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694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

《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及对策分析.docx

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 结合近年我国通胀的主要特点,采用var模型从输入性通胀的两大传导途径对我国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输入性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具有显著影响,价格因素较货币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更为显著,是我国通贷膨胀的主要输入性因素,特别是国际食品价格对我国通贷膨胀的影响最为突出。

此外,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通贷膨胀 输入性成因 宏观调控 var模型

一、问题提出

通货膨胀一直是各国经济发展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内外众多学者长期研究的经济现象。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先后经历了多轮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这几轮通胀过程大致发生在1979年、1985年、1988年和1994年左右。

最近一次较为明显的通胀过程发生在2007年左右,这段时间内,我国物价水平加速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率连续20个月左右保持在国际公认轻微通货膨胀警戒线3%之上。

同时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传导,我国经济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到了2009年初,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开始负增长,在2009年7月甚至达到近年来的低点-1.8%,随后开始反弹,物价水平又延续之前的态势继续上涨,2011年6月的cpi同比增长64%,通货膨胀形势颇为严峻。

与之前几轮通胀过程相比,我们发现最近这次通胀过程与世界经济联系更为紧密,之间的联动性也更为明显,随着世界经济态势恶化与好转,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经历了较大波动,出现了罕见的大起大落现象。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通货膨胀出现这种情况?

已有研究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来自多个方面,但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输入性”原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运行不可避免要受到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无论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还是宏观经济调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输入性通货膨胀理论研究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开始较早,其研究内容主要围绕输入性通货膨胀传导机制问题展开。

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传导主要通过两大途径:

第一是价格传导途径。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国际商品价格体系以“一价定律”为基础,当不同国家的商品价格(以同一货币计量)不相等时,将发生国际贸易,直至价格差异消除为止。

因此,商品价格可通过国际贸易在国际间传导,当国内商品价格低于国际商品价格时,国内商品将倾向于用来出口,造成国内商品供给下降,价格上升;此外,当进口商品价格上升时,也会导致国内物价水平的上涨。

kravis和lipsey(1977)的研究就认为国际商品市场联系紧密,在国际贸易中有重要地位的国家的物价水平上涨,将引起他国物价水平的上涨。

darby和lothian(1983)也指出通货膨胀能通过国际贸易价格传导至国内。

此外,aukrust(1977)提出的以小国开放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北欧模型”还从劳动力市场角度研究输入性通货膨胀传导机制,该模型认为通货膨胀是由国际贸易价格传导进来,在传导过程中进口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以及出口商品价格的上升均会引发国内价格上涨,在此基础上,进出口品价格的上扬使外向部门工资提高,带动国内工资水平上升,这样内向部门不得不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nell(2004)的研究表明,在货币当局调控银行信贷的前提下,进口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高度需求和外汇储备的短缺会对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压力,导致名义汇率贬值,从而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引发通胀预期以及工资一物价螺旋,使通货膨胀不断进行下去。

除价格传导途径之外,国际资本流动和货币供给途径也是通货膨胀传导的重要途径。

该途径的研究认为货币数量、汇率、国际储备等因素在通货膨胀国际传导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当两国利率不相等时,利率高的国家将吸引利率低的国家的资本流入进行套利,促使高利率国家汇率升值,如果高利率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国际资本流动会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引起高利率国家货币供给增加,引发通货膨胀。

michael(1978)的研究认为在开放经济中,假定利率固定和充分就业的前提下,通货膨胀国际传导通过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的变动来进行,而这个渠道货币当局无法控制。

calvo等人(1993)在研究了拉丁美洲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的情况后发现,国际资本流入加大了该地区经济的波动性,导致汇率升值、外汇储备增加、资产价格上涨等现象出现。

国内学者王一萱(1995)认为:

“在国内信贷不变的情况下,国际收支顺差带来的国际储备增加增大了国内货币供应量,从而同样可能带来通货膨胀。

这种由国际收支顺差引起的通货膨胀即是输入性通货膨胀。

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进程的加快,国内学者对我国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的研究逐渐增多。

这些研究主要基于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来展开,同时也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特点。

其中,多数研究认为食品与能源价格是影响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8)认为短期内,国际食品价格是导致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在中长期逐步上升。

陈彦斌等(2009)的研究表明,我国国内三个价格指数对国际石油价格和食用品价格冲击的响应显著。

闵娜和付文潇(2011)的研究认为国际原油、粮食及金属类等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是本轮通胀成因之一。

在国际资本流动和货币供给途径的研究上,部分文献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但在研究结论上存在分歧。

封北麟(2006)运用递归var模型,估计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国内消费者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及其分类指数的传递效应。

结论表明,在我国,汇率的传递效应不显著。

耿强等(2009)的研究也表明了相同观点。

而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8)指出,人民币升值抑制通胀存在时滞。

闵娜和付文潇(2011)利用中国2003~200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大幅升值是此轮通胀的成因,这与吴剑飞、方勇(2010)和潘锡泉、项后军(2010)的看法一致。

此外,外汇储备也是研究的焦点,吴剑飞、方勇(2010)利用bvar模型检验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各原因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巨额外汇储备导致货币供应量被动放大,加重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

黄新飞、舒元(2007)、张鹏、柳欣(2009)、王京晶(2011)以及陈艳(2010)的研究也认为外汇储备对于我国通货膨胀起到了显著作用。

以上文献的研究,分别从国际贸易价格传导途径和国际资本流动及货币供给途径出发,研究了价格、汇率、国际储备等因素在输入性通货膨胀传导过程中的作用。

然而,目前针对我国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中价格因素与货币因素主次关系的研究很少,根据现有研究难以判断通货膨胀输入我国以哪个途径为主,而准确判断输入性通货膨胀主因是我们采取适当对策合理应对的关键。

本文试图从输入性通货膨胀两大传导途径出发,结合近年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分析价格因素和货币因素在我国通货膨胀输入性传导上所起的作用,比较判断二者的主次关系,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对策。

二、近年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

(一)通货膨胀结构性特征明显,食品价格易受国外影响

我国通货膨胀结构性特征主要表现为食品价格上涨快于非食品价格上涨。

如图1所示,2004年7月我国cpi指数为105.3,而国内食品价格指数却达到115.1,高出cpi将近10个点;同样,在2008年2月和2011年6月我国cpi分别达到108.7和106.4的高点,同时食品价格指数分别为123.5和114.6,持续高于cpi指数。

可见,我国食品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快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是多年来的普遍现象,具有十分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同时,我们发现国际食品价格指数与我国国内食品价格指数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致性(如图2所示),变动方向都较为一致。

可见,国际食品价格变动对我国食品价格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尤其是近几年全球自然灾害频发,极端气候情况增多,全球粮食减产,粮食供求情况紧张。

需求方面,全球人口总数已突破70亿人,对粮食需求有增无减,同时部分发达工业国家还利用玉米加工乙醇来替代高价石油能源,也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

众多因素导致国际粮食价格及与粮食有关的食品价格上涨,还使得国际饲料价格上涨,这样相关的肉类、奶类制品价格也开始上扬。

这种情况传导至我国境内,带来我国国内食品价格上扬,间接推动cpi的上涨。

(二)人民币升值和外汇储备不断增长

2005年7月21日,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升值趋势,如图3所示,人民币对美元加权平均汇率由汇改前的1美元兑换8.2765元人民币升值到2011年10月的1美元兑换6.36元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达到30%。

人民币升值有两方面效应:

一方面人民币升值能够降低我国进口品的价格,调节国际收支,有助于抑制国内物价上涨;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预期也会导致大量热钱流入我国,造成我国流动性增加,引起物价上涨。

同时,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截止2011年9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32016.83亿美元的庞大规模,同比增长20.9%,外汇储备大量增加造成我国货币发行量剧增。

人民币升值以及外汇储备不断增长,扩大了我国货币供应量,造成货币流动性过剩,最终对我国cpi产生影响,引起物价上涨。

(三)成本角度,国外能源价格大幅上涨

国际能源价格在近几年涨幅十分惊人。

以wti原油价格为例,根据imfdatabase的数据,1995年时,wti原油价格仅为19美元每桶,2000年变为30美元每桶,2005年就已经到了65美元每桶,2008年年中原油价格甚至达到133美元每桶的高价,为2005年的两倍,1995年的七倍,涨幅巨大。

同时我国对外能源依赖程度也不断加大,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5%以上,首次超过美国。

国际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至我国国内,导致我国企业商品生产成本上升,引发物价持续上涨。

三、我国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计量分析

(一)数据选取与处理

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输入性因素众多,本文结合近年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以及输入型通胀的两个主要传导途径,最终选取如下几个经济统计指标进行计量分析,如表1所示。

根据我国当前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数据种类的限制,同时保证足够长的时间序列进行计量,本文各指标均采用月度数据,数据期间从1995年1月到2011年9月。

选取的我国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的数据均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取自锐思数据库,国际石油价格和国际食品价格数据取自imfdatabase。

(二)模型的建立

对于多变量关系的研究,本文采用sims1980年提出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来对我国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进行分析。

在计量分析当中,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考虑了系统中内生变量的滞后值,模型当中不仅包含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回归,还包含了内生变量的滞后值,适用于处理多个经济指标的分析,目前var方法是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在数据期间内分别对上述指标运用va‘r模型进行分析,构造var模型如下:

yt=a1yt-1+a2yt-2+…+a0yt-p+εt t=1,2,…,t

其中,yt表示由上述指标构成的k维列向量(k表示内生变量个数),p表示滞后阶数,t是样本个数,a1等为系数矩阵,ε;为k维扰动列向量,是白噪声向量。

(三)实证分析

借助var模型进行分析,能够将各变量的动态滞后效应包含进去,研究各变量相互之间的动态关系。

1.单位根检验。

为防止伪回归的情况发生,本文采用adf检验法对所选数据进行数据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根据sic准则确定最优滞后阶数,检验结果见表2。

根据检验结果,cpi、国际食品价格指数、外汇储备和国际石油价格均为平稳序列,cpi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其余三个指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人民币汇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设,为不平稳序列,但是取一阶差分后检验发现在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为平稳序列,所以人民币汇率序列为一阶单整过程,即i

(1)。

2.确定var模型最大滞后阶数。

滞后期的选择对于var模型成功构建至关重要,如果滞后期过短,误差项自相关严重,滞后期太大的话,又会使自由度减少,影响模型估计的有效性。

本文采用对数似然比统计量lr、最终预测误差fpe、aic准则、sc准则和hq准则来对滞后阶数的选择进行综合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的检验结果,fpe准则、aic准则和hq准则都选择了滞后2期,所以本文以滞后2期来建立var

(2)模型。

3.var模型平稳性检验。

根据上述建立的var

(2)模型,对其进行平稳性检验。

检验结果如图4所示,var模型特征根均位于单位圆内部,说明var模型平稳。

4.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

基于上述结果,我们对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来考察各内生变量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现在和未来cpi的影响。

在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前,要考虑排序问题,一般文献中变量排序遵循以下法则:

第一个变量不会同时受到所有其他变量影响,但对第一个变量的冲击将影响其他变量;第二个变量同时影响剩余的其他变量(除了第一个变量),但不会同时受这些变量的影响;其余类推。

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排序:

oil、food_int、cpi、d(exr)、fr。

脉冲响应结果如图5所示。

根据cpi的脉冲响应图可以看出:

(1)除了对自身冲击反应显著外,cpi对于国际石油价格、国际食品价格、人民币汇率以及外汇储备的反应均显著。

说明输入性因素对我国cpi变动有重要影响。

(2)cpi受到国际石油价格的一个正标准差冲击后,cpi前4期递增,并在第4期达到最大,而后其影响开始递减,说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cpi有推动作用。

(3)我国cpi对国际食品价格上涨反应迅速,受到其一个正标准差冲击后,前6期递增,在第6期达到最大,而后变动不断减小。

国际食品价格上涨推动我国cpi上升。

(4)cpi自身滞后影响由正值递减,持续时间较长。

(5)我国cpi对于人民币汇率升值具有正向反应(人民币汇率数据采用直接标价法),人民币升值推动了我国cpi的上升。

(6)外汇储备对我国cpi正向冲击结果在第4期达到最大,随后开始缓慢递减,持续时间较长。

在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后,本文还采用方差分解来分析不同阶段各变量对cpi影响的贡献率。

方差分解方法能够分析每一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来发现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程度。

根据方差分解结果(如表4所示),国际石油价格对cpi影响的贡献度逐渐上升,在第4期稳定在6%的水平。

国际食品价格对cpi影响十分显著,在初期贡献度不断上升,第9期跃上30%,并继续缓慢上升,较长时间保持在35%的水平,说明在中短期国际食品价格是推动cpi上升的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cpi滞后因素也是影响我国cpi变动的重要因素,cpi滞后因素在第1期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对cpi影响的贡献度达到93a6%,随后不断递减,但基本保持在50%以上的水平,其影响始终保持第一位。

而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在起初对cpi的贡献度十分微弱,而后开始上升,到第14期以后,均有4%以上的贡献,可见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对我国cpi的影响要在较长时间才能显现。

经过方差分解,我们发现,以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为代表的输入性货币因素不如以国际石油价格、国际食品价格为代表的输入性价格因素的影响大。

输入性价格因素一开始贡献度就比输入性货币因素高,而且随时间推移还在不断上升,在第6期,价格因素的贡献度突破30%,货币因素的贡献度仅为5.45%,到中期价格因素贡献稳定在40%左右,货币因素稳定在8%左右。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通货膨胀输入性成因分析和计量检验,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我国通货膨胀既包含输入性价格因素也包含输入性货币因素,其中国际石油价格、国际食品价格、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等输入性因素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同时,通胀包含的输入性特征和结构性特征比较显著。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通货膨胀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同时物价结构性上涨也是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其次,输入性价格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要大于输入性货币因素,价格因素是我国输入性通胀的主要成因,其中特别是国际食品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十分突出。

如果认为价格因素推动的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货币因素导致的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那么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成分要比需求拉动的成分多。

第三,2005年7月21日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进入长期升值区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

人民币升值不但没有抑制通货膨胀,反而推动了我国物价水平的上涨。

这与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吸引资金流入;国外商品价格涨幅高于人民币升值幅度等都有一定关系。

四、解决对策

根据前面的分析和结论,针对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输人性成因,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第一,加大国内食品供给,控制直接贸易渠道对国际食品价格的输入。

食品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全球都存在着食品价格结构性上涨现象。

对此,我国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措施,建立健全食品价格支持体系和补贴政策,加大国内食品供给,缓解国内食品供需矛盾。

同时应当控制国际食品价格的输入渠道,必要时实行一定的管制措施。

对国际石油价格等能源价格,我们也应当密切关注,建立能源战略储备,合理利用期货合约等金融工具规避价格风险,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供应。

第二,应当合理引导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现象。

根据本文分析结果,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通胀的影响主要在长期显现,因此应该引导人民币以合理的速度升值,这对适当调控我国通货膨胀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加强外汇储备管理,控制外汇储备规模。

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外汇储备在适度规模,拓宽外汇储备投资、使用渠道,提高效率。

同时还要加强我国中央银行对外汇储备的冲销能力以及对货币市场的调控能力,控制货币增长率,让货币供应量保持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上。

第四,鉴于价格成本因素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我国经济需警惕高通胀低增长的风险。

在降低通货膨胀的举措方面,不应只重视需求方面的政策,更要从供给方面考虑,降低企业税率,提供生产补贴,控制企业成本,致力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技术进步,把重视实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这样才能够合理控制输入性因素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