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605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9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8页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8页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8页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8页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8页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8页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8页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8页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8页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8页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8页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8页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8页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8页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docx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案一年级上

本学期授课计划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使用的对象针对中重度智力发展障碍的学生,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数前概念,初步渗透简单的抽象数学思维,重点认识数字1、2、3、4、5。

教材内容符合学生学习兴趣,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注重“生活化”教学原则。

教法学法中呈现“做中学”的教学原则,综合画、圈、连线、涂色、摆、贴等学操作方式,最大限度地补偿弱智学生的数学缺陷。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有物体恒存的概念,能指出或说出刚刚感知过的物品。

2能区分有无、大小,会将物体从大到小按顺序排列。

3有5以内量的概念,会唱数、点数、书写0到5的数字,能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掌握5以内的数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⒈在生活中渗透时间概念的认识。

知道星期几,初步培养时间概念。

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⒊A组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⒋学生尝试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尝试在生活中运用。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⒈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⒉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数学的过程。

⒊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⒋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⒌尝试独立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分层):

本学期一年级新生8人,为中重度智力发育迟缓,3个自闭症倾向,3个唐氏综合症,1个脑瘫,1个中度障碍。

班级学生整体认知能力较差,语言发展相对薄弱,除1位学生以发展出一些写字能力,其余学生均需协助。

A组:

具有一定的数概念,能够认识10以内数字,在数感的建立方面仍需协助。

T已发展出一些写字能力,其他两位仍需协助。

B组:

已发展出一些语言表达,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已发展出一些数字认识能力,写字能力仍需协助。

C组:

主动言语表达能力较差,已发展出一些认知能力,写字方面仍需支持。

学生个别化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本学期目标及教学策略):

A组:

1.初步建立数前概念,能理解堆高、找相同、配对、能比较大小、知道有和没有。

2.数的认识:

会唱数、点数5以内物品数量,能认识数字0——5,会书写0——5。

3.数的抽象建构:

能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掌握5以内数序关系。

B组:

1.初步建立数前概念,能理解堆高、找相同、配对、比较大小、知道有和没有。

2.5以内数感建立:

会唱数5以内物品数量,会点数5以内物品数量,能独立拿出5以内物品个数。

3.数的认识:

能认识数字0——5,描写5以内数字。

C组:

1.初步建立数前概念,能够尝试堆高、找相同、配对、比较大小、知道有和没有。

2.5以内数感建立:

能独立唱数5以内物品数量,跟着他人能点数5以内物品数量。

3.数的认识:

能认识数字0——5,描写5以内数字。

⒈适当渗透开放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中,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对A组学生增加提问能力的培养。

⒉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少教学步子,遵循“小步子,多循环”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⒊加强直观教学。

增强操作、观察、在生活中渗透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从每位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每位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通过动手操作、课前提问等方法,让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计算。

⒋注重生活化教学。

增加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在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关系的基础之上,多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与生活,并尝试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⒌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在学生思维发展之内的、有价值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多关注BC组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尽可能的做到人人都能学,人人有所学。

⒍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

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2

9.10-9.16

行为习惯教育

3

3

9.17-9.23

行为习惯教育

3

4

9.24-9.30

堆高

3

5

10.1-10.7

放假

6

10.8-10.14

找相同

3

7

10.15-------10.21

配对

3

8

10.22-------10.28

大小

3

9

10.29-------11.04

有没有

3

10

11.05-------11.11

单元复习

3

11

11.12-------11.18

数数

3

12

11.19-------11.25

认识1

3

13

11.26-------12.02

认识2

3

14

12.03-------12.09

认识3

3

15

12.10-------12.16

单元练习

3

16

12.17-------12.23

认识4

3

17

12.24-------12.30

认识5

3

18

12.31-1.06

认识0

3

19

1.07-1.13

综合复习

3

20

1.14-1.20

综合复习

3

认识新朋友

第2周第1课时2012年9月12日

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

1、学生用普通话说自己的姓名。

A:

能够自己说:

“我叫某某某”。

B:

尝试说:

“某某某。

”C:

跟着老师说。

2、记住几位同伴的姓名。

A:

独立完成:

说同学名字。

B:

能跟着老师说同学名字。

C:

能指一指。

3、初步培养大胆表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用普通话说自己的姓名。

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几位同伴的姓名。

教学准备

名字卡片、零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起兴趣:

1.师生问好。

老师说:

“上课。

2.引出主题:

我们小朋友等会儿要做一个很好玩的游戏,你们开不开心?

二、学生尝试,老师引导。

1、示范介绍自己。

“我叫某某某。

A组:

我叫……。

B:

ХХХ。

C:

听到姓名有所反应。

三、游戏活动,激发兴趣。

1、坐在座位上,学生尝试游戏。

老师说:

小朋友,做游戏;找找ХХ在哪里?

其他学生尝试说:

“ХХХ在这里。

2、游戏变式:

组织学生围成圈。

老师说:

小朋友,做游戏;找找ХХ在哪里?

听到名字的同学起立。

其他学生尝试说:

“ХХХ在这里。

三、反复游戏,名字巩固。

在反复游戏过程中,们不但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姓名,

也可以记住自己身边同伴的姓名。

四、交流分享,课堂小结:

1、在今天的游戏中,我们小朋友都很大胆、勇敢地说了自己叫什么,老师很高兴!

2、我要请一位小朋友来说说看,在刚刚玩游戏的时候,你记住了哪几个同伴的名字?

看看谁的本领最大?

3、看学生表现,发贴纸表示鼓励。

五、活动延伸:

1、课后继续让在游戏中没有轮到的玩。

2、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活动,介绍自己的老师。

学生说:

“下课。

A组:

我叫……。

B:

ХХХ。

C:

听到姓名有所反应。

听到名字的同学起立。

认识同伴:

A:

独立完成:

说同学名字。

B:

能跟着老师说同学名字。

C:

能指一指。

做游戏:

小朋友,做游戏,

找找某某某在哪里?

学习课堂行为习惯:

小眼睛看老师,

小手放放好,

小脚并并拢。

能力表示:

“0”表示未完成;“1”表示在协助下完成;“2”表示部分完成;“3”表示较好完成。

认位置

第2周第2课时2012年9月14日

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校中的各种位置。

A:

教室、餐厅、排队中的位置;

B:

认识教室、餐厅的位置。

C:

认识教室座位。

2、在学习过程中锻炼数学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教室中的位置。

教学难点

认识自己在学校中的各种位置。

教学准备

《我是好宝宝》音乐flash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课堂,激发兴趣。

1.师生问好。

2.点名。

3.播放歌曲,激发兴趣。

《我是好宝宝》:

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放好。

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

小耳朵听好话,说话先举手,

才是好宝宝。

二、组织学生认识教室。

1.组织排队,带领学生逛校园。

在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

楼层,教室,老师,哥哥姐姐等。

适当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

2.认识自己班级的教室:

楼层:

一楼

班级位置:

隔壁班级,教室编号等。

二、组织学生认识餐厅。

1.组织排队,带领学生逛餐厅。

在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

餐厅位置。

适当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

2.认识餐厅座位:

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座位。

3.巩固座位,组织学生到餐厅门口,请学生自行找座位。

4.注意行为习惯教育。

三、组织学生在操场上

1.学生认识自己的排队位置。

2.游戏活动,请学生在操场上自由活动。

3.组织学生排队。

四.养成教育,课堂小结。

根据学生表现,表扬鼓励学生。

五.课堂组织

师生说再见。

问好

听到自己的名字,起立。

喊:

“到。

学生能够排好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学生能够认识餐厅的位置,知道餐厅是吃饭的地方。

学生能够认识操场,知道是做早操的地方。

认识物品

第3周第3课时2012年9月17日

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物品。

A:

杯子、勺子、毛巾、柜子;

B:

杯子、毛巾、勺子。

C:

杯子、勺子。

2、在学习过程中锻炼数学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物品。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物品。

教学准备

零食、杯子、毛巾、音乐flash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课堂,激发兴趣。

1.师生问好。

2.点名。

3.播放歌曲,习惯教育。

《我是好宝宝》:

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放好。

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

小耳朵听好话,说话先举手,

才是好宝宝。

二、组织学生认识杯子。

1.请学生喝饮料,学生自行找杯子。

适当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

老师看情况分层指导学生。

用完杯子后能归位。

三、组织学生认识勺子。

1.请学生吃东西,学生自行找勺子。

适当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

老师看情况分层指导学生。

用完勺子后能归位。

四、组织学生认识毛巾。

1.组织学生洗脸。

适当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

老师看情况分层指导学生。

用完毛巾后能归位。

五、组织学生认识桌子。

1.组织学生找桌子。

适当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

老师看情况分层指导学生。

六.养成教育,课堂小结。

根据学生表现,表扬鼓励学生。

师生问好。

听音乐,学纪律:

小眼睛看老师,

小手放放好,

小脚并并拢。

自己拿杯子,认识自己的杯子。

A:

独立完成。

B:

老师或阿姨提醒下完成。

C:

老师或阿姨手把手完成。

自己拿勺子,认识自己的勺子。

A:

独立完成。

B:

老师或阿姨提醒下完成。

C:

老师或阿姨手把手完成。

认识自己的毛巾。

A:

独立完成。

B:

老师或阿姨提醒下完成。

C:

老师或阿姨手把手完成。

认识自己的桌子。

A:

能独立回座位。

B:

老师或阿姨提醒下找座位。

C:

老师或阿姨牵引下找座位。

课前学习

第3周第4课时2012年9月19日

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的良好习惯。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师生问好。

点名,播放歌曲,激发兴趣。

《我是好宝宝》:

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放好。

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

小耳朵听好话,说话先举手,

才是好宝宝。

二、激发兴趣,培养数感。

边讲述边将提到的数字写在黑板上:

刚才,王老师走到楼,来到一年级教师。

看到有8位小朋友,有5位男的,有3位女的。

现在,我又发现我们教室里有2块黑板,5扇窗户,9张桌子,9张凳子,这么多的东西。

请小朋友看数字,引导学生尝试说出一些生活中有的简单数字。

如:

“我家有几口人。

”“我前面有几个小朋友。

”等。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无处不在。

只有好好学习,我们才能做有用的人。

三、认真观察,尝试数数。

出示教学图片,指导学生观察。

指图让学生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小朋友们第一天高高兴兴地来上学,我们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小到大数出图中数量。

⑴指图中国旗,引导学生尝试回答“小朋友看看图上画有几面国旗?

⑵指图中事物,提问:

“有几位小朋友在和老师问好?

“操场中间有几位小朋友在踢球?

“小朋友们不但有礼貌,爱运动,而且还爱劳动,看图的右边有几位小朋友在浇花、种树?

老师可指着事物引导学生数数,让学生尝试回答,并及时给予表扬。

⑶指图左上方,“为了欢迎新同学的到来,学校还出了板报,大家一起来数一数上面有几个大字?

⑷“学校里面真漂亮,到处盛开着鲜花,而且四周还种满了树,请小朋友数数操场边种了几棵大树?

“看到同学们快乐地学习小鸟也高兴地飞起来了,我们一起数数天空中有几只鸟在飞?

四、养成教育,课堂小结。

问好

学习课堂学习习惯。

学生倾听并根据老师提到的数字观察事物。

思考并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尝试说出一些身边的简单数字。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自己先尝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再在老师帮助下有序的发现图中的数字。

学生练习点数,先尝试自己数,再在老师指导下数数。

学生可上台指着图中事物一一数出数字。

堆高

第3周第5课时12年9月21日

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

1.通过尝试、发现,运用各类不同的物体进行堆高,

2.积累堆高的建构经验与技能。

A:

能堆2块以上积木。

B:

能堆2块积木。

C:

能拿积木。

3.具有简单的堆高技能,如将各种盒子堆高。

4.培养学生大胆操作,体验成功的快乐,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堆2块及以上积木。

教学难点

能将积木整齐堆起来。

教学准备

积木、桶、书、套杯、盒子、瓶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课堂

1.师生问好。

2.点名。

播放歌曲,激发兴趣。

《我是好宝宝》:

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放好。

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

小耳朵听好话,说话先举手,

才是好宝宝。

二、激发兴趣

1.PPT引导,知道房子、大树、长颈鹿等都是高高的,

小鸟、飞机也都能飞得高高的。

2、激发学生尝试堆高兴趣。

三、课前活动

拿出积木,师生一起玩。

四、学习新知

老师示范,学生观察

学生活动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堆高。

学生尝试,老师指导。

学生尝试堆积木。

老师分层指导:

A:

尝试将积木搭高。

B:

尝试搭2块积木。

C:

尝试搭积木。

五、课间休息,养成教育。

播放音乐,根据学生表现,物质奖励。

六、游戏活动,新知巩固。

两两比赛,看谁搭得高。

七、养成教育,课堂小结

师生问好。

学习课堂习惯。

联系生活,思考,尝试表达。

堆积木。

A:

尝试将积木搭高。

B:

尝试搭2块积木。

C:

尝试搭积木。

两两学生进行比赛:

看谁搭得高。

堆高

第4周第6课时12年9月24日

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

1.鼓励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堆高。

A:

能堆3类物品。

B:

能堆2类物品。

C:

能尝试堆起2个物品。

2.通过操作,让学生懂得运用各种材料堆高。

3.激发学生对尝试活动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堆高。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懂得运用各种材料堆高。

教学准备

积木、桶、书、套杯、盒子、瓶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课堂

1、师生问好。

2、点名。

3、播放歌曲,激发兴趣。

《我是好宝宝》:

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放好。

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

小耳朵听好话,说话先举手,

才是好宝宝。

二、激发兴趣,知识导入。

1、故事导入:

小长颈鹿住在小房子里很快乐,后来小长颈鹿长大了,小房子住不下了,没有房子住,哭了。

2、提问激发:

你们说怎么办呢?

引导:

我们一起建一间高高的房子让小长颈鹿住好吗?

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可以建房子的东西,它们有什么?

注意:

拿了材料,找个舒服的地方去建房子,不要都挤在一起。

三、知识新授

(一)学生自行玩堆高。

1.小组为单位进行玩堆高。

2.学生自行玩堆高,老师进行指导。

(二)激发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堆高。

启发学生用托盘,纸皮、杯子、盒子、罐子等辅助材料来建房子。

交流:

刚才你是用什么东西来建房子的?

(三)如何堆高

老师刚才看到有个小朋友怎么也建不成高高的房子,

他是这样建的,你们看房子为什么会倒?

引导学生思考:

底部太小,不平。

师引导:

我们怎样建房子才又高又稳?

生:

底要平和宽,建的时候要轻拿轻放。

四、课间休息,养成教育。

播放音乐,根据学生表现,物质奖励。

五、游戏巩固,知识深入。

鼓励学生再次进行尝试,并用多种材料来建房子。

1、提醒学生堆时要注意,手要放轻点,以免碰到房子而使其到掉。

2、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利用辅助材料建高楼。

六、课堂小结,养成教育。

师生问好。

尝试说:

“老师好。

听到名字能应答。

学习课堂习惯。

学生聆听故事,尝试思考。

思考问题,尝试回答。

动手操作,尝试进行各种物品的堆高活动。

就地取材,尝试进行堆高活动。

尝试理解“高”,初步建立高低的空间概念。

课间休息,行为习惯养成学习。

堆高

第4周第7课时12年9月26日

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

1.学生能够比较两堆物品的高低。

A:

能比较两堆物品高低。

B:

能堆2个以上物品。

C:

能尝试堆起2个物品。

2.学生懂得运用各种材料堆高。

3.激发学生对尝试活动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比较两堆物品的高低。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学生直接比较物品高低。

教学准备

积木、桶、书、套杯、盒子、瓶罐等各类物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课堂

1、师生问好。

2、点名。

3、播放歌曲,激发兴趣。

《我是好宝宝》:

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放好。

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

小耳朵听好话,说话先举手,

才是好宝宝。

二、激发兴趣,知识导入。

今天,我们进行堆高PK大赛。

1.介绍游戏规则:

两两进行物品堆高。

其他学生观察,看谁堆得高。

2.用粘纸对学生进行奖励。

3.引导A组学生尝试比较,并表达。

4.堆得高的学生,老师表扬鼓励。

三、课间休息,养成教育。

播放音乐,根据学生表现,物质奖励。

四、游戏巩固,知识深入。

鼓励学生再次进行尝试,并用多种材料来建房子。

1、提醒学生堆时要注意,手要放轻点,以免碰到房子而使其到掉。

2、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利用辅助材料建高楼。

五、课堂小结,养成教育。

师生问好

学习课堂养成习惯。

观察图片。

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堆高活动。

其余学生观察,并尝试表达哪堆高。

A:

表达。

B:

尝试边指边说:

“这个高。

C:

能够有目光或者指示性动作。

找相同

第6周第8课时12年10月8日

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

1.让学生能从几个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相同的物体。

A:

在一堆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的。

B:

在3个以内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的。

C:

能够感知物品的存在。

2.能将相同的物体归类。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从几个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相同的物体。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在3个以内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

教学准备

篮球、足球、柿子、苹果等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师生问好!

课前学习:

今天星期几。

二、联系生活,课堂引入

图上小朋友在干嘛?

(一)游戏活动,新授教学

集体活动

1.看图回答。

玩什么球?

篮球

2.出示,引导学生认识。

请学生找出与图中相同的球。

3.表达练习:

篮球,篮球,相同的。

(二)个别指导

分层指导:

A:

独立寻找找篮球,同时表达:

篮球篮球相同的。

B:

老师点图,学生找篮球。

C:

在老师协助下找篮球。

(二)请合作变魔术。

通过触摸,找出相同的水果

1.

(1)拿出篮子,引起的好奇。

老师扮演魔术师,“变变变,是什么?

拿出来,请确认“苹果!

(2)逐步认识柿子、橙子

2.拿出另一只篮子,请小朋友也来当当魔术师.

老师从先前一直篮子中拿出一种水果,选择个别从第二只篮子中隔着布也拿出相同的(比较相同形状水果。

3.请根据老师的要求拿出相应的图卡,并高举确认是否相同.

四、养成教育,课堂小结。

表扬做得好的,如果有贴错位置的,请分析指出,并将其改之。

问好。

观察图片,思考回答。

思考问题,尝试回答。

生:

足球,篮球。

尝试理解:

相同就是一样的。

分层学习,跟着老师找篮球、足球:

A:

独立寻找找篮球,同时表达:

篮球篮球相同的。

B:

看老师点图,学生找篮球。

C:

在老师协助下找篮球。

学生认识柿子、橙子。

学生尝试找到相同的水果。

找相同

第6周第9课时12年10月10日

个别化教学分层目标

1.让学生能从几个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相同的物体。

A:

在一堆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的。

B:

在3个以内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的。

C:

能够感知物品的存在。

2.能将相同的物体归类。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从几个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相同的物体。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在3个以内同类物品中找出相同。

教学准备

毛巾、布娃娃、皮球、杯子等实物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课前学习:

今天星期Х。

二、新授教学

(一)直观教学

1.出示实物,让从中找出相同的物体

师:

小朋友看一下,现在老师手中有二朵花,哪一朵是和老师这只手中的花是一样的。

请个别回答。

出示布娃娃,毛巾,大小皮球,杯子等实物,让说出是什么名称,然后把分成几组,并找出和自己组相同的物体。

(二)玩游戏《看谁找得对》

老师发给不同的实物,当老师举起某一物品时,从自己的物品中找出和老师相同的物品并举起来,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三、找一找,说一说

请在教室里自己找一找物品,并指出和它相同的物品,鼓励大胆去找去说,对找得快又多的给予及时的表扬。

4、课堂小结,养成教育。

今天我们能够找相同的东西,表扬进步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