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743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我国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我国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我国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我国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我国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我国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我国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我国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docx

《我国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docx

我国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

我国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

樊福好

(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广州510500)

新中国成立以来,养猪业在我国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由1957年的6.72kg升至2007年的18.21kg,我国的猪肉产量由1983年的1316.1万吨升至2007年的4287.8万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农村居民肉类消费的增长更快,猪肉的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较高,我国猪的饲养量占世界总饲养量的一半,由此可见养猪业在我国农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野猪驯养为家猪已经存在了上万年的时间。

在猪的人工养殖过程中,饲养方式在不断发生变化,野猪从野外生活到圈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由于生理机能改变的滞后性,猪群出现了一段较长时间的高度不适应性;而从圈养到集约化养殖(固定化饲养)又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猪群再次出现了高度不适应性,以至于当前猪群健康状态每况愈下,PSY(每头母猪年提供上市商品猪数量)逐年下降。

针对这种现象,世界各地的养猪业者和科技人员提出了各种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对促进猪群健康状态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猪群健康问题。

养猪模式进入规模养殖以后,由于管理方式上的重大改变,寄生虫等疾病基本得到控制,内科病和外科病由于比例较低,日渐被忽略,而微生物造成的传染性疾病仍然高居不下。

尤其是受到西方养猪国家的影响,盲目照抄照搬西方养殖模式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比如品种和饲料原料已经完全受到西方国家的控制,甚至饲喂方式和猪舍建筑以及健康管理方式等也都受到了西方养殖模式的严重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养猪文明已经被“糟蹋一空”。

痛定思痛,中国的养猪模式必须进行变革,中国猪群的健康管理模式也应该进行变革,必须摈弃传统的传染病控制模式和流行病学分析模式,必须高度重视群体免疫学、继承免疫学和病原生态学的研究,高度重视猪群机体和病原相互关系的研究,重视猪群对环境适应性的研究。

1我国猪群健康现状调查

从科研体制方面来看,我国科研工作中出现了模仿较多,跟踪不足和原创缺乏的现象,从而也导致了养猪业中“成果”不少,转化不多;“创新”不少,原创不多;论文不少,应用不多的结果。

开拓进取,更新思路是走出当前养猪业困境的必由之路。

表1我国猪群主要传染病抗体分布研究

抗体种类

样本数量

阳性数量

阳性率

猪瘟抗体

22497

18070

80.3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

13824

11031

79.80%

伪狂犬病gE抗体

17100

15131

13.09%

伪狂犬病gB抗体

5333

4253

71.74%

口蹄疫抗体(O型)

3708

3278

88.40%

猪环状病毒抗体

1183

977

82.59%

猪支原体抗体

351

202

57.55%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猪群主要传染病抗体阳性率在80%左右,大规模发生此类传染病的可能性并不大。

某些临床工作者动辄把一些猪病判断为猪瘟和伪狂犬病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虽然我国猪群伪狂犬病的“野毒”抗体阳性率高达13%,但由于受到疫苗控制以及该病的发生特点,其造成的损失不应该被夸大。

当然,要在全国净化该病还有一段很漫长的道路要走,尤其需要从国家层面制定净化该病的策略。

若对上述所有检测样本进行抗体差异度(%)统计分析则发现:

猪瘟为44.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为134.2,伪狂犬病为59.5,支原体为94.3,环状病毒为51.7,口蹄疫为171.0,差异度最大者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以及口蹄疫O型病毒抗体。

抗体差异度越大,实际发生该病的可能亦越大。

根据研究还可以看出,我国猪群存在一定程度的病原携带状态,即外观正常却携带病原的状态,尤其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以及环状病毒的携带状态更为明显。

但必须注意的是,携带病原和临床感染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因此,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涉及到病原和机体2个方面。

由于我国科研体制的限制,受到所谓“跟踪国际研究方向”思想的影响,建国以后我国的猪病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病原方面,对猪群机体健康状态的研究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2008―2011年期间,我们对中国猪群的健康状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广东、广西、福建、河南、河北、江苏、安徽、上海等12个省市,涉及猪场500余家,涉及猪只1万多头,调查样本采用随机抽样原则获取。

根据数学模型,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表2我国猪群健康状态调查研究)%

营养不良

中毒

免疫抑制

炎症

败血

健康

亚健康

病态

20.07

59.75

19.36

28.25

27.14

42.38

28.25

29.37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猪群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机体中毒状态,而营养不良、免疫抑制、炎症和败血状态同样不可忽视。

中毒状态的出现说明我国目前所使用的饲料营养类型存在较大的问题,饲料行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说法并不为过,猪群中出现1/5营养不良的状态也同样说明中国养猪业中的饲料行业问题多多。

而免疫抑制状态的出现也充分说明我国目前的猪群免疫程序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行合理论证。

而炎症和败血的高比例状态的出现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猪群的健康状态不容乐观。

我国猪群处于健康状态的比例不到一半,我们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表3某发生腹泻病情的猪场母猪群的健康状态调查研究

编号

健康评价/HealthEvaluation

营养不良

中毒指数

免疫抑制

炎症指数

败血指数

健康指数

1

0.0

234.5

85.4

0.0

108.9

60.3

2

0.0

189.7

64.1

0.0

153.9

68.5

3

0.0

236.6

0.0

0.0

102.5

85.7

4

0.0

220.2

0.0

0.0

128.5

85.4

5

0.0

200.0

0.0

0.0

117.1

62.7

6

0.0

144.9

0.0

61.0

109.0

72.6

7

0.0

170.3

0.0

0.0

75.3

90.7

8

0.0

170.3

0.0

0.0

124.8

69.2

9

0.0

184.4

0.0

0.0

131.2

79.2

10

0.0

144.9

0.0

0.0

94.3

100.4

11

0.0

222.5

0.0

0.0

144.7

92.1

12

0.0

255.0

0.0

0.0

81.4

79.8

13

0.0

137.8

0.0

0.0

102.1

95.5

14

0.0

261.7

0.0

0.0

103.2

84.6

15

0.0

193.6

0.0

0.0

124.5

91.9

16

38.7

0.0

0.0

119.1

0.0

98.8

17

0.0

0.0

0.0

0.0

114.2

149.0

18

0.0

50.0

0.0

0.0

136.6

110.6

19

0.0

116.2

0.0

0.0

109.2

108.3

20

0.0

146.6

0.0

0.0

132.2

95.7

21

0.0

59.2

0.0

0.0

94.5

97.7

22

0.0

122.5

0.0

0.0

123.5

104.5

23

0.0

120.4

0.0

0.0

0.0

108.5

24

0.0

74.2

0.0

0.0

0.0

105.8

25

0.0

120.4

0.0

0.0

148.5

90.2

26

0.0

0.0

0.0

0.0

141.7

126.4

27

0.0

31.6

0.0

0.0

79.1

99.4

28

0.0

89.4

92.3

0.0

164.7

84.7

29

0.0

44.7

0.0

0.0

91.5

118.9

30

0.0

122.5

0.0

0.0

128.9

93.8

表3是1个正存在腹泻病情的猪场,猪群处于中毒状态也是导致今年(2011年)猪场发生大面积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母猪中毒导致仔猪吮乳后发生腹泻的情况更为严重,具体原因尚在调查之中。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若通过反饲的方法不能改善仔猪的腹泻问题,饲料中含有的抗生素、霉菌毒素和人为添加的重金属有可能是罪魁祸首之一。

这些现象提醒我们,内科病或中毒病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严重威胁猪群健康状态。

另外,针对当前猪饲料中毒物(抗生素、重金属、激素等)较多的情况,仅仅通过检测饲料的办法往往不能达到目的,因为很多毒物尚没有检测方法,而且行业内还存在逃避检测的技术。

若从机体是否中毒方面进行判断则可以保证将所有对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排除在外,保证人类猪肉食品安全。

表4某发生喘气、消瘦、低烧病情猪场的猪群健康状态调查研究

编号

健康评价/HealthEvaluation

营养不良

中毒指数

免疫抑制

炎症指数

败血指数

健康指数

1

152.5

0.0

0.0

427.7

0.0

33.3

2

65.5

67.1

0.0

386.1

0.0

43.0

3

154.9

0.0

0.0

493.6

0.0

40.8

4

72.2

50.0

0.0

515.5

0.0

44.0

5

98.3

153.3

0.0

287.4

0.0

64.0

6

0.0

0.0

0.0

596.8

0.0

43.2

7

56.2

0.0

0.0

300.4

0.0

60.3

8

0.0

0.0

0.0

281.8

0.0

75.2

9

20.8

0.0

0.0

368.2

0.0

58.2

10

25.3

0.0

0.0

251.6

0.0

81.1

11

0.0

0.0

0.0

272.8

0.0

75.5

12

157.8

0.0

0.0

235.6

0.0

55.5

13

58.0

0.0

0.0

195.0

0.0

92.7

14

142.1

0.0

0.0

78.6

0.0

104.8

15

106.2

0.0

0.0

179.3

0.0

67.3

16

132.0

0.0

0.0

278.6

0.0

76.9

17

153.0

0.0

0.0

205.2

0.0

87.6

18

122.5

0.0

0.0

227.0

0.0

87.3

表4展示了1个发生喘气、被毛粗乱、猪群处于消瘦状态的猪场的健康状况,由此表可见,猪群的炎症指数平均值高达310.0(正常值为0),进一步调查得知该猪场所用饲料蛋白质含量不足,导致营养不良,而发生问题的猪群均为阉割后的小公猪(阉割时间在10日龄前后)。

猪群的营养不良会导致猪群在经历外伤性手术后的发生炎症。

某些饲料企业为了降低原料成本,降低了饲料中的有效蛋白含量,这些“潜规则”必须予以揭露和曝光。

检测饲料原料也许可以显示蛋白含量合格,因为其中添加的无效蛋白(三聚氰胺或类似物)干扰了检测结果,但从机体角度检测,则可以将那些恶意添加的无效蛋白排除在外。

2我国猪群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

猪群健康管理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养猪生产及管理理论体系的重新构建,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猪群生产管理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兽医技术摸清猪场的主要问题;利用健康评价技术摸清猪群的真实健康状态;利用镜像医学手段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疾病产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疾病的发生出现了新的特点。

建立猪群健康管理体系必须彻底改变对猪病的简单认识,从环境和群体流行病学的角度认识疫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必须改变思路,统一认识,按照新的理论指导猪病控制技术,指导猪群健康管理。

2.1必须认识到现有技术的局限性,不能盲目依赖和迷信

现有的ELISA技术,病原培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PCR、RT-PCR、基因序列分析技术)以及病理学技术对于疾病的确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技术对认识当前猪病问题的本质帮助很大。

但必须同时认识到,这些技术对于疫病发生的群体特点认识不足,对于健康管理的指导作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必须充分利用机体健康评价技术对猪群进行分类管理:

健康评价技术不同于一般的体检技术,这是一项撇开了病原从机体本身发现问题的评价技术,可以从本质上认识健康问题,可以避免病原学技术的局限性。

病原成千上万,机体只有1个,健康评价简化了操作程序,避免了挂一漏万现象的出现。

即使从群体的角度出发,健康评价技术也不会使任何一个亚健康和病态的机体成为漏网之鱼,而若从病原检测的角度考虑,大量处于病原携带状态的机体就会混入健康群体中。

利用健康评价技术对动物群体进行分类管理,可以协助进行生产管理,制定严密的健康管理程序。

健康评价技术可以将机体的问题简单归结为营养不良、中毒、免疫抑制、炎症和败血五种基本状态,可以对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2.2充分利用镜像医学技术解决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镜像医学是一项离体测试技术,对于药物筛选和疫苗选择具有优越性,可以避免目前的药物滥用和盲目用药,可以避免疫苗的盲目接种,减少亚健康猪群的出现。

表5对某母猪流产猪场的健康评价

编号

健康评价/HealthEvaluation

营养不良

中毒指数

免疫抑制

炎症指数

败血指数

健康指数

1

0.0

223.6

50.8

0.0

81.8

62.4

2

0.0

38.7

133.4

0.0

90.6

48.4

3

0.0

44.7

137.0

155.2

27.4

37.8

4

0.0

107.2

79.4

0.0

110.1

81.9

5

0.0

111.8

139.6

42.4

0.0

44.3

6

0.0

134.2

66.5

0.0

0.0

72.8

7

0.0

203.7

146.7

153.2

55.9

28.2

8

0.0

161.2

0.0

0.0

76.1

80.5

9

0.0

137.8

0.0

0.0

32.7

92.4

10

0.0

194.9

146.1

0.0

57.7

55.3

11

0.0

293.3

157.1

0.0

84.5

42.3

12

0.0

150.0

66.1

0.0

0.0

79.1

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表5中所述母猪群以中毒和免疫抑制状态为主要病因,在中毒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将不理想。

故建议该场停止所有抗生素的添加,减少饲料中重金属的来源,并减少疫苗接种的种类和剂量,促进母猪群饮水,加强毒物排泄。

采取该措施后,本场3d后不再出现流产病例。

结果分析:

1号母猪怀孕,2d后流产;2号母猪,已流产;3号母猪已产崽;4号母猪已经怀孕,3周后正常产崽;5号母猪已经流产;6号母猪正常哺乳;7号流产迹象明显,半日后流产;8号母猪,已流产;9号母猪,已经怀孕,4周后正常产崽;10号母猪,流产迹象明显,半日后流产;11号母猪,已经怀孕,

1d后流产;12号母猪,发病母猪,喘气,未怀孕。

2.3感染性疾病的疫苗接种策略

在养猪生产中,猪病问题的困扰越来越复杂。

如果按照传统的感染性疾病控制模式(指“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者”),猪病控制仍将收效甚微,甚至会误入歧途。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引起猪只的感染性病原进行更为科学的划分,为疫苗接种策略提供合理的依据。

假定猪只均为易感猪,体内并不含有针对下列所讨论的猪感染性疾病病原的抗体和其它因子。

可以将引起猪只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分为以下几类:

单宿主病原:

该病原仅仅感染某一类动物,不感染其他动物;多宿主病原:

该病原不仅感染某一类动物,而且感染其他动物;短期感染病原:

动物感染康复后,病原立即从体内消失;长期感染病原:

动物感染康复后,病原呈现携带状态,不从动物体内消失。

综合以上分类标准,我们可以将引起猪病的感染性病原分为以下几类:

单宿主短期感染病原:

如猪瘟、猪丹毒;单宿主长期感染病原:

如猪副嗜血杆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环状病毒、伪狂犬病(虽然其它动物亦感染伪狂犬病,但其他动物感染后会急性死亡,所以,对猪来说,伪狂犬病仍然被看作是单宿主病原);多宿主短期感染病原:

如流感、口蹄疫;多宿主长期感染病原:

如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戊型肝炎病毒。

根据上述对猪病病原的分类,利用病原生态学的原理,猪群的免疫策略可以进行如下归类:

单宿主短期感染病原,建议采用短期接种疫苗的策略,长期接种会使猪只成为携带该类病原的宿主,使病原成为单宿主长期感染病原,所以不宜长期接种疫苗,疫苗接种可以按照“一生一次足矣”的原则进行;单宿主长期感染病原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或驯化,通过强化继承免疫保护后代;多宿主短期感染病原强调机体抵抗力的强化,不宜驯化,不宜接种疫苗,当然,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之下,也可以考虑驯化措施的实施,但必须遵守国家政策;多宿主长期感染病原通过疫苗接种或驯化,即可。

由于伪狂犬病分类上的特殊性和基因缺失疫苗的进步,当猪群野毒转为阴性后,建议停止接种疫苗或接种灭活疫苗。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属于单宿主感染动物,但感染后病原最终也会从机体中消失,只是经历的时间稍长而已,故而本病原也可以按照单宿主短期感染病原一样采纳“一生一次足矣”的原则进行疫苗接种,而不必要进行所谓“随胎免疫”,仅仅在后备猪阶段实现阳转过程即可。

由于养猪企业的生产情况不完全一致,感染背景不完全相同,所以中国猪群没有统一的疫苗接种策略,要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猪制宜”的原则制定相应的猪群免疫程序,不可千篇一律。

2.4健康预警体系的建立

对于养猪企业来说,建立常规的健康预警体系尤为重要,将猪群分为健康、亚健康和病态,分别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兽医学方案,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持生产的持续稳定进行。

在中国目前的养猪企业中,建立健康预警体系始终没有到生产实践中贯彻落实。

加强养猪企业“三大污染”(抗生素污染、重金属污染和消毒药污染)的综合控制和治理,对污染进行源头控制。

这些污染是导致猪群免疫力下降,继承免疫力中断的直接原因,必须加强行业自律,消除行业“潜规则”。

2.5疾病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对于畜牧兽医管理部门来说,建立常规的疾病地理信息系统是当务之急,从群体免疫学和现代流行病学的角度帮助养猪企业进行健康管理。

而目前的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往往以“维持社会稳定”为借口,谎报或瞒报猪病疫情,甚至对说真话的相关人员施加压力,最终导致疾病的蔓延和局面的不可收拾。

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果把“讲假话、讲大话、讲空话”当成了家常便饭就是渎职的一种表现,必须严格禁止;这些工作人员的行为将是一种对人民群众高度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些行为也将最终导致这些管理部门失信于民。

图1疾病地理信息系统模式图

疾病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也是疫情信息公开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操作性较强,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审时度势,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国家的大局出发,要大刀阔斧,不可谨小慎微。

图2健康管理体系模式图

结合图2可将猪群健康管理体系构建的总体路线总结为:

以健康评价为工具,建立健康预警体系,对猪群进行分类管理,以镜像医学为手段,对亚健康态猪群通过镜像医学筛选医疗方案实施医学干预,防止出现病态猪群,维持健康态的可持续存在。

个人简介:

樊福好,研究员,从事机体健康管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质量负责人,兼任中心检测室主任。

地址:

510500广州市先烈东路135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