

3.研究蔬菜经济价值的成员介绍他们参观南城蔬菜特色种植园的经过,PPT出示他们参观的图片、视频与采访记录,展示他们撰写的观察记录与活动感受,展示他们收集的最具经济价值的一些蔬菜的相关资料。

4.研究蔬菜营养价值的成员,介绍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等途径搜集到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的相关资料,展示他们制作的蔬菜营养名片与蔬菜营养价值的手抄报。

5.研究蔬菜药用价值的成员介绍他们采访乡卫生所医生的经过,PPT出示采访的图片、视频与采访记录。

展示他们收集的关于蔬菜药用价值的一些偏方,亲手制作关于蔬菜药用价值的手抄报,现场表演他们编排的课本剧《维生素c的故事》。

6.出示关于爱吃蔬菜、多吃蔬菜《倡议书》

要组织好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确定成果展示的内容。

从以上案例中不难看出,成果展示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展示活动的过程:

如主题活动的背景、小组活动计划,每次探究活动的时间、地点、经过、活动结果与收获,活动时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取得的成果,活动的感受,包括成功的体验、失败的教训。

(2)展示活动成果:

活动调查表、统计表、采访记录表、资料收集卡、观察日记、制作材料、活动图片、活动录音、录像、编写的手抄报等。

2.选择恰当的成果展示方式: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成果展示方式有以下几种:

(1)PPT演示文稿

(2)图片与视频

(3)观察日记

(4)资料汇编

(5)手抄报

(6)手工制作(如:

雕塑、粘贴画、书签等)

(7)画图和制表

(8)模型和地图

(9)表演(如:

课本剧、快板、演唱、舞蹈等)

另外,还有报告会、辩论会、猜谜、知识竞赛等方式。

3.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成果展示的内容与方式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究过程自主确定。

有些指导老师为了过分追求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精致化”,用成人专家化要求来对待学生的研究成果,过分强调对成果的“精美包装”,并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精心排练,甚至有些要求超过了学生的能力范围,这样就出现了教师捉刀代笔,包办代替的现象。

其实这样做,已完全背离了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的宗旨,完全是不可取的。

如果学生不太会展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展示,把大至的思路或方法说给他听,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摸索,要让让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做我事”。

4.成果展示力求“真情”化

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讲究一个“真”字。

“展示真实”应该成为学生展示活动成果阶段的主旋律!

成果展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展示内心对活动感受的真实体验,自然流露活动过程中的真情实感。

成果展示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的活动事例与情感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5.成果展示要全员参与。

我们经常发现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上,一些指导教师为了追求成果展示的精彩,把一些成果展示的活动只交给少数“尖子”学生,从而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处于“陪太子读书”的地位。

这样的做法必然造成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学生“精英化”现象,这与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完全不相吻合的。

教育要面向全体,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环节更是这样。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成果展示过程中,我们的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个性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要承担一定的成果展示任务。

要让每一个学生各显其能,都有表现的机会,从而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

 

1.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探究活动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

在这些阶段中,你认为哪个阶段最为重要?

说说你的理由。

2.举例说说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内容与形式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