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451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阶段性综合检测一.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阶段性综合检测一

阶段性综合检测

(一)

(时间:

150分钟;分数:

15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黑黢黢(qū)       榛子(zhēn)

鬓发(bīn)蹊跷(qiāo)

B.黄檗(pì)侥幸(jiǎo)

淤血(yū)磨蹭(cenɡ)

C.庇佑(bì)霹雳(pī)

蕨草(jué)咂摸(zā)

D.疙瘩(dá)馈赠(kuì)

熏炙(zhì)倜傥(tǎnɡ)

解析:

选C。

A项,“鬓”读bìn;B项,“檗”读bò;D项,“瘩”读dɑ。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精致  筋斗  谛听  通霄达旦

B.懊悔  式微  搀合  张灯结彩

C.寒碜  温和  欣羡  锣鼓渲天

D.慈悲  攫取  脚趾  手足无措

解析:

选D。

A项,霄—宵;B项,合—和;C项,渲—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最近,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一批短视频应用爆红,成为这两年最流行的一种新文化形态。

这些短小的表演以模仿流行歌曲等的“秀”作为基础,形式随意,花样繁多,虽________,但却成为现在最流行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的“表演式”展开生活记录,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短小的片断并不追求很深的意义,而注重某种片刻的“感觉”。

比如今天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爽”或“萌”。

这当然说不上是________的趣味,(    ),其中展现出来的活力不容小觑。

它所表现的一些积极内容、所传播的“正能量”,能够与主流文化相________,也能让青少年群体________,对其社会认同起到积极作用。

文化史上历来有“文”“野”之分:

一方面,文艺精致化提升的功能是极为重要的;另一方面,草根文化的滋养和丰富也必不可少。

“文”要提升“野”,“野”要丰富“文”,这样的规律是文化和文艺发展的必然。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瑕瑜互见 雅致 融合 乐此不疲

B.鱼龙混杂 雅致 兼容 乐此不疲

C.鱼龙混杂 高雅 融合 喜闻乐见

D.瑕瑜互见 高雅 兼容 喜闻乐见

解析:

选D。

“瑕瑜互见”,比喻优点、缺点都有,表示客观的评价。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语境是说这些视频应用有优点,也有缺点,应选“瑕瑜互见”。

“高雅”,高尚,不粗俗。

与“趣味”搭配恰当。

“雅致”,指(服饰、器物、房屋等)美观而不落俗套。

不合语境。

“兼容”,同时容纳几个方面。

用于短视频与主流文化的关系,恰当。

“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语境是说青少年群体对这种表现形式喜欢听,乐意看,但并没有特别爱好的意思,故选“喜闻乐见”。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B.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体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C.它通过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片断式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D.它通过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片断式体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解析:

选B。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

“片断式、瞬间性的‘表演式’”搭配不当,“片断式”“瞬间性”都是对“生活记录”特点的描述;“表达……追求”搭配不当,应用“体现”。

A项,“表达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搭配不当;C项,“片断式”应修饰“生活记录”,“片断式表达……追求”搭配不当;D项,“片断式”应修饰“生活记录”。

故选B项。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这种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确实已经突然兴起

B.但它确实已经是一种突然兴起并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

C.但这种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确实已经突然兴起

D.因为这已经是一种突然兴起并确实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

解析:

选B。

前面说“这当然说不上是高雅的趣味”,后面说“其中展现出来的活力”,前面是不足,后面是优点,可见中间应是转折关系,排除A、D两项;然后根据句式一致性的特点来看,前面说“这当然说不上是……趣味”,故衔接句应为“但它确实已经是……现象”,故选B项。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

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

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

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诗歌之中,尤其对唐代应制诗创作,具有一种箴规引领的作用。

应制诗起于汉魏而盛行于唐,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与凝聚政治力量的需要,符合儒家“征圣宗经”的文学观念及“文质彬彬”的美政要求。

尽管应制诗只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但在诗中大力提倡儒家思想的做法,开启了唐诗注重“风雅兴寄”的先河。

如果说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学满足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那么,像“初唐四杰”这样的普通士人“援儒入诗”,则反映了唐诗在发展过程中对儒家理念广泛而迫切的思想需要。

“四杰”在诗歌理论中充分吸收融合儒学主张,有力纠正了齐梁文学思想贫弱的弊病,成为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先导实践。

儒学的渗透对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在或辽远壮阔、或秀丽明澈的山水之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

以“四杰”为代表的宦游诗人,多将自己的人生遭际与儒学的济世情怀、功业思想等联系起来,尽管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但为气象浑融的盛唐之音积蓄了经验,传达出了大唐独有的精神风尚。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面对战争留下的破败局面,中唐士人将儒学视为疗救之方,将儒学与诗文的载道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唐代士人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奉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与政治主张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而“合时”“合事”的新乐府创作,用诗化的语言表达了这一真挚、强烈、沉重、深刻的情感,从创作的角度实现了理念、心性与情感的完美统一。

在中晚唐的诗作中,咏史怀古的数量越来越多,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罗隐等,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儒家治世理想融入诗作之中,在治乱兴亡的议论和咏叹中凝练出个人的创作风格。

对唐诗而言,儒学不仅是充盈于字句之间厚重深沉的情感,而且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之际,还提供给人们理性的哲思。

在唐代,儒学是诗歌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不同的诗人在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唐代的诗坛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广袤丰富的局面。

(摘编自王聪《儒学在唐诗中的精神转化与呈现》)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学对唐诗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唐诗促进了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

B.儒学作为一种理念早已融入诗歌之中,它对盛行于唐代的应制诗创作具有箴规引领作用。

C.儒学的渗透对“初唐四杰”诗体、诗风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们的诗作全面走向成熟。

D.儒学是诗歌重要的思想背景与文化语境,诗人因创作个性不同而对儒家的坚守与汲取有别。

解析:

选B。

A项,无中生有,文中第一段只是说“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并没有讲到“唐诗促进了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C项,夸大其词,原文第三段表述是“有些诗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比较生硬”,很明显“使他们的诗作全面走向成熟”夸大了儒学的作用;D项,关系倒置,原文第六段只是说“不同的诗人在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而不是说“因创作个性不同而对儒学的坚守与汲取有别”。

故选B。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条理清楚地论述了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对唐诗创作的影响。

B.文章主体从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诗歌类型论述了儒学在唐诗中的精神转化与呈现。

C.文章以白居易、元稹等人的诗歌创作为例,说明了乐府诗将儒学与诗文载道功能结合起来。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应制诗和宦游诗在宣扬儒学思想方面的不同立场和态度。

解析:

选D。

D项,“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错,作者在论证“应制诗和宦游诗在宣扬儒学思想方面的不同立场和态度”时,运用的应该是类比论证。

故选D。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制诗是一种围绕皇权展开的诗歌样式,在应制诗中宣扬儒家思想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政治诉求。

B.那些宦游诗人多将自己人生际遇与儒学的济世情怀等联系起来,在诗中渗透进自己的入世态度。

C.因为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沉重打击,所以中唐的士人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

D.在中晚唐的咏史怀古诗中,儒学在诗人探究古今、感怀兴亡的同时,还为人们提供了理性的哲思。

解析:

选C。

C项,强加因果,从原文第四段看,“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沉重打击”与“中唐的士人将自己的治世理想以儒者的姿态写入唐诗”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故选C。

三、(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叶味道,初讳贺孙,以字行,更字知道,温州人。

少刻志好古学,师事朱熹。

试礼部第一。

时伪学禁行,味道对学制策,率本程颐无所避。

知举胡纮见而黜之,曰:

“此必伪徒也。

”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

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理宗访问熹之徒及所著书,部使者遂以味道行谊闻,差主管三省架阁文字。

迁宗学谕①,轮对,言:

“人主之务学,天下之福也。

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

”至若口奏,则又述帝王传心之要,与四代作歌作铭之旨,其终有曰:

“言宣则力减,文胜则意虚。

”从臣有荐味道可为讲官,乃授太学博士,兼崇政殿说书。

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

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

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②涉于诞。

味道对曰:

“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故圣人设为宗庙,以别亲疏远迩,正所以教民亲爱,参赞化育。

今伯有得罪而死,其气不散,为妖为厉,使国人上下为之不宁,于是为之立子泄③以奉其后,则庶乎鬼有所知,而神莫不宁矣。

”盖讽皇子竑事也。

三京用师,廷臣边阃④交进机会之说。

味道进议状,以为:

“开边浸阔,应援倍难,科配日繁,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

”经筵⑤奏事,无日不申言之,而洛师寻以败闻。

于是人谓味道见微虑远。

味道所奏陈,无一言不开导引翼,求切于君身;旁引折旋,推致于治道。

迁秘书著作佐郎而卒。

讣闻,帝震悼,出内帑银帛赙其丧,升一官以任其后,故事所未有也。

(节选自《宋史·叶味道传》)

【注】 ①宗学谕:

宗室子弟学校的教官。

②伯有之事:

公元前544年发生在郑国的一场内乱。

③子泄:

人名。

④边阃:

边关。

⑤经筵:

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B.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C.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D.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解析:

选C。

“阴阳二气之散聚”意为阴阳二气的聚散。

句中的“之”作助词,意为“的”,中心语是“散聚”,“阴阳二气之散聚”是偏正结构,所以应在“散聚”之后停顿。

排除A、B项。

“虽天地不能易”意为即使天地也不能改变。

主语是“天地”,谓语是“易”,所以应在该句的前后停顿,排除D项。

故选C。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又称作“表字”。

古时孩子成年时取字。

孔丘字仲尼,秋瑾字璇卿。

B.礼部,负责官吏的考核任免、国家礼仪制度的制定执行、科举考试的组织。

C.进士,元明清时,通过会试的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D.太学,始创于汉朝,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

选B。

“负责官吏的考核任免”属吏部职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叶味道学识卓越,笃志古学。

他参加礼部考试,夺得第一。

受到禁行伪学的影响而落第,仍然师从朱熹,后又考取进士。

B.叶味道博学多才,德识兼进。

他入对时,不光劝谏皇帝要搞好国家管理,还告诉皇帝传世心学的要领和虞、夏、殷、周四代作歌作铭的旨意。

C.叶味道敢于直言,见微虑远。

在三京用兵时,朝廷的大臣和边境的将帅支持用兵,但他坚决反对,指出开边拓疆的害处,后来洛师兵败印证了他的看法。

D.叶味道忠心事主,荣宠无比。

生前深谋远虑,善用奏对,所提建议无不被皇帝采纳;死后皇帝拿出国库钱帛帮忙办理丧事,并重用他的后人。

解析:

选D。

“所提建议无不被皇帝采纳”文中无据,且“洛师寻以败闻”也说明在此件事上,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

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5分)

译文:

                                    

                                    

                                    

(2)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

(5分)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重点考查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

(1)句中,“下第”翻译为“落第”;“于武夷山中”是介宾结构后置;“开”翻译为“解除”。

(2)句中,“馈饷”翻译为“转运粮饷”;“一”表假设,翻译为“一旦”;“见”通“现”,翻译为“出现”。

答案:

(1)(叶味道)落第之后,又到武夷山中跟随朱熹游学。

学禁解除之后,考中嘉定十三年进士,调任鄂州教授。

(2)转运粮饷日益急迫,百姓一旦活不下去,庞勋、黄巢那样的祸端就会立刻出现,这是先动摇了根本,对于边事无益。

叶味道,最初名叫贺孙,以字行世,又改字为知道,是温州人。

少年笃志喜好古学,师从朱熹。

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

当时伪学遭到禁行,叶味道考策对时,全都依照程颐的思想学说,无所避忌。

知举胡纮见到他的策对就将他除名,说:

“这一定是伪学之徒。

”(叶味道)落第之后,又到武夷山中跟随朱熹游学。

学禁解除之后,考中嘉定十三年进士,调任鄂州教授。

宋理宗访求朱熹的门徒以及其所写的书籍,部使者就把叶味道的事迹上报,朝廷派他主管三省架阁文字。

升为宗学谕,轮流入对时,叶味道说:

“皇上致力于学问,这是天下人的福气。

(您)一定要坚守志气来固守所学,谨慎对待细小之处来验证所学,端正纲常来磨砺所学,取用忠言来充实所学。

”到了上奏时,就又述说帝王传世心学的要领和虞、夏、殷、周四代作歌作铭的旨意,最后他又说:

“言语宣发内力就会衰减,文辞取胜意蕴就会空虚。

”随从臣子有人推荐叶味道(认为他)可以做讲官,于是授任他为太学博士,兼任崇政殿说书。

依旧例,说书的职责只是对《通鉴》进行讲说,而不涉及经书。

叶味道请求先讲说《论语》,皇帝下诏应允了他。

皇帝忽然问起鬼神的事理,怀疑伯有的事情牵涉荒诞。

叶味道回答说:

“阴阳二气的聚散,即使天地也不能改变。

有的人死了然而魂魄仍然不散,这是常态。

有的人不得善终而魂魄郁结不散,这是变态。

所以圣人设立宗庙,来区分亲疏远近,正是用来教化百姓亲近,参与、调节人与天地的关系。

现在伯有获罪而死,他的阴魂不散,成为妖成为厉鬼,让国人上下因为他不安宁,在这时如果为他立子泄来侍奉他的后人,那么或许鬼神有知,不会不安宁了。

”大概是讽谏皇子赵竑的事情。

三京用兵,朝廷的大臣、边境的将帅都进言说这是机会。

叶味道呈上议状,认为:

“开边拓疆,应援倍加艰难,摊派日益繁重,转运粮饷日益急迫,百姓一旦活不下去,庞勋、黄巢那样的祸端就会立刻出现,这是先动摇了根本,对于边事无益。

”他在经筵上奏事时,没有一天不重申这些看法,洛阳的军队不久传来战败的消息。

于是人们认为叶味道能见微虑远。

叶味道的奏书陈言,没有一句不是引导和辅佐,以求切合皇帝自身;旁征博引循环往复,推求达到治道。

叶味道升迁为秘书著作佐郎而去世。

讣告一出,皇帝为之震惊痛悼,拿出国库的钱帛帮忙办理丧事,升官一级且任用他的后人,这是旧例所没有的。

四、(1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11分)

赤 壁

杜 庠[注]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 杜庠:

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

不得志,放情诗酒。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诗人以惊人的艺术腕力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顺长江东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

B.颔联分述诸葛亮和曹操,诸葛亮纵逞其才智终究也是枉费心机,曹操根本不把孙权放在眼里。

C.颈联出句描写曹军的雄姿,将赤壁大战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使人感到英气逼人,用笔锋利。

D.尾联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了眼前风物,面对荒矶鸥鸟、衰草寒烟,诗人不禁感慨万端。

解析:

选C。

C.“颈联出句描写曹军的雄姿”错,此句写的是曹军的失败。

1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8分)

答:

                                    

                                    

                                    

答案: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变迁(或历史沧桑、或人生如梦、……)和现实的“荒凉”(或仕途失意、或生活坎坷、……)的伤感。

主要采用的手法有:

①怀古伤今(或伤己),前五句回忆赤壁大战和三国人物;②用典,第六句化用《赤壁赋》语句;③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尾联对句以景物描写收束全诗。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________________,而未尝往也;________________,而卒莫消长也。

(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________________,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

(1)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2)合抱之木 千里之行 (3)陟罚臧否

五、(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8题。

垒 墙

刘黎莹

宏家铺子是县城的老字号店铺,专门经营各种咸菜,味道独特。

那年夏天,到了雨水季节,护城河里的水已淹没了桥墩。

宏家铺子紧挨着护城河,院墙被河水冲垮了,一缸缸的咸菜顺着河水漂走,没漂走的也被淹在水中。

宏老板急得嘴上长了水泡,忙把账房先生叫来,说是要快快找来泥瓦匠,先垒院墙要紧。

当修筑院墙的料备齐后,在开工的酒席上,宏老板心口疼的病又犯了。

病一犯,宏老板就要回乡下医治好长时间。

宏老板想走,又不放心垒墙的事;交给账房先生,又觉不妥,他毕竟是外人。

以前犯病时都由少爷主持店铺里的事,可现在少爷去外县进货,一时半会儿又回不来。

这时,少奶奶说垒墙的事交给她好了。

宏老板有些不放心,少奶奶是今年春上才嫁过来的新媳妇儿,对铺子里的事又不太熟悉。

一个妇道人家,又这么年轻,能行?

少奶奶给公爹跪下磕过头后,说,放心好了,如若垒墙出了差错,情愿受罚就是了。

少奶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吩咐厨师把午饭由原来的白面馒头改成黑窝头,把大锅菜猪肉炖粉条换成胡萝卜咸菜。

中午歇息时,泥瓦匠个个一脸的厚云彩。

少奶奶过去和他们说话,也没人给她好脸儿。

账房先生过来劝干活儿的师傅,说,兴许,少奶奶是想在过晌的饭里多加些酒菜什么的,怕中午喝了酒误事。

可等到了过晌开饭时,还是老一套:

咸菜窝头,外加白开水一大碗。

这下可惹恼了干活儿的师傅,一个个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

第二天,仍是咸菜窝头。

第三天,账房先生沉不住气了,对少奶奶说,以前,老爷子都是好酒好菜地伺候,你这样,人家能给咱把墙垒好吗?

少奶奶不说话,只是眯眯地笑。

歇息时,干活儿的师傅私下里商议:

这个少奶奶也太抠门儿了,她以为这样能省好些银子哩,咱给她来个磨洋工,出工不出力。

垒的时候,多加石灰,多给她费料,反正是按天数算钱。

表面上看她是省了,实际上咱要叫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主意一定,这伙子垒墙的人可就不再好好干活儿了。

干不了一个时辰,就要扎堆儿在树下摆龙门阵,一天干不了几瓦刀的活儿,那墙垒了十多天,也不见往高里长。

账房先生可真急了,对少奶奶说,平时老爷连叫花子都管——你也太狠心了。

做人要厚道,你把人都得罪光了,往后铺里的院墙再塌了,看谁还来修?

少奶奶还是眯眯地笑。

少奶奶说,我就不信这个邪,干活儿给工钱,一个子儿也不少他们的。

他们是来干活儿的,又不是来坐席的。

只要他们搭得起工夫,我奉陪到底就是了。

账房先生说,早几天完工就把工钱省出来了,你这样花销会更大,看着吧。

账房先生还想说点什么,少奶奶仍是脸上挂着笑,问账房先生:

这垒墙的事,到底是你来管,还是我来管?

往年三四天就能把院墙垒好,这次整整垒了一个多月才完工。

喝完工酒那天,少奶奶过来敬酒,满桌子的人没一个搭理她的。

少奶奶躬身施礼,说,诸位师傅,等会儿我敬完酒,就把工钱付给各位。

少奶奶又说,这是我给各位的赔罪钱。

这笔钱远远大于你们应得的工钱。

等宏老板病好回来后,问少奶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少奶奶说,咱家的院墙年年修,并不是因为河水太猛。

宏老板说,那是什么缘故?

少奶奶说,以往,你天天好酒好菜地招待干活儿的师傅,人心都是肉长的,人家恨不得一天当五天用,石灰尽量省着用,结果墙不坚固。

我这次就是要让他们垒得越慢越好,晾好了茬儿,多用石灰,这墙就不怕河水冲了。

以后再也不用年年垒墙了。

果真,宏家铺子的院墙再也没被河水冲塌过。

(有删改)

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宏家铺子专门经营各种咸菜,那年夏天涨水,宏家铺子院墙被冲毁,咸菜被淹,宏老板急得嘴上长泡,而且心口疼毛病复发。

B.小说欲扬先抑,先写少奶奶降低工匠师傅伙食标准,而且坚决不改,让人以为她是一个刻薄之人,最后揭示原因,扭转形象。

C.小说在情节设置上别具匠心,层层设疑,重重铺垫,使人急于一探究竟,然后抽丝剥茧,逐个释疑,最后水到渠成地揭示主题。

D.在如何对待工匠师傅的饮食上,作者将账房先生与少奶奶对比,一是突出账房先生的性格浮躁,二是突出少奶奶的胸有成竹。

解析:

选B。

A.宏老板心口疼毛病复发不是因为涨水急的;C.没有层层设疑,更没有抽丝剥茧和逐个释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