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村晚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236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村晚教学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村晚教学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村晚教学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村晚教学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村晚教学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部编版村晚教学设计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部编版村晚教学设计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部编版村晚教学设计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部编版村晚教学设计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部编版村晚教学设计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部编版村晚教学设计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部编版村晚教学设计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部编版村晚教学设计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部编版村晚教学设计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村晚教学设计1.docx

《部编版村晚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村晚教学设计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村晚教学设计1.docx

部编版村晚教学设计1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

教学目标

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难点分析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方法

1.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通过反复研读古诗,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写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中包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所学的古诗再现了古代少年儿童五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雷震的《村晚》。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简介作者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

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

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2.理解课题。

(1)谁来说说“村晚”意思:

就是乡村的傍晚的风景画。

(指名回答)

(2)解题: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3.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

(2)朗读指导。

(指名生朗读)

(3)听录音,读出古诗的节奏。

(4)探究读:

通过朗读说说诗中哪两句诗写的是景,哪两句诗写的是人?

(指名回答)

写景: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写人: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有感情的朗读前两句诗句,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写了什么。

出示: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指名生朗读)

释词:

(指名回答已懂的字词意思)

(1)陂(bēi):

池岸。

(2)衔:

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含住了。

(3)浸:

淹没。

(4)寒漪(yī):

让人感到寒意的水中的波纹。

诗句意思: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让人感到寒意的粼粼波光。

(指名生说后归纳)

出示: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指名生朗读)

释词:

(指名回答已懂的字词意思)

(1)归去:

回去。

(2)横牛背:

横坐在牛背上。

(3)腔:

曲调。

(4)信口:

随口。

诗句意思: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指名生说后归纳)

5.诗文赏析

(1)交流学习: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①“衔”和“浸”写出了什么。

②这两句诗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③“草满池塘水满陂”中的两个“满”字的作用是什么?

(2)交流学习: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从“横“和“信“这两个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6、再读古诗,说说古诗的大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的大意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村晚

宋代: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山村晚景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天真可爱

 

小结

《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含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字词,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

2.品味词句,感受杨氏子的聪明过人。

3.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喜爱文言文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并读懂故事,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妙在何处。

教学过程

一、揭题入文

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板书课题)

解题:

理解“氏”“子”,进一步解释“杨氏之子”。

运用:

让学生用这种方法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

揭题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氏”“子”两个字的理解,进一步破解课题的意思,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词语精练程度的区别。

]

二、熟读释义,初识“聪惠”

1.初读课文,感受文言。

师:

自由朗读全文,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读,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较难读好、句子意思也较难理解等特点。

2.指名读文,相机正音。

指导多音字“为”和“应”的正确读法。

3.指导读文,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教师范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学生看大屏幕上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自由练读。

指名比赛读。

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

4.合作学文,理解文义。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课文。

“开火车”翻译课文,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词语:

“惠”“诣”“乃”“家禽”“应声”“未闻”“夫子”。

学生连起来说说整篇课文的意思,先在四人小组里说,再指名说一说。

5.对照朗读,加深理解。

出示本文的文言版本与白话版本,师生配合朗读。

6.趣味朗读,积累背诵。

过渡:

现在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流畅、更有滋味。

课文呈现方式一:

(有节奏符号)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课文呈现方式二:

(无节奏符号)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课文呈现方式三:

(无标点符号)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课文呈现方式三:

(无标点符号,竖排)

课文呈现方式四:

(独留标题)

杨氏之子

教师引导学生在前面积累的基础上背诵出全文。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设计了读的三个层次。

其一,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特别强调“为设果”的“为”和“应声答曰”的“应”的读音,然后请学生完整地读课文,巩固字音。

其二,教师范读,强调文言文在朗读时的节奏感,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读出句子的味道。

其三,学生理解文本后朗读。

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原文,逐步加大难度,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使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背诵任务在一遍遍挑战中完成了。

]

三、读赏结合,感悟“聪惠”

过渡:

文章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

那么文中的杨氏子又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1.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抓中心句学习。

课件出示中心句: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抓中心词品读:

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了他的“聪惠”?

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能体现杨氏子“聪惠”的句子,并用抓关键词学习的方式进行品读。

课件出示句子:

为设果,果有杨梅。

引导学生关注“为设果”这个词,得出:

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了杨氏子的懂礼、乖巧。

课件出示句组1: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过渡:

孔君平和杨氏子的对话确实妙不可言,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

课件出示句组2: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汝(尔)家果。

引导学生比较句组2中两种表述的区别。

“君”和“汝(尔)”在古时候都表示“你”的意思,但是“君”是尊称,而“汝(尔)”有轻慢之意。

很显然,孔君平对杨氏子“为设果”的行为非常赞赏,产生了逗逗杨氏子的想法,所以措辞用了敬语,对杨氏子是尊重的。

课件出示句组3: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儿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引导学生比较句组3中的两种表达方式,“应声”让人感受到杨氏子在孔君平话音一落就对答,说明他反应快,极其机敏。

课件出示句组4: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儿答曰:

“孔雀是夫子家禽。

引导学生比较句组4中的两种表达方式,我们从“未闻”这个词感受到了杨氏子针对孔君平的谦逊有礼,采用了委婉的回应,可见他以礼还礼、进退得度的“聪惠”。

过渡:

说到“以礼还礼”,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对话,你还能发现什么?

课件出示句组5: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引导学生关注“君”“夫子”两个词都是敬语。

“夫子”在古时候是对男子的尊称。

孔君平用“君”表示对杨氏子的尊敬,杨氏子就尊孔君平为“夫子”,既说明杨氏子懂礼,又表现了他的“聪惠”。

3.教师总结:

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抓住关键词“君”“夫子”“未闻”“应声”这四个词,采用换词法、去词法进行比较,感受到杨氏子不卑不亢、有礼有度、委婉巧妙地将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的说法轻巧地还至孔君平。

在兵法上,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他没有生硬直白地反击:

“孔雀是夫子家禽。

”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委婉地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又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巧妙的回答体现了他的“聪惠”。

抓关键词,用换词法、去词法比较体会词语表达的内涵,这些方法在文言文学习中是常用的,希望同学们能记住。

四、演说活动,实践“聪惠”

师:

这么“聪惠”的孩子,你喜欢吗?

你来演演这个“聪惠”的孩子吧!

第一场:

师生合作演原文。

第二场:

按照师生的姓氏修改原文表演。

第三场:

随机指两位学生,要求他们根据对方的姓氏,即兴修改原文表演。

[设计意图:

师生、生生合作表演,相机以学生的姓氏来让学生套着文章的格式即兴创作、表演,现场考验学生,加深学生对杨氏子机智语言的理解。

]

五、课后作业,迁移“聪惠”

1.延伸阅读,巩固学法。

课件出示: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问题:

(1)给文章画上节奏,朗读并初步理解。

(2)用学习《杨氏之子》的方法,借助注释边读边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2.拓展:

阅读《世说新语》。

六、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遵从简洁的原则,紧扣杨氏子语言中蕴含的智慧,联系中国传统道德——“五常”的内容,从杨氏子的言(说果)、行(设果)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智”“礼”要求的熏陶,实现由文本到生活的提升。

]

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行文简洁,不足百字,却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

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畏惧其艰涩难懂。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我在教学中抓住“聪惠”这个关键词,设计了以读、品、演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流程。

在实际的教学流程中,重点落实了以下三个要点。

一、读,有“变”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理解杨氏子的回答妙在何处”为教学重难点,以理解文言文为突破口。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习惯,然后指名大声朗读,再出示标注课文节奏的文本,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注意停顿,紧跟着提示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带着理解再读课文,最后变换课文呈现方式让学生读,最后一种形式是只出示标题,学生经历了前面多次的读后,很顺利就能背诵出原文,实现课堂背诵的水到渠成。

通过几次读的变化,学生从正音、节奏、译读、变读中走进了文本。

二、品,有“法”

根据“单元目标”——感受语言的魅力,我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把“品味词句,感受杨氏子的聪明过人”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感受语言的妙处,离不开品词析句,我让学生一开始就抓住中心句,以及中心句中的关键词,采用换词法、去词法,用课件把句子、句组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比较,并得出结论。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此时,我总结了本环节的学法。

学习方法的提炼,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演,有“味”

课堂表演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活学、活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

课堂表演对于小学生并不新鲜,但是本课的表演因为要用文言文的句式,难度稍高,对学生来说有了挑战的乐趣。

我在表演难度方面还设计了梯度——首先是师生合作演原文,然后是按照师生的姓氏修改原文表演,最后是随机指两位学生,要求他们根据对方的姓氏,即兴修改原文表演。

这三个情景表演的难度逐层上升,极大考验了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中国语言的魅力。

村晚

教学背景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古诗所描写的情景又都与儿童有关,反映儿童生活,我校是乡村学校,学生可能有着相似的亲身经历,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的共鸣,进而在阅读古诗中获得感知,并加以模仿,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漪”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晚》。

3、根据注释和借助插图,理解古诗《村晚》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4、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道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今年几岁了?

师:

九岁,十岁的你们,正处在美好快乐的童年时期。

那就说说你们生活中的童年吧。

看!

你们多么开心,那么活泼可爱。

出示课件2。

2、谈话引出作者。

让我们看看古时候宋代诗人雷震他看中的童年,是怎么样的呢?

出示课件3。

作者介绍: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

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进士。

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二、朗读古诗。

下面我们来欣赏这首诗,注意古诗朗诵的节奏,停顿的技巧,体会怎么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韵律美。

出示课件4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1、会读生字:

yi

2、会读诗句:

注意把这首诗的韵脚“陂、背”读得清晰、响亮。

3、据说从古到今,描写儿童生活题材的诗很少,村晚就是其一,尤为珍贵,是诗中名篇,我们应多读。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扣紧诗的题目,正确、流利的诵读,为理解古诗的大意做好铺垫。

三、理解诗题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诗题《村晚》,出示课件5

村:

乡村;晚:

傍晚。

诗题“村晚”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有的诗题直接揭示了诗的基本内容,只要读懂诗题的意思,我们就能初步感知全诗的主要内容。

四、明诗意,想诗境

那么怎样读懂诗句的意思呢?

基本方法是借助文中的注释,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还要抓住关键字进行组词来理解,通过想象把理解到的语言文字进行形象的转化,生动地在脑海中呈现。

出示课件6,大家看,古诗旁边有注解,下面还有插图,我们可以利用注解和关键字组词的办法来帮助你理解诗句。

1、我们来看第一句“草满池塘水满陂”。

出示课件7

结合注释说一说“陂”是什么意思。

(池岸)想象一下两个“满”字分别是什么满了?

是什么意思?

(青草茂盛;池水高涨)两个“满”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草生机勃勃的景象和池水满塘的美景。

诗句意思: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

2、第二句“山衔落日浸寒漪”,出示课件8

“漪”是什么意思。

(水中的波纹)“衔”、“浸”又是什么意思?

(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淹没、倒映。

)山衔落日,采用拟人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

这句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什么画面?

(看到了落日挂在山头、倒映在水中的情形。

)诗句意思:

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淹没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3、第三句“牧童归去横牛背”,出示课件9。

“横”是什么意思,(横坐)。

“横”字写出了牧童可爱调皮的形象。

诗句意思: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

4、第四句“短笛无腔信口吹”,出示课件10。

“腔”、“信口”分别是什么意思。

(曲调;随口)“无腔”和“信口”两个词语使一个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诗句意思:

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5、我们看,整首诗描绘了乡村傍晚的景色,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

【设计意图】诗句的理解,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品读古诗,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古诗描写的情景中,入情入境,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五、读古诗,悟诗情

1、出示课件11。

你们看,诗的一、二句诗人即景而写,描绘乡村的晚景多美啊!

三、四句因人而发,描写牧童的生活多么悠闲自在呀。

于是勾起了人无限的遐想,特别是牧童骑在牛背上随意吹着短笛的悠闲自得,让人无比向往。

整幅画面,是那样悠然人乐,人与大自然显得那样和谐,看出诗人对田园生活多么的喜爱和向往。

2、我们读出诗人那种喜爱和向往之情吧,也请你试着背诵这首诗吧。

出示课件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赏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古诗,背诵古诗,达到积累记背古诗的目的。

六、拓展延伸

课后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出示课件13

1、请把《村晚》一诗的内容讲解给父母听并背诵这首诗。

2、根据古诗《村晚》的内容,展开想象,改写成短文。

七、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