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9464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docx

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范本模板

2011年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

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滇池癫狂颠簸白癜风

     B.晕车愠色酝酿熨斗

     C.籍贯慰藉嫉妒辑录

     D.血泊血压献血血汗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松弛精粹思辨遴选

     B.粗犷气概瑰宝发韧发轫

     C.匮乏修葺倾刻赝品

     D.人情世故有恃无恐额首称庆鬼鬼祟祟

1.【答案】B

      【解析】A项滇池Diān:

素有“高原明珠”之美称的淡水湖,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

癫狂、颠簸都是diān。

白癜风diàn:

皮肤生斑点后变白色的皮肤病名.

     B项晕车、愠色、酝酿、熨斗都读yùn.

     C项慰藉jiè:

安慰、抚慰.嫉妒jídù

     D项血泊xuè、血压xuè、献血xiě、血汗xuè。

2.【答案】A

     【解析】B项“发韧”当为“发轫(rèn)"。

     C项“倾刻”当为“顷刻(qǐng)”。

     D项“额首称庆”当为“额手称庆”。

分析:

     识记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语知的掌握情况,体现在试卷上主要是对字音、字形等内容的考查,所考查的这些内容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因为语文学习的所有内容都是建立在识记的基础上的,没有了对这些内容的识记,听说读写就没有了根基,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复习时,要准确把握常见字的音、形,做到见到的会读、会读的能写、能写的知道意思.

     另外,要熟读要求掌握的字词,要能够正确地识记语音,就要熟练掌握汉语拼

字义(1分)

3.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释义正确的一组是(   )

     A.因循守旧(沿袭)   秣马厉兵(战士)   良莠不齐(狗尾草)

     B.镂骨铭心(刻)   嘉言懿行(美好的)   意兴阑珊(将尽;衰落)

     C.家徒四壁(仅仅)   无耻谰言(吹嘘)   力能扛鼎(用单手举重物)

     D.焚膏继晷(月影)   当(应当)仁不让   管窥蠡(瓢)测

【答案】B

【解析】A项秣马厉兵:

喂饱马匹,磨快兵器。

喻指准备作战或比赛.厉:

磨(“厉",古同“砺”).兵:

兵器。

秣:

喂养。

因循守旧:

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

因循:

沿袭;守旧:

死守老的一套。

良莠(yǒu)不齐:

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莠:

狗尾草,很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

     C项无耻谰(lán)言:

指不知羞耻的无赖话。

谰言:

诬蔑、抵赖的话,毫无根据的话.“谰”不能解释为“吹嘘"。

力能扛(gāng)鼎:

形容气力特别大。

亦比喻笔力雄健。

扛:

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

三足两耳的青铜器。

     D项焚膏继晷(guǐ):

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焚:

燃烧;膏:

油脂,指灯烛;继:

继续,接替;晷:

日影或者指一种古代的计时工具。

“晷"不能解释为“月影".管窥蠡(lí)测: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管:

竹管;蠡:

贝壳做的瓢。

窥:

从小孔向外看。

分析:

     成语是专转本考试必考内容,由于成语词汇量大,识记和运用有一定难度,不可能靠短期的突击来提高成绩。

为提高成语题应试能力,对成语的复习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注重平时的积累。

     二、掌握猜读词义的一些方法。

做好成语题,准确理解成语意是关键,理解是前提,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再结合语境分析判断、运用。

     三、了解成语运用中常犯的错误。

音修辞(1分)

4.下列句子使用拟人修辞格的一项是(    )

     A.天潮潮地湿湿,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B.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C.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都江堰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D.这种事在贝多芬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甚至在他已老到像一头苍熊时,他仍然是一只未经驯服的熊崽子。

【答案】C

【解析】A句出自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比喻修辞类的暗喻,比喻词为“是”,把抽象的思想比喻是天地一样潮湿,形象生动。

     B句出自元代诗人萨都刺的词《百字令•登石头城》,比喻修辞类的明喻,本体为“白骨”,比喻词为“如”,喻体为“雪”.

     C句出自余秋雨的散文《都江堰》,拟人修辞,都江堰当做只知奉献的乡间母亲,物化为人来写突出都江堰与长城的不同品格。

     D项出自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散文《贝多芬百年祭》,拟物修辞,把贝多芬的容颜比拟为一头苍熊,但其精神是未经驯服的熊崽子。

分析:

     专转本考试的选择题中,还有单纯的修辞题。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纲的一个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在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比较小,涉及的面也不是很广,因而很多考生并不重视这一知识点的复习,甚至在复习时把它排除在外,认为这不是重点.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且不说修辞手法的使用对写作的作用,单从语言表达与阅读鉴赏上看,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方案,熟练运用语音知识,如声母、韵母、声调符号、拼音规则等.

 病句(1分)

5.下列各句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本市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20%速度,大踏步向前发展。

"这句话有语法错误.

     B.“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句中的虚词“而”表转折关系。

     C.“庄公寤生,惊姜氏。

”句中的“寤”是“牾"的借字,应理解为“逆"、“倒着”。

     D.“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彼且奚适也?

"这两个句子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B

【解析】A项“总产量”可以和“递增”搭配,但是和“发展”搭配不当,应该为“提高”。

     B项出自《荀子•天论》,句中虚词“而”表示并列关系。

译为:

加强农业这个根本,同时节约费用,那么天就不能使他贫穷.

     C项出自《左传•隐公六年》,这里是通假字,通“牾”,倒着。

“寤生”就是倒生,胎儿诞生的时候头先出来,庄公出生的时候脚却先出来,所以“惊姜氏”.

     D项前一句话出自《左传•僖公四年》,翻译为:

楚国就把方城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正确语序是“楚国以方城为城,以汉水为池”,方城、汉水做宾语要前置;后一句话出自《庄子•逍遥游》,正确语序为“彼且适奚也?

”,“奚"作为疑问代词“什么”,是“适”的宾语,要前置。

翻译为:

它将飞往什么地方呢?

分析:

     细看专转本考试的试题,从中可以发现,其对病句的辨析基本是以判断正误的客观题型出现的,其中涉及语序、搭配、成分、结构等语法问题的较多,其次是语意及逻辑问题。

     总之,试卷中的病句辨析题有一定的难度,“病因"不是很容易看得出来。

我们做此类题,除了熟练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逻辑知识外,一定要“惕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解决了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仔细地琢磨句子,细察猜析,切莫轻易相信平时的“语感",要克服粗枝大叶套用程式的弊端。

文学常识(10分)

6.下面关于明清两代科举制度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每两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孝廉

     B.举人参加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C.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鼎之三足,故称“鼎甲”。

     D.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7.下列诗词名句与作者排序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A.张若虚、王之涣、柳永、纳兰性德 

     B.张九龄、孟浩然、秦观、李清照

     C.张若虚、孟浩然、秦观、纳兰性德 

     D.张九龄、王之涣、柳永、李清照

8.以下作品,朝代、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氏孤儿》——元代——郑光祖

     B.《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明代——张养浩

     C.《官场现形记》——清代—-刘鹗

     D.《病梅馆记》—-清代——龚自珍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先秦散文,一类是历史散文,以叙事记言为主,主要著作有《左传》、《战国策》等;一类是诸子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

     B.自魏晋以来,辞赋骈偶化的倾向日渐明显。

至南北朝时期,骈赋已成为文人赋作的主要形式,南北朝骈赋作家以鲍照、江淹、庾信、阮籍等为代表。

     C.唐传奇是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代表作有蒋防的《霍小玉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等。

宋元话本以历史演绎和佛经故事为主,对明清小说产生直接影响.

     D.《三国演义》是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

《金瓶梅》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安文学”是指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学。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指建安至东晋的一段时间,其代表作家包括曹操、曹植、建安七子等.

     B.“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C.“前后七子”是明代两个文学流派的合称。

“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D.“南洪北孔”是明代戏曲家洪昇与孔尚任的并称。

洪昇是南方人,孔尚任是北方人,他们所作的《长生殿》、《桃花扇》负有盛名,故称.

1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觐在古代指臣子朝见君主。

 

     B.寒食节在清明节后一日或二日。

     C.孝悌指孝顺父母,敬爱兄弟. 

     D.少牢指祭祀时只用牛羊二牲。

12。

“适用于公布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的文体是(    )

     A。

通知     B.通告     C.报告     D.通报

13。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曹禺是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茶馆》、《北京人》等。

     B.《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表现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

     C.徐志摩的抒情诗《再别康桥》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

     D.郁达夫的小说《沉沦》是作者在英国留学时期情感和思想的写照,具有鲜明的自传性。

14.下列关于当代文学史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称为第一篇“真正具有现代派小说味"的作品是铁凝的《你别无选择》。

     B.余秋雨的散文包含着对文化的深刻思考,将新时期散文推向了新的境界,其代表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

     C.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中国小说创作中涌现出“新写实主义”潮流,刘醒龙的《单位》、池莉的《烦恼人生》和方方的《风景》是其代表作品。

     D.“文革”结束后,中国文艺创作有复苏迹象,被称为“三只报春的燕子"的是刘心武《班主任》、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和王蒙的《春之声》。

15。

下列关于作家、国别以及作品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雨果——法国——《巴黎圣母院》

     B.莱蒙托夫——俄国——《静静的顿河》

     C.拉伯雷——意大利—-《巨人传》

     D.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呼啸山庄》

6.【答案】A

      【解析】A项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不是两年)举行一次。

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秀才)、监生、贡生均可参加。

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叫“秋闱(闱,考场)。

"。

按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分三场进行考试,每场考三天。

考中的称为“举人",头名举人称“解元”。

中了举人便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7.【答案】D

      【解析】A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     

     B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代王之涣《凉州词》。

     C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南宋柳永《蝶恋花》。

     D项“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出自宋代李清照《一剪梅》.  

8.【答案】D

     【解析】A项《赵氏孤儿》作者是元代纪君祥。

      B项张养浩,元代著名散曲家,代表作有散曲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C项晚清谴责小说家李伯元。

9.  【答案】B

     【解析】B项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不是南北朝人。

10.【答案】C

       【解析】A项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

     B项唐宋八大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白居易是中唐代提倡“新乐府”诗歌的诗人.

     D项清代初年,剧坛出现了洪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传奇剧作家。

11.【答案】A

        【解析】B项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C项孝悌(tì):

孝,指孝顺父母;悌,指敬爱兄长。

     D项古代祭祀用羊、豕(猪)各一头,叫做“少牢”.

12.【答案】B

     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事项时使用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知照性、专业性、约束力。

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13.【答案】C

       【解析】A项话剧《茶馆》的作者是老舍.

     B项《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D项《沉沦》是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情感和思想的写照。

14.【答案】B

       【解析】A项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称为第一篇“真正具有现代派小说味"的作品是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

     C项“新写实主义小说"开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D项“三只报春的燕子”:

白桦的剧本《曙光》;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15.【答案】A

       【解析】B项《静静的顿河》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

     C项拉伯雷,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

     D项《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

分析:

     文学常识是专转本考试语文试卷上的“常客”.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

平时要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因为文学、文化常识是与名著分不开的。

但是有的考生不从读原著入手掌握文学常识,复习抓不住重点,眉毛胡子一齐抓,其结果,往往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文学常识,就容易在干扰项面前前举棋不定,以致把答案弄错。

文学常识的识记应围绕名家名篇有重点地进行,要从宏观上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要对有关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题材、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等有着一定的了解,这样做起题来才能游刃有余,面面俱到。

文学作品赏析(15分)

26.阅读下面这首词,请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艺术手法等角度,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15分)

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6.【答案】

     【赏析答案】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双调,咏物寓志,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

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多么冷落凄凉!

无人过问的梅花,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驿外断桥、暮色、黄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

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下阕托梅寄志,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它开得最早的梅花,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

“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

从侧面讽刺了群芳。

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

在词中,写物与写人,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

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

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傲,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依旧保持着清香。

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全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

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分析:

      文学作品阅读压轴题都是赏析题,分值都在15分左右,可见,赏析题型成为仅次于作文的板块。

这种考查方式,改变了以往单单注重积累而忽视赏析的观点,不仅考查了诗词的理解,而且对诗词的诵读也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文学作品赏析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能力层次较高的创造性活动。

目前,诗词赏析可说是考试复习的盲点,考生怕这类题,得分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如何解题,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言传”。

所以要正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就应该掌握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以及作者的总体创作情况,品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准确把握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的色彩基调,不能犯褒贬错位、轻重失误的错误,然后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现代文阅读(10分)

自言自语(其六)

史铁生

     自然之神以其无限的奥秘生养了我们,又以其无限的奥秘迷惑甚至威胁我们,使我们不敢怠慢不敢轻狂,对着命运的无常既敬且畏。

我们企望自然之母永远慈祥的爱护,但严厉的自然之父却要我们去浪迹天涯自立为家。

我们不得不开始了从刀耕火种到航天飞机的创造历程。

日日月月年年,这历程并无止境,当我们千辛万苦而又怀疑其意义何在之时,我们茫然若失就一直没能建成一个家。

太阳之火轰鸣着落在地平线上,太阳之光又多情地令人难眠,我们想起:

家呢?

便起身把这份辛苦、这份忧思、这份热烈而执着的盼望,用斧凿在石上,用笔画在墙上,用文字写在纸上,向自然之神倾诉,为了吁请神的关注,我们又奏起了最哀壮的音乐,并以最夸张的姿式展现我们的身躯成为舞蹈。

悲烈之声传上天庭,悲烈之景遍布四野,我们忽然茅塞顿开听到了自然之神在赞誉他们不屈的儿子,刹那间一片美好的家园呈现了,原来是由不屈的骄傲建筑在心中。

     我们有了家有了艺术,我们再也不孤寂不犹豫,再也不放弃(而且我们知道了,一切创造的真正意义都是为了这个.所以无论什么行当,一旦作到极致,人们就说它是进入了艺术境界,它本来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它现在主要是心灵的美的家园)。

我们先是立了一面镜子,我们一边怀着敬畏滚动石头,一边怀着骄傲观赏我们不屈的形象。

后来,我们不光能从镜子里,而且能从山的峻拔与狰狞、水的柔润与汹涌,风的和煦与狂暴,云的变幻与永恒,空间的辽阔与时间的悠久,草木的衰荣与虫兽的繁衍,从万物万象中看见自己柔弱而又刚劲的身影。

心之家园的无限恰与命运的无常构成和谐,构成美,构成艺术的精髓.敬畏与骄傲,这两极!

     (选自史铁生《宿命的写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6.“一切创造的真正意义都是为了这个”一句中的“这个"所指代的意思是(    )     

     A.自然之神     B。

敬畏自然     C。

艺术创造     D.心灵家园

17。

“我们一边怀着敬畏滚动石头,一边怀着骄傲观赏我们不屈的形象",对这一句话阐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对劳动者形象的描写,赞扬我们不屈的精神。

     B.通过对原始初民劳动场面的描写,表现人类与大自然搏斗的豪情.

     C.借用古希腊神话故事,赞美人类永不言弃的精神。

     D.通过虚构出的一种实践活动,褒扬人类对自然之神的敬畏之情。

18.“敬畏与骄傲,这两极!

”对句中“骄傲”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可以通过刀耕火种征服自然。

     B.自然之母永远慈祥地呵护人类。

     C.在建设心之家园的历程中,人类创造了艺术,再也不犹豫,再也不孤寂.

     D.艺术和美的创造使人类的自然生命走向无限。

19.下面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建设心灵家园实际上是人类寻求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

     B.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是人类能力和精神的“镜子”.

     C.人类通过艺术和美的创造战胜了自然。

     D.艺术和美使人类不再孤寂,也使人类可以傲视自然。

20。

根据文章的意思,下列关于“艺术创造”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艺术活动是在刀耕火种等物质实践活动基础上产生的。

     B.艺术创造使自然之神更加关注人类。

     C.对生活意义的忧思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艺术创造的动力之一.

     D.艺术的精髓在于表现自然的伟大与人类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16.【答案】D

     【解析】指示代词“这个”在句中一般是指代离它最近的内容,反观原句的前面一句话,就可以定位是指代“艺术”,而且后面一句话“它现在主要是心灵的美的家园”有提示价值,即一切创造的真正意义都是为了艺术这个心灵家园。

17.【答案】C

     【解析】“滚动石头”、“骄傲不屈"等词汇就可以联想到古希腊神话故事.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从西西弗斯永不停息地推石头来反抗命运的挑战可以类比史铁生对命运的残酷永不妥协,进而推演到“赞美人类永不言弃的精神”这个层面。

18.【答案】C

     【解析】“骄傲”的是人类能够超越自然获得精神升华的一种境界,自然既养育了我们,又威胁了我们人类,但是人类可以创造艺术来建设心灵家园,从超越自然的束缚而获得永恒,再也不会甘受自然之神的摆布,再也不会感受到孤寂,因为人类可以在心灵家园的无限和命运的无常之间构成和谐.

19.【答案】B

     【解析】A项“人类建设心灵家园实际上是人类寻求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应该是一种面对自然的精神与勇气而不是安慰。

C、D项的人类可以战胜自然,傲视自然的额说法欠妥当。

20.【答案】B

     【解析】A项是讲艺术创造的基础,艺术创造源于物质,艺术源于生活。

 C项是讲艺术创造的动力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