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5976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docx

昆明市总体规划文本

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总则2

第一章城市发展策略4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策略4

第二节区域协调发展策略5

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6

第三章主城区规模7

第一节城市人口规模7

第二节建设用地规模7

第四章主城空间布局结构8

第一节城市形态结构8

第二节用地功能布局8

第三节城市发展轴线11

第四节城市功能中心11

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与空间景观规划12

第一节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目标12

第二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12

第三节城市空间景观13

第六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4

第七章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15

第一节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15

第二节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17

第三节主城内部交通规划18

第八章滇池流域空间发展与控制规划19

第一节滇池流域生态保护19

第二节滇池盆地的开发控制20

第九章市政工程设施规划20

第一节水源及供水工程规划20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21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23

第四节燃气工程规划23

第五节综合电讯工程规划24

第六节广播电视网络25

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26

第一节关于政策26

第二节关于立法27

第三节关于策略28

第十一章附则28

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以及昆明市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第二条本规划是昆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在主城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次级城市、县城和建制镇在调整各自的总体规划时,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三条本规划是在二十一世纪之初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机遇与挑战,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对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的调整规划。

第四条本规划调整的重点是:

1.确定新的昆明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目标。

2.确定昆明都市区范围,优化都市区内城镇体系布局,配置协调区域大交通设施及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合理确定主城发展形态和规模,优化调整其功能布局。

4.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提高其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5.保护滇池,确保主城和滇池流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本规划期限为2002—2010年,其中:

近期2002年—2005年中期2005年—2010年

第六条本次规划调整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分“市域”、“都市区”、“主城规划区”三个层次依法进行管理,具体范围界定如下:

1.市域指昆明市域行政辖区范围,面积21111平方公里,含昆明市的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东川区、嵩明县、宜良县、呈贡县、晋宁县、富民县、禄劝县、寻甸县、石林县、安宁市、在此范围内依法对各层次建设活动、需要保护的环境生态空间及历史文化遗迹进行统筹规划、管理。

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行业规划相互协调配合。

2.都市区范围含昆明市的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呈贡县、晋宁县、安宁市、嵩明县、宜良县九个区(县、市)的全部或部份地域范围,涉及53个乡(镇)23个办事处,总面积5031平方公里。

3.主城规划区指昆明主城建设区以及周边重大基础设施预留空间、与城市密切相关,需要加以保护控制的生态环境协调区。

具体范围含:

北至松花坝水库,西沿滇池流域界线,南至西山区的晖湾、富善——呈贡洛阳、王家营一线。

东到官渡区的金马村、双龙乡一线。

总面积500平方公里(含滇池水面45平方公里)。

第七条凡因城市建设需要单独编制的专项规划、开发区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均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进行第八条本规划上报批准后,应尽快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并就规划年度实施状况编制城市规划白皮书,以保证总体规划宏观战略的具体落实。

第一章城市发展策略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策略

第九条调优第一产业,调强第二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

基本形成烟草、机电、生物资源开发、信息和商贸旅游五大支柱产业。

发挥高新技术和旅游产业的先导作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形成特色经济,通过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城乡结构的调整,带动全市经济发展。

第十条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基础地位,全面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营造培养、吸引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环境。

第十一条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机遇,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对外开放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第十二条控制人口增长,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第十三条改善城市功能和城镇结构,市政基础设施先行,构建网络城镇体系,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第十四条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并为建设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市场经济体系创造条件。

第十五条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建设适宜人居的优美环境,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第十六条加快滇池水系水土流失治理和面山绿化,控制和保护滇池沿岸湿地,提高滇池自然净化和水土涵养能力,加快金沙江、南盘江、小江流域荒山绿化,抓好天然林工程和滇池、石林等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泥石流综合治理力度,25度以上坡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抑制山地荒漠化。

第十七条充分发挥昆明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南贵昆经济区中的龙头带动作用,逐步建成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枢纽,西部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和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达,道德风尚规范,民主法制健全的现代化城市。

第二节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第十八条充分利用中国西部大开发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大好机遇,努力促进昆明与西部其它地区和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合作和协调发展。

主要注意如下区域政策的协调:

1.利用昆明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合理配置昆明的产业及其发展空间,加强与周边国家和省份在城市功能上的协调关系。

2.发挥昆明作为区域核心城市的作用,与滇中其它城市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空间结构布局协调。

3.加速机场、铁路、干线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规划建设,更好地与国际性通道相衔接,提供便捷的运输条件。

4.城市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力求达到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5.协调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滇池流域与其它流域共同进行污染治理和生态系统恢复建设。

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九条昆明市现辖五区(五华、盘龙、官渡、西山、东川)一市(安宁)八县(呈贡、晋宁、富民、嵩明、禄劝、宜良、路南、寻甸),总面积21111平方公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578.13万。

市域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按主城、次级城市、县城和重要城镇、小城镇进行布局。

其基本方针是:

在调整完善主城的同时,建构昆明都市区,沿主要发展轴适度拓展新的城市发展空间,促进次级城市和环滇池城市带建设,同时带动市域其它城镇的发展,引导产业和城市人口在市域合理分布,形成多层次、分工协作的网络型城镇体系。

第二十条主城应控制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档次,通过置换产业和疏散人口,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强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整体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形成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厚的金融商贸综合服务中心,大昆明城市的核心区。

2010年建成区面积2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23万人。

第二十一条次级城市既承担由主城延伸的部分功能,又是一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相对独立性。

规划嵩明、安宁、宜良为次级城市。

嵩明发展临空型产业园区、高尔夫旅游度假区,2010年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万人,安宁发展成为以冶金、盐磷化工为特色的重要工业城市,2010年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0万人;宜良发展成为人居环境优越的生态旅游城市,2010年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万人。

第二十二条环滇池城镇带包括呈贡、晋城、新街、昆阳、海口等城镇,它们将结合自身资源环境优势,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速城市化进程,成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湖滨生态城镇。

第二十三条县城和重要城镇包括鹿阜、屏山、永定、新村、汤池、仁德、石林和九乡等。

是所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一部份城镇也承担了主城的某些功能。

规划期内应调整完善自身总体规划,加快建设步伐。

市域其它城镇作为一定区域城乡联系的纽带,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有所侧重,突出地方特色。

第三章主城区规模

第一节城市人口规模

第二十四条2002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245万人,其中非户籍人口83万人,规划按环境容量,通过向郊区适当疏解,合理控制人口规模,2010年主城规划实际居住总人口调整为223万人。

第二节建设用地规模

第二十五条2002年,昆明主城现状建设用地18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73平方米。

为按规划目标进行大量交通、绿化建设,主城建设用地适度增加,2010年主城规划建设用地调整为21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6平方米。

第四章主城空间布局结构

第一节城市形态结构

第二十六条主城规划结构布局确定为:

“五区三轴、一主三副;内疏、北引、南限、西优、东进”的轴向开拓、自然分隔、组团发展的动态城市布局结构。

主城东南绕城线外侧至滇池保留平均5公里宽的永久生态隔离缓冲带。

第二节用地功能布局

调整第二十七条规划通过对五个次区域(主城中心区、北市区、西市区、南市区、东市区)的用地功能结构调整,实现主城规划结构布局和建设目标的优化。

一、主城中心区

主城中心区指二环路以内的昆明主城中心区域,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

该区是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中心城区,集中担负昆明城市主中心功能。

1.调整定位:

疏导控制区2.调整内容在主城中心区须着力调整优化用地结构,外迁工业用地,加大退二进三、退二进绿的力度,降低中心区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在城市改造中要特别注意恢复、保护、展现历史文化风貌特色,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内涵;增加城市绿地尤其是公共绿地面积,恢复原有城市水系,完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系统,提高城市景观质量;高度重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与更新改造,提高交通组织效率。

同时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高保障水平;对中心区内星罗棋布的城中农村进行全面城市化改造,整体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二、北市区

北市区规划范围南接北二环,北到五老山和松花坝水库,东含世博园和穿金路,西到长虫山的山脚的地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

是昆明北部城市教育、文化、商务的副中心和城市向北的对外交通枢纽,也是烟草、光机电产业以及中高级住宅区集中的区域。

1.调整定位:

发展引导区2.调整内容按城市副中心的规模要求建设北京路延长线沿线的公共设施项目;增加教育科研用地比重;居住用地以小康住宅为标准,具有昆明特色,在现有工业基础上,降低污染,提高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在松花坝水源保护范围内,严禁一切建设行为,规划控制好盘龙江和金汁河两侧的绿化用地,结合公园、广场,成为北市区的绿化主轴。

三、西市区

西市区规划范围指北至老青山,东至长虫山、昆沙公路及二环路,南至草海及滇池,西至郊野公园、西山的地区,包括黑林铺、马街、普吉、昆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西苑综合开发区、碧鸡等地区。

规划范围110平方公里。

是主城以传统工业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旅游度假、生活居住功能为主的综合功能地区;也是滇池、西山生态保护的重要地区。

1.调整定位:

发展优化区2.调整内容提高高新产业开发区和西苑综合开发区的综合开发建设水平与产业结构层次;建设昆明公路西枢纽,提高相应出口道路等级,确保城市过境交通的通畅;置换疏散马街、眠山部分工业项目,加强面山植被绿化,建设以长虫山、青山、郊野、等森林公园和草海生态公园为核心的城市生态公园;建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城市功能区。

四、南市区

南市区规划范围北至南过境干道,南到滇池,东抵昆洛公路,西达草海,包含关上、滇池路、春城路、滇池旅游度假区、机场等地区,规划面积:

119平方公里。

是主城体育休闲、旅游度假、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和对外交通等功能集中的地区,也是滇池生态保护的关键地区。

1.调整定位:

发展限制区2.调整内容以广福路为城市最南边界控制线,严格禁止向滇池蔓延;结合巫家坝机场的搬迁,延长春城路至东连接线,改造机场片区成为省奥林匹克公园与会展商贸服务区;用地西部地区以滇池旅游度假区、草海生态公园,大观公园的建设改造为主,保护好湖光山色和景观视廊;在滇池周边建设环湖道路、环湖绿带及截污工程,主要入湖河道临湖设置人工湿地;用地北部、中部清理、拆迁各类市场,建设南二环绿化带,改造城中农村成为城市地区。

五、东市区

东市区规划范围指北接松华坝水库,南到王家营昆明火车南站,东接官渡区大板桥乡,西边与世博园、城市东二环快速道路、昆洛公路相临的地区。

规划区面积:

107平方公里。

是主城铁路、公路对外交通的枢纽,以现代工业、低密度住宅区、及主题公园建设为主的生态开发区,城市东部的绿色生态屏障。

1.调整定位:

发展促进区2.调整内容改造昆明铁路东枢纽站,完善编组和客站功能;进一步优化、充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布局,加强居住与生活设施配套;在东连接线沿线地区发展高级居住、旅游度假功能,在果林水库附近预留高新产业、高等教育发展空间。

第三节城市发展轴线

第二十八条规划自北市区五老山、北京路延长线至南市区滇池路作为中部城市发展轴;自东二环路至大板桥一带,以人民东路延长线作为东部城市发展轴;自昆石高速公路至呈贡马金铺一带,沿平行昆玉高速公路的走向构成东南部城市发展轴,通过三条城市发展轴线来控制引导城市发展方向。

第四节城市功能中心

第二十九条在一环路以内。

集中强化金融贸易、商务办公、信息交换、文教卫生、历史文化等功能,形成城市功能主中心。

第三十条沿北京路延长线。

以北市区公园绿心及标志性文化建筑和沿线商务建筑为依托,形成城市文化商务副中心。

第三十一条在南市区草海以东的滇池路沿线。

以省委、省政协、昆明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区、草海公园、民族村、海埂国家冬训基地等项目为依托,形成城市的行政与体育休闲度假副中心。

第三十二条在南市区与东市区交界的机场至东站之间的区域。

结合巫家坝机场片区改造布置省奥林匹克公园与东站枢纽的改扩建设,形成城市的体育、会展、商务、对外交通副中心。

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与空间景观规划

第一节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目标

第三十三条城市绿地系统的近期目标是用三年时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2005年,城市建成区绿化三大指标为:

绿地率>33%;绿化覆盖率>35%;人均公共绿地≥8m2。

远期目标以创建有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按照山水城林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发展框架。

形成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城市绿地景观风貌。

2010年城市建成区绿化三大指标为:

绿地率>35%;绿化覆盖率>38%;人均公共绿地>10m2。

第二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第三十四条在昆明区域范围内,充分利用昆明区域的地貌特点,结合城郊旅游业、农业的发展,在区域内建立以水源保护区、自然风景区、各类大中型公园、农田、林地等为主的面状绿地;在主要河流、公路、铁路等沿线开辟带状绿地;完善城、镇、村内部的绿地系统。

将国土绿化与城市绿地系统紧密联系,逐步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点、线、面”相结合的城乡一体的绿化网络。

第三十五条在滇池流域范围内,以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建设为核心,改善滇池水质,对湖滨重要景点、景区按照《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划定三级保护区,控制、保护好景观通道与景观视廊,加强环湖面山绿化。

第三十六条在昆明主城范围内,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自然风貌特色,塑造主城外围绿色生态空间;以水道、绿道组成的绿色廊道为纽带,与主城区的公园、游园、专用绿地等绿地斑块串联起来,共同构成主城区“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斑块”的生态绿地系统的格局。

第三节城市空间景观

第三十七条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山水景观,强调自然山水与城市空间的交融,保护西山山脉、长虫山和五老山景观视廊。

第三十八条保护和优化五华山——正义路——三市街——金马碧鸡坊——东西寺塔城市历史文化传统中轴线景观特色。

第三十九条沿北京路南北全线,构筑现代城市景观新轴线。

第四十条充分注重构筑城市近人尺度的景观特色,增强城市近人尺度的“识别性”的特色。

第四十一条加强建设高度分区控制,避免高层建筑的无序散乱,形成城市的和谐肌理与韵律节奏。

按照城市——建筑一体化原则创造新的城市标志性建筑景观。

第四十二条加强城市夜景灯光照明设计,以道路亮化为脉络、建筑亮化为主体、广场、绿地亮化为特色、高层标志建筑亮化为亮点,塑造现代都市的全时段魅力。

第六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四十三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根据城市性质和特点,维系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整体性,处理好保护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建设、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以“保”为主,采取“保护与展现”,“保护与利用”,“保护与恢复重建”相结合的原则,保持并突出城市个性特点。

第四十四条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具有多重性,综合考虑构成名城内涵的各种要素及分布的空间相对位置,规划按地域划分为三个层次来建立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体系

1.一环路以内老城区是历史文化名城重要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城市传统格局和特色,文物古迹较集中,现存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多是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

为避免城市建设的冲击,规划采取保护、恢复、抢救、发展并举的方针。

主要内容:

“一区、一线、两片一江、一点”。

即翠湖、园通山、云大山传统风貌保护区,正义路城市传统中轴线,文明街传统商业片,真庆观古幢片、盘龙江沿线,大德寺双塔。

2.滇池盆地是滇文化的摇篮,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规划根据滇池地理位置划分为东、西、南、北四片。

主要内容:

东片的官渡古镇,呈贡龙潭山遗址、晋宁城古城,晋宁石寨山遗址及古墓群,晋宁观音山观音洞壁画等;西片的西山森林公园,海埂民族村和大观楼公园,观音寺,白鱼口景区等。

南片的郑和公园,海口石城公园和滇池出口处的川字闸等,北片的金殿,黑龙潭、筇竹寺三个风景名胜区,以及昙华寺、赛典赤墓、灵源别墅等。

规划将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与滇池风景名胜区建设相结合充分展示滇池地区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内涵。

3.市域远郊地区有石林、九乡、温泉、轿子雪山四大风景名胜区及石龙坝水电站(西山区),王仁求碑(安宁里),兰茂墓和兰公祠(嵩明县),金沙江的皎平渡口(禄劝县),法明寺大殿和塔(宜良县)等十来处省、市级文物点,规划采取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方针,在保护的前提下求发展,通过建设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

第四十五条规划还将对上述三个层次范围内的文物、近代建筑、古树名木制定专门措施加以保护。

第七章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第一节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第四十六条规划确立“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环境友善、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作为昆明城市交通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第四十七条城市公共交通必须成为未来昆明主城区的主要客运方式,昆明要建设以快速、大容量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辅助支撑系统的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

近中期尚不具备建设轨道交通经济实力的阶段,重点要对传统公共汽车系统实施改造。

形成现代快速公交(BRT)系统。

第四十八条城市道路系统改变依靠数量扩张的错误思想,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城市路网“质量”上来。

重点是理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之间的关系,形成合理结构,实施科学交通组织与管理,提高整体路网运行效率。

第四十九条采取设施、政策和经济手段,对小汽车交通在空间上的分布进行合理和有效的引导。

分阶段限制中心区小汽车交通总量,控制在城市能够管理的水平以内,积极引导小汽车交通向郊区和卫星城镇发展,放宽拥有,管好使用。

第五十条自行车是短途出行的理想交通方式和换乘公交的代步工具。

一定比例的自行车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长期存在,这些自行车交通的存在是合理和有益的。

第五十一条步行在特定的场合下是最便捷的出行方式,良好的步行系统是城市公交的重要支撑,应建设人性化步行系统,使中心区成为环境优美、商业繁荣、富有活力和魅力的地区。

第五十二条城市中心区有限供给停车泊位,并通过经济手段提高泊位周转率和限制中心区的小汽车交通总量;同时要抓紧建设停车换乘(P+R)和自行车存车换乘(B+R)系统,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

第五十三条建设快速、大容量市郊列车系统,联结中心城市、郊区、次级城市及卫星城镇,遏制“大饼式”的无序发展,引导形成空间上布局松散、彼此间又紧密联系的网络型大都市。

第五十四条强化和优化交通管理,建立都市交通需求管理(TDM)机制,大力发展智能交通(ITS)技术,提高交通管理的技术水平和执警效率,使现有交通资源能发挥最佳效能。

第五十五条建立统一和权威的城市交通综合协调机构和专业支撑部门,对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活动中的所有业务进行系统和一体化的综合研究、决策与管理,实现城市政府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各个环节科学和有效的控制。

第二节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第五十六条开辟高速公路过境交通通道,形成“一个8字、一个大环、二个小环、六大出入口”的昆明绕城道路系统,在绕城公路建设过程中应坚持高速化的原则,对重要立交的设置应坚持高标准的原则。

第五十七条调整搬迁二环内所有公路客站(除火车站地区和西站保留适量的高快客业务外),在二环外东南西北形成4座公路主客站,并与公共交通及其它城市交通方式良好衔接成客运枢纽;货运站布局应本着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形成以现代物流中心为核心的货物组织运输网络。

依托王家营国家铁路集装箱节点站,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及国内的国际性五六中新基地;省级公路运输的过境及中转以及服务城市的物流中心,结合城市主要出口道路在东西南三个方向布置。

第五十八条铁路运输系统将改造贵昆线、成昆线、南昆线成为复线,延长昆玉线至河口,建设枢纽南环线、南站集装箱结点站,完善昆明枢纽编组站和客货站功能,开行市郊快速列车。

逐步提高昆明枢纽在国家和泛亚铁路网中的地位,成为区域性铁路枢纽。

第五十九条昆明机场是国内的区域性航空枢纽机场;也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主要国际机场。

由于航空客货运输的发展,应在规划区内加快新机场的建设,在满足机场专业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环境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因素,建议新机场布置在城市东北方向小哨地区。

新航空港要与城市交通、铁路客运进行一体化总体方案设计,使各种交通方式集成为高效率的现代交通枢纽。

第三节主城内部交通规划

第六十条道路交通以道路系统完善为工作重点。

二环路的定位由“过境公路快速环”调整为“城市交通快速迂回环路”,按照城市快速路的技术要求,对全线实施改造,并建设7条快速联络干线(碧鸡路、昆畹路、西北出口道路、昆曲高速、人民东路延长线、昆石/昆玉高速、春城路及其延长线)与“8”字高速过境公路系统联结,实现交通流的快速联通、迂回转向和多路疏解。

建设联系东、西、南、北四个次区域的城市三环系统,合理规划交叉口间距,优化组织方式,减少交叉口延误,提高道路网整体运行效率。

新区和次级城市实现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和新区公交轴线的公交社区开发(TOD)发展模式。

第六十一条静态交通分区实施不同停车策略:

中心区泊位从紧供应,外围区适度供应,新区与郊区满足供应;建立停存车换乘系统、过境停车系统,并与公路客货运场站体系统筹考虑,作为对外公路交通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