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3649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docx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王艳玲

备课时间:

2015年8月26日

课题: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教学目标:

1、了解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哪一位同学能将中国封建社会的朝代按顺序排列下来?

(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而且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

它不但经历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变,而且还遭受了外国殖民者的侵略。

因此,学习清朝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

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能: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从历史中得到借鉴和经验。

一、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英国的发展:

寻找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英国发展迫切需要的条件。

②中英贸易:

为了扭转贸易上的逆差,英国商人开始非法向中国输入可以牟取暴力的——鸦片。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损害身心健康(吸食者达200多万人、十数省,有官员、绅士、幕僚、兵丁和太监。

);吏治败坏,军队战斗力下降白银大量外流(20年间流失1亿元以上,为流通总额的1/5),造成政府统治危机。

鸦片流毒对中国的危害让许多有识之士深感忧虑,他们上书给道光皇帝希望可以禁烟,但并为引起朝廷重视。

后林则徐又上书道光帝,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问:

为什么道光皇帝采纳了林则徐的禁烟请求?

) 

3、林则徐虎门销烟:

①林则徐禁烟:

 

问: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和主张?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措施有力:

收缴鸦片、严惩贩运、虎门销烟。

主张合理;不禁止中外正常贸易。

可以看出林则徐禁烟坚定,而且有远见,不盲目排外。

②虎门销烟:

 

引导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时间:

1939年6月3—26日(共23天);

地点:

虎门海滩;鸦片量:

110多万公斤;

过程:

15丈方池、盐卤、石灰、涵洞;

反映:

中国百姓——扬眉吐气,外国商人——钦佩。

问:

虎门销烟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

(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二、经过和结果——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①起因: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根本原因——保护鸦片贸易。

除此之外,还要强调:

在同清政府的交往中,英国人发现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清朝官员的腐败、军队的废弛,因此不远万里发动战争。

②经过:

指导学生通过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简单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能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的性质

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讨论:

你能说出鸦片战争的性质吗?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落败的原因是什么?

(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等。

2、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格的形式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和造成的影响,并了解英国人侵略中国的实质。

中国社会原有的格局被打破,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魏源发奋编著《海国图志》:

 

1、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2、魏源编著《海国图志》:

问:

《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什么的书?

你能说出并解释其新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吗?

你认为“师夷长技”能够“制夷”吗?

小结:

 鸦片战争的烽烟使中国蒙受了羞辱,中国历史发生了转折。

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问:

你能说出有哪些危害吗?

(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受损害、白银外流、市场被强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负担日益加重。

)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鸦片战争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变化。

问:

你能说一说有哪些积极变化吗?

(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2.林则徐广州禁烟

二、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鸦片战争

2.中英《南京条约》

割地:

香港岛――领土完整遭破坏

赔款:

2100万元――增加财政负担

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自然经济被解体

关税协定――丧失主权

三、魏源和《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备人:

王艳玲

备课时间:

2015年8月29日

课题: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教学目标:

1、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事实;

2、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及经过;

3、讲述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及左宗棠收复新疆事迹。

教学重点: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左宗棠收复新疆。

教学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提问上节课的重点知识导入本节课。

复习: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导入:

鸦片战争后,列强从中国获得了许多权益,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满足,中国的劫难仍在延续。

【讲授新课】: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⑴战争经过:

指导学生通过辨析历史地图的方法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简单经过。

⑵火烧圆明园: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问题:

①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

②侵略者对它进行了怎样的抢掠?

③为什么说圆明园的被毁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

④面对侵略者的野兽行为,清朝统治者又如何对待?

(咸丰帝逃到承德,奕忻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⑤通过“火烧圆明园”这个历史事件,你认为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法侵略者的强盗嘴脸;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沙俄趁火打劫:

指导学生掌握“列表法”、“识别历史地图法”,来充分强调沙俄的趁火打劫。

让学生对照《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和《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来了解沙俄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

面积有多大?

割占领土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

相当于中国现有面积的5/32。

面对着深重的劫难,中国人民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抗争。

二、太平天国起义和左宗棠收复新疆:

1、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面对着外来侵略日盛和清政府的日益腐败,1851年,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指出: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农民起义肩负着反封建和反侵略双重任务。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的史实。

总结:

地点——上海及其附近青浦、太仓,浙江慈溪;战果——缴获了大量武器,破敌营30多座,活捉副领队,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影响——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侵略者的威风。

2、左宗棠收复新疆:

⑴背景:

要让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并没有因战事结束而得到安宁。

相反,侵略者的野心进一步大增,开始纷纷将魔爪深入中国边疆地区。

⑵经过:

第一步:

军事上,消灭阿古柏,收复新疆大部分。

第二步:

以军事为后盾,通过曾纪泽的外交谈判收回伊犁,从而完成整个新疆的收复。

⑶意义:

左宗棠收复新疆保卫了中国的西北边疆,遏止了侵略者的进一步扩张,有效的维护了中国领土不受侵犯。

小结:

鸦片战争后,侵略者并没有因《南京条约》的签订而停止侵略中国,清王朝也并没有因割地赔款而获得安宁,相反侵略者得寸进尺。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劫难:

1.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2.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抗争:

1.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2.左宗棠收复新疆

 

主备人:

王艳玲

备课时间:

2015年9月8日

课题: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起因和经过;

2、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重点: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

但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日本政府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将其定为基本国策,由此积极对外扩张,先后侵略其近邻:

中国的台湾和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1894年,又寻找借口,挑起了中日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这场战争对两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讲授新课】:

一、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

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后,确立的国策和发展方向。

指出: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由于“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役,我将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简单的连贯起来。

3、黄海海战:

①掌握海战的大体经过。

②能够通过学过的史实,对邓世昌等抵抗将领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

、思考: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考虑:

①从日本方面:

蓄谋已久;②从清政府方面:

政府的软弱、政策的失当。

二、《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日方扬言进攻北京。

慈禧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赴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

指出: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背景:

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突出特点;《马关条约》也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

展示“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局图”。

了解《时局图》中的熊、狼、蛙、鹰、虎、太阳各表示着哪个国家?

展示了当时的什么现实状况?

小结:

19世纪末期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瓜分中国狂潮的出现使中国民族的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救亡图存的探索。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黄海海战

1.日本发展状况

2.战争经过及结果

二、《马关条约》

1.签订时间、代表人物

2.内容及影响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主备人:

王艳玲

备课时间:

2015年9月11日

课题: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1、八国联军侵华起因经过及结果;

2、《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

3、义和团反侵略斗争。

教学重点:

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辛丑条约》的影响;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历史进入20世纪,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

八国联军的侵华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也使中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

【讲授新课】:

一、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八国联军侵华借口——义和团:

分别介绍八国是哪八国,义和团是个怎样的组织,它的成员是什么人等。

2、八国联军侵华过程:

第一阶段:

从1900年6月发动战争到廊坊阻击战。

第二阶段:

从1900年7月到8月攻陷北京。

3、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的暴行:

①北京沦陷后,清朝统治者如何对待?

②义和团的命运如何?

③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的暴行。

二、《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的签订:

1901年9月;清政府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等国签订。

2、《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帝国主义全面掠夺的本质也暴露无遗,清王朝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这一条约的签订,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无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和外交上,《辛丑条约》对中国的损害较之以前的不平等条约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小结:

进入20世纪后,新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丝毫喜悦,相反,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古老的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虽然有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的抵抗,但由于封建制度落后于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的腐败等原因,这种弱势中的反抗还是失败了,清王朝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

中国怎样才能不受外辱?

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开始在积极的搜寻救国之路。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借口——义和团运动↓

过程——廊坊、杨村阻击战↓

暴行——围攻外国使馆、教堂↓

结果——《辛丑条约》1901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备人:

王艳玲

备课时间:

2015年9月18日

课题: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教学目标:

1、洋务运动及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2、民族实业家张謇和民族科技精英詹天佑等历史人物的事迹。

教学重点:

从“‘自强’到‘求富’”、“状元实业家”。

教学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代中国的劫难,使得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寻求中国的变革。

而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中国的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这为维新派实行变法革新,革命派实施武装斗争、推翻帝制,先进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起到了决定作用。

【讲授新课】:

一、洋务运动

1、洋务派及洋务运动的概念:

2、洋务运动的内容:

对于洋务运动的内容,通过两个时期——早期、后期,来进行介绍。

早期后期

口号“自强”“求富”

行动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筹建新式陆海军创办民用工业

表现:

①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

①李鸿章创办了开平矿务局、上

②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成立福州船政局。

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

③筹建了北洋、南洋和附件三支海军。

②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官局和汉

阳铁厂等企业。

二、洋务派——轮船、铁路与电报业的出现:

1、轮船、铁路与电报业的出现:

由于军事工业的兴建带动了民用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发展最为迅速和突出的民用部门是:

交通和通讯事业。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实力扩张

2、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消极作用——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彻底的,很保守的。

其“自强”和“求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军队的战斗力,以便更好的镇压人民的反抗、抵御外国侵略,使统治得以巩固。

积极作用——它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其形成、发展的作用。

在洋务运动的带动下,中国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出现并壮大,军队战斗力大大加强。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势力的经济入侵。

而且代表着新生产力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客观上瓦解了封建生产关系;同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也开始传播,因此洋务运动间接的推进了中国革命。

三、爱国知识分子——状元实业家:

1、代表人物——张謇:

首先,介绍爱国知识分子创设实业的背景。

2、爱国实业家兴办实业的艰难: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兴办实业是非常艰难的。

(因为他们要遭受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

如果说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为了民族大义牺牲了个人利益,体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那詹天佑则在科技创新上掌了中国人的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

四、爱国知识分子——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1、詹天佑:

背景:

要在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特殊地段上修建铁路,外国人认为是十分困难的,而中国人自己修建更是不可能的。

詹天佑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不迷信权威、勇于挑战困难、大胆创新设计。

2、京张铁路:

意义?

(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小结:

自洋务运动开展以来,中国开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近代工业的兴起,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涌现出了张謇、詹天佑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中国近代化的道路虽步履维艰,但前途是光明的。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一、从“自强”到“求富”

1.洋务派

2.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3.评价

二、轮船、铁路与电报业的出现

三、状元实业家

1.背景

2.评价

四、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主备人:

王艳玲

备课时间:

2015年9月22日

课题: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教学目标:

1、严复的主要思想,及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分析评价戊戌变法。

教学重点: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导言后,指出:

“维新变法”是以救国为宗旨变法运动。

【讲授新课】:

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首先介绍公车上书的背景,接着讲述其意义。

二、警世洪钟《天演论》首先向学生介绍严复这个人物,接着详细阐述严复的主张,最后引导学生评价严复的思想。

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

1.“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明定国是”诏书

2.维新变法内容

3.维新变法的经过和结果

4.讨论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小结:

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还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的背景

2.意义

二、警世洪钟《天演论》:

主张、评价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

1.开始的标志

2.变法内容

3.经过和结果

4.评价

 

主备人:

王艳玲

备课时间:

2015年9月25日

课题:

第8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每年国庆节期间,北京天安门广场南侧都矗立孙中山的巨幅画像。

人们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习了本课你将得到答案。

【讲授新课】:

一、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同盟会创立背景——创立兴中会:

1894美国檀香山

2、同盟会成立:

1905日本东京

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目标和旗帜。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的背景:

简单介绍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

2、武昌起义的经过:

详细介绍起义的经过。

工程八营的革命党人于10月10日晚八时半率众起义,打响了武装起义第一枪。

起义胜利以后,革命党人立即建立革命政权,组成了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颁布军政府告示。

广大革命群众踊跃参加革命军,武昌起义震动全国。

3、武昌起义的影响:

到11月9日,全国有10多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危在旦夕。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下令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以本年为民国元年。

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师:

1912年为民国元年,那么1949年为民国多少年?

(教师介绍一下,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

)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被迫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从此废除。

小结:

辛亥革命已经有了九十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理想,今天已经成为光辉的现实。

辛亥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以此加强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8课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1894美国檀香山兴中会

2、1905日本东京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二、武昌起义:

经过结果影响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清朝统治崩溃、封建帝制结束、民主共和;《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备人:

王艳玲

备课时间:

2015年10月8日

课题: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教学目标:

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意义、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辛亥革命赶走了皇帝,迎来了共和。

但袁世凯上台后的倒行逆流,又使人们陷入了无边的愤怒与彷徨之中,救国救民的出路到底在何方?

一些进步知识分子找到了“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两位“先生”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变化?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讲授新课】:

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2、陈独秀与《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和发起者;新文化运动的四点内容。

二、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首先,简单介绍胡适其人及其主要思想;然后,详细讨论分析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三、新文学的巨匠——鲁迅

首先,以学生自由发言为主,简单整理鲁迅的主要简历;然后,指出: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反映这一成果的作品是《狂人日记》、《孔乙己》和《药》。

小结: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十分深远,它是中国近代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新文化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落后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自救民的新出路。

这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很快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一、背景:

反对袁世凯提倡的尊孔复古逆流

二、兴起:

1、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主要阵地:

《新青年》、北京大学

4、两面旗帜:

民主和科学三、内容:

四提倡,四反对

四、发展: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诌议》

五、意义: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主备人:

王艳玲

备课时间:

2015年10月12日

课题: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

2、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它们的特色和意义。

教学重点:

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早期的大众传播媒体产生的基本史实,了解它们对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先提问一名学生,请他说说现在的学习科目有哪些,然后请他说说这些科目在中国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设立的。

然后引出本课课题——“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讲授新课】:

一、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从三个方面介绍京师大学堂——诞生、地位、影响。

二、废科举,兴学堂引导学生回忆科举制确立的过程以及带给社会的影响。

然后启发学生思考:

为什么到了近代科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