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行解第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706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行解第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儒行解第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儒行解第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儒行解第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儒行解第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儒行解第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儒行解第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儒行解第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儒行解第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儒行解第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儒行解第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儒行解第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儒行解第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儒行解第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儒行解第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儒行解第五.docx

《儒行解第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行解第五.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儒行解第五.docx

儒行解第五

儒行解第五

(xx家语)

孔子解答儒家学者的心行,孔子家语第五篇。

儒,从人需,指导示范人类精神世界,所必需的一类人。

【原文】

xx在卫①,xx于季孙曰:

“国有圣人而不能用,欲以求治,是犹却步②而欲求及③前人,不可得已。

今孔子在卫,卫将用之。

己有才而以资④邻国,难以言智也,请以重币⑤迎之。

”季孙以告哀公,公从之。

【译文】

xx在xx,xx对xx说:

“国家有圣人却不能任用,想治理好国家,这就象止步而又想赶上前面的人一样,是不可能成功的。

现在孔子在卫国,卫国将要任用他,我们自己有的人才而他却去帮助邻国,难以说是明智之举。

请您用丰厚的聘礼把他迎请回来。

”季孙氏把冉求的建议禀告了鲁哀公,鲁哀公听从了这一建议。

【注释】

卫:

春秋时国名。

xx弟xx地。

②却步:

止步不前。

③及,追上。

④资,资助,帮助。

⑤重币:

丰厚的礼物。

指贵重的玉、帛、马匹等物品。

【评析】任用贤能是国家兴盛的根本,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是什么是贤能,谁贤谁能,唯圣人能识之。

【原文】

孔子既至,舍哀公馆焉。

公自阼阶①,孔子宾阶②,升堂立侍。

【译文】

孔子已经回到了鲁国,住在鲁哀公招待客人的馆舍里。

哀公从大堂东面的台阶走上来迎接孔子,孔子从大堂西面的台阶上来觐见哀公,然后共同升到大堂里,孔子站着陪哀公说话。

【注释】

①阼阶:

东阶。

古代以阼为主人之位。

②宾阶,西面的阶梯。

宾,客人。

【原文】

公曰:

“夫子之服,其儒服与?

xx对曰:

“丘少居鲁,衣逢掖①之衣。

长居宋,冠章甫②之冠。

丘闻之,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以乡,丘未知其为儒服也。

公曰:

“敢问儒行?

xx曰:

“略言之,则不能终其物;悉数之,则③留仆未可以对。

哀公命席,xxxx坐。

【译文】

xx问xx说:

“先生穿的衣服,是儒者的服装吗?

xx回答说:

“我小时候住在鲁国,穿的是腋下宽大的衣服;长大后住在宋国,戴的是亮丽的礼冠。

我听说,君子的学问很渊博,不在外表,穿衣服要随其乡俗。

我不知道什么是儒者的服装。

xx问:

“请问儒者的行为是什么样的呢?

xx回答说:

“粗略地讲讲,不能把儒者的心态行为讲完;如果详细地讲,讲到侍御的人侍奉以致疲倦也难以讲完。

鲁哀公于是让人设席,孔子陪坐在哀公旁边。

【注释】

①逢,缝也缝合。

掖,腋下。

逢掖,腋下宽大。

②章甫,章,章彩,甫,美也。

③留仆:

留下仆人,延长侍者服务的时间。

【评析】鲁哀公问孔子什么是儒服,孔子说不知道什么是儒服,儒者的服装是入乡随俗的,没有标新立异,服者,心服也。

儒是内在心行,不在外表。

鲁哀公接着问儒者之行,这算是问到点子上了。

【原文】

曰:

“儒有席上之珍①以待聘,夙夜强②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

其自立有如此者。

【译文】

xx说:

“儒者如同席上的珍宝,等待别人来聘用。

他们昼夜不间断地勤奋学习,等待别人来请教;心怀忠信等待伯乐来举荐;努力行事落实德行,等待别人录用。

儒者自修立身就是这样的。

【注释】

①珍,xx,珍宝。

②强,勉力,勤奋。

【原文】

“儒有衣冠中①,动作xx。

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

大则如威,小则如媿②。

难进而易退,粥粥③若无能也。

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者的衣冠服饰仪表得当,动作行为谨慎;

【译文】

他们在大的方面有谦让的美德,让人感觉傲慢有骨气;他们在小的利益和事物方面也谦让,推来推去自己又接受了,让人感觉好像是虚伪了。

谦让大的如有威严,不可苟且和越分接受;小的方面谦让,不是很认真,却之不恭,自己有时又接受了,好像是丑陋了。

对于荣华富贵绿位权势,难以进取,容易退缩。

让人感觉象是一盘稀粥,无求无欲,好像没有能耐。

儒者的容貌有这个样子的。

【注释】

①中,四声,符合,恰当。

②媿,从女鬼,丑陋。

③粥粥,如稀粥般濡软柔弱,比喻无求。

【原文】

“儒有居处齐难①,其起坐恭敬,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道涂②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

爱③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

其备预有如此者。

【译文】

“有一种儒者的心行居处,清净庄严而慎重,他们的坐立行走恭敬有礼,讲话一定诚实守信,行为必定忠诚端正。

在道路上行走,不与人争平易的或是有利的路,险路留给自己;冬夏之季不与人争阴阳调和,比如冬暖夏凉的地方。

不轻易赴死以等待值得贡献才智,燃烧生命发光发热的时候;修养身心以期待有所作为。

儒者预先具备才智有这样的。

【注释】①齐,斋,清净庄重。

②难:

认真慎重对待。

老子:

难之而易。

②涂,道路也。

③爱,尊惜。

【原文】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①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多积而多文以为富。

难得而易禄②也,易禄而难畜③也。

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

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

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

其近人情有如此者。

【译文】

“有一种儒者不把有形的物质、价值高的金玉看成是财富,而把以人为本的忠诚和守信用当做宝物;不祈求土地而是把仁义作为自己的土地,以仁义滋长心地万物;不谋求有许多的积蓄,而多识圣贤文章,以此为有很多财富。

难以得其奔走效劳,而他在物质报酬上容易满足;虽然物质财富禄位上容易满足,却难以蓄养。

这样的儒者,时机不对,他不会勉强出现在世间;这样的贤者不是很难得吗?

不合道义,他们不会和领导勉强苟合,这样来说不是很难蓄养吗?

先效劳服务社会,然后有合理的禄位工资报酬,不也是容易供养吗?

这样的儒者虽然是轻物质重精神,但是他不古怪不偏僻,为人处世贴近人情,其性情是这样的。

【注释】

①祈,祈求,求取。

②禄,官员的工资。

③畜,蓄养。

【原文】

“儒有委①之以财货而不贪,淹②之以乐好而不淫,劫之以众而不惧,阻之以兵而不慑③。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鸷虫④攫搏⑤不程⑥其勇,引重鼎不程其力。

往者不悔,来者不xx⑦。

过言不再,流言不极⑧。

不断其威,不习⑨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译文】

儒者有委任他负责管理财物,他廉洁不会有贪心。

让他沉浸在喜乐玩好中,他不会过度而有节制。

众人劫夺胁迫,他不会畏惧改变志向理想。

刀兵阻碍前进的方向,他不会恐惧退缩。

见到利益,不会贪墨亏欠道义。

死亡的威胁不会改变他的操守。

虽然他表现出大无畏,但是没有看见他象猛禽猛兽攫取猎物或是相互的搏斗那样呈现自己的威猛。

能够牵引重器宝鼎,引重至远,不知不觉的,似乎没有看见他们呈现力量。

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再后悔了,还没有到来的未来也不一味的追求安逸豫乐,不会苟且避祸。

知道随缘,而安于天命,而无妄乱。

过分的话知道错了,不会说第二次。

不会用流言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

他的威信从没有间断;有定见能决断,谋略高超不需要再而三的演练。

儒者的xx有如此者。

【注释】

①委,委任,交付。

②淹,淹没,沉浸。

③慑,畏惧。

④鸷,从鸟,猛禽。

虫,猛兽。

⑤攫,攫取。

搏,搏击。

⑥程,程式,表现。

⑦豫,豫乐。

⑧极,极端,标准。

⑨习,习练。

【评析】

鸷虫攫搏不程其勇,此句犹言威而不猛,积义成仁,非袭义而就。

引重鼎不程其力,牵引了重鼎,贡献了力量,广积阴德,但不是一次性的英雄式的成功。

尚书:

高明柔克。

如现在所说的文化软实力,无名英雄。

论语:

孝友而已,xx为政,xx其为为政。

往者不悔,来者不豫。

这一句有于金刚经的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流言不极,极,极端,穷也。

不因相信流言而走向极端或是穷途。

流言不极也可以理解为,不会因为流言而做出错误甚至是极端的判断和决策。

不断其威,不习其谋。

这种儒者不习练世俗的所谓谋略权诈,诚信道德,行圣人之大谋,所以其威信庄严无有间断。

【原文】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②,可杀而不可辱。

其居处不过,其饮食不溽③,其过失可微辩而不可面数也。

其xx有如此者。

【译文】

有一类儒者,吃软不吃硬,他可以亲近,但是不能亦权势富贵,胁迫他低头或是服从。

可以靠近他但是不能逼迫威胁他。

甚至是可以杀死他,但是不能侮辱他。

他的闲居独处以及群居都没有过失,他的饮食有节,他有过失可以用隐微的言语提醒,他就当即明了,但是不要不留情面的数落批评。

这一类的儒者,xx如此。

【注释】①劫,劫夺其志向。

②迫,威逼。

③溽,从水,饮食狼藉貌。

④辩,明了。

【评析】

对于领导来说,士可杀不可辱,这是提醒上位的人,上慢则下暴。

但是对于有能耐的贤者来说,能忍耐是走向通达的必须素质。

老子:

受天下垢,乃能为天下主。

【原文】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①,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其自立有如此者。

【译文】

有一种儒者把忠实和诚信作为立身处世,防范人际关系之间刀兵的铠甲和头盔;把礼义规范作为防止人与人相互伤害的盾牌。

行为拥戴xx,身心居处拥抱道义。

虽然有暴政,也能立身自保,而不用更改其住所。

这种儒者,他能如此般的自立。

【注释】

①甲,铠甲。

胄,头盔。

②干橹:

盾。

xx为干,大盾为橹。

【原文】

“儒有一亩之宫①,环堵②之室,荜③门圭窬④,蓬⑤户瓮牖⑥。

易衣而出,并⑦日而食。

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之,不敢以谄。

其为士⑧有如此者。

【译文】

有一种儒家的学者,物质生活很贫乏。

他只有一亩大小的房宅。

土墙环绕的房间,竹子和草编的大门,小小的出入口。

草编的房门,用瓮做的窗户。

出门时家人要交换衣服才好体面的见人,连着几天才能吃上殷实人家一天的食物。

领导与之应答,尽其所学,不敢有疑惑不清楚的地方;领导不搭理他,也不敢谄谀讨好迎合领导。

作为读圣贤书,学成行事的士人,基本的节操是这样的。

【注释】

①宫,住处,住所。

②堵,从土,土墙。

③荜,从草,树木枝条。

④圭窬,小出入口。

圭,如圭玉之小也。

窬,从穴,出入口。

⑤蓬,蓬草。

⑥牖,窗户。

⑦并,合并,连着。

⑧士人,读圣贤书的人。

士,从十一,十中选一。

【原文】

“儒有今人以居,古人以稽①;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②。

若不逢世,上所不受,下所不推,诡谄③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其志不可夺也。

虽危起居,犹竟④信⑤其志,乃⑥不忘百姓之病也。

其忧思有如此者。

【译文】

有一种儒者,他生活在现在,和今天的人们居住在一起,而考察践行古代圣贤人的言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今世的行为,可以作为后世的楷模。

如果生不逢时,领导不接受他的理念不能任用他,下面的群众也不推举他,巧诈谄谀的人比周结党威逼他;他的身心处于危险中,但是他的志向不可被剥夺。

虽然起居危惧,犹然始终深信自己的志向和理想;终究不忘老百姓的疾苦和病痛。

这种儒者的忧思是这样的

【注释】

①xx,考察。

②楷,楷模,准则。

③诡谄:

诡诈也。

谄,谄谀。

④犹,难也。

竟,竟然。

⑤信,相信,引申为伸展。

⑥乃,乃能,终究。

【原文】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①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②,上通而不困。

礼必以和,优游以法,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

其宽裕有如此者。

【译文】

有一种学者,学问广博,通达而智慧不穷;德行笃厚勤行不知疲倦;幽居独处如处大众,犹然不放纵;智慧通达上行而不会困穷。

一定遵循礼义,因此能够和大众和睦相处;遵循法度,言行优美,游刃有余;仰慕贤良,容纳蓄养人民;自己方正如玉,大众鄙陋如瓦,能够毁其方直规矩,随顺大众,和光同尘,与瓦吻合协调。

这样的儒者,性格宽容性情优裕是这样的。

【注释】

①笃,厚也。

②淫,下雨过量,引申为过度,与礼相对而言。

【评析】

幽居,也可以解释为性情幽静,周易:

幽人贞吉。

幽人,曲径通幽,隐士。

上通是下事上达之义,人道为下,天道为上,从人道升华向上就是天道。

毁方瓦合,周易:

小人之亨,君子之否亨,君子不以其直乱小人之群也。

随顺众生也。

谚语:

xx于xx,中隐于市,大隐于朝。

所谓万人如海一身藏。

周易:

无妄,灾也。

xxxx,凶。

【原文】

“儒有内称①不避亲,外举不避②怨。

程③功积事,不求厚禄。

推贤达能,不望其报。

君得其志,民赖其德。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译文】

有一种儒者,称举贤良,对内不回避亲人,为国举贤,不惧怕非议;推举贤能,对外不淹没怨仇。

积累事功,程序排列德行,不追求高官厚禄。

推举贤良,让能者通达,贡献力量,服务人群;出于公心而不会指望他的报答。

领导因为得到贤良的资助,能够畅达心志,人民仰赖其贤德,造福乡里。

如果能够利益国家就去实行了,而不是去寻求富贵。

这样的儒者推举贤良援引能者忠君报国是这样的。

【注释】

①称,举也,推举。

②避,回避。

③程,序也,秩序排列。

【原文】

“儒有澡身①浴②德;陈言而伏,静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

默而翘③之,又不急为也。

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

世治不轻,世乱不沮④。

同己不与,异己不非。

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译文】

有一种儒者,洗浴身心,沐浴道德。

虽欲陈述善言,而等待时机,有所隐伏。

言行静定而正直,而上上下下的人都还不了解他。

默默的翘首等待机缘,而不急切的想有作为。

他不会有意的面临深渊而造作自己高远的形态,不会加临少和欠缺而自以为多。

世间得到治理,他能有所作为,不自轻自卑;世道混乱他不会沮丧。

和自己意见相同,他不会结党相与;和自己不同,他不会排斥。

这种儒者特立独行是这样的。

【注释】

①澡身,洗澡,身心干净。

②浴,洗浴。

③翘,翘首。

④沮,沮丧。

【原文】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

慎静尚宽,底厉①廉隅②。

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

虽以分国,视之如锱铢③,弗肯臣仕④。

其规为有如此者。

【译文】

有一种儒者,(心在世俗之外,心不务富贵,没有占有欲和控制欲。

)因此他学为天人师,上不欲臣服世俗的天子以求取富贵,下不愿为诸侯权势所驱使。

他谨慎安静,崇尚宽厚;砥砺志节,方正有棱有角。

刚强坚毅,心不动摇,以处世俗之间;学问广博,知所信服,心有妙用。

即使是把国家分一部分给他,在他看来就如同是一分钱一毛钱一样;而不肯为了物质的欲求臣服忙绿。

儒者的规范就有象这样的。

【注释】

①底厉,砥砺,磨砺。

②廉隅,比喻方正有节。

廉,棱边。

隅,多边形的一角。

③锱、铢,细微的重量单位。

④仕,从士人,学成可以事也。

【评析】

强毅以与人,论语曰:

无欲则刚。

博学以知服,论语曰:

有容乃大。

此种儒者好似方外之士,超然逍遥于物外;淡薄名利富贵权势,是欲望的主人,人主以欲使之则不从而隐退,以道则合,辅而强之。

【原文】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①。

并立则乐,相下不厌。

久别则闻流言不信,义同而进,不同而退。

其交有如此者。

【译文】

有一类儒者,他们志向和理想相合,方向和志趣相同。

经营道义,方术相类同。

他们不互相嫉妒,能够并立一处互助相乐;彼此互相的谦下,不会互相的厌弃。

分别了很久,任然相信道友的节操,听到关于对方的毁谤流言也不会轻易的相信。

德义相同就共同进取;没有共识,意见不同,就退一步或是退去,而不会有争斗。

儒者的相互交往是这样子的。

【注释】

①营道同术:

道是原则原理,术是方法落实。

【评析】

佛们清净团体,有所谓六和敬的说法。

就是说一个团体要和谐相处,要做到六条。

即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口和无诤,意和同乐,身和同住,利和同均。

其前两条,相当于本章的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

戒和同修,戒是规矩规范,同方同术。

合志营道即是见和同解。

西方有圣人,东方有圣人,其心同,其理同。

古今圣贤易地而皆然。

【原文】

“夫温良者仁之本也,慎敬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

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

其尊让有如此者。

【译文】

温和善良是仁爱的根本;谨慎诚敬是仁爱种子的大地;宽缓优裕,从容不迫,是仁者的造作;谦虚、逊让有礼的待人接物,是仁者能耐;礼仪节度,是仁者的外貌;仁者言谈文雅;歌舞音乐,仁者以之教化,和睦上下左右的关系;公平的分配散布财物,布施阳光雨露,是仁者的施与。

以上仁爱精神的不同表现,儒者兼而有之,即使都做到了,尚且不敢说自己是仁者。

儒者受人尊敬谦让不争虚名有如此者。

【原文】

“儒有不陨获①于贫贱,不充诎②于富贵,不溷③君王,不累长上,不闵④有司⑤,故曰儒。

今人之名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疾⑥。

【译文】

儒者不会因为贫贱而陨落其德行,获取不义的权势和财富;不会因为富贵的充足、志得意满,而屈退其道德品行,而走向困境;不会因为权贵和领导的浑浊而随波逐流,不会以自己的私事拖累兄长和领导,不会向当政者寻求同情和惠顾,所以我们称之为儒者。

如今的被称为儒者的人,或是自称为儒者,不过是胡乱虚妄的称呼,因此世人嫉恨儒者,常常以儒者的名号相互的侮辱和诟骂。

【注释】

①陨获,陨落于获取,因为得到而衰落。

②充诎,因为富贵充足而道德倒退受屈。

诎,屈也,退也。

③溷,从猪圈之水,浑浊也。

④闵,悯也,可怜,值得同情。

⑤有司,当政者。

⑥诟疾:

诟,从言,诟骂侮辱。

疾,嫉恨。

【原文】

“哀公既得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敬。

曰:

“终殁①吾世,xx复以儒为戏矣!

【译文】

鲁哀公已经听闻了孔子的关于儒者的这些话,对于孔子的话是更加的相信了,对于儒者之心行是更加的敬重了。

于是鲁哀公说,:

“我这一生一直到死,不敢再以儒者为戏谑的对象了。

【注释】

①终殁,终,结束。

殁,从歹xx,死也。

(完)

最后的儒者,xxxx公民xx

一明印古,欢迎指教。

复原先秦古义。

电子邮件: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