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4971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docx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docx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

邗江实验学校梁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大自然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校园内)。

2、观察记录纸。

3、调查用的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4、课前准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建议:

本课是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部分的开篇之作。

本课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讨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等活动,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

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对植物的观察从他们幼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因此“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亲身体验会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

在活动中边找边记,能锻炼学生的记录能力,利于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后面的研讨提供大量的“食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你喜欢什么植物?

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

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

想去观察吗?

一、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2)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二、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

学生讨论。

(2)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学生讨论。

老师讲述观察要有序、有计划,并把观察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三、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1)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四、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

(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五、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第二课时

导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中观察了生物,同学们主要对大树进行了观察,大树的树干上、树枝上、树叶上、树根下,各个地方都有生物,我们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观察到的那棵树是怎么样的?

一、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和高矮。

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

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二、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

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

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

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

小结:

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三、对记录、描述作用的理解

大家都能对大树进行描述或记录,那你是否能根据别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树?

出示一份观察记录,让学生猜猜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

教师将落叶、树皮拓片分发给学生每人1份,让学生到校园去寻找大树。

四、作业:

写一份树的观察记录。

第三课时

导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观察大树和讨论,大家对于大树这种植物已经了解得较为透彻了。

下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校园内的观察中,还看到了哪些生物?

一、学生汇报

说一说你的记录纸上的内容,是如何获得的?

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了什么生物?

在操场上发现了青蛙、蜻蜓、卷叶虫、蝴蝶、蚂蚱等小动物。

还在操场上发现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大家有没有把它画下来呢?

二、讨论

我们观察到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大家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有生命的呢?

生物名称

发现地点

青蛙、蚂蚱

校园围墙边

……

……

它们能长大。

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水。

它们都需要养料。

它们都对刺激有反应。

……

生物体有生命特征和生命需求两类,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它们。

记下大家的理由,把最重要的内容勾出来。

三、小知识

生物:

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类。

所有的生物都表现出生命的特征:

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通过吸取营养物质,个体会由小变大,显示生物体的生长特征。

生物体都能生殖和发育,都有应激性,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有新陈代谢的作用等,这些特征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四、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说一说,书上的几幅图的几种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没有?

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

山涧中的流水;

机器人;

天上的白云、地上的草原;

插在玻璃瓶子中的鲜花。

参考资料: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所谓生命,就是指具有新陈代谢、生长、运动和繁殖后代等的能力。

生物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结构。

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第二,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生物体都不停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从外界吸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用来组成自己的身体;同时,将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分解,并将所产生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

这是生物体的物质代谢。

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也进行着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第三,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

生物体在惊醒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当同化作用超过异化作用的时候,生物体就会由小长大,显示生物体的生长。

第四,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热核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产生一定的反应。

例如,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而茎则背地生长;昆虫中的蝶类在白天活动,蛾类在夜晚活动,这是昆虫对日光发生的反应。

生物体具有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

第五,生物体都能繁殖和发育。

生物体的寿命总是有限度的,但是,一般说来,生物体的种类不会由于个体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灭绝,这就是由于生物体具有繁殖作用,在自身死去时已经生出自己的后代,因而保持了生命的连续性。

第六,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每种生物的后代都与它们的亲代基本相同,但又不会完全相同,必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说明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因此,生物的各类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向前发展进化。

第七,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所有现在生存着的生物,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是与环境大体上相适应的,不然就要被环境所淘汰,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使环境发生变化。

这显示出生物与环境相互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八,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虽然不同生命存活时间的长短存在客观差异,但其生命历程都存在一定的阶段,生命的周期就是其经过阶段的过程,如蚕的一生都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也有的资料中将有生命物体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六个,即:

都具有细胞结构、含有相似的化合物、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消耗能量、都能生长和发育、对周围环境有适应性、都具有生殖能力。

所有上述的特征,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因此都是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点。

我们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就可以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就可以了解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也就可以知道生物广泛分布在地球各处的道理和多姿多彩的生物界形成的原因。

果实和蔬菜收获后仍然是有生命的活体吗

果实和蔬菜在田间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达到人们鲜食、贮藏或加工的要求后,就需要进行采摘。

果实采收脱离母体后,失去了从根部得到的水分和矿物质供给,也无法从叶部得到正常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营养物质,但仍是具有生命活动的活体。

它们利用自身在田间积累的有机物(如糖、有机酸、淀粉等)进行新陈代谢,保持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贮藏期间,果实组织逐渐趋于衰老,最后死亡,不能抵抗病虫害的浸染而腐烂变质。

种子的生命

稻子、麦子、谷子、高粱、玉米、大豆……各种各样的种子,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可千万别认为它们已经死去了。

其实,大部分种子都活着,还在不停地呼吸,不停地新陈代谢,生命过程并没有停止。

只是它们的呼吸非常缓慢,我们不容易察觉罢了。

每一粒种子,都是一个小生命,它的生命力很强大。

就是这些小小的种子,一旦得到合适的条件,就能发育成比它本身大几万倍、甚至亿万倍的植物。

不过,种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一般是几年。

像小麦、大麦、高粱、玉米、黄豆的种子,可以活两三年;菜豆、番瓜、茄子、萝卜的种子,五六年内不会死亡;绿豆、甜菜的种子,存放七八年还能发芽。

有的种子寿命很短。

橘子的种子离开果实后,最多只能活十几天;白杨、柳树的种子,寿命只有四五天。

热带植物的种子,大多寿命不长。

可可的种子,只有35小时的寿命。

世界上寿命最短的种子,恐怕要算沙漠地区梭梭树的种子了,它只能活几个小时。

寿命短的种子,一般种皮都比较薄,加上热带气温高,新陈代谢旺盛,种子内的养分和水分消耗快,所以很快就枯竭而死了。

有些种子,寿命又长的惊人。

三叶草的种子,20年死不了;羽扇豆的种子,放40年还有生命力;有些豆科植物种子可以活150年到200年。

莲子是种子家族中的“老寿星”,能活150年以上。

1951年,我国辽宁省普兰店泡子屯村发现的古莲子,被埋在古代的泥炭里,据估计已经沉睡了1000多年,种下后仍能发芽生长,还开花结出了莲蓬。

寿命长的种子,大部分都有一层坚硬的外壳,不容易透水透气,呼吸作用十分缓慢,生命活动下降到最低限度,种子里的养分能够长久地维持它的生命。

在袍子屯村发现的古莲子就是这样,它坚硬得像个小铁蛋。

人们将它放在15℃~20℃的水里,过了8个月没有任何变化。

后来,把它放在硫酸中浸蚀,烂掉外皮,再放到清水里泡了很久,然后下种才发了芽。

要是没有那层坚硬的“铁壳”,恐怕古莲子早就失去生命力了。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

温度高,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消耗掉大量的营养物质,对种子损害也大;温度低,种子呼吸微弱,寿命就能延长。

一般地说,温度越低越好,但不能低于0℃。

种子含水量过高,对种子的危害也很大,容易造成霉烂变质。

所以,种子必须晒干了才能收藏长久。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____学生能够掌握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____发展/提高学生____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

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____方法。

然后,结合实例,对____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万用模板讲解

教案首页:

(有的学校教案或课题需要首页,尾页)

课程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____________出版社《_________》第____单元第____节的____________内容。

(此节的位置意义)

本节内容的学习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有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不同年级每课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年纪学生,××学生思维活跃,且对×××课有弄哈偶的兴趣,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探索精神,在此前有着__________基础。

在此基础上对(本节内容)进行学习,到达一个__________程度。

学情分析部分的写作,有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专业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法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社会能力)

A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

“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

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根据课程标准中给出的行为动词进行使用。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

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

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

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

(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为重点

从学科知识系统而言,重点是指那些与前面知识联系紧密,对后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技能。

从文化教育功能而言,重点是指那些对学生有深远教育意义和功能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思想、精神和方法;

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重点是指学生学习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得到帮助解决的疑难问题。

何为难点

教学难点(简称为难点)是指那些太抽象、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的、过程太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法。

五、教学方式

1、情景导入法

2、自学导入法

3、任务驱动法

4、探究式学习法

5、小组协作讨论法

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设备用具:

××机房或××实验室、教材、事先准备的材料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有两个操作要求: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2、过程(解决重难点、目标实现、学习活动)

3、归纳

4、作业

1.课前探究部分

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

2.导入新课部分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3.师生互动部分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4.课堂总结部分

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5.课后作业部分

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

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八、板书

板书设计内容主要是课文中重点的事物、特点(重点词语)、教学内容内在结构、内容的补充等。

形式多样,有文字板书、图画板书和综合板书,这里为了吸引考官眼球,建议选用图画板书或者综合板书。

设计意图模板:

板书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明确课文中心、拓展思路、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写作整洁、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巩固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更能突出本节课的主旨,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