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3675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docx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1

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一、早期人类   

1.人类的起源

(1)神话和传说:

人是由神创造出来的。

(2)科学证明:

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许多科学家认为,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就是人类的直系祖先。

2.人类的进化

(1)人类的进化过程

  古猿―――→完全形成的人(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            ↓         ↓

距今二三百万年前    距今约25万年前后    距今5万年前后

(2)晚期智人的代表:

亚洲有中国的山顶洞人,非洲有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欧洲有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3.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4.世界三大人种

(1)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就形成了。

(2)人类按体貌特征可分为三大人种,即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3)人种的形成主要受自然环境影响。

二、从野蛮走向文明

1.氏族

(1)人类社会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是氏族。

(2)母系氏族:

最初的氏族是母系氏族。

特征:

家庭构成—氏族成员组成一个大家庭,共同劳动,共同生活。

由于群婚,人们知其母不知其父,血统以母系计算。

生产生活—那时人们主要用简单石器作为生产工具,以采集植物和捕捉动物为生。

社会地位—妇女从事采集和家务劳动,在氏族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氏族的首领多由女性担任。

(3)父系氏族:

时间:

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前后

原因: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繁重而复杂的劳动主要由男子承担,男子取代了妇女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

特征:

家庭构成—一夫一妻制家庭出现,血统以父系计算。

生产和生活—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男子承担繁重复杂的劳动。

社会地位—氏族首领改由男子担任。

男子开始处于社会支配地位。

2.氏族制度的瓦解

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氏族开始瓦解,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国家也随之产生。

3.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克里特岛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自西向东的顺序:

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

一、神奇的金字塔-古代埃及

1.地理环境:

地处非洲北部,尼罗河流经全境

2.金字塔

(1)用途:

古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

(2)概况:

80余座大小金字塔至今仍然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吉萨一带。

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

(4)评价: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二、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

1.地理环境:

古代西亚的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之一。

2.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兴起。

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公元前1595年被北方民族所灭。

公元前6世纪初,新巴比伦王国兴起并强盛一时。

3.《汉谟拉比法典》

(1)目的:

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2)内容:

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序言和结语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

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比较全面地反映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3)地位:

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种姓制度-古代印度

1.地理环境:

恒河和印度河流域

2.种姓制度

(1)含义:

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

(2)内容:

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第二等级刹帝利充当武士_,掌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是一般平民,以农、牧、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和沦落的雅利安人,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

(3)规定:

种姓之间等级界限森严,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

(4)影响:

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第3课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

一、日本的大化改新

1.背景:

七世纪中叶,贵族苏我氏父子专权,大和朝廷的统治出现危机。

2.时间、特点:

646年(大化二年),以天皇的名义发布诏令,效仿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内容: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

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

4.影响:

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5.日本文字的特点:

汉字与假名(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的标音字母)并用。

二、阿拉伯的兴起

1.伊斯兰教的创立

(1)背景:

公元6世纪以后,阿拉伯半岛奴隶制度逐渐发展起来。

这一时期,半岛不断遭到外族入侵,阿拉伯人经营东西方中介贸易的商路从红海逐渐转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导致阿拉伯社会动荡,经济萧条。

建立统一国家,抵制外侮,恢复商路,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

(2)创立: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穆罕默德既是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也是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

(2)630年,把麦加确定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并把麦加城中的克尔白神庙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

3.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到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大体完成。

 

第三学习主题古代欧洲文明

第4课古代希腊

一、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1.古希腊的地理范围:

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海岸和意大利南部地区。

2.爱琴文明是希腊历史的开始,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3.雅典和斯巴达是希腊最著名的城邦,其中雅典是地中海的商贸中心,最繁荣的城邦,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基本情况

1、两次改革:

梭伦改革:

建立了民主政治;

伯里克利改革:

城邦政治充分民主化。

2、伯里克利时期

民主性表现:

A民主政治时期的雅典没有国王,掌握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B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国家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

C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公民大会。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进步性:

A、伯利克时期,雅典基本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C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局限性:

A、这种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上的;B、奴隶和妇女都没有政治权利;C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

第5课古代罗马

一、罗马共和国

1、建立:

由意大利台伯河畔的罗马城发展而来。

公元前510年,罗马建立了奴隶制共和国。

2、称霸地中海:

统一意大利半岛,后在布匿战争中击败迦太基,称霸地中海西部。

3、民主政治:

罗马共和国时期最重要的机构是元老院,最高官职是执政官。

政权主要掌握在贵族奴隶主手中。

4、衰落:

斯巴达克起义震撼了罗马的统治,凯撒独裁时,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

二、罗马帝国

1、建立: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独揽大权,被尊为“奥古斯都”,成为罗马帝国第一个皇帝。

罗马帝国后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2、分裂: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分别以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为都城

3、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人民起义和日耳曼人入侵下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

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

一、西欧封建制度 

1、进入:

5世纪末,一个个日耳曼国家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西欧进入了封建社会。

2、核心:

封建等级制度。

这一制度是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逐步建立起来的。

最大的封建主是教会,最小的封建主是骑士,社会最底层是农奴。

3、教会的统治:

教皇国的形成:

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将意大利中部领土献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

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③教会的统治称为“黑暗时代”。

教会统治的表现:

(1)政治上:

罗马教皇被视为是上帝在人间的最高代表,有权废立国王,地位至高无上。

(2)经济上:

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西欧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不但剥削领地上的农民,还要向全体居民征收什一税。

(3)思想文化上:

教会是西欧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垄断教育,宣扬圣经是一切知识的顶峰,反对学习基督教神学以外的知识,禁绝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4、城市的兴起:

①原因:

11世纪,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②斗争:

获取自治权(典型事件是:

琅城起义)③意义:

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二、拜占庭帝国

1、得名:

.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庭,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因繁荣被西欧人视为天堂。

2、衰落:

封闭保守,故步自封,不肯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查士丁尼频频用兵,导致民用财尽。

3、灭亡: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第四学习主题古代文明的交融

第7课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

一、希波战争 

1.起止时间:

前492—前449年

2.交战双方:

地中海东部的希腊--东方的强大的波斯帝国

3.著名战役:

马拉松之战

4.结果:

希波战争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希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最后战败了波斯。

二、亚历山大东征

1.开始时间: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侵波斯。

2.目的:

为夺取东方的土地和财富。

3.著名战役:

伊苏斯之战。

(公元前333年)

4.结果:

经过十年的征战,亚历山大夺取了埃及和亚洲的大片土地,灭掉了波斯帝国,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5.影响:

亚历山大东侵给东方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三、罗马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

1.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

公元前301年,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在地中海东部形成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王国。

2.罗马的征服:

(1)过程:

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发动了征服地中海东部的战争。

先后征服了马其顿王国、希腊、塞琉古王国,至公元前30年,最后攻灭了埃及托勒密王国。

(2)结果:

罗马的征服结束了地中海地区混乱无序的状态,此后,这一地区出现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四、十字军东侵

1.含义:

在罗马教皇的策动下,从1096年开始,法、德、意等西欧各国组织十字军向东方伊斯兰国家和拜占庭发动了近两个世纪的侵略战争。

2.入侵地区:

小亚细亚、巴勒斯坦,攻破耶路撒冷,占领君士坦丁堡。

3.反抗人物:

埃及萨拉丁收复耶路撒冷。

4.影响:

十字军的屠杀和掠夺,使东方各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长期的东侵使西欧人民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第8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古代交往的两种方式:

战争(或者暴力冲突)、和平交往(或者商业贸易或者友好往来)。

文明交往的例证:

马可·波罗东游、阿拉伯数字的西传

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

阿拉伯人

一、马可·波罗东游

1.马可·波罗是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

2.《马可·波罗游记》:

详细描绘了他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见到的新奇事物。

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二、阿拉伯数字的西传

1.发明:

古印度

2.西传:

大约在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第五学习主题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9课古代的文字与文学

一、文字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发明

古埃及

两河流域

时间

公元前3500年

前3000年

介质

纸草、石碑、石柱、木头

黏土做成的泥版上

特色

由表示人物、走兽、禽鸟、及各种器物的象形符号构成,形象、美丽、精致。

简化的图画文字,笔画一头粗一头细。

二、文学

1.荷马史诗

(1)作者:

盲诗人荷马

(2)内容: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描写有关特洛伊战争的两部长篇叙事诗。

(3)价值与地位:

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欧洲第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

2.戏剧

(1)希腊戏剧的繁荣:

公元前5世纪,主题是歌颂英雄主义。

(2)代表:

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3.《一千零一夜》:

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品。

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东方古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

第10课古代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

一、科学技术

1.阿基米得

成就:

(1)数学方面:

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圆周率的科学计算方法和物体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2)物理学方面:

他提出了杠杆原理和“阿基米得定律”,奠定了机械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基础。

2.欧几里得:

代表作《几何原本》

二、古希腊雕塑

(1)地位:

古希腊雕塑是古代造型艺术的典范。

(2)代表作品:

《掷铁饼者》《米罗的维纳斯》和《拉奥孔》

三、建筑艺术

1.巴黎圣母院

(1)用途:

是法国著名的天主教大教堂,位于巴黎塞纳河畔,始建于12世纪中叶。

(2)特色:

匀称的结构和美观的外形。

(3)地位:

是欧洲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

2.麦加清真寺

(1)位置:

坐落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内。

(2)地位:

是阿拉伯建筑的典型代表,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寺,也是古代世界极具伊斯兰特点的建筑珍品。

第11课古代宗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公元1世纪前后

公元7世纪初

地点

古代印度

罗马帝国境内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地区,并传入欧洲和北非。

阿拉伯半岛

创始人

原名乔达摩·悉达多,被称为释迦牟尼

传说耶稣,被称为“救世主”

穆罕默德

教义

宣扬现世苦难,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

崇拜上帝,忍受现世苦难,死后升入天堂。

宣言对天神安拉的崇拜。

经典及组织

“三藏”

《圣经》,教会

《古兰经》信徒被称为穆斯林,基本的宗教活动是“五功”

发展及传播

公元前3世纪被阿育王立为国教,公元前2世纪开始向外传播至中国、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

公元11世纪中叶,东西教会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从欧洲传入亚、非、美洲。

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出现了什叶派和逊尼派。

基督教的传播方向:

巴勒斯坦欧洲亚洲

非洲

北非

美洲

佛教的传播方向:

朝鲜

中亚中国日本

越南

印度

东南亚

第12课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

1、时间、地点:

14—16世纪西欧(最先发生在意大利)

2、性质:

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3、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

4、代表人物:

①但丁:

是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

代表作:

《神曲》批判教会。

②达·芬奇:

他的绘画《蒙娜丽莎》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5、意义:

①猛烈的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取得了辉煌的成果②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③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二、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

①15世纪末由西欧经地中海到达东方的商路被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所控制②15世

纪以后,西欧工商业的发展,迫切要求到东方寻找黄金和市场。

条件:

帆船的改进、罗盘针

的运用和“地圆说”的传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组织者。

2、过程:

①哥伦布:

1492年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海地,发现了新大陆——美洲。

②达·伽马:

经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的西南海岸,第一个找到了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

③麦哲伦:

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率领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从而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科学

真理。

3、意义:

①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②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促进了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④同时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第13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原因:

1、资本主义的发展:

毛纺织业(最快)(圈地运动),形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2、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二、过程

1、开始:

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

2、内战:

克伦威尔领导“新模范军”经过内战打败王军,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3、独裁:

1653年克伦威尔驱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

4、结束:

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迎立他的女婿威廉三世和女儿玛丽二世为国王和女王。

三、《权利法案》

1、时间:

1689年机构:

英国议会目的:

限制王权

2、内容:

①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②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须经议会同意;③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3、意义:

标志着英国建立起了资产阶级专政君主立宪制政权。

第14课美国的独立

一、独立战争

1、原因:

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②美利坚民族要求摆脱英国的控制

2、过程:

①开始:

1775年4月列克星顿枪声

②建军:

大陆军总司令为华盛顿

③建国:

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发表

A时间:

1776年7月4日

B机构:

第二届大陆会议

C内容:

阐述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

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谴责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D意义:

标志美国的诞生。

④决定性战役:

萨拉托加战役(1777),后获得法国、荷兰的援助。

⑤1783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的独立。

3、性质和意义:

既是一场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二、1787年宪法

1、机构:

制宪会议2、内容:

①确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②实行三权分立

三、华盛顿

1、事迹

①独立战争中:

华盛顿在战争中指挥大陆军与英军作战,赢得国家的独立。

②国家初创中:

1789年当选第一任总统,1793年连任。

就任总统后:

A建立和完善民主法制B创立“合众国银行”,C统一货币,建立税制,D鼓励发展民族工业,E使新生的美国开始步入了正轨。

2、评价:

他被誉为“美国国父”,是历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第15课法国大革命

一、导火线:

三级会议的召开或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资产阶级属于第三等级)

二、开始:

1789年7月14日,起义者攻占巴士底狱

三、《人权宣言》

1、时间:

1789

2、机构:

制宪会议

3、内容:

①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②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意义:

①这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②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③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

四、1792年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政治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

五、罗伯斯比尔领导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也使法国大革命比较彻底。

六、拿破仑

1、上台: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执掌法国国家政权。

2、政策:

①对内:

A改革财政,制定法典,加强法制,强化国家机构。

B1804年,拿破仑废除共和国制度,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资产阶级军事独裁。

②对外:

A对外与欧洲反法同盟开战,解除了法国的外来威胁,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B后来拿破仑战争逐渐转变为对外侵略。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拿破仑帝国开始走向衰亡。

1815年,滑铁卢决战,拿破仑帝国彻底崩溃

③评价:

著名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第十六课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一、黑奴贸易欧洲

1、从事的国家:

葡萄牙最早,英国成为最大的奴隶贩子。

2、三角贸易路线:

(右图)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美洲非洲

1、历程:

①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大规模的殖民扩张

②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18世纪中叶成为海上霸主③19世纪成为日不落帝国

2、殖民地:

①美洲:

13个殖民地、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②非洲:

塞内加尔等地③亚洲:

凭借东印度公司侵略印度。

1757年克莱武侵占孟加拉,印度开始沦为殖民地,19世纪中叶,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三、殖民地的反抗斗争

1、拉丁美洲:

反抗西班牙领导人是玻利瓦尔“拉丁美洲的解放者”,奠定了拉丁美洲的政治格局。

2、印度:

反抗英国著名人物:

章西女王

第十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首先在英国发生

1、原因:

17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迫切要求生产技术的改进。

2、开始的时间和行业:

18世纪60年代棉纺织业

3、开始标志: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的“珍妮纺纱机”

4、完成:

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基本上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

二、重要发明

1、瓦特成功研制了改良蒸汽机。

1785年,改良蒸汽机开始用作纺织的动力机。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轮船和火车的出现

①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发明汽船,使人类进入“汽轮时代”。

②1814年,英国的“吏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旅行者”号。

人类进入“铁路时代”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成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3、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增长

4、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原因

19世纪70年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内容

1、电力的应用

①1831年,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电磁学理论。

②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2、电讯技术的兴起

①1876年,定居美国的英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

②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被誉为“无线电之父

3、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①内燃机:

内燃机的创制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提供了条件。

②汽车: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1896年,美国人福特制造出更加先进的四轮汽车,此后又建成了汽车装配线。

③飞机: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的飞机试飞成功,迈出了人类航空第一步。

三、“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是美国的大发明家,被称为“发明大王”。

人们称赞他是“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

电灯是他最重要的发明,它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照明方式。

第19课美国南北战争

一、美国领土的扩张

1、方向:

由东向西2、结果:

领土从大西洋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二、美国内战

1、根本原因是: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战争导火索:

1860年11月,主张废除奴隶制林肯当选总统。

3、南方的叛乱:

南方11州先后退出联邦,成立“美利坚诸州同盟”,以里士满为首都。

4、战争的爆发:

1861年4月,南方叛乱武装首先向北方挑起战争。

5、颁布的文件:

《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

《解放黑奴宣言》的见容和影响

①目的:

为扭转战局时间:

1862年

②内容:

废除黑奴制,规定:

叛乱各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