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5078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5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 《三角形》 基础篇.docx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第十一章《三角形》基础篇

课时练: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基础篇)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错误的是(  )

A.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B.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C.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D.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A)

2.如图,DC⊥AC于C,DE⊥AB于E,并且DE=DC,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DE=DFB.BD=FDC.∠1=∠2D.AB=AC

3.有下列说法:

①两个三角形全等,它们的形状一定相同;②两个三角形形状相同,它们一定是全等三角形;③两个三角形全等,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④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它们一定是全等三角形.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某实验室有一块三角形玻璃,被摔成如图所示的四块,胡老师想去店里买一块形状、大小与原来一样的玻璃,胡老师要带的玻璃编号是(  )

A.1B.2C.3D.4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就是当三角形的三边长确定时,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其理论依据是(  )

A.SASB.ASAC.AASD.SSS

6.如图,已知AB=AC,AD=AE,若添加一个条件不能得到“△ABD≌△ACE”是(  )

A.∠ABD=∠ACEB.BD=CEC.∠BAD=∠CAED.∠BAC=∠DAE

7.如图△ABC中,∠B=∠C,BD=CF,BE=CD,∠EDF=α,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α+2∠A=180°B.2α+∠A=180°C.α+∠A=90°D.α+∠A=180°

8.如图所示,在Rt△ABC中,∠A=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且AD=3,BD=5,则点D到BC的距离是(  )

A.3B.4C.5D.6

9.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D=CD,AB=CB,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

①△ABD≌△CBD;②AC⊥BD;③四边形ABCD的面积=2A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0个B.1个C.2个D.3个

10.如图,AB⊥BC,DC⊥BC,AE平分∠BAD,DE平分∠ADC,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AED=90°;

②点E是BC的中点;

③DE=BE;

④AD=AB+CD.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填空题

11.如图,点B、A、E在同一直线上,△ADB≌△ACE,∠E=40°,∠C=25°,则∠DAC=  °

12.如图,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AB∥CD,BF∥DE,BF=DE,且AE=2,AC=8,则EF=  .

13.如图,AB=AD,∠1=∠2,如果增加一个条件  ,那么△ABC≌△ADE.

14.如图,在Rt△ABC中,∠BAC=90°,AD⊥BC于D,BE平分∠ABC交AC于E,交AD于F,FG∥BC,FH∥AC,下列结论:

①AE=AF;②AF=FH;③AG=CE;④AB+FG=BC,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填序号)

15.如图,点P为定角∠AOB的平分线上的一个定点,且∠MPN与∠AOB互补,若∠MPN在绕点P旋转的过程中,其两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M、N两点,则以下结论:

(1)PM=PN恒成立;

(2)OM+ON的值不变;(3)四边形PMON的面积不变;(4)MN的长不变,其中正确的序号为  .

三.解答题

16.如图,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且DB=DC,

(1)求证:

EB=FC;

(2)若∠BAC=45°,求∠BDC的度数;

(3)若四边形ABDC的面积为8,AB=3,AC=5,求DF的长.

17.在△ABC中,BE、CD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线,BE=CD.

(1)如图1,求证:

AB=AC;

(2)如图2,若BF平分∠ABC,∠ABE=∠ABF,求证:

AC+CF=BC.

18.阅读下面材料:

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如图1,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BD、CE交于点F,CE=BE,且∠BEC+∠BDC=180°.求证:

AC=BF.

小明经探究发现,在AB上取一点G(不与E点重合),使CE=CG,连接CG(如图2),从而可证△BEF≌△CGA,使问题得到解决.

(1)请你按照小明的探究思路,完成他的证明过程;

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2)如图3,等腰△ABC中,AB=AC,D、F在直线BC上,DE=BF,连接AD,过点E作EG∥AC交FG于点G,∠DFG+∠D=∠BAC,请在图中找出一条和线段AD相等的线段,并证明.

19.如图所示,在△ABC中,∠B=∠C=50°,点D在线段DC上运动(点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50°,DE交线段AC于点E.

(1)若AB=CD,求证:

△ABD≌△DCE.

(2)△ADE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吗?

若能,求出此时∠CDE的度数: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0.已知:

如图所示,在△ABC中,∠BAC=60°,AD=AE,BE、CD交于点F,且∠DFE=120°.在BE的延长线上截取ET=DC,连接AT.

(1)求证:

∠ADC=∠AET;

(2)求证:

AT=AC;

(3)设BC边上的中线AP与BE交于Q.求证:

∠QAB=∠QBA.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

A、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正确;

B、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正确;

C、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正确;

D、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错误;

故选:

D.

2.解:

∵DC⊥AC于C,DE⊥AB于E,并且DE=DC,

∴∠1=∠2(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故选:

C.

3.解:

①两个三角形全等,它们的形状一定相同,此说法正确;

②两个三角形形状相同,它们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此说法错误;

③两个三角形全等,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此说法正确;

④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它们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此说法错误;

综上,正确说法的是①③,

故选:

C.

4.解:

因为第2块中有完整的两个角以及他们的夹边,利用ASA易证三角形全等,故应带第2块.

故选:

B.

5.解:

当三角形的三边长确定时,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其理论依据是SSS,

故选:

D.

6.解:

AB=AC,AD=AE,

A、若∠ABD=∠ACE,则符合“SSA”,不能判定△ABD≌△ACE,不恰当,故本选项正确;

B、若BD=CE,则根据“SSS”,△ABD≌△ACE,恰当,故本选项错误;

C、若∠BAD=∠CAE,则符合“SAS”,△ABD≌△ACE,恰当,故本选项错误;

D、若∠BAC=∠DAE,则∠BAC﹣∠DAC=∠DAE﹣∠DAC,

即∠BAD=∠CAE,符合“SAS”,△ABD≌△ACE,恰当,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A.

7.解:

在△BDE和△CFD中,

∴△BDE≌△CFD(SAS),

∴∠BED=∠CDF,

∵∠EDC=∠B+∠BED=∠EDF+∠FDC,

∴∠B=∠EDF=α,

∵∠B=∠C=α,

∴2a+∠A=180°.

故选:

B.

8.解:

作DH⊥BC于H,

∵BD平分∠ABC,∠A=90°,DH⊥BC,

∴DH=AD=3,

故选:

A.

9.解:

在△ABD与△CBD中,

∴△ABD≌△CBD(SSS),故①正确;

∴∠ADB=∠CDB,

在△AOD与△COD中,

∴△AOD≌△COD(SAS),

∴∠AOD=∠COD=90°,AO=OC,

∴AC⊥DB,故②正确;

四边形ABCD的面积=S△ABD+S△BDC=

AC•BD,故③错误;

故选:

C.

10.解:

如图作EH⊥AD于H.

∵EA平分∠BAD,EB⊥BA,EH⊥AD,

∴BE=EH,

同法可证:

EH=EC,

∴EB=EC,故②正确,

∵∠B=∠EHA=90°,AE=AE,EB=EH,

∴Rt△EAB≌Rt△EAH(HL),

∴AH=AB,∠AEB=∠AEH,

同理可证:

△EDH≌△EDC(HL),

∴DH=DC,∠DEH=∠DEC,

∴AD=AH+DH=AB+CD,∠AED=

(∠BEH+∠CEH)=90°,故①④正确,

∵DE>EH,EH=BE,

∴DE>BE,故③错误,

故选:

B.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解:

∵△ADB≌△ACE,

∴∠BAD=∠EAC,

∴∠DAE=∠BAC,

∵∠BAC=∠C+∠E=65°,

∴∠BAC=∠DAE=65°,

∴∠DAC=180°﹣∠BAC﹣∠DAE=50°,

故答案为50°.

12.解:

∵AB∥CD,BF∥DE,

∴∠A=∠C,∠BFA=∠DEC,

在△ABF和△CDE中,

∴△ABF≌△CDE(AAS),

∴AF=CE,

∴AF﹣EF=CE﹣EF,

∴AE=CF=2,

∵AC=8,

∵EF=8﹣2﹣2=4,

故答案为:

4.

13.解:

添加的条件为:

AC=AE,

∵∠1=∠2,

∴∠1+∠DAC=∠2+∠DAC,

即∠BAC=∠DAE,

在△ABC与△ADE中

∴△ABC≌△ADE,

故答案为:

AC=AE

14.解:

∵∠FBD=∠ABF,∠FBD+∠BFD=90°,∠ABF+∠AEB=90°,

∴∠BFD=∠AEB,

∴∠AFE=∠AEB,

∴AF=AE,故①正确,

∵FG∥BC,FH∥AC,

∴四边形FGCH是平行四边形,

∴FH=CG,FG=CH,∠FHD=∠C,

∵∠BAD+∠DAC=90°,∠DAC+∠C=90°,

∴∠BAF=∠BHF,

∵BF=BF,∠FBA=∠FBH,

∴△FBA≌△FBH,

∴FA=FH,故AB=BH,②正确,

∵AF=AE,FH=CG,

∴AE=CG,

∴AG=CE,故③正确,

∵BC=BH+HC,BH=BA,CH=FG,

∴BC=AB+FG,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15.解:

如图作PE⊥OA于E,PF⊥OB于F.

∵∠PEO=∠PFO=90°,

∴∠EPF+∠AOB=180°,

∵∠MPN+∠AOB=180°,

∴∠EPF=∠MPN,

∴∠EPM=∠FPN,

∵OP平分∠AOB,PE⊥OA于E,PF⊥OB于F,

∴PE=PF,

在Rt△POE和Rt△POF中,

∴Rt△POE≌Rt△POF,

∴OE=OF,

在△PEM和△PFN中,

∴△PEM≌△PFN,

∴EM=NF,PM=PN,故

(1)正确,

∴S△PEM=S△PNF,

∴S四边形PMON=S四边形PEOF=定值,故(3)正确,

∵OM+ON=OE+ME+OF﹣NF=2OE=定值,故

(2)正确,

∵M,N的位置变化,∴MN的长度是变化的,故(4)错误,

故答案为:

(1)

(2)(3)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

(1)证明:

∵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

∴DE=DF,∠BED=∠CFD=90°.

在Rt△BDE和Rt△CDF中,

∴Rt△BDE≌Rt△CDF(HL),

∴EB=FC.

(2)解:

∵Rt△BDE≌Rt△CDF,

∴∠BDE=∠CDF,

∴∠EDF=∠BDC,

∵∠BED=∠CFD=90°,∠BAC=45°,

∴∠EDF=360°﹣90°﹣90°﹣45°=135°,

∴∠BDC=135°;

(3)解:

在Rt△ADE和Rt△ADF中,

∴Rt△ADE≌Rt△ADF(HL),

∴AE=AF,

∵EB=FC,

∴AC=AF+FC=AE+EB=AB+2EB=3+2EB=5,

∴EB=1,

∴AF=AE=AB+EB=4,

∵Rt△BDE≌Rt△CDF,

∴四边形AEDF的面积=四边形ABDC的面积=8,

∴△ADF的面积=

AF×DF=4,

∴DF=2.

17.

(1)证明:

如图1,∵BE=CD,∠E=∠D=90°,∠EAB=∠CAD,

∴△ABE≌△ACD(AAS),

∴AB=AC;

(2)证明:

∵∠ABF=∠CBF,设∠FBC=α,

∴∠ABF=∠ABE=α,∠ABC=∠ACB=2α,

∴∠BCE+∠CBE=5α=90°,

∴α=18°,

∴∠BAC=108°,∠BCE=36°,

如图2,在BC上截取BG=AB,连接FG,

∴△ABF≌△GBF(SAS),

∴∠BGF=∠BAF=108°,

∴∠CGF=72°,

∵∠BCE=36°,

∴∠CFG=72°,

∴CF=CG,

∵CG+BG=BC,

∴AC+CF=BC.

18.

(1)证明:

过点C作CG=CE,交AB与点G,如图2所示:

则∠CEG=∠CGE,

∴∠BEF=∠CGA,

∵CE=BE,

∴BE=CG,

∵∠BEC+∠BDC=180°,∠BEC+∠CEG=180°.

∴∠BDC=CEG,

∵∠BDC=∠A+∠EBF,∠CEG=∠EFB+∠EBF,

∴∠A=∠EFB,

在△BEF和△CGA中,

∴△BEF≌△CGA(AAS),

∴AC=BF;

(2)解:

AD=FG,理由如下:

延长FG分别交AC、AD于点H、M,如图3所示:

∵∠AMF=∠DFG+∠D,∠DFG+∠D=∠BAC,

∴∠AMF=∠BAC,

∵∠BAD=∠BAC+∠CAD,∠AHF=∠CAD+∠AMF,

∴∠BAD=∠AHF,

在EG的延长线上取点N,使FN=GF,

则∠FGN=∠AHF,

∵EG∥AC,

∴∠AHF=∠FGN,∠NEF=∠ACB,

∴∠BAD=∠N,

∵AB=AC,

∴∠ACB=∠ABC,

∴∠NEF=∠ABC,

∵DE=BF,

∴DE+BE=BF+BE,即BD=EF,

在△ABD和△NEF中,

∴△ABD≌△NEF(AAS),

∴AD=NF,

∴AD=FG.

19.

(1)证明:

∵∠B=∠C=50°,∠ADE=50°,

∴∠B=∠ADE,

∵∠ADC=∠ADE+∠EDC=∠B+∠BAD,

∴∠BAD=∠EDC,

在△ABD和△DCE中,

∴△ABD≌△DCE(ASA);

(2)解:

△ADE能成为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有以下三种可能:

①当AD=DE时,

∵∠ADE=50°,∠DAE=∠DEA=65°.

∵∠DEA=∠CDE+∠C,

∴∠CDE=∠DEA﹣∠C=65°﹣50°=15°;

②当DE=AE时,

∵∠ADE=50°,

∴∠DAE=∠ADE=50°,

∴∠DEC=∠ADE+∠DAE=100°,

∵∠C=50°,∴∠CDE=1880°﹣100°﹣50°=30°;

③当AD=AE时,

∵∠ADE=50°,

∴∠AED=∠ADE=50°,

∵∠AED=∠C+∠CDE=50°+∠CDE,

∴∠CDE=0°(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ADE为等腰三角形时,∠CDE的度数为15°或30°.

20.证明:

(1)∵∠BAC=60°,∠DFE=120°,

∴∠AEF+∠ADC=360°﹣60°﹣120°=180°.

∵∠AEF+∠AET=180°

∴∠ADC=∠AET.

(2)∵AD=AE,∠ADC=∠AET,ET=DC,

∴△AET≌△ADC(SAS).

∴AT=AC.

(3)延长AP至G点,使得GP=AP,连接BG.

∵AP为BC边上的中线,

∴CP=BP,

∵∠APC=∠GPB.

∴△APC≌△GPB(SAS).

∴AC=GB,

(2)可知AC=AT,

∴GB=AT,

(2)可知∠TAC=∠CAD=60°,

∴∠TAB=120°,

又∵△APC≌△GPB,

∴∠CAP=∠BGP,

∴AC∥BG

∴∠ABG=180°﹣∠BAC=180°﹣60°=120°=∠TAB.

∴AB=BA,

∴△ABG≌△BAT(SAS),

∴∠QAB=∠QB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