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5510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docx

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总复习导学案

年级

八年级

语文

制定日期

课型

复习

课题

八下复习

(一)

主备人

执教人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作者及文学常识。

2、掌握注释及重点句子翻译。

3、梳理课文内容。

能把知识有课内向课外迁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背诵、复习,识记课内的重点考点,通过做中考试题及老师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与古人对话,学习古人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情操。

教学重点

1掌握注释及重点句子翻译。

2能把知识由课内向课外迁移。

教学难点

能把知识由课内向课外迁移。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社会有很多隐士,他们退居山林,自得其乐。

同学们能找出这样的人吗?

(生各抒己见)

二.出示目标

学习方法:

屏幕显示目标,学生齐读。

三.回顾:

根据复习要点,自由复习。

1、文学常识:

《与朱元思书》作者,南朝梁文学家。

《五柳先生传》作者是代的。

2、课下注释(用手中的笔勾画你还不太熟悉的词语或句子)

3、文章内容理解:

《与朱元思书》运用什么手法写景?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柳先生传》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五柳先生形象?

4、同桌互相提问。

(重点:

你勾画的不太熟悉的词语或句子,内容部分的问题)

四、巩固:

1、重点字词。

《与朱元思书》

(1)任意东西东西:

(2)猛浪若奔奔:

()

(3)负势竞上负:

()(4)互相轩邈轩邈:

()

(5)天下独绝绝:

()

猿则百叫无绝绝:

()

《五柳先生传》

(1)每有会意会意:

()

(2)曾不吝情去留吝情:

()

(3)不戚戚于贫贱戚戚:

()

(4)不汲汲于富贵汲汲:

()

学习方法:

A指名学生板演,重点是每组的最后两个号,其余学生在学案上完成。

B学生做完后,本组2号学生上黑板批阅,修改。

C教师强调,学生修改。

D学生记忆。

2、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5)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学习方法:

学生做完后,让学生归纳翻译句子应该注意的问题:

1注意句式

2注意重点词语,也就是每个句子翻译的得分点。

3.中考链接:

学习步骤:

A指名学生板演,重点是每组的3,4两个号,其余学生在学案上完成。

B学生做完后,本组1号学生上黑板批阅,修改。

C教师强调,学生修改。

D学生记忆。

(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

注释:

①还觅薜萝:

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②梅溪:

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③限日:

遮挡阳光。

④幽岫:

幽深的山穴。

⑤重:

向往。

⑥竹实:

竹米,状如小麦。

隐士所食之物。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⑴互相轩邈:

           ⑵窥谷忘反:

            

⑶蝉吟鹤唳:

          ⑷岂徒语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经纶世务者未复有能与奇者

B.猿则百叫无绝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与朱元思书     借旁近与之

D.春冬之时      山川之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分)

⑵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2分)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有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4分)

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

1

(1)往高处远处伸展

(2)同“返”,返回(3)叫(4)难道(4分。

每个1分)    

2B(2分)

3

(1)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

(2分)

(2)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已经俱备。

(2分)

4甲文:

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高,山之奇。

(2分)

乙文: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深。

(2分)

5抒发了作者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寄情山水,淡泊名利和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

(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14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

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①,权焰张。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

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奴曰:

“敢笞我!

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

”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曰:

“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九衢②中,人聚观,欢呼曰:

“此真好御史矣!

”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③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④迎。

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

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用事:

掌权。

②九衢:

四通八达的道路。

③削其籍:

革去他的官职。

④筇屐:

筇,竹杖。

屐,登山用的鞋。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亦不详其姓字    详:

知道       

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

辈(同类)

C.人避之,莫敢诘   诘:

质问(责问)

D.先生文章名一时   名:

名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因以为号焉            故自号曰醉翁也

B.或置酒而招之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C.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

(划两处)(2分)

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4分,每题2分)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

(可用原文语句填空,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1)甲文中第二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赞语呼应了第一段中“_________________”和“忘怀得失”两句,突出了五柳先生的隐士性格。

(2)乙文中人们称赞谢御史“此真好御史矣”,是有感于谢御史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谢御史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3)两文都写了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的兴趣爱好,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答案:

1.D(2分) 

2.B (2分)

3.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划对一处给1分,2分)

4.

(1)穿的粗布短衣打了补丁,盛饭的竹篮子和水瓢经常是空的,而他却能安然自得。

(2分)

(2)(谢御史)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鞭打他。

(2分)

5.

(1)不慕荣利(填“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亦可)

(2)“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或:

“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不畏权贵、敢于执法   (3)喝酒写诗(填原文“衔觞赋诗”或“饮酒赋诗”亦可)(每空1分,共4分)

学习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把做得快的学生的试卷当堂批阅,根据反馈的问题,及时强调共性。

五.提升

学习步骤: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的学生教师批阅,发现问题,如果课堂上能做完,出示答案,教师强调问题,如果课堂上没有时间讲解,做完后交上,批阅完后,下节课讲解强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汉中程文矩妻者,同郡李法之姊也,字穆姜。

有二男,而前妻四子。

文矩为安众①令,丧于官。

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穆姜慈爱温仁,抚字②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

或谓母曰:

“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

”对曰:

“吾方以义相导,使其自迁善也。

”及前妻长子兴遇疾甚重,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恩情笃③密。

兴病愈,呼三弟谓曰:

“继母慈仁,出自天受。

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

虽母道益隆,我等过恶亦已深矣!

”遂将三弟诣南郑狱,陈母之德,状己之过,乞就刑。

县言之于郡,郡守表彰其母,免除徭役,遣散四子,令其修革。

自后训导愈明,并为良士。

穆姜年八十余卒。

临终敕诸子曰:

“吾弟伯度,乃智达之士。

所言所言薄莽,其义至矣。

今吾去,令汝等遵承,勿与俗同,增吾之累。

”诸子奉行焉。

(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注】①安众,县名。

②字,哺育、养育。

③笃dǔ,忠实。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使其自迁善也迁:

改变、变化B或谓母曰或:

或者、或许

C状己之过过:

错误、过失D临终敕诸子曰:

敕:

命令、训诫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文矩为安众令向吾不为斯役

B四子以母非所非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C而穆姜慈爱温仁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D虽母道益隆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3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

(2分)

译文:

(2)吾兄弟不识恩养,心如禽兽。

(2分)

译文:

4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表现程文矩妻的美德?

(3分)

答:

【参考译文】汉中程文矩的妻千,是汉中李法的姐姐,字穆姜,有二个儿子,而前妻有四个儿子,文矩做安众令,死在官位。

四个儿子认为母亲是后母,怨恨并嫌弃后母的心思越越重,可是穆姜慈爱溫和,抚养更加尽心,衣食资财供给都比亲生儿子加倍,有人对母说:

“四个孩子不孝得很,为什么不叫他们另外居住疏远他们一些?

”答道“:

我用正义引导,让他们自己变好哩。

”后前妻的大儿子程兴生病很厉害,后母内心不安,亲自调理药和膳食,恩情极厚。

程兴病了许久才好,于是把三个弟弟叫说道:

“继母慈样仁爱,出自本能天授,我们兄弟不知道孝顺,是禽兽心肠,虽然母爱更厚,我们的过恶也很深了。

”于是将三个弟弟送进南郑牢狱,说明母之恩德,也诉述自己的过失,请求处以刑罚。

县官报告郡守,郡守表彰其母,免去他家的差役,遣散四个儿子回家,准许他们改过自新,从此以后训导更加明白,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穆姜年八十多岁死去,临终交代几个儿子道:

“我的弟弟伯度,智慧通达的人,他所说的薄葬,其意义很深。

又有前朝一些临死前的遗令,都是圣贤的法令,叫你们遵守,不要与流俗相同,增加我的负担,几个儿子都照办。

答案:

1B2A

3①四个孩子不孝得很,为什么不叫他们另外居住疏远他们一些?

②我们兄弟不知道孝顺,是禽兽心肠。

4①丈夫死后,照顾关心前妻之子胜过亲生;②程兴被继母感动,携弟自求刑罚,致郡守表彰其继母;③继母临终戒子。

六.小结

文言文学习需要注意:

重点段落的背诵默写;文言实词的掌握;文言语句的翻译;课内语段阅读的把握;课外语段阅读的把握。

个人修订

 

板书

设计

课后反思(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文言文知识整理

9.桃花记

课文分析

1.渔人行踪:

发现桃花——拜访桃花——离开桃花——再寻桃花。

2.世外桃描述:

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丰富;②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③风俗淳朴,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④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

3.对陶渊明写世外桃的评价:

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

①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

②“桃花”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③但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也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4.【感受桃花的美丽】桃花美在何处?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人情美。

【感受桃花的神秘】桃花神秘在何处?

①桃林神秘: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②山洞神秘:

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③林中人神秘: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结局神秘:

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感受桃花中的幸福】桃花中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①黄发垂髻:

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②男女:

往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③渔人(侧面烘托):

村中人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5.渔人离开桃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作证,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传奇色彩。

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6.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是虚构的?

作者虚构这样一个地方的目的是什么?

①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②未果,寻病终。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10.小石潭记

课文分析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是什么?

本文按游踪顺序写: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感受:

①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

②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

③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最终又无法解脱的痛苦。

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

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本文主旨: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

“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吗?

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

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的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心中无比悲痛。

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中可以看出。

4.作者描写小潭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写?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及岸势的参差不齐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

__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6.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①全石以为底。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翕忽。

(全石、游鱼、阳光、影子)

7.文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8.文中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11.核舟记

课文分析

1.“核舟”的精湛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体积小,刻的东西多,刻得极为精致,人和物各具情态,有意境。

2.核舟介绍顺序:

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空间顺序。

3.文章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

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打开、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游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4.《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内容。

《口技》结尾处也有这么一段: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两文均用数字结尾,作者的意图相同吗?

为什么?

相同。

结尾都用列数字的方法,都是为了表现艺人技艺之高超。

5.王叔远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

为了和核舟“大苏泛赤壁”的雕刻主题相吻合,使作品有一定的意境,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12.《诗经》二首

【理解记忆】

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2.《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1.《庄子》二则

(一)北冥有鱼

课文分析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为什么又写鸟?

鸟是由鱼变化而的。

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

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__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

从北海到南海;高度:

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3.赏析句子: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翻译为: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这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课文分析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

他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

所以庄子说自己是在濠水的桥上感到鱼的快乐的,否则哪能见到鱼的快乐呢?

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

__

(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

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3.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好辩,重分析。

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22.《礼记》二则

(一)虽有嘉肴

课文分析

1.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2.解释课文中“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只有二者兼备,才能获得成功。

3.“教”与“学”的关系如何?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4.《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有《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

大多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

5.为何在一开始写关于“嘉肴”“至道”的内容,能否删去?

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证明中心,说理的力度大大增强。

即通过比喻,引入“至道”,形象生动地告诉读者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不能删去。

6.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用原文填空)

7.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举一个例子,谈谈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例子:

“我—你”师生关系的确立表现出互惠的崭新特点。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教育老师,他们在课堂上相互影响,相互提高。

(需要学生结合具体的经历谈)

8.“教学相长”在教学中的意义。

在教学意义上,“教学相长”是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师生共同展现着自身的生命价值,在充分发掘自己的生命潜能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二)大道之行也

课文分析

1.文学常识。

(1)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2)“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这一句是总括,以下三句是分述。

①“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