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254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docx

测绘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淮海工学院

实习报告书

题目:

毕业实习

学院:

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

测绘工程

班级:

测绘082

姓名:

学号:

 

2012年4月1日

1引言·································································1

1.1实习名称·························································1

1.2实习目的·························································1

1.3实习时间与单位、地点··············································1

1.4实习项目简介·····················································2

1.5实习项目安排·····················································2

2测区概况····························································2

2.1测区的地理位置···················································2

2.2交通条件·························································2

2.3气候、地形与地貌··················································2

3实习过程····························································2

3.1沉降观测综述·····················································2

3.2高程控制测量·····················································5

3.3基准点观测·······················································7

3.4沉降点观测·······················································7

3.5沉降观测数据处理·················································9

4实习心得···························································10

5实习日记···························································11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社会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故而开展毕业实习必不可少。

毕业实习是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在校期间最后一次全面性、总结性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我们大学生走出校园的第一个舞台以及告别学生角色的一个桥梁。

平常学到的都是书面上的知识,能不能把我们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工作中是我们能否适应社会的基本体现。

如果不能巧妙的应用理论知识,我们学的再好那也是纸上谈兵。

而毕业实习正好就给了我们一个在投身社会工作之前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联系起来的机会,通过毕业实习,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以下三点宝贵的财富:

一是加深对职业与行业的了解,确认喜欢或擅长的职业,二是为从学生向职场人士转变做准备,三是增强找工作时的竞争优势。

通过毕业实习,从找工作到找到工作到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的点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体会到很多,相信此次经历多我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1.1实习名称

毕业实习。

1.2实习目的

(1)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开展毕业实习,就是使学生校外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的,保证实践教学活动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2)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课本课程的基本理论、水准仪、全站仪以及GPS的理解与使用,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3)毕业实习是我们在校外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习、实验、课程设计以后的一次综合性生产技能锻炼实习,其目的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特别是测绘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课程实践,通过参加实际工作,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1.3实习时间与单位、地点

实习时间:

2012年2月24日—3月31日。

实习单位:

杭州新海建设工程实业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

实习地点:

长春市经济开发区洋浦大街3188号。

1.4实习项目简介

本次实习项目是杭州新海建设工程实业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承接的长春市经济开发区长春澳海新海建设集团的小区住房变形监测任务。

1.5实习项目安排

我是2012年2月24日到达实习公司,去时测区内控制点已经布设完毕,在实习公司我参与完成了余下的监测任务。

2测区概况

2.1测区的地理位置

长春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带,欧亚大陆东岸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是东北地区天然地理中心,东北亚几何中心,东北亚十字经济走廊核心。

总面积20604平方公里。

居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2’。

幅员20604平方公里。

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

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地势平坦开阔。

2.2交通条件

测区内过往私家车流量较多,过往行人较多较频繁;测区边道路交通繁忙,车流量很多,影响测量进度和精度。

2.3气候、地形与地貌

2.3.1气候条件

长春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适中的气候特征,为人类开发和利用大自然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

2.3.2地形条件

测区内地势比较平坦,道路平直。

3实习过程

3.1沉降观测概述

3.1.1沉降观测的目的

监测建筑物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沉降),以确保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安全。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3.1.2沉降产生的主要原因

(1)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即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大气温度、土壤的物理性质等;

(2)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即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及动载荷(如风力、震动等)的作用。

3.1.3沉降观测的原理

定期地测量观测点相对于稳定的水准点的高差以计算观测点的高程,并将不同时间所得同一观测点的高程加以比较,从而得出观测点在该时间段内的沉降量:

(1)

式中:

i——观测点点号;

J——观测期数。

3.1.4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挖填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临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右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及其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3.1.5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宾馆等高级建筑物)等形式。

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

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气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普通观测点的埋设见图1,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见图2。

 

 

3.1.6观测精度要求

(1)先根据表1,确定最终沉降量观测中误差;

表1最终沉降量之观测中误差的要求

序号

观测项目或观测目的

观测中误差的要求

1

绝对沉降(如沉降量,平均沉降量等)

1、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工程,可按低、中、高压缩性地基土的类别,分别选±0.5mm、±1.0mm、±2.5mm;

2、对于特高精度要求的工程可按地基条件,结合经验与分析具体确定。

2

1、相对沉降(如沉降差、地基倾斜、局部倾斜等)

2、局部地基沉降(如基坑回弹、地基土分层沉降),以及膨胀土地基变形。

不应超过其变形允许值的1/20

3

建筑物整体性变形(如工程设施的整体垂直挠曲等)

不应超过允许垂直偏差的1/10

4

结构段变形(如平置构件挠度等)

不应超过允许值的1/6

5

科研项目变形量的观测

可视所需提高观测精度的程度,将上列各项观测中误差乘以1/5~1/2系数后采用

(2)再以最终沉降量观测中误差估算单位权中误差μ,估算公式为:

(2)

(3)

式中:

——沉降量s的观测中误差,mm;

——沉降差Δs的观测中误差,mm;

——网中最弱观测点高程(H)的权倒数;

——网中待求观测点间高差(h)的权倒数。

3.1.7观测周期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载情况而定。

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2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

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

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可每隔2~3月观测一次。

(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

除有特殊要求者外,一般情况下,要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

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如下规定:

砂土地基2年,膨胀土地基3年,粘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

(3)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几天一次、或逐日、或一天几次的连续观测。

(4)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有几种方法进行判断:

A.根据沉降量于时间关系曲线来定;B.对重点观测荷科研观测工程,若最后三期观测中,每期沉降量均不大于

倍测量中误差,则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C.对于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3.1.8沉降观测的工作方式

作为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水准点一定要有足够的稳定性,水准点必须设置在受压、受震的范围以外。

同时,水准点与观测点相距不能太近,但水准点和观测点相距太远会影响精度。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沉降观测一般采用“分级观测”方式。

将沉降观测的布点分为三级:

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分两级进行:

(1)水准基点——工作基点;

(2)工作基点——沉降观测点。

工作基点相当于临时水准点,其点位也应力求坚固稳定。

定期由水准基点复测工作基点,由工作基点观测沉降点。

如果建筑物施工场地不大,则可不必分级观测,但水准点应至少布设3个,并选择其中最稳定的一个点作为水准基点。

3.2高程控制测量

3.2.1高程控制的网点布设要求

(1)对于建筑物较少的测区,宜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对于建筑物较多且分散的大测区,宜按两个层次布网,即由控制点组成控制网、观测点与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

(2)控制网应布设为闭合环、结点网或附和高程路线。

扩展网亦应布设为闭合或附合高程路线。

(3)每一测区的水准基点不应少于3个;对于小测区,当确认点位稳定可靠时可少于3个,但连同工作基点不得少于3个。

水准基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基岩层或原状土层中。

在建筑区内,点位与临近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临近建筑物基础的深度。

在建筑物内部的点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地基土压缩层的深度。

(4)工作基点与联系点布设的位置应视构网需要确定。

作为工作基点的水准点位置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建筑物基础深度的1.5~2.0倍。

工作基点与联系点也可在稳定的永久性建筑物墙体或基础上设置。

(5)各类水准点应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点。

3.2.2高程测量精度等级和方法的确定

(1)测量精度的确定

先根据表1,确定最终沉降量观测中误差;再根据公式

(2)或公式(3)估算单位权中误差μ;最后根据μ与表1的规定选择高程测量的精度等级。

(2)测量方法的确定

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

当测量点间的高差较大且精度要求较低时,亦可采用短视线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3.2.3几何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见表2、表3和表4)

表2仪器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

变形测量等级

仪器型号

水准尺

观测方法

仪器i角要求

特级

DSZ05或DS05

铟瓦合金标尺

光学测微法

≤10º

一级

DSZ05或DS05

铟瓦合金标尺

光学测微法

≤15"

二级

DS05或DS1

铟瓦合金标尺

光学测微法

≤15"

三级

DS1

铟瓦合金标尺

光学测微法

≤20"

DS3

木质标尺

中丝读数法

注:

光学测微法和中丝读数法的每测站观测顺序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表3水准观测的技术指标

等级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视线高度

特级

≤10m

≤0.3m

≤0.5m

≥0.5m

一级

≤30m

≤0.7m

≤1.0m

≥0.3m

二级

≤50m

≤2.0m

≤3.0m

≥0.2m

三级

≤75m

≤5.0m

≤8.0m

三丝能读数

表4水准观测的限差要求(单位:

mm)

等级

基辅分划(黑红面)读数之差

基辅分划(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

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

特级

0.15

0.2

≤0.07

≤0.15

一级

0.3

0.5

≤0.3

≤0.2

≤0.45

二级

0.5

0.7

≤1.0

≤0.7

≤1.5

三级

光学测微法

1.0

1.5

≤3.0

≤2.0

≤4.5

中丝读数法

2.0

3.0

注:

n为测站数。

3.3基准点观测

3.3.1观测内容

采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之间的高差,水准路线宜构成闭合形式。

3.3.2观测周期

基准点观测的周期一般为1天或半天,即1天观测1次或1天观测2次。

3.3.3精度要求

精度要求为:

每公里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中误差不大于0.5mm,即:

≤0.5mm(4)

=1/

(5)

式中:

——各测段往返测高差之差值;

n——测段数;

——各测段的权值;

——各测段水准路线长度,以km为单位。

3.3.4观测方法

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方法。

3.3.5具体措施

(1)观测前,仪器、标尺应晾置30min以上,以使其与作业环境相适应;

(2)各期观测应固定仪器、标尺合固定观测人员;

(3)各期观测应固定仪器位置,即安置水准仪时要对中;

(4)读数基辅差互差ΔK≤0.4mm

3.4沉降点观测

3.4.1观测内容

采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工作基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的高差,水准路线多构成闭合形式,或在多个工作基点之间构成附合形式。

3.4.2观测周期

不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根据建筑物本身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大坝变形观测是长期的,沉降观测的周期一般为半,即每天观测2次。

3.4.3精度要求

大坝沉降观测最弱点沉降量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1mm的精度要求,即:

≤±1.0mm

3.4.4观测方法

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变形测量等级取“一级”或“二级”。

3.4.5具体措施

建筑物沉降观测大部分观测是在建筑外廊进行的,有的建筑构造复杂,作业不便;为了保证精度,除执行国家规范的有关规定外,还根据生产单位的作业经验,对沉降观测补充如下具体措施:

(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

要求:

(1)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3个以上水准点,其间距不大于100米;

(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2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米),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3)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设置稳固后及时进行。

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待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

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十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十500mm)。

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5)统计表汇总

①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②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

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③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可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

特别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对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

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还可找出同一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主要因素,指导施工单位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指导施工,同样也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设计出更完善的施工图纸。

(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①每次观测前(包括进出廊道前后),仪器、标尺应晾置30min以上;

②各期观测应固定仪器、标尺合固定观测人员;

③设置固定的架镜点和立尺点,使每次往返测量能在同一线路上进行;

④仪器至标尺的距离不宜超过50m,每站的前后视距差不宜大于1m,前后视距累积差不宜大于3.0m,基辅差误差不得超过0.40mm

3.5沉降观测数据处理

3.5.1观测资料的整理

(1)校核:

校核各项原始记录,检查各次变形观测值的计算有否错误;

(2)填表:

对各种变形值按时间逐点填写观测数值表;

(3)绘图:

绘制各种变形过程线,建筑物变形分布图等。

3.5.2沉降观测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

(1)曲线在首次观测后即发生回升现象

在第二次观测时即发现曲线上升,至第三次后,曲线又逐渐下降。

发生此种现象,一般都是由于首次观测成果存在较大误差所引起的。

此时,如周期较短,可将第一次观测成果作废,而采用第二次观测成果作为首测成果。

因此,为避免发生此类现象,编者建议首次观测应适当提高测量精度,认真施测,或进行两次观测,以资比较,确保首次观测成果可靠。

(2)曲线在中间某点突然回升

发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多半施因为水准基点或沉降观测点被碰所致,如水准基点被压低,或沉降观测点被撬高,此时,应仔细检查水准基点核沉降观测点的外形有无损伤。

如果众多沉降观测点出现此种现象,则水准基点被压低的可能性很大,此时可改用其他水准点作为水准基点来继续观测,并再埋设新水准点,以保证水准点个数不少于三个;如果只有一个沉降观测点出现此种现象,则多半是该点被撬高(如果采用隐蔽式沉降观测点,则不会发生此现象),如观测点被撬后已活动,则需另行埋设新点,若点位尚牢固,则可继续使用,对于该点的沉降量计算,则应进行合理处理。

(3)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

产生此种现象一般是由于水准基点下沉所致。

此时,应根据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来判断出最稳定的水准点,以此作为新水准基点,将原来下沉的水准基点废除。

另外,埋在裙楼上的沉降观测点,由于受主楼的影响,有可能会出现属于正常的渐渐回升的现象。

(4)曲线的波浪起伏现象

曲线在后期呈现微小波浪起伏现象,其原因一般是测量误差所造成的。

曲线在前期波浪起伏所以不突出,是因下沉量大于测量误差之故;但到后期,由于建筑物下沉极微或已接近稳定,因此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