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758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docx

《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docx

08年积极财政政策原因内容成效

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做到“三管齐下”

  2008年9月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增长开始急剧下滑,2008年三、四季度GDP增长分别为9%和6.8%,9~12月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1.4%、8.2%、5.4%和5.7%。

当经济增速呈现急剧下滑的苗头和倾向时,政府于2008年11月9日宣布,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年来,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投资、扩大消费和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方面,做到“三管齐下”,其政策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作用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

  

(一)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投资的重要举措

  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开始,中央决定,实行4万亿元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计划,到2010年底前,分两年多时间完成。

其中,中央财政出资1.18万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资金共计4万亿元。

在中央财政1.18万亿元投资资金中,2008年四季度紧急安排1040亿元,2009年安排4875亿元,2010年安排5885亿元。

  应当指出,中央财政出资1.18万亿元,是中央财政用于投资的增量资金;除此之外,在正常年份,中央预算内投资也安排和发行一定数量的建设国债,有一大笔资金用于投资建设。

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用于中央政府公共投资的资金就有9080亿元,如扣除1.18万亿元增量资金中安排2009年使用的4875亿元,2009年正常安排的中央政府投资资金也有4205亿元。

可见,2009年中央财政总投资安排的资金量非常大。

  除中央政府4万亿元投资项目建设外,各级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数额更大,为了确保地方政府对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资金的需要,2009年首次允许省级地方政府共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这样,通过扩大中央财政投资规模,对扩大全社会投资规模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和带动作用。

2009年以来,我国投资保持高速增长,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4%,同比加快5.7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计划总投资增长更快,表明后续投资势头不减。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09年上半年GDP增长7.1%,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达6.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7.6%。

①可以说,积极财政政策对投资的拉动,有效地扭转了经济增速急剧下滑的态势,使经济得以企稳回升。

  

(二)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消费的重要举措

  1.实行工业品下乡的财政补贴政策。

2009年,中央财政对农民购买家电产品及摩托车安排补贴资金200亿元,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3%给予农民补贴;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共安排补贴资金50亿元;对农民购买农机具的补贴资金安排130亿元,同比增长2.25倍,补贴种类由原来的9大类扩大到12大类,覆盖到全国所有农牧业县。

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具“三下乡”政策效果非常好。

以家电下乡为例,财政补贴率为13%,相当于7倍的乘数,也就是1元财政补贴资金可带动7元左右的销售收入,既可以满足农民对家电等产品的需求,又可以增加工业品的销售。

据统计,2009年1~9月,全国家电下乡共销售电器2083万台,销售额388亿元,同比均大幅度增长;受家电下乡等政策的刺激,1~9月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0%,快于城市14.8%的增长。

  2.实行工业品以旧换新的财政补贴政策。

2009年5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加大财政刺激消费的力度,对汽车、家电实行以旧换新政策。

其中,2009年中央财政将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从10亿元增加到50亿元,同时安排20亿元资金用于家电以旧换新补贴。

  汽车以旧换新工作,主要针对符合一定使用年限要求的中、轻、微型货车和部分中型载客车,适度提前报废并换购新车的,对提前报废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I标准的汽油车和达不到国Ⅲ标准的柴油车,实行财政补贴,中型、轻型、微型载货车分别补贴6000元、5000元、4000元,补贴上限原则上不高于同型车辆的车购税。

  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先选择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州、长沙9省市进行试点。

补贴范围包括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5类。

以旧换新补贴不超过家电销售价格的10%,最高补贴标准:

电视机400元/台,冰箱300元/台,洗衣机250元/台,空调350元/台,电脑400元/台。

补贴金额中央财政负担80%,试点省市财政负担20%。

据统计,截至2009年9月末,9省市共回收旧家电169万台,销售新家电131万台,销售额52亿元。

  对汽车、家电实行以旧换新意义重大:

一是拉动内需发展。

2009年汽车报废将达270万辆,家电报废将达9000万台,相应地增加汽车、家电的销售。

二是推进节能减排。

老车比新车油耗平均高5%~10%,比“黄标车”高30%;老旧家电污染排放比新家电高20%~30%。

三是有效利用资源。

以旧换新涉及不少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可再利用。

四是增加就业岗位。

以旧换新政策有利于促进营销、物流、售后服务以及汽车、家电回收拆解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可安置大量人员就业。

  (三)实行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

  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是200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的,是这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主要有:

  1.实行增值税转型的改革。

中央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的改革,即对企业购进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在其销项中予以全额抵扣。

同时,下调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将原工、商业企业6%和4%的税率一律下调至3%;并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工业企业由年应税销售额100万元以下下调至50万元以下,商业企业由180万元以下下调至80万元以下。

这项改革,静态估算能为企业减轻税收负担1200多亿元,相当于较大规模的减税,有利于促进企业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进而在全社会范围内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

  2.实行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税收政策。

从2008年11月份起,我国两次采取减轻住房转让环节税负的政策。

一是从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住房,契税税率下调至1%;对个人销售和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

二是从2009年1月1日起,对个人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暂定一年实行减免税政策。

其中,将现行个人购买普通住房超过5年(含5年)改为超过2年(含2年)转让的,免征营业税;不足2年转让的,由按其转让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改为按其转让收入减去购买住房原价的差额征收营业税。

  国家减轻个人住房的税收政策,特别是减轻二手房交易的税负,配合其他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对活跃楼市发生了重要作用。

2009年以来,我国房地产投资、商品房价格和住房成交量持续攀升,1~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7.7%,比1~8月快3.0个百分点;9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2.8%,涨幅比8月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1~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83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8%,其中二手房交易比一手房更为活跃。

④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复苏和发展。

  3.进一步降低小排量汽车的车辆购置税税率。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扩大内需,促进汽车产业发展,国务院决定,对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购买1.6升及以下排气量的乘用车,将车辆购置税税率由10%下调至5%。

⑤这样,消费者每买一部经济型小轿车,可减轻税负5000~6000元左右,有力地刺激了车市发展。

据统计,2009年前8个月,我国共减免车购税114亿元,极大地调动了消费者购车的积极性;⑥前9个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961万辆和9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0%和34.2%,其中1.6升以下排量汽车销量增长66%,所占市场分额提升至70%。

当然,促进车市火爆的政策不仅限于车购税,还有前述的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形成了政策合力。

  4.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千方百计稳定外需。

我国外贸依存度超过50%,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需的冲击最大。

为了稳定外需,减少出口下降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压力,自2008年8月以来,我国先后7次较大幅度地提高出口退税率,使平均出口退税率接近“征多少、退多少”的水平,初步扭转了外贸出口下滑的趋势。

2009年9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分别下降10.1%、15.2%和3.5%,但环比上月分别增长14.2%、11.8%和17%,从2009年3月开始已连续7个月出现反弹,外贸逐月回升的趋势得以确立。

特别是提高出口退税率产品的出口降幅,明显低于总体降幅。

2009年前9个月,凡提高出口退税率比较集中的产品,如服装、鞋、箱包、家具、塑料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其出口降幅比总体降幅低21.3%。

  5.实行扶持中小企业、服务业发展和扩大就业的税收政策。

一是运用税收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从事担保业务的收入,自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免征营业税。

最近,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决定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是实行鼓励先进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全国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其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其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企业职工工资总额8%的部分可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抵扣。

⑦三是现行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每人每年4000元,可上下浮动20%)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按每户每年8000元扣减当年应纳税款。

这项政策本截至2008年年底,为了稳定就业,国务院决定将这项政策延续到2009年年底。

  结构性减税政策还涉及一些特定的行业性、区域性减免,加上中央和省级地方减免了一些政府基金、收费项目,初步测算,2009年一年约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费负担5500亿元左右。

  二、经济形势呈现企稳向好的态势

  

(一)经济形势企稳向好

  1.经济增长开始企稳回升。

继2009年一季度GDP增长6.1%探底之后,二季度以来,经济开始企稳回升,二季度GDP增长迅速回升至7.9%,三季度GDP增长8.9%,预计四季度增长10%左右,全年GDP增长8%以上,可以确立。

总的看,这一轮我国经济走势呈现V型,而不是U型;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率先复苏和发展。

  2008年我国GDP为300670亿元人民币,如按平均汇率6.6641计算,为45118亿美元,总量超过德国,上升到世界第三位。

日本2007年GDP为43838亿美元。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2009年发布的年度报告称,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继续超预期,日本经济继续低迷,那么,中国GDP总量将在2009年或2010年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

  2.经济效益逐步好转。

一是企业效益逐步好转。

2009年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747亿元,同比下降10.6%,降幅比2009年1~5月缩小12.3个百分点,比2009年1~2月缩小26.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09年工业利润降幅呈明显缩小态势,全年有望实现正增长。

二是财政收入也扭转了下滑趋势。

2009年1~9月,全国财政收入51519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9月增长33%,扭转了年初以来的下降趋势。

2009年年初以来,财政收入下滑较多,一方面受减税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经济增速减缓、企业效益下降的影响;但年中以来,随着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开始企稳回升、企业效益逐步好转,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加快,基本扭转了下降趋势。

  

(二)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

  1.从国内经济因素来看,还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1)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我国工业产能过剩,新能源中风能、多晶硅也出现了产能过剩。

例如,2008年我国粗钢产能6.6亿吨,2009年供需平衡只有4.7亿吨,产能过剩达1.9亿吨;而钢铁的重要原料铁矿石又严重紧缺,并受制于国际市场的垄断。

又如,多晶硅是太阳能发电的原料,是节能的,但多晶硅本身又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国,但产品的97%左右要提供给国外市场,等于把资源消耗和污染留在了国内。

总之,我国一方面工业产能过剩,一方面资源紧张,资源约束受国际因素影响比较大。

(2)农业和粮食生产比较薄弱。

粮食持续增产难度越来越大。

2009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16.2亿亩,比2008年增加了2000万亩,虽然前段一些地区受旱灾影响,但经过努力,2009年粮食可望获得丰收。

2010年继续保持农业增产和粮食丰收的难度非常大,继续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空间很小了。

这几年即使粮食丰收,也是紧平衡,一旦歉收,对物价和国民经济的影响会非常大。

(3)扩大内需的内生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经济增长主要靠政策带动,但政策消耗财政、金融资源较多,长期下去不具有可持续性。

如何完善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至关重要。

例如,启动民间投资机制,放宽准入限制,减轻财政负担,更好地发挥社会资金作用不失为一良策。

2.从国际经济因素来看,西方国家经济复苏将是曲折和缓慢的。

(1)就业形势仍在恶化。

2009年9月,美国失业率升至9.8%,欧元区、日本失业率高企,均接近历史新高。

据国际劳工组织预计,2009年全球失业率将达6.8%,为199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失业率高,会降低人们的收入水平,打击消费,进而影响经济的复苏。

(2)经济政策面临较大挑战。

主要发达国家利率水平已降至历史最低,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都处于高位,进一步采取常规的扩张政策空间有限。

美、欧、日等西方国家纷纷采取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

例如:

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决定出资11500亿美元,分别购买7500亿美元房产抵押债券、1000亿美元房贷机构债券和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2009年3月,英国央行宣布动用1500亿英镑购买债券,8月6日又宣布增加500亿英镑购买债券;2009年7月6日,欧洲央行宣布执行一项购买期限为3~10年的债券;等等。

西方国家大量采用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发大量的票子,为未来通货膨胀埋留了隐患。

(3)美国负债消费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

最近,奥巴马政府不断发出信号,说美国不会继续当全球最后的消费国和进口国。

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强调,美国必须从消费型经济转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必须从依赖金融活动转向发展实业。

这表明,美国要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其负债消费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

据统计,美国居民储蓄率已由危机前的-1.8%上升到目前的5.6%。

这样,一旦美国经济稳步复苏,美国等西方国家将加强贸易保护主义,并极有可能采取美元贬值的政策,以实现出口导向型战略。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外需面临的环境不容乐观。

08年财政政策的结构性特征将更为明显

2008年,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增长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同时,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相应地,财政政策就会“有保有压”,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加大保障措施,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2007年以来,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快速增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高。

2008年,根据十七大精神,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民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因此,减轻居民消费后顾之忧的保障措施将加大,如积极支持“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各项事业发展,改善民生。

通过加大改革,扭转居民未来可能加大支出的预期,促使居民消费长期持续稳定发展,逐步扭转投资、消费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协调关系。

对就业特别是创业型就业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财政部与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文件,主要涉及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等,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再就业政策体系。

据统计,2003—2006年,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近2000万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基本解决了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

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我国将以“逐步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十七大”报告中更是提出,国家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这表明,就业特别是创业型就业将获得更大的支持力度。

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的财政支持力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愈加尖锐。

这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宏观调控的一项紧迫任务,而节能减排也逐渐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

2006年,我国并没有完成单位GDP能耗削减4%的目标。

2007年,国家加大了节能减排力度,前三季度GDP能耗较上年同期下降3%,但与4%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上半年单位GDP电耗较上年同期上升3.64%。

预示着2008年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为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的顺利完成,2008年加大对“节能减排”的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机制就成为必然。

鼓励相关产品进口,促进外贸稳定发展。

目前从数据看,我国外贸顺差较大,而且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为此,2007年我国出台了鼓励进口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简化企业的进口程序,并实施《自动进口许可管理目录》,取消了338个税目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等一系列鼓励进口的措施。

同时,充分运用调整关税税率手段,加大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两高一资”商品出口的力度,意在缓解贸易顺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受世界经济分工格局影响,外贸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比重,这种情况短期内很难改变。

预计2008年将进一步采取必要的财政政策措施,支持进口、促进进出口平衡、减少贸易摩擦。

完善落实支农惠农政策。

近年来,国家财政在不断加大支农力度的同时,对种粮农民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等措施,同时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全面减轻农民负担,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2007年,国家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惠及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

2008年将继续执行并完善相关政策。

同时,财政部日前发布了《200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和《200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项目申报指南》,明确了200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对象,即重点扶持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适当扶持正在成长上升、确能带动农民致富、较小规模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200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将进一步扶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采取措施,抑制物价持续上涨。

2007年以来,受猪肉等副食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推动,CPI创十年新高。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需求偏热,已接近通货膨胀的边缘,2008年物价指数还有继续上升并引发通货膨胀的可能。

通货膨胀可能是2008年及今后几年需要认真对待的风险。

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四个文件,概括起来有10个方面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2008年将继续狠抓落实,财政政策也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减少国家建设型支出,缓解投资的快速增长势头。

2007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反弹的态势,月度累计投资增速呈现逐月加快态势,新开工项目及其计划投资额增加迅速,使2008年控制投资增速面临较大压力。

从公共财政本质和对投资进行调控两方面看,2008年,国家将减少一般领域的建设型支出。

从以上分析看,我们认为2008年财政政策将在结构方向出现更大的变化,以促进2008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平稳、高效、较快发展。

 

结构失衡是经济运行中更为突出的问题

2007年以来,CPI逐步走高、经济增速偏快,过去几年存在的三过问题依然存在,经济总量方面的矛盾浮出水面。

为了避免经济增长由过快走向过热,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货币政策频繁动用,包括利率、准备金率等工具多次登上舞台,货币政策成为人们眼中最热的词汇。

但从目前的经济运行现状看,政策效果并没有大家预期的那样好,原因有很多,不过我们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结构失衡没有完全得到矫正。

比如由于改革不到位的问题使得城乡差距扩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间接导致投资率不断攀高、消费率不断下降、贸易顺差和外汇积累持续走高,流动性过剩趋势不断加剧,且过剩的流动性伴生出资产泡沫化问题。

显然,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要采取更大调控力度进行总量调控面对目前经济有一定难度,目前很多经济问题对总量调整越来越不敏感,已成为经济趋热难以达到平衡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结构比总量更棘手。

这样,要改善调控效果就必须注重总量调控的同时,更需要注意结构调整问题。

2007年以来,结构调整有新的进展。

国家发改委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大型燃汽轮机、直流输电设备等实现国产化,发电设备、冶金成套设备、数控机床等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稳步提高。

在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高的同时,水泥、钢铁、煤炭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进程加快。

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不但延续了2006年的下降势头,而且两项主要污染物即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总量也首次双双下降。

在政策支持下,服务业发展总体良好,前三季度增加值增速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也出现加速发展势头。

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犹存,深层次矛盾亟待破解。

比如,农业基础薄弱,“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工业大而不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世界知名品牌,消耗高、污染多的行业和企业所占比重过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需求。

目前,我国依然处在经济的转轨时期,经济结构失衡可以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因素,为确保实现又快又好的经济目标,结构调整正在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财政政策有助于结构性问题的解决

财政政策是影响和制约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责任是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并对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调节各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差别,保持适当合理的分配差距,以防止过度的收入悬殊,并从收入和支出两部分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形成。

财政政策可以由政府通过直接控制和调节来实现,如要控制总需求,可通过提高税率,增加财政收入,压缩财政支出,特别是基本建设支出等措施,可立见成效;而要刺激需求,则可通过减税,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等手段较快实现政策目标。

与货币政策不同,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社会经济结构,间接作用于供需总量平衡。

它对总供给的调节,首先表现为对经济结构的调节,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调节主要通过扩大或缩小支出规模,达到增加或抑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但这种调节从根本上说也是以调节社会经济结构为前提的。

从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看,一方面总量供求矛盾突出,另一方面,部分薄弱部门投资缺位状况依然十分严重,农业、高科技产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相对薄弱的部门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也就是说,在总量矛盾的大背景下,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而财政政策正是解决结构性问题的有效手段,从这个角度讲,让财政政策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是符合我国当前现实的,而且,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也为财政政策实施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针对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