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5521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0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docx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

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

一、中考化学推断题

1.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常温下A、B是黑色固体,B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

1;C的浓溶液可用作干燥剂;G俗称纯碱;反应②和③各能生成一种沉淀,且沉淀颜色不同。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G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②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2CO32CuO+C高温2Cu+CO2↑CuSO4+2NaOH=Cu(OH)2↓+Na2SO4生成白色沉淀

【解析】A、B是黑色固体,B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4:

1,B可能是氧化铜,A可能是碳,C的浓溶液可用作干燥剂故C可能是稀硫酸,G俗称纯碱,故G是碳酸钠,硫酸和氧化铜都能生成E,故E可能是硫酸铜,D能生成碳酸钠,且与E反应有沉淀,故D可能是氢氧化钠,E与F反应能生成另一种颜色的沉淀,故F可能是氯化钡,经推理,该分析结果正确;

(1)G的化学式为Na2CO3;

(2)反应①是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CuO+C高温2Cu+CO2↑;

(3)反应③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反应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4)反应②是硫酸铜与氯化钡的反应,故反应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2.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B_____;C_____。

(2)实验室常用_____鉴别B和C。

(3)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物质C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物质A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

(1)O2COCO2

(2)澄清的石灰水(3)C+CO2高温2CO(4)2CO2+2Na2O2=2Na2CO3+O2

【解析】

试题分析:

有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

(1)A为氧气、B为一氧化碳、C为二氧化碳、D为碳酸钙;

(2)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3)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高温2CO;(4)物质C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物质A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

考点:

物质的推断与转化

 

3.下图为A~G(初中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常见用途为____(任写一条)。

(2)反应①的现象为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作燃料黑色固体逐渐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解析】

【分析】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则A为甲烷;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C为二氧化碳;反应①是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则E为硫酸铜;反应③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详解】

(1)A是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作燃料,故填:

作燃料。

(2)反应①是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其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填:

黑色固体逐渐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反应③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故填: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4.“化学扑克”牌的玩法是:

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中的物质能与上家的发生反应,即可出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家,下图表示的是某局牌的最后一轮。

桌面上是一张图甲的“盐酸”牌,ABCD四位玩家手中都剩下一张牌(如图)。

A

B

C

D

(1)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

(填标号)甲→____________,写出甲牌中物质与B玩家牌中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如果本局只有一位玩家的牌出不掉,你认为该玩家是___________(填标号),他们的出牌顺序为:

(填标号)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DBA

ABDC

【解析】

【分析】

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物质有:

二氧化碳、硫酸铜;能与铁反应的有:

盐酸、硫酸铜;能与硫酸铜反应的有:

铁、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只有氢氧化钙。

【详解】

(1)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如果本局每一位玩家的牌都能出掉,则四位玩家的出牌顺序为:

甲→C→D→B→A,甲牌中物质与B玩家牌中物质发生反应是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物质有:

二氧化碳、硫酸铜;能与铁反应的有:

盐酸、硫酸铜;能与硫酸铜反应的有:

铁、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只有氢氧化钙,由以上分析,只有二氧化碳与一种物质反应,如果氢氧化钙先出掉后,最后剩余二氧化碳的话,二氧化碳就不能出掉了,所以A玩家的牌出不掉;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硫酸铜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钙;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他们的出牌顺序为甲→B→D→C。

 

5.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BaCO3、CaCO3、NaOH、CuCl2、Na2SO4和B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现做实验如下:

①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的水,过滤得沉淀A和无色滤液B。

②取洗涤干燥后的A固体19.7g,滴加过量稀HNO3,固体全溶解,溶液变蓝且有气体产生,将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得到10.0g固体。

③向无色滤液B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

试根据上述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中滴加稀HNO3,溶液变蓝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固体A中____含有BaCO3,____含有CaCO3。

(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

(3)滤液B中通入CO2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4)原固体粉末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

【答案】Cu(OH)2+2HNO3=Cu(NO3)2+2H2O不一定一定CO2+2NaOH+Ba(NO3)2=BaCO3↓+2NaNO3+H2ONa2SO4

【解析】

【分析】

BaCO3、CaCO3难溶于水,NaOH与CuCl2生成能溶于酸的蓝色沉淀Cu(OH)2,Na2SO4和Ba(NO3)2生成难溶于水的BaSO4白色沉淀。

沉淀A洗涤干燥后加稀硝酸全部溶解,溶液变蓝且有气体生成,可知沉淀中一定有Cu(OH)2,一定没有BaSO4,则原固体中一定有NaOH、CuCl2,可能有Na2SO4和Ba(NO3)2中的一种,向无色滤液B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可知原固体中一定有Ba(NO3)2,一定没有Na2SO4。

沉淀A中加酸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石灰水中产生沉淀,可知原固体中有BaCO3、CaCO3中的一种或两种。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沉淀中滴加稀HNO3,溶液变蓝的化学方程式是Cu(OH)2+2HNO3=Cu(NO3)2+2H2O。

(2)根据分析知,沉淀A中一定含Cu(OH)2,可能含BaCO3、Ca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根据元素守恒列比例式,若原固体中含BaCO3,设BaCO3质量为x,

x=19.7g

若原固体中含CaCO3,设CaCO3质量为y,

y=10.0g

固体A19.7g,且含有Cu(OH)2,结合以上计算,可知固体中一定有CaCO3,一定没有BaCO3。

(3)滤液B中通入CO2生成白色沉淀,可知滤液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Ba(NO3)2=BaCO3↓+2NaNO3+H2O。

(4)根据分析知原固体粉末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Na2SO4。

【点睛】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及常见离子的颜色是解题关键。

常见有颜色的离子有:

铜离子蓝色、铁离子黄色、亚铁离子浅绿色、高锰酸根离子紫红色,根据离子颜色、常见物质溶解性及相关计算可推断物质成分。

 

6.下图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A为常见化肥,E常作食品干燥剂,M只含3种元素。

部分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已略去。

(1)化学式:

A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2)反应①提醒在施用A时要注意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中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④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即原料中所有的原子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NH4HCO3或(NH4)2CO3Ca(OH)2避免气温高的时候施用

22∶172CaO+2SO2+O2=2CaSO4

【解析】

【详解】

A为常见化肥,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三种物质,说明A为碳酸氢铵,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氨气;氨气和二氧化碳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尿素和水,所以B为水,E常作食品干燥剂,E为氧化钙;水和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C为二氧化碳,D为氨气;F是氢氧化钙,;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二氧化硫和氧化钙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钙。

(1)化学式:

A为NH4HCO3,F为Ca(OH)2;

(2)碳酸氢铵在施用A时要注意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不能在烈日或高温下施用;(3)碳酸钙高温下分解的方程式为

;(4)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NH3+CO2==CO(NH2)2+H2O,由方程式可知二氧化碳和氨气的质量比为22∶17;(5)反应④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即原料中所有的原子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反应为化合反应,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2CaO+2SO2+O2=2CaSO4。

 

7.下图中A、B、C、D、E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A、C中只含有一种相同元素,C常用于金属除锈,E是一种黑色粉末。

(图中“—”表示两物质间可以反应,“

”表示两物质间可以转化,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

B_____,C_____;

(2)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B转化为A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

【答案】BaCO3HClFe+2AgNO3=Fe(NO3)2+2Ag白色固体逐渐减少或消失,固体表面产生气泡

【解析】

【分析】

A、C中只含有一种相同元素,C常用于金属除锈,且A、C能相互转化,故C是盐酸,A是氯化钡。

A、B能相互转化且B能与盐酸反应,故B是碳酸钡。

E是一种黑色粉末且能与盐酸反应,故E是铁,D能与氯化钡、盐酸、铁反应,故D是硝酸银。

【详解】

(1)由分析知,B是碳酸钡,化学式为:

BaCO3,C是盐酸,化学式为:

HCl;

(2)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AgNO3=Fe(NO3)2+2Ag;

(3)碳酸钡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白色固体逐渐减少或消失,固体表面产生气泡。

 

8.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上右图所示,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D的化学式为______;

(2)A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答案】

置换反应

【解析】

【分析】

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则A是盐酸,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B是氢氧化钙,A和B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通电生成E和F,则C是水,D是氯化钙,E和F可能是氢气和氧气中的一种,A能生成E,A是盐酸,则E是氢气,F是氧气,B生成白色沉淀H,则H是碳酸钙。

【详解】

(1)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则A是盐酸,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B是氢氧化钙,A和B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通电生成E和F,则C是水,D是氯化钙,故D的化学式为

(2)A能生成E,A是盐酸,则E是氢气,A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符合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点睛】

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则A是盐酸,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B是氢氧化钙,C通电生成E和F,则C是水。

 

9.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某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属于氧化物,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回答:

(1)写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E_____。

(2)得到F溶液的操作I的名称为_____。

(3)写出B→G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若K是蓝色沉淀,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CaCO3Ca(OH)2过滤CuO+H2SO4=CuSO4+H2OCuSO4+2NaOH=====Na2SO4+Cu(OH)2↓

【解析】

【分析】

【详解】

A是某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高温会分解,所以A是碳酸钙,则无色气体C是二氧化碳,D是氧化钙,D与水反应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E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溶液F的溶质是氢氧化钠,B属于氧化物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有色溶液,所以B可能是常见的氧化铁或氧化铜,所以G可能是硫酸铁或硫酸铜,由K是蓝色沉淀可知K是氢氧化铜,则G是硫酸铜,生成的H是硫酸钠。

带入整个流程,推断正确。

所以:

(1)A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E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故填:

.CaCO3Ca(OH)2;

(2)氢氧化钙与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溶液F,所以得到F溶液的操作I的名称为过滤,故填:

过滤;

(3)B→G可以是氧化铜和稀硫酸的反应,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故填:

CuO+H2SO4=CuSO4+H2O;(也可以是氧化铁与硫酸的反应)

(4)若K是蓝色沉淀,反应②是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Na2SO4+Cu(OH)2↓,故填:

CuSO4+2NaOH=====Na2SO4+Cu(OH)2↓。

 

10.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CuSO4、FeSO4的混合溶液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写出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向固体A上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A中一定含有的固体有哪些_____?

若无气泡产,则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哪些_____?

【答案】3CuSO4+2Al=3Cu+Al2(SO4)3;铜和铁,硫酸亚铁和硫酸铝;

【解析】

【详解】

(1)根据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进行分析,化学方程式为:

3CuSO4+2Al=3Cu+Al2(SO4)3;

(2)根据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强,铝会先置换出溶液中的铜,然后再置换出铁,铁的活动性排在氢之前,铜不会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向固体A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铁、铜,可能含有铝;无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一定不含铁和铝,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铝和硫酸亚铁。

 

11.如图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为黑色单质,D为紫红色单质,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

请回答:

(1)实验室制取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B的一种用途_____;

(3)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作燃料或冶炼金属C+2CuO

2Cu+CO2↑

【解析】

【分析】

A为黑色单质,D为红色单质,A能够转化为B,因此A是碳,碳和氧化铜产生铜,则D为铜;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且B能够转化为铜,因此B是一氧化碳,C为二氧化碳,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C为二氧化碳,是用石灰石或者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以及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

CaCO3+2HCl═CaCl2+H2O+CO2↑;

(2)B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因此可以作为燃料或冶炼金属;故填:

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3)碳和氧化铜高温得到铜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方程式为:

C+2CuO

2Cu+CO2↑。

 

12.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和E都可以作燃料,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E物质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答案】CH4+2O2

CO2+2H2O分解反应产物无污染(或燃烧热值高等)

【解析】

【详解】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知,A为甲烷,化学式为CH4,燃烧需要氧气,B是氧气;甲烷经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能够电解,因此D是水,C是二氧化碳;电解水产生的E可以做燃料,则E是氢气;

(1)反应①是甲烷燃烧的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2)反应②是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3)E是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产物无污染(或燃烧热值高等).

 

13.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和D能参与光合作用,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成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每个虚线圈中各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G__________.

(2)反应F→E的基木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反应D﹣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G→E的现象是________.

【答案】H2O2Na2CO3复分解反应CO2+Ca(OH)2═CaCO3↓+H2O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和D能参与光合作用,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F能够和D反应,因此F是氢氧化钙,D是二氧化碳,B是水;A能够产生水和C,水也能产生C,因此A可以是过氧化氢,C是氧气;氢氧化钙能够和G反应,氢氧化钙和G都能产生E,E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E可能是碳酸钙;则G可能是碳酸钠,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因此:

(1)A是过氧化氢,G是碳酸钠;

(2)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因此会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14.已知A~H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

其中A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B俗称烧碱,C为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C和E所属类别相同,固态D可用于人工降雨,F的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G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A的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H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A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则A是铁,B俗称烧碱,则B是氢氧化钠,C为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则C是盐酸,C和E所属类别相同,固态D可用于人工降雨,故D是二氧化碳,D生成H,则H是碳酸钠,F的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F是硫酸铜,G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G是氢氧化钙。

【详解】

(1)A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则A是铁,A的化学式为

(2)G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G是氢氧化钙,固态D可用于人工降雨,故D是二氧化碳,D生成H,则H是碳酸钠,H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A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则A是铁,B俗称烧碱,则B是氢氧化钠,C为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则C是盐酸,固态D可用于人工降雨,故D是二氧化碳,D生成H,则H是碳酸钠,F的溶液呈蓝色,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F是硫酸铜,G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G是氢氧化钙。

 

15.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钾、氯化钡、硫酸铜和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操作:

(1)把白色固体放入水中,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2)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无色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水灰水中,澄清水灰水变浑浊;

(3)向操作

(2)后的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这包粉末一定有_、__,一定没有__、_____,可能有_____。

【答案】碳酸钠氯化钡硫酸铜硫酸钾氯化钠

【解析】

【分析】

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

【详解】

(1)把白色固体放入水中,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所以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铜,一定含有氯化钡,可能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

(2)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无色气体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水灰水中,澄清水灰水变浑浊,所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钾;

(3)向操作

(2)后的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钡中含有氯离子,所以不能确定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钠,所以这包粉末一定有碳酸钠、氯化钡,故填碳酸钠、氯化钡;

一定没有硫酸铜、硫酸钾,故填硫酸铜、硫酸钾;

可能有氯化钠,故填氯化钠。

 

16.已知:

A、B、C、D、E、F、G等物质均由前18号元素组成,其相互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是生活中的常见液态物质;D是一种单质,其构成原子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E是一种碱,其阳离子存在于一种常见生活调味剂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条件下,B的密度___(填“大与”或“小于”或“等于”)空气密度;

(2)鉴别F的方法是____;

(3)请画出构成D单质的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

(4)酸碱都有腐蚀性。

如果不慎将E沾到皮肤上,其正确处理方法是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