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6240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docx

历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案例分析及论述题汇总

2010年社会工作者考试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真题试题及答案

第一题(20分)

快乐山小区位于某市中心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

经济健康状况都不错。

除少数老人担任社区组长外,多数老人很少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旁正在建造五幢高层商品房,来了一批建筑工人.工人们每天都要穿过快乐山小区,来往于宿舍和工地之间。

由于附近建筑工人多了,吸引了一些小商贩。

最近,快乐山社区连续发生了几起入室盗窃事件.一些居民以为是外来人员大量穿行造成的。

有人建议把社区靠近建筑工地的大门锁上。

此建议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为关乎社区安全和居民出行。

社会工作者决定采用社区工作方法,发动社区老人参与解决上述问题。

问题:

1.本案例中,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是什么?

过程目标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步骤协助建立老人志愿者团体以实现上述工作目标?

3.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建立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中可以采用哪些专业技术?

第一题:

答题要点:

1.任务目标是搞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区的稳定,保持良好的社区秩序,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

过程目标:

①做好对小区外来人口的登记管理;②做好社区居民安全防卫意识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小区居民的法制与安全意识;③协助公安机关侦破入室盗窃案件,做好受害者善后安抚工作。

2.

(1)联合社区保安人员与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成员,加强对社区的巡逻,发现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2)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深入社区居民家中,呼吁居民做好安全防卫工作。

(3)积极与公安机关沟通联系,协助公安机关破案,为受害者挽回损失。

3.

(1)运用联合会谈方法,召集社区居民,讲解安全防卫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居民间的协助与沟通.

(2)以小组工作的方法帮助居民学习法律与安全知识,提升法制及安全意识。

(3)创伤辅导,对受害居民进行善后安抚工作,做好心理安慰及预防。

第二题(20分)

小安,男,26岁,大学三年级时因精神疾病退学。

退学后,小安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4周治疗后出院。

小安的母亲提前退休后全身心地照顾他,但是,小安的某些社会机能仍在慢慢退化。

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小安倍受情绪困扰,更加沉默寡言,越来越没有自信,整天不想出门。

小安因为服药有副作用而偷偷藏药和减药,社区也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

没多久,小安的精神病再次发作。

小安在3年内多次出入精神卫生中心,无奈之下,父母将其送入精神病院.

1年后,小安的病情稳定,经诊断可以出院.他想回家,想接触社会、交朋友,想学点技能从事些简单的工作。

父母为了让他更好地康复,准备搬到一个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业训练的社区居住。

自从小安患病以来,父母一直觉得压力很大,很焦虑,对照料好小安既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非常希望有专业人士提供帮助,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准备为小安出院回家提供服务,并联络了社区的社会工作者。

问题:

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的哪些支持存在不足?

2.小安的需要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是什么?

3.整合小安及家人的需要,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思路,写出“出院计划”的内容。

第二题:

答题要点:

1.

(1)朋友、同学、居民的冷漠与疏远,没有给予小安关怀。

②社区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后续的康复治疗没有跟上.

2.小安的需要:

①治疗康复需要;②接受教育需要;③职业发展需要;④社会交往需要;⑤价值实现需要.家人的需要:

①能搬到一个适合小安康复治疗的社区,有良好的环境利于康复治疗;②有比较专业的精神疾病的疏导、沟通、护理技能及信心。

3.出院计划:

①在治疗期间,小安的父母应及时地向主治医师询问有关精神疾病的护理知识,增强他们护理成功的信心.②出院后,搬到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业训练的社区居住。

③社区工作者到社区、学校进行教育性活动,使人们能够理解小安的境遇,能够给予小安足够的关心与尊重。

④社区提供康复治疗的必要条件,加强与小安的沟通交流及心理抚慰。

⑤病情稳定后,相应的安排一些简单的社区服务工作,增强小安康复的信心.

第三题(20分)

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

刘某小时候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

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比较贴心。

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服刑期间。

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

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

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

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

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

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

问题:

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

3.下列说法中,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理论的有哪些?

(答题时只需在专用答题卡上写出正确选项的代码)

a、社会工作者应该认同刘某的价值、尊严及社会权利.

b、社会工作者应该接受刘某本身及其过去的犯罪事实。

c、刘某的迟到可能是有原因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对刘某的问题作个别化处理。

d、社区公益劳动是一种既定安排,社会工作者应该要求刘某在任何情况下都准时参加。

e、社会工作者应该相信刘某是可以改变的.

第三题:

答题要点:

1.面临的问题:

①没有工作及收入来源,生活紧张;②家庭关系不和谐,父子关系紧张;③自我价值无法实现,缺乏基本的工作技能。

需要:

①就业需要;②亲情需要;③婚姻需要;④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⑤心理疏导需要.

2.

(1)沟通、调解服务,帮助刘某与其父亲之间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2)提供就业辅导,对刘某进行工作技能培训,帮其就业。

(3)提供生活辅导和心理安抚辅导。

(4)提供一定的物质援助。

3.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有:

a、b、c、e。

第四题(24分)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

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经常抽烟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能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

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

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有起什么作用。

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

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

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

问题:

1.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概论,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

2.从优势视角看,丽芬拥有哪些资源?

3.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4.从个人、小组和杜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丽芬问题的策略。

第四题:

答题要点:

1.

(1)丽芬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照顾全家人的生活,因没生男孩受到丈夫与婆婆的歧视,家庭关系紧张。

(2)丽芬的遭遇获得与其要好的姐妹的同情,但都无能无为,妇联主任和民警的调解也无法解决,传统的性别歧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3)丽芬的性格内向,因不能生男孩而感到自卑,想过离婚,但无处可去,担心女儿,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的巨大压力,让丽芬产生了强烈的个人无力感.

2.

(1)丽芬的生存能力强,种地、养猪、养牛等农活都会做,是家里的支柱。

(2)丽芬在遭遇家庭暴力后,能够敢于向妇联和派出所求助。

3.

(1)承认女性是独立的个体,有她们独特的生活经验.社会工作者应该与丽芬的丈夫讲解“男女平等"的法律知识及计划生育的国策,改变其传统的观念,尊重自己的妻子.

(2)承认社会上的权力分配不均及资源不足的现象.丽芬担负了家庭全部的生活压力,而其丈夫却常年不在家,也没为家里作过什么贡献.社会工作者应该让丽芬的丈夫看到、知道丽芬为家庭所做的努力与牺牲,使其悔悟。

(3)将妇女的困境提到社会改革的层面,将问题社会化.村里同丽芬一样遭遇的妇女还有很多,社会工作者应号召她们团结起来,为争取自己的幸福而敢于抗争,共同构建美满的家庭。

4.个人:

①协助丽芬理清思路;②从优势视角帮助丽芬寻找资源.

小组:

将村中相同遭遇的妇女组织起来,共同分析,获得经验,从而解决小组中妇女个人的问题.

社区:

动员有相同遭遇的妇女的家人、亲友、邻里、朋友等,共同组成一个社会支持网络,进行自救和互救,使问题得到解决。

第五题(16分)

周日下午,某校初5-

(2)班10多位同学结伴到郊外爬山。

因天气突变,骤降暴雨,引发山体滑坡。

小军、小勇和小楠被冲下山坡。

同学们一边报警,一边积极下坡营救。

警察、家长和教师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2小时后发现了三人的遗体。

大家非常悲伤,不少同学抱头痛哭。

学校一边紧急处理相关事宜,一边积极安抚同学的恐慌情绪.校长马上召开紧急会议,与教师及社会工作者商量如何处理因此事引发的学生情绪困扰

问题:

要求:

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列明以学生为对象的危机干预内容。

第五题:

答题要点:

1.危机介入是一种特殊的介入,目的在于去除服务对象的紧张情绪,恢复功能,使他们走出危机。

帮助对象采取处理危机的行动,目的在于帮助他们解决危机并恢复其社会功能。

2.材料中某校初三

(2)班10多位同学去郊游,遭遇山体滑坡导致其中3人遇难,这在幸存者心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接影响这些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并在心里埋下巨大的阴影。

所以,社会工作者必须紧急地直接进行危机介入,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走向正常的学习生活.

3.校长、教师及社会工作者应做以下几方面的处理:

首先,社会工作者应该将焦点放在这些幸存的学生身上,帮助他们缓解异常紧张的情绪,给他们以安全的保护,接纳他们,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恢复过来。

其次,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引导、帮助他们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予学生们坚定的支持,以防学生们因紧张而导致精神崩溃,重新燃起新的希望.

最后,社会工作者应全面地担当起教导的角色,告诉学生们此时应该怎样做,同时也应积极地去做一些精神上、生活上的帮助,鼓励他们重新站起来,尝试着去接受这件可怕的灾难,并在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必要的跟踪指导,直到学生们完全的恢复其社会功能。

 

2011年社会工作者考试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真题试题及答案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20分)

某社区社会工作者计划成立“手拉手”志愿者俱乐部,他运用推动居民参与的工作方法,希望动员社区中的老年人为有需求的高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社会工作者在动员低龄老年人参与时,遇到了一些问题:

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参与志愿服务,认为社区在搞形式主义,都是做表面文章,没什么实际意义,持观望态度。

部分老年人想参与,但遭到家人的反对,“子女怕我出意外,就不要给他添麻烦了,而且参加了对我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还是算了吧。

”部分老年人对自身的能力有所顾虑,“我没有什么特长,能干些什么呀。

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推动社区低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时应采取哪些策略?

并说明运用这些策略时的工作重点。

第一题【答题要点】1.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参与志愿服务,认为社区在搞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意义,持观望态度,这是没有认识到参与的价值,认为参与之后并不能影响和改变目前的状况,缺乏参与的热情。

针对这一情况,社会工作者在推动工作进行时,应促进社区低龄老年人对参与志愿服务的价值的肯定。

通过社区教育和社区宣传的方法,如社区研讨会、座谈会、居民大会、社区展览会、教育讲座等,让社区居民认识到“手拉手”志愿者俱乐部不是在搞形式主义,而是切实为高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从而提高这一部分低龄老年人的参与热情.

2.部分老年人想参与,但由于家人反对,便打消了参与社会事务的动机。

面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应邀请和鼓励他们的家人参与志愿体验,同时让他们认识到这些低龄老年人变为高龄老年人时也会有人为其提供志愿服务,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这与他们的生活、利益密切相关,让子女有意愿鼓励自己的父母参加志愿活动或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

3。

部分老年人对自身能力有所顾虑,担心自己什么也干不了。

面对这类老年人,社会工作者应向其说明社区会对志愿者进行参与能力的培训,可采用个别培训或小组训练的方法,帮助老年人认识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提高表达、沟通、讨论等技巧,更重要的是协助他们掌握社区的基本资料和新动态,以便在讨论时能充分论证,具有说服力,培养民众对自己的信心。

第二题(案例分析题,20分)

小明,17岁,某职校学生。

不久前与母亲外出时,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双腿截肢。

截肢后的小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与父母关系日渐疏远.职校虽然表示愿意接受小明返校读书,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针对小明残状况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因此,小明至今没有返校。

母亲感到十分自责,对小明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希望能够“赎罪”。

父亲因为唯一的儿子成了残疾人,认为自己是世上“倒霉"的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小明感到前途渺茫,内心十分焦虑,了解到小明的情况后,社会工作者决定介入。

问题:

1。

本案例中的小明有哪些服务需求?

2。

依据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教育康复模式,本案例中的社会工作者应开展哪些工作?

第二题【答题要点】

1.

(1)由于截肢后的小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而由于上学难,给小明和家人又带来了心理障碍,对此,小明需要社会工作者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让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小明直接受特殊教育的需要。

其原先所在学校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对小明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使小明接受教育的需求无法实现,令他感到前途渺茫,这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协助。

2。

社会工作者应该与学校、家庭、社会人士配合,一同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全面介入工作过程:

(1)配合学校或特殊工作者进行针对小明的文化科学知识及劳动、职业技能的训练,开展个案工作,对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咨询服务或各种专门的辅导。

(2)对于小明的父母,社会工作者要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已经残疾的小明,改变小明母亲有负罪感,过分自责,以至于对小明过分溺爱、关照等不正常的情况;改变小明父亲认为自己“倒霉"的看法,使他们树立起对小明康复和发展的信心,从而对小明产生一种正面影响。

(3)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小明和家属的同时,还要促使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其他残疾人康复工作者掌握有关知识,并使各种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

第三题(案例分析题,20分)

小军,15岁。

其父工作繁忙,与小军很少交流;其母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

期中考试时,小军的成绩降到了班级后几名,被母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父亲回家后,母亲又把矛头指向父亲,继而引起夫妻间的激烈争吵。

小军觉得再也待不下去,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

两天后,父母在同学家里找到了小军,但小军对父母不理不睬,拒绝回家.母亲焦急万分,遂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社会工作者与小军的母亲进行了第一次面谈,主要对话内容如下:

母亲:

“辛辛苦苦养他这么木,现在他却离家出走,我实在伤心透了。

请你帮帮我,尽快劝我儿子回家吧。

”社会工作者:

“我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愿意帮助你,我们是否可以商量一下具体该做些什么呢?

”母亲:

“这是我儿子同学家的地址,你赶紧去劝劝他吧。

”社会工作者:

“我听了你的讲述,觉得儿子的问题也与你平时的态度有关吧,能不能一起探讨一下呢?

"母亲:

“我怎么会有问题?

我对儿子倾注了这么多心血!

要怪就怪我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一点也帮不了我,要谈你就找我丈夫去谈吧.”社会工作者:

“那你今天来找我,希望的就是让我帮你说服儿子回家?

"母亲:

“是的,请你尽快帮我吧,我实在走投无路了.”社会工作者:

“好的,我明白了你的需要,我会马上找他的。

"接案面谈就此结束。

问题:

结合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上述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第三题【答题要点】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主要任务有:

1。

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

在社会工作者和小军母亲的面谈中,小军母亲一直强调自己对小军倾注了很多心血,而丈夫一天到晚不在家,回家就骂儿子,把过错都放在丈夫身上,没有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社会工作者应在面谈中深入了解小军母亲对自己的看法,找出问题的原因。

2。

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

面谈要澄清双方的期望和应尽的责任,通过协商减少差异。

案例中小军母亲一直强调让社会工作者说服小军回家,社会工作者并没有让服务对象承担她自己的责任。

小军出走是他的整个家庭造成的,单靠社会工作者一个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让小军的母亲承担应有的角色和责任.

3。

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

社会工作者在面谈时要帮助并引导服务对象逐渐接受自己的角色,以便双方能够相互配合,从根本上解决小军出走的问题.

4.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小军母亲对小军要求严格,事事包办、处处操心,小军的成绩下降,被母亲狠狠训斥,因此小军离家出走主要是他母亲引起的。

然而在面谈中,小军母亲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社会工作者也没有进行引导,促使小军母亲改变这种态度和对待小军的行为。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20分)

某社区青少年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发现,该社区里有不少青少年以抽烟、喝酒、说脏话为时尚,行为也“匪里匪气”。

因此,社会工作者以班都拉(AlbertBandura)的观察学习历程的步骤顺序,组织了“什么是时尚"的主题活动,改善青少年对时尚的认识。

青少年“什么是时尚”主题活动大纲节次主题活动内容第一次A.通过情景剧表演,帮助青少年反思不良时尚观的由来,重新树立正确的时尚观。

第二次B。

引导青少年制定改善他们认知和行为方式的计划,并指导他们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增强其保持正确时尚观的动力。

第三次C.组织青少年观看电影、电视,通过实例示范,引导他们注意影视剧中反映出来的正确时尚观.第四次D。

组织青少年开展关于“什么是时尚”辩论赛,并对不同的时尚观进行辨识,引导青少年初步树立正确的时尚概念。

问题1.依据班都拉(AlbertBandura)观察学习历程的要求,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该主题活动顺序中存在的错误,并用上表中与小组活动内容相对应的英文字母代码,重新排列小组活动节次的正确顺序。

2.结合案例说明上述主题活动主要采用了班都拉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哪些治疗技术。

第四题【答题要点】1.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生过程、增强过程.C.组织青少年观看电影、电视,通过实例示范,引导他们注意影视剧中反映出来的正确时尚观,属于注意过程。

D.组织青少年开展关于“什么是时尚”的辩论赛,并对不同的时尚观进行辨识,引导青少年初步树立正确的时尚观念,这是一个保持过程。

A.通过情景剧表演,帮助青少年反思不良时尚观的由来,重新树立正确的时尚观,是一种再生过程。

B.引导青少年制订改善他们认知和行为的计划,并指导他们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增强其保持正确时尚观的动力,这是一个增强过程。

因此,小组活动的正确顺序为CDAB。

2.运用到的治疗技术有:

实例楷模法和认知楷模法。

组织青少年观看电影、电视的实例示范,引导他们注意影视剧中反映出来的正确时尚观运用的是实例楷模法。

引导青少年制订改善他们认知和行为方式的计划,并指导他们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增强其保持正确时尚观的动力,运用的是认知楷模法。

第五题(方案设计题,20分)

某社区矫正机构计划将刑满释放人员的综合管理纳入服务范围。

经调查,该社区刑满粹放人员中无业者居多,但社区就业资源的利用率却较低.对此,社会工作者对有劳动能力的刑满释放人员进行了访谈,他们对社会工作者说:

“我们这种人是社会的‘渣子’,在里面蹲了那么多年,现在出来还能有啥用,什么都不会,出门坐哪路公交车都搞不定,更别说工作了.”“到哪里人家都戴有色眼镜看我,犯了一次错误,难道要一辈子受惩罚?

"“现在找工作都得上网,我连电脑都不会用,去哪儿找工作都不知道,哪家单位会要我啊."

“社区里适合我们的岗位不多,上次去办理就业登记,人家看了我的档案就说,好多人还安排不过来呢,你就慢慢等吧。

"“社区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跟也跟不上.再说现在工作,都要政审,我们肯定通不过的。

”“我大字不识几个,所以要求也不高,工资高点儿,活儿轻点儿,能坐在办公室上班就可以了。

要求:

结合本案例,以促进刑满释放人员就业为目的,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设计服务方案(只需说明各层面具体目标和服务内容)。

第五题【答题要点】1.从微观来讲,寻找工作是刑释人员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社会工作机构和人员在这方面的服务包括对刑释人员进行工作技能培训,帮助联系介绍职业,还要通过辅导帮助受助者养成工作和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通过这些服务,帮助刑释人员提高自信心和重新投入工作的能力,使他们尽快就业。

2.从中观来看,要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和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

社区矫正的功能发挥要靠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从而使刑释人员融入社区成为正常社会成员。

社区矫正工作者要通过社区教育的途径,改变居民对矫正对象的偏见,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便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舍。

同时,要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3.从宏观来讲,要协调多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的服务。

刑释人员的就业需要许多部门和机构的人员、物资和财力的配合,为刑释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合适的岗位。

修改有些岗位政审的标准,使有从事该岗位能力的刑释人员不至于因为政审不通过一直得不到工作.

2012年社会工作者考试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真题试题及答案

  第一题(案例分析)

  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

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

他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加上学历较低,所以一直失业在家,每日无所事事。

  新入职的社工小王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

于是,小王相反设法寻找就业信息,多次向李某提供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

因此,小王十分沮丧、困惑。

  1、本案例中社工小王服务目标存在什么偏差?

  答:

本案例中矫正对象李某择业观存在偏差,他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

而社工小王简单地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

尽管多次为李某提供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小王的服务目标与李某的就业目标不一致,服务目标存在简单归因.

  2、对社工小王的服务目标做出具体的修改?

  答:

1、首先要帮助李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先就业再择业。

  2、帮助李某多了解劳动力市场的新动向,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