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383标准中文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9340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UN383标准中文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UN383标准中文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UN383标准中文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UN383标准中文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UN383标准中文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UN383标准中文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UN383标准中文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UN383标准中文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UN383标准中文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UN383标准中文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UN383标准中文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UN383标准中文版Word文件下载.docx

《UN383标准中文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N383标准中文版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UN383标准中文版Word文件下载.docx

电池是指单一的封闭的电化学装置(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其两个电极之间有电位差。

在本规章中,如果封闭的电化学装置符合"

电池〞的定义,它即是"

电池〞而不是"

电池组〞,不管在本规章外该装置被称为"

电池组〞还是称为"

单一电池的电池组〞。

组成电池是指电池组包含的一个电池。

交替充电放电周期是指对可再充电电池或电池组完全充电和完全放电的一个程序。

解体是指排气和破裂使电池和电池组任何局部的固体物质穿过放在离电池或电池组25厘米处的丝网筛(直径0.25毫米的软铝丝,网格密度每厘米6至7条铝丝)。

流出物是指电池或电池组排气或渗漏时释放出的液体或气体。

当量锂含量在锂含量定义中界定。

第一个交替充电放电周期是指完成所有制造工序之后的起始充电放电周期。

完全充电是指可再充电的电池和电池组被充电到其设计标定电容量。

完全放电是指下述两种情况之一:

原电池或电池组被放电到失去其标定电容量的100%;

可再充电的电池或电池组被放电到制造商给定的终端电压。

大型电池组大型电池组,系指总重量超过12千克的金属锂电池组或锂离子电池组。

大型电池是指完全充电是其阳极的锂含量或锂当量含量大于12克的电池。

渗漏是指物质从电池或电池组漏出。

锂含量适用于锂金属或锂合金电池和电池组,电池的锂含量是指锂金属或锂合金电池阳极中的锂质量,对于原电池,锂含量是在电池为放电的状态下测量的;

对于可再充电电池,锂含量是在电池完全充电的状态下测量的。

电池组的锂含量等于电池组各组成电池的锂含量克数之和。

锂当量含量适用于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电池的锂当量含量按以安培小时为单位的电池标定电容量乘以0.3计算,乘积用克表示。

电池组的锂当量含量等于电池组各组成电池的锂当量含量克数之和。

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是指可再充电的电化学电池或电池组,其正、负电极都是夹杂混合物(离子和准原子形态的锂与电极材料网格夹杂在一起),两个电极都没有金属锂。

利用锂离子化学性质的锂聚合物电池和电池组在本规章中当作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处理。

重量损失是指超过下面表1所列数值的重量损失。

重量损失数值可用下式计算。

重量损失(%)=(M1-M2)/M1*100

式中M1是试验前的重量,M2是试验后的重量。

如重量损失不超过表1所列数值,应是为"

无重量损失〞。

表1:

重量损失限值

电池和电池组重量M

M<

1克

0.5%

1克<

5克

0.2%

M≥5克

0.1%

原电池或电池组是指设计成不能充电或再充电的电池和电池组。

棱柱形电池或电池组是指其端面是相似、相等和平行的直线图形,其侧面是平行四边形的电池或电池组。

保护装置是指切断电流流动、阻止电流往一个方向流动或限制电流在一个电路上流动的装置,如保险丝、二级管和电流限制器。

标定电容量是指电池和电池组经受制造商给定的负荷、温度和电压截断点后测得的电容量,单位是安培小时。

可再充电的是指设计成能再充电的电池和电池组。

破裂是指部或外部原因引起的电池容器和电池组外壳的机械损坏,导致固体物质暴露或溢出,但不喷出。

短路是指电池和电池组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直接连接,为电流提供一个几乎零阻力的通路。

小型电池组小型电池组,系指总重量不超过12千克的金属锂电池组或锂离子电池组。

小型电池是指完全充电时其阳极的锂含量不大于12克的电池。

型号是指电池和电池组的一个特定电化学系统和构造设计。

未放电的是指没有全部或局部放电的原电池或电池组。

排气是指以按设计用于防止破裂或解体的方式释放电池或电池组的部超压。

38.3.3当一个电池或电池组型号须根据本分节进展试验时,待试验的每个型号电池和电池组的数目和形状如下:

(a)原电池和电池组根据试验1至5进展试验时,应按指示的数量以如下方式进展:

(一)十个未放电状态的电池;

(二)十个完全放电状态的电池;

(三)四个未放电状态的小型电池组,

(四)四个完全放电状态的小型电池组。

(五)四个未放电状态的大型电池组;

(六)四个完全放电状态的大型电池组。

(b)充电电池或电池组根据试验1至5进展试验时,应按指示的数量以如下方式进展:

(一)十个在第一个充放电周期完全充电状态的电池;

(二)四个在第一个充放电周期完全充电状态的小型电池组;

(三)四个在五十个充放电周期后,完全充电状态的小型电池组;

(四)两个在第一个充放电周期完全充电状态的大型电池组;

(五)两个在第25个充放电周期后,完全充电状态的大型电池组。

(c)原电池和充电电池根据试验6进展试验时,应按指示的数量以如下方式进展:

(一)对于原电池,五个未放电状态的电池和五个完全放电状态的电池;

(二)对于原电池组的组成电池,五个未放电状态的电池和五个完全放电状态的电池;

(三)对于可再充电电池,五个在第一个交替充电放电周期50%设计标定电容量状态的电池,

(四)对于可再充电电池组的组成电池,五个在第一个交替充电放电周期50%设计标定电容量状态的电池。

对于棱柱形电池,须用十个电池进展试验,而不是上述的五个电池,以便沿纵轴对五个电池进展试验,沿另一个轴对另外五个电池进展试验。

(d)充电电池组根据试验7进展试验时,应按指示的数量以如下方式进展:

(一)四个在第一个交替充电放电周期完全充电状态的小型电池组;

(二)四个在50个交替充电放电周期完毕后完全充电状态的小型电池组。

(三)两个在第一个充放电周期完全充电状态的大型电池组;

(四)两个在25个充放电周期后,完全充电状态的大型电池组。

(e)原电池和充电电池根据试验8进展试验时,应按指示的数量以如下方式进展:

(一)十个完全放电状态的原电池;

(二)十个在第一个交替充电放电周期完全放电状态的可再充电电池,和

(三)十个在50个交替充电放电周期完毕后完全放电状态的可再充电电池。

(f)当试验电池组件时,如电池组件在完全充电时所有阳极的合计锂含量不大于500克,或在锂离子电池组的情况下,额定的瓦特-小时数不超过6200瓦特时,组件是用已通过所有必要试验的电池或电池组集合而成的,须对一个完全充电状态的电池组件做试验3、4和5的试验,此外,在充电电池组件的情况下,还须做试验7的试验。

充电电池组件须至少经过25个充放电周期〞

如果已通过所有必要试验的电池组用电线连接组成电池组件,在完全充电时所有阳极的合计锂含量大于500克,或在锂离子电池组的情况下,额定的瓦特-小时数超过6200瓦特时,该电池组件如装有能够监测电池组件,防止短路、或电池组件各电池组之间过量放电和电池组件过热或过量充电的系统,即不需要进展试验。

38.3.4程序

每一电池和电池组型号必须经受试验1至8。

小型电池或电池组必须按顺序进展试验1至5,试验6和8应使用未另外试验过的电池或电池组。

试验7可以使用原先在试验1至5中使用过的损坏电池组进展,以便测试交替充电放电过的电池组。

38.3.4.1试验T.1:

高度模拟

38.3.4.1.1目的

本试验模拟在低压条件下的空运。

38.3.4.1.2试验程序

试验电池和电池组必须在压力等于或低于11.6千帕和环境温度(20±

5℃)下存放至少6小时。

38.3.4.1.3要求

如果无重量损失、无渗漏、无排气、无解体、无破裂和无燃烧,并且每个试验电池或电池组在试验后的开路电压不小于其在进展这一试验前电压的90%。

电池和电池组即符合这一要求。

有关电压的要求不适用于完全放电状态的试验电池和电池组。

贝尔推荐:

BE-DY-27,模拟高空低压试验箱

箱尺寸:

W300XH300XD300mm

真空度:

<133Pa(真空表指示值<-0.1Mpa)

38.3.4.2试验T.2:

温度试验

38.3.4.2.1目的

本试验评估电池和电池组的密封完善性和部电连接。

试验是利用迅速和极端的温度变化进展的。

38.3.4.2.2试验程序

试验电池和电池组在试验温度等于75±

2℃下存放至少6小时,接着在试验温度等于-40±

2℃下存放至少6小时。

两个极端试验温度之间的最大时间间隔为30分钟。

这一程序须重复10次,接着将所有试验电池和电池组在环境温度(20±

5℃)下存放24小时。

对于大型电池和电池组,暴露于极端试验温度的时间至少应为12小时。

38.3.4.2.3要求

BE-HLK-150M3,快速升降温试验箱

W500XH600XD500mm

温度围:

-40℃~+150℃

升降温速率:

平均4℃/min(非线性空载)

38.3.4.3试验T.3:

振动

38.3.4.3.1目的

本试验模拟运输过程中的振动。

38.3.4.3.2试验程序

电池和电池组以不使电池变形以便正确地传播振动的方式紧固在振动机平面上。

振动应是在正弦波形,频率在7和200赫兹之间摆动再回到7赫兹的对数扫频为时15分钟。

这一振动过程须对三个互相垂直的电池安装方位的每一个方向都重复进展12次,总共为时3小时。

其中一个振动方向必须与端面垂直。

对数扫频为:

从7赫兹开场保持1gn的最大加速度直到频率到达18赫兹。

然后将振幅保持在0.8毫米(总偏移1.6毫米)并增加频率直到最大加速度到达8gn(频率约为50赫兹)。

将最大加速度保持在8gn直到频率增加到200赫兹。

38.3.4.3.3要求

BF-LD-TF,三向电磁振动台

台面尺寸:

W500XD500mm

振动方向:

X+Y+Z三轴

频率围:

1~600HZ

振幅:

0~5mm(扫频时无法固定加速度与振幅)

38.3.4.4试验T.4冲击

38.3.4.4.1目的

本试验模拟运输过程中的可能发生的撞击。

38.3.4.4.2试验程序

试验电池和电池组用坚硬支架紧固在试验装置上,支架支撑着每个试验电池组的所有安装面。

每个电池和电池组须经受最大加速度150gn和脉冲持续时间6毫秒的半正弦波冲击。

每个电池或电池组须在三个互相垂直的电池或电池组安装方位的正方向经受三次冲击,接着在反方向经受三次冲击,总共经受18次冲击。

不过,大型电池和大型电池组须经受最大加速度50gn和脉冲持续时间11毫秒的半正弦波冲击。

每个电池或电池组须在三个互相垂直的电池安装方位的正方向经受三次冲击,接着在反方向经受三次冲击,总共经受18次冲击。

38.3.4.4.3要求

38.3.4.5试验T.5外短路

38.3.4.5.1目的

本试验模拟外短路。

38.3.4.5.2实验程序

待试验电池或电池组的温度必须予以稳定使其外壳温度到达55±

2℃,然后使电池或电池组在55±

2℃下经受总外阻小于0.1欧姆的短路条件。

这一短路条件应在电池或电池组外壳温度回到55±

2℃后继续至少1小时。

电池或电池组必须再观察6小时才完毕试验。

38.3.4.5.3要求

电池或电池组如果外壳温度不超过170℃并且在进展这一试验后6小时无解体、无破裂和无燃烧,即符合这一要求。

BE-1000A-137,温度型电池短路测试仪

W500XH550XD500mm

20℃~+60℃

38.3.4.6试验T.6:

撞击

38.3.4.6.1目的

本试验模拟撞击

38.3.4.6.2试验程序

试样电池或电池组放在平坦外表上。

一根直径为15.8毫米的棒横放在试样的中心。

一块9.1千克的重锤从61±

2.5厘米高处落到是试样上。

待受撞击的圆柱形或棱柱形电池的纵轴应与平坦外表平行并与横放在试样中心的直径15.8毫米弯曲外表的纵轴垂直。

棱柱形电池还必须绕纵轴转动90度以便其宽侧面和窄侧面都经受撞击。

每一试样只经受一次撞击。

每次撞击都使用不同的试样。

硬币形或钮扣形电池经受撞击时,试样的平面应与平坦外表平行并且直径15.8毫米的弯曲外表横放在其中心。

38.3.4.6.3要求

电池和组成电池如外部温度不超过170℃并且在进展这一试验后6小时无解体和无燃烧,即符合这一要求。

BE-5066,电池重物冲击试验机

高度围:

25~1000mm(可调)

冲击重量:

9.1KG与10.0KG

38.3.4.7试验T.7过度充电

38.3.4.7.1目的

本试验评估可再充电电池组承受过度充电状况的能力。

38.3.4.7.2试验程序

充电电流必须是制造商建议的最续充电电流的两倍。

试验的最小电压应为如下:

(a)制造商建议的充电电压不大于18伏特时,试验的最小电压应是电流组最大充电电压的两倍或22伏特两者中的较小者。

(b)制造商建议的充电电压大于18伏特时,试验的最小电压应是电流组最大充电电压的1.2倍。

试验应在环境温度下进展。

进展试验的时间应为24小时。

38.3.4.7.3要求

可再充电电池组如在进展试验后7天无解体和无燃烧,即符合这一要求。

38.3.4.8试验T.8强制放电

38.3.4.8.1目的

本试验评估原电池或可再充电电池承受强制放电状况的能力。

38.3.4.8.2试验程序

每个电池必须在环境温度下与12伏特的直流电电源串联在起始电流等于制造商给定的最大放电电流的条件下强制放电。

给定的放电电流由将一个适当大小的电阻负荷与试验电池串联计算得出。

每个电池被强制放电的时间(小时)应等于其标定电容量除以起始试验电流(安培)。

38.3.4.8.3要求

原电池或可再充电电池如在进展试验后7天无解体和无燃烧,即符合这一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