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337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 2.docx

口腔修复学重点大全2

牙体缺损:

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地被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造成牙体形态、咬合和邻接关系的异常,影响牙髓、牙周组织甚至全身的健康,对咀嚼、发音和美观等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牙体缺损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病因)

1龋病:

表现为牙体硬组织的变色、脱钙软化和龋洞形成,可伴随牙髓充血、牙髓炎、牙髓坏死、尖周炎、尖周脓肿等。

可造成牙冠部分或全部破坏形成残冠、残根

2牙外伤:

受到意外撞击或咬硬物、隐裂、牙尖磨损不均、龋坏造成的薄壁弱尖以及死髓牙、牙质强度下降等。

牙外伤轻者表现为切角或牙尖嵴局部小范围折裂,重者可出现整个牙冠折裂或冠根折断

3磨损

Ø表现为牙冠面降低,常由不良咀嚼习惯及夜磨牙等引起

Ø牙齿在行使正常功能时也可造成生理性的磨耗,但这种磨耗效应的积累即是增龄性磨损

Ø伴随磨损可能有牙本质过敏、牙髓炎、牙周感染等症状

Ø全牙列重度磨损会造成垂直距离降低,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4楔状缺损

Ø牙颈部V形缺损。

常表现为尖牙唇面,前磨牙颊面的牙颈部楔形凹陷缺损

Ø主要是由于横形刷牙习惯,刷牙时用力过大,局部应力集中或与酸共同作用的结果

Ø常伴有牙本质过敏、牙龈退缩,严重者可出现牙髓暴露甚至出现牙折

5酸蚀症

Ø牙齿长期受到酸雾作用而脱钙

Ø常见于经常接触盐酸、硝酸等酸制剂的工作人员

Ø牙酸蚀症发生于唇颊面牙颈部,轻者横纹消失,釉质变薄,重者唇面牙釉质缺损

Ø常伴有牙本质过敏,牙冠呈现褐色斑

6发育畸形

Ø牙齿发育畸形及发育异常是指在牙齿发育和形成过程中出现形态、结构或颜色异常

Ø釉质发育不全,轻度釉质发育不全者牙冠呈白垩色或褐色斑,严重者则出现牙冠形态不完整,釉质钙化不良,硬度降低,牙釉质表面粗糙且有色素沉着

Ø畸形牙是发育过程中牙冠形态的异常,常见的有过小牙,锥形牙

Ø氟牙症又称斑釉牙:

在牙齿发育期间,由慢性氟中毒所致牙体组织损害;牙冠表面出现白垩色或黄褐色斑块

Ø四环素牙:

在牙冠发育期间,受到四环素族药物的影响造成牙冠变色和釉质发育不全。

牙冠呈灰褐色或青灰色,釉质透明度降低,失去光泽,严重者还可出现牙冠发育不全

二、牙体缺损的影响

牙体缺损的范围、程度不同以及牙列中牙体缺损患牙的数目不同,可产生下列并发症及不良影响

1.对牙体和牙髓组织的影响:

无明显症状、牙髓炎症、坏死及尖周病变

2.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在邻面会破坏正常邻接关系,造成食物嵌塞,引起局部牙周组织炎症;邻牙倾斜移位,影响正常的咬合关系,形成创伤

3.对咬合的影响:

降低咀嚼效率,形成偏侧咀嚼习惯,影响垂直距离及出现口颌系统的功能紊乱

4.其他不良影响牙体组织缺损处的尖锐边缘可擦伤舌及口腔粘膜。

前牙可直接影响美观、发音。

全牙列降低垂直距离,影响到患者的面容及心理状态。

残冠残根常成为病灶而影响全身健康

5牙本质敏感

第二节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原则

一、正确地恢复形态与功能

1修复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体质及性格特点来决定修复体的大小、牙冠各个面的形态、颜色以及排列位置和关系等,并且都要适应个体口颌系统的生理特点

2.轴面形态邻接关系牙冠修复体邻面与邻牙紧密接触,能防止食物嵌塞,维持牙位、牙弓形态的稳定,使之与邻牙相互支持,分散力。

注意增龄变化,青少年呈点状接触,年长者呈面状接触

3.外展隙和邻间隙

Ø外展隙是围绕邻接区向四周展开的空隙,是由牙冠轴面的正常突度形成的

Ø外展隙可作为食物的溢出道,在咀嚼时有利于食物排溢

Ø邻间隙位于邻接点之下,正常情况下为龈乳头所充满,保护牙槽骨和防止水平性食物嵌塞

4.咬合面与咬合关系

Ø面形态的恢复应与患牙的固位形、抗力形以及与邻牙和对颌牙的面形态相协调

Ø力方向应接近于牙齿的长轴:

面尖嵴的斜度及面大小应有利于控制力,沿长轴方向传递

Ø力的大小应与牙周支持组织相适应:

应根据牙周膜、牙根、牙槽骨等因素设计

Ø具有稳定而协调的关系:

在正中或前伸、侧向移动时,都不能有早接触

5尽可能恢复美观

二、患牙预备时尽可能保存、保护牙体组织

•争取保留足够的牙体组织、保存牙髓健康是重要原则

•为了使修复体达到良好效果,必须按设计要求对患牙作必要的预备,应达到下述要求:

Ø开辟修复体所占空间,保证修复体美观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厚度

Ø良好的固位形和抗力形。

牙体预备成一定形态,可制备箱形窝洞或鸠尾形、钉洞、沟等固位形

Ø有利于自洁和防止继发龋。

预防性扩展应覆盖牙体的点隙裂沟,邻面应扩展到自洁区

Ø磨改过长牙或错位患牙,以建立和谐的咬合关系和外观

Ø磨改异常的对颌牙及邻牙,预防紊乱、邻接不良和人造冠戴入困难

Ø不同的修复体类型及修复材料,要求有相应的牙体预备。

Ø牙体预备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倾向:

①不必要地过量磨切而影响牙体牙髓健康与固位;②过分强调少磨牙而影响到修复体的质量与就位

Ø正确的预备应是对以上各种因素的整体优化,确保组织健康和修复体质量

三、修复体应保证软硬组织健康

保护牙髓组织健康

•修复体设计:

脱离患者个体条件会损害牙体、牙髓与牙周健康。

例如对颌牙、邻牙已有金属修复体,以异种金属作牙体缺损修复,可能会产生微电流腐蚀和电化学反应,引起牙髓刺激痛等

•牙体预备:

牙齿是一个有生命的组织,牙髓的健康直接影响到牙体硬组织的强度。

活髓牙体的机械强度明显大于死髓牙。

保持牙髓健康对减少修复后的并发症,预防牙折,延长修复体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牙体预备时应做到:

Ø使用高速高效切割,冷水降温

Ø牙体预备尽量一次完成

Ø尽量争取活髓

Ø局麻下预备

Ø术中保护口腔软组织及邻牙的损伤

Ø暂时冠保护

保护牙龈组织的健康

•修复过程中保持牙龈组织健康,正确处理修复体与龈组织的关系,对保证修复治疗的成功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按照和龈组织的位置关系,修复体龈边缘有三种

(1)修复体的龈边缘位于龈缘之上

(2)和龈缘平齐

(3)位于龈沟内

Ø上述三种位置一直没有得到统一

Ø龈边缘在龈沟以内的龋变机会少、可增加修复体固位力,边缘隐蔽利于美观。

但存在的问题是:

①修复体边缘密合性检查困难;②如果修复体边缘形成悬突、不密合或不光滑,容易对牙龈产生机械性和细菌性刺激

Ø目前多数临床工作者还是倾向于把修复体边缘设计到龈沟内0.5mm处,但要防止形成悬突,冠边缘不要到达龈沟底

Ø龈上设计优点是不刺激牙龈,便于边缘的检查。

如患者牙龈退缩,牙冠轴面突度过大,常采用这种设计,但可能影响美观,特别是修复体前牙唇侧边缘应避免采用这种设计

Ø平龈设计在平齐龈缘处菌斑容易积聚,加上修复体边缘处约有20um的缝隙,易形成继发龋坏和龈缘炎

Ø应根据患牙形态、固位、美观要求和患者年龄、牙位、牙周状况及口腔卫生状况等因素来决定

合理的修复体龈下边缘设计

Ø龋坏、楔状缺损达到龈下

Ø邻接区到达龈嵴处

Ø修复体需要增加固位力

Ø不显露修复体金属边缘

Ø牙根部过敏其他保守方法不能消除的

四、修复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

(一)抗力形

•是指在完成修复后,要求修复体和患牙均能抵抗力而不至破坏或折裂。

•增加抗力的措施有:

Ø牙体预备时去除易折断的薄壁,降低高尖陡坡,修整尖锐的边缘嵴及轴面角。

鸠尾峡不能超过两牙尖间距的1/2,根管内径不能超过根径的1/2

Ø牙体缺损大者,应采用辅助增强措施,如作成桩核结构

Ø选择适宜的修复体种类和材料

Ø预备出足够的修复空间

(二)固位形

•固位力是指修复体在行使功能时能抵御各种作用力而不发生移位或脱落的能力

•要获得这种固位力,常根据患者牙体缺损情况和口颌系统情况,在患牙上制备成一定的具有增强修复体固位力的几何形状,如面、洞、沟等,称为固位形

第三节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

主要固位力有约束力、摩擦力和粘着力

一、约束力

•约束与被约束物体之间相互接触而产生,与接触面的物理性质和约束的结构形式有关

•刚性约束

二、摩擦力

Ø摩擦力是两个相接触而又相对运动的物体间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Ø接触面积越大,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

Ø接触越密合,摩擦力越大

Ø接触的形式不同,所产生的摩擦力也不同。

例如在垂直向,长方形的比梯形的摩擦力大;在水平向,聚合小的比大聚合大的好

利用摩擦力和约束力增强修复体的固位的措施:

Ø修复体与制备牙的接触面要密合,越密合越好

Ø尽可能增大接触面积,冠高度足够大

•患牙制备时轴面应近于平行,各轴面越平行,固位也越好。

但为了便于修复体的取戴,各轴面可向切方稍许聚合。

但一般聚合不宜超过5°,以2~5°为宜,否则固位力将大大减小

•设计各种固位形状,以增大摩擦力,并加强抵抗侧向外力,如设计箱状、鸠尾、针道、沟形等

三、粘结力

•粘固剂作为修复体与基牙间的封闭剂,有防止与戴入道相反的方向脱位的作用

•粘固剂内的微小针状粒体,一端进入修复体表面不规则的微小孔隙中,一端进入不规则的牙面或牙本质小管内,达到粘固作用

影响粘着力大小的因素:

•粘着力与粘着面积成正比

•粘着力与粘固剂的厚度成反比。

粘固剂厚,则抗折断力弱,粘着力小

•修复体或制备牙的粘着面或调拌器上有水分、氧化物、油质残渣等异物,都会影响粘着力

•粘固剂的稠度应适当,过稀过稠都影响粘着力。

稠度以调和刀沾起粘固剂时,呈长丝状为宜。

过稀其粘着力及抗压碎力差;过稠则不但凝固快,且涂布不匀,增加了粘固剂的厚度,影响修复体的准确就位

•粘着面适度粗糙可增强粘着力,可加强机械嵌合和扣锁

注意:

应选择适合的粘结材料

四、临床常用的固位形

Ø环抱面固位形(全冠)

Ø钉洞固位形(桩核冠)

Ø沟固位形(部分冠)

Ø洞固位形(嵌体)

铸造金属全冠

适应症:

咬合低、邻接不良、牙冠短小、错位牙改形、牙冠折断或半切除术后

固定义齿的固位体

隐裂牙,活髓或者完善牙髓治疗后

龋坏率高或牙本质过敏严重伴牙体缺损,

牙体严重缺损,固位形、抗力形较差者

银汞合金充填后与对合或邻牙有异种金属微电流刺激者

牙周夹板的固位体

一、铸造全冠的禁忌证(前牙)

金属过敏

牙体无足够固位形、抗力形

牙体无足够修复空间

龋变牙致龋因素未有效控制

要求不暴露金属的

三、牙体预备

1.颌面预备

★提供面间隙,一般为0.5-1.0mm,可用蜡片或咬合纸检查

★面陡坡会增加牙冠的侧向力,影响冠的固位与稳定,应予以降低

2.颊舌面预备

★目的:

消除倒凹,将轴面最大周径降到全冠的边缘处,并预备出金属全冠需要的厚度

★先从颊舌面外形最高点到龈缘处消除倒凹,使轴壁与就位道平行

★再从外形高点处到龈缘,顺着这部分牙冠外形预备出修复体足够的间隙,轴壁正常聚合角2~5°

3.邻面预备

★目的是消除患牙邻面的倒凹,与邻牙完全分离,形成协调的戴入道,预备出全冠修复材料所要求的邻面空隙

★采用间断磨切手法,防止损伤邻牙,邻面聚合度以2-5°为宜,防止过大

4.颈部肩台预备

★应严格而细致

★以轴壁无倒凹为前提,然后再预备出肩台

★通常为0.5-0.8mm宽,呈凹形或带斜面的肩台

★边缘应连续一致,无粗糙面和锐边

5.轴面角预备

★与全冠铸件收缩的均匀性有关

★消除所有线角,将各个面连成一个整体

★与根分叉协调一致

6.精修完成

各个面预备后用抛光金刚砂车针将轴面角、边缘嵴处的线角磨圆钝,不能出现尖锐交界线和局部粗糙面

7、制取印模前再次检查

面在正中、前伸、侧方的修复间隙

轴壁有无倒凹

四面向聚合度

颈部肩台的宽度、均匀、平滑

轴面角、缘嵴是否圆滑

8、注意事项

改善邻牙、对颌牙的不良解剖外形,过尖过锐的牙尖、边缘嵴

降低邻牙邻接面的突度,防止过大邻间隙

修改邻牙、对颌牙面形态,加深颊舌沟

建立正常的面外展隙形态,防止食物嵌塞

磨切牙面要抛光

9.增强固位力的方法(固位力差,力大)

⑴增加辅助固位形⑸适当延长冠边缘长度

⑵适当加宽肩台的宽度⑹增加面沟窝深度

⑶处理修复体粘接面⑺适当减少面面积

⑷树脂类粘接剂⑻减小牙尖斜度,减少侧向力

暂时冠的作用

保护作用

自洁作用

维持与稳定作用:

患牙、对颌牙、邻牙、牙弓、牙龈

恢复美观、功能作用:

美观、咀嚼、发音等

诊断信息作用:

评估咬合关系和垂直距离,与患者交流

(一)模型的基本要求

★尺寸稳定、精确性高等

★一定的形状和厚度,厚度>10mm,边缘宽度3-5mm

★表面硬度高、光滑

七、熔模制作

(一)包埋前准备工作

铸圈的选择

Ø根据熔模的大小选择

Ø根据包埋方法选择铸圈

清洗熔模

酒精擦洗,气枪吹干

金合金按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类:

(一)熔化合金的热源

乙炔吹管火焰、高频感应电流、电弧熔金热源

(二)铸造方法

离心铸造、真空铸造、真空加压、离心力/压力铸造、离心/负压/加压铸造

(三)熔解合金时的氛围

大气压下熔解、真空熔解、惰性气体保护法

(四)熔化合金用的坩锅种类

氧化铝、石墨、金属坩埚

(五)合金的熔解

(一)铸件的冷却-钛合金需急冷

(二)铸件的清理-冷却、喷砂

(三)铸件的表面处理-酸处理、喷砂

(四)铸件的磨平

(五)铸件的抛光

全瓷材料分类 --工艺

1)烧结类全瓷材料

2)铸造全瓷材料

3)热压铸全瓷材料—注射成形全瓷材料

4)玻璃渗透类全瓷材料

5)机械加工全瓷材料—玻璃基、氧化铝或氧化锆基

6)电泳沉积全瓷材料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2、金属基底冠的设计

是瓷层的支架、承受并传递力、固位,还涉及美观、咬合及金瓷结合质量:

Ø以全冠形式覆盖患牙牙冠表面,能提供足够固位

Ø表面无尖锐棱角、锐边、各轴面呈流线形,以免出现应力集中破坏金-瓷结合

3金属基底要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由于烤瓷合金的铸造流动性、强度等材料性能的原因,要求贵金属基底厚度一般为0.3mm-0.5mm;非贵金属基底最低厚度为O.5mm

4尽可能保证瓷层厚度均匀,避免厚度突变

牙体缺损应先用充填方法或粘结技术恢复患牙外形,或制作核冠形式。

缺损不严重,基底冠适当加厚,瓷层加厚会发生瓷裂

5.颈缘处连续光滑无菲边,为保证颈缘有足够强度不致在烧结时变形,可在冠的舌邻面预备颈环在唇侧可做无金属颈环设计

金瓷结合部位

结合部位置要避免直接承受力,以防止发生瓷裂;也要避开直接暴露于唇颊侧,以免影响美观:

Ø金-瓷衔接线的位置

Ø金-瓷衔接线的外形

Ø金-瓷衔接处的瓷层厚度及外形

外形主要考虑保证瓷层有足够厚度,避免锐角引起应力集中,有利于金属肩台承受瓷层传导力

4、颈缘设计

Ø可分为:

龈上、龈下和平龈冠边缘

Ø按照金-瓷结构分为:

金属颈环,瓷颈环及金-瓷混合颈环

Ø不同设计形式均有各自的适应证和制作要求

6、金-瓷界面的处理

[操作要点]

•清除铸件表面附着物及氧化物,并形成微观的粗化面,关系到金瓷结合强度

•超声清洁

•排气和预氧化,以去除附着在金属表面的油污及操作中混入的气体,预防产生气泡

7、金属烤瓷材料与金属的结合

1、金瓷结合原理

(2)机械结合(22%):

金-瓷间相互交错状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结合力。

喷砂处理后的粗糙面既增加瓷粉对烤瓷合金的润湿性,又增了接触面积

(3)范德华力(3%):

两种极化的原子或分子在一定范围内互相靠近而产生静电吸引即范德华力。

合金表面的润湿效果越好,范德华力越大

2、金-瓷界面残余应力与界面破坏

Ø是烤瓷合金与瓷在电炉内冷却到室温时永久保留在材料内部及界面上的应力

Ø应力大到一定程度会引起破坏

Ø热膨胀系数的匹配性是十分重要的

3、金-瓷结合(金瓷匹配)的重要影响因素

(1)界面润湿性:

是瓷有效而牢固熔附到金属表面的重要前提

(2)金-瓷热膨胀系数:

金属和瓷粉的热力学匹配性即热膨胀系数,涉及到界面残余应力的大小,是瓷裂和瓷层剥脱的重要原因

影响金-瓷热膨胀系数的主要因素包括:

•金属表面的污染,包括未除净的包埋料;不适当地使用碳化硅磨头打磨残留金属表面的sic;待涂覆瓷的结合面受到不洁净物的污染,如手指、灰尘等

•合金质量差,基质内含有气泡

•铸造时因熔融温度过高铸件内混入气泡

•金-瓷结合面预氧化排气不正确等

•烧结温度、升温速率、烧结温度和烧结次数变化,如增加烘烤次数,可提高瓷的热膨胀系数

•环境温度的影响,如修复体移出炉膛的时间,炉温与室温之间的温差大小、冷却速度等。

如果适当增加冷却时间,可提高热膨胀系数等

•对于固位不良、修复间隙小、金瓷结合面形态复杂、复杂缺损或咬合关系异常等疑难或特殊的极少数病例,筑瓷前安排患者试戴铸造基底

•对于修复体形态,色泽、咬合、邻接、龈边缘等指标要求高的少数病例,在上釉前安排患者试戴,患者满意后再上釉瓷

•通常情况下,烤瓷冠在完成基底冠、筑瓷、上釉、抛光等所有技术工艺完成后才送到临床试合

试戴金属基底冠,按照设计要求检查

Ø冠边缘是否达到应有位置

Ø各个位下各部位瓷层间隙是否满足要求

Ø金瓷结合部的位置是否准确

Ø金瓷肩台形态是否清晰

Ø金属基底冠有无过厚处

Ø金瓷结合面的外形有无尖锐棱、角,是否成流线性形,以及邻接等指标

Ø确认合适或修改合适后,进行比色,然后送技术室筑瓷

烤瓷冠的试戴和修形

完成筑瓷和外形修整和消毒后进行试戴。

应检查烤瓷冠的就位、龈缘、邻接、外形、咬合关系,必要时做相应磨改

Ø戴牙时注意不可强行施压就位

Ø认真检查、调整邻接的松紧,邻接区位置和大小

Ø检查并调整冠边缘的长短及密合性

Ø以咬合纸检查咬合接触,先磨改正中的咬合早接触点,然后再检查、磨改前伸、侧的早接触点,使接触点的个数、分布达到应有要求

Ø必要时,进一步修改全冠面、轴壁外形

Ø将磨改处应再作磨光、抛光处理,或重新上釉

Ø以75%乙醇棉球擦洗、消毒、干燥、粘固

比色

Ø中国人牙冠颜色总体偏红棕色调

六、常见问题处理与预防

1、瓷折裂或剥脱

(1)设计不合理

(2)咬合力过大

(3)修复体制作方面:

金属表面处理不当,造成金-瓷结合强度下降,解决方法有赖于提高瓷在金属表面的润湿效果

具体措施:

粗度适当的表面;均匀一致、厚度适宜的氧化膜;清除表面杂质,减少界面气泡

(5)烧结后应使烤瓷冠缓慢冷却,防止急冷而致裂瓷

(6)铺体瓷时应及时振动,排出水份及气泡。

上完釉瓷和切瓷后应仔细吸除瓷层内水份并预热,使瓷层内水份尽可能挥发。

如干燥不够可造成瓷裂或透明度降低

(7)烧结的次数增加会使热膨胀系数增大,同时瓷粉内的碳酸盐不断分解产生的气体滞留不能排出,影响瓷层的透明度和颜色

(8)瓷冠修改时用低速磨石修改,尽可能减小振动防止损伤瓷层。

就位时不宜用硬性器材敲击就位以防止瓷裂或隐裂

2、颜色不理想

Ø掌握正确选色方法

Ø选择适当修复材料

Ø规范标准制作程序

3、粘固后基牙症状

4、固位不良

5、形态问题:

形态不对称或不自然

6、龈缘问题:

龈缘不对称、牙龈损伤

7、龈染色问题:

全瓷解决

理想修复体制作质量要求

一、工作模型质量要求

4.上颌模型应该包括上颌结节、翼上颌切迹;下颌游离端缺失的工作模型,应包括磨牙后垫

5.工作模型上的牙冠形态、牙槽嵴形态应清晰、完整,无缺损、气泡或瘤状物

二、设计要求

•修复体的设计应符合口腔生物力学要求

•技工单所包括的信息完整

•设计图能反映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图标标准

三、修复体质量要求

•设计达标:

符合口腔医师的设计理念,能够表达出设计构思

•外观达标:

平滑,光亮,无气泡

•结构达标:

结构合理,坚固耐用

•临床评价:

修复体在口腔中能顺利就位,患者戴用舒适

嵌体:

三、嵌体的适应证

Ø嵌体只能修复而不能保护缺损部位的牙体

Ø剩余牙体负担重,应有足够支持、固位与抗力

Ø可以耐受功能状态下各向力不折裂,并能为嵌体提供足够的抗力形和固位形

Ø其余均为禁忌症

四、嵌体的禁忌证

⏹青少年的恒牙和儿童的乳牙,髓角位置高

⏹面缺损范围小而且表浅

⏹牙体缺损范围大,残留牙体组织抗力形差,固位不良者

⏹对于美观及长期效果要求高的年轻患者或心理素质不理想的患者,前牙缺损慎用嵌体修复

五、充填体与嵌体的比较

⏹充填体允许有倒凹,嵌体不允许

⏹充填体靠倒凹固位,嵌体靠粘接和摩擦力固位

⏹充填体直接在口内充填,嵌体在口外模型上制作完成

⏹二者面形态的成型方法和难易不同

六、牙体预备的基本要求

Ø根据牙体缺损的具体情况作好设计

Ø口外制作好之后才戴入患牙,牙体预备时除去除腐质,作预防性扩展等之外,还应有如下要求:

Ø洞形无倒凹嵌体箱状洞形的所有轴壁应彼此平行,或微向面外展2~5°

Ø邻面可作片切形对患牙邻面缺损表浅、突度小、邻接不良的患牙,可作邻面片切形预备,目的是恢复缺损及邻接关系,改善其邻面突度。

片切面的颊舌边缘应达到自洁区

洞缘斜面

Ø目的是:

去除洞缘无基釉,预防釉质折断;增加嵌体的洞缘密合性与封闭作用,防止粘固剂被唾液溶解,减少微渗漏的发生

Ø洞缘牙釉质内预备出45°斜面,宽约1.5mm。

斜面不能过大,否则会降低轴壁深度,影响固位力。

斜面一般起于釉质层的1/2处

Ø注意:

树脂嵌体及瓷嵌体不提倡做洞缘斜面

4.高嵌体

高嵌体适用于面广泛缺损,或面严重磨损而需作咬合重建者,也用于保护薄弱的牙尖

(1)去净腐质、旧有充填体及修复体

(2)至少0.5~1.0mm的间隙,嵌体面包括牙体面边缘及工作牙尖

(3)在支持尖外斜面下形成轴壁与肩台,建立边缘终止线

(4)形成面峡部轴壁与洞底

(5)预备邻面或颊舌面箱形

(6)修整外形

桩核冠:

一、定义

Ø桩冠是利用桩插入根管内已获得固位的一种全冠修复体

Ø桩核冠先做桩核后做冠:

重做简便;不同基牙间就位道方向一致;分裂桩的可能

根据桩材料不同可分为

Ø金属桩

Ø陶瓷桩

Ø纤维桩

三、适应证(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

•牙冠大部分缺损无法直接做全冠修复者

•断面至龈下,牙周健康,牙根有足够的长度,经龈切除术、牵引术等处理后能暴露出缺损面者

•错位、扭转牙非正畸适应症者

•畸形牙直接预备固位形不良者

•原有桩核冠发生冠桩折断,断桩无法取出,或虽取出但根管壁过薄,抗力形、固位形差者

•严重的根尖吸收,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3以上,根管弯曲而且细小,无法取得冠桩足够的长度和直径者

❿根管充填后选择桩核冠修复的时间参考治疗情况和全身状况而定

❿年轻恒牙并非桩核冠的绝对禁忌证

•磨牙根分叉暴露的问题

六、桩核冠固位形要求

1.冠桩的长度

•保证根尖≥4mm的根尖封闭,根长的2/3~3/4

3.桩的形态

•应是与牙根外形一致的一个近似圆锥体

•从根管口到根尖逐渐缩小呈锥形

•各部横径都不超过根径的1/3,与根部外形一致

•与根管壁密合

4.桩的表面形态

•平行桩和锥形桩(梯形桩)

•光滑柱形、锯齿形(设计纵形排溢道)、螺纹形

•预成桩、铸造桩、弯制桩

5.与根面的关系

桩冠的冠与根面设计:

端面相接

桩核冠的冠与根面设计:

牙本质肩领(ferrule)

七、桩核冠的牙体预备

•上部预备:

•按照全冠预备要求进行牙体预备

•去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