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综合训练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6918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综合训练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二轮综合训练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二轮综合训练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二轮综合训练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二轮综合训练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二轮综合训练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二轮综合训练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二轮综合训练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二轮综合训练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二轮综合训练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二轮综合训练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二轮综合训练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二轮综合训练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二轮综合训练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二轮综合训练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二轮综合训练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二轮综合训练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二轮综合训练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二轮综合训练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轮综合训练2.docx

《二轮综合训练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综合训练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轮综合训练2.docx

二轮综合训练2

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语文第二轮综合训练

(二)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秸秆诘问柑桔结晶体佶屈聱牙

B.阆苑稂莠踉跄铁榔头书声琅琅

C.旖旎欹斜涟漪牛犄角倚马可待

D.淳朴朝暾棺椁大石墩谆谆教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演绎/驿站欠收/歉疚桀骜不驯/粲然一笑

B.勘误/难堪窜改/篡改世外桃园/源远流长

C.绸缪/谬误奏效/凑合励精图治/磨砺意志

D.通牒/影碟毗邻/纰漏题纲挈领/相提并论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节决定成败,质量重于泰山,这是航天界的金科玉律。

B.雨果是一个谙熟艺术奥秘并且酷爱建筑艺术的作家,他的赞誉可谓切中肯綮,圆明园确实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艺术宝库中最璀璨的瑰宝之一。

C.姚明因为右脚踝再次应力性骨折,将缺席本赛季余下的全部比赛,这个消息对于热爱姚明的球迷来说无疑于平地一声雷。

D.从“文学史”到“学术史”,再到“教育史”,十五年间,我的学术兴趣时有推移;每次转折,《读书》都曾慷慨地提供篇幅,让我留下雪泥鸿爪,真是感激不尽。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全球气象灾害频发的主要成因是北半球极地大气环流出现了明显的调整转换造成的,原先集中在北极地区的极地冷空气,不断大举扩散南下。

B.4月17日出台的“国十条”、9月29日再次出台的“新国五条”以及近两个月各部委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党中央、国务院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坚定。

C.2010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齐聚国家图书馆,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D.近日,法国、英国、美国等多国部队发动的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是继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对《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的又一次冲击,是对求和平、谋发展这一时代主流的再次干扰。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什么交通便利了,我们与亲人的距离反而更远了?

为什么通讯发达了,我们与亲人的沟通反而困难了?

真情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B.新春的脚步悄悄临近,在春风吹绿大地之前,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办公室组织的2010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活动尘埃落定。

C.像以前的囧等网络热词一样,给力一词原来只属于网民的自娱自乐,11月10日登上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立刻引发热议。

D.要想管理好公款出国(境)游,光靠“体制外监督”是不够的(比如新闻媒体的监督等),因为这些监督毕竟是偶然的、随机的。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中国古代建筑

张法

中国古代建筑大体可分为四大类型:

宫殿、陵墓、寺庙和园林。

宫殿建筑以皇宫为代表,其目的是要显示帝王之威,因此有高、大、深、庄四大特点。

故宫的天安门,为进入大清门后的第一个重点建筑,大大高于一般房屋。

“大”是占有空间众多,也只有空间的大,才能显出“深”来。

从大清门到天安门到午门到太和门最后到太和殿,正是在这由建筑的变化形成的节奏起伏的深长的时间进行中,不断地加重着人们对帝王的敬畏情绪。

“庄”是以建筑完全沿中轴线对称排列和墙柱门的深红色显示出来的。

人在对称建筑中行进,内心会有一种肃穆之感。

皇宫显示现世帝王的威严,陵墓则表现已逝帝王的威严。

只是陵墓与另一个世界相连,不以房顶的金色表现现世的光辉,而以青土暗示永恒的宁静。

陵墓的地下因看不见而对活人的心理并无影响,但其地上形态仍显另一种高、大、深、庄的特征。

唐代高宗与武后合葬的乾陵以梁山为陵,这是“高”。

围绕地宫和主峰有似方形的陵界墙,而进入乾陵的第一道门却在禹陵墙的朱雀门很远的山下,这是“大”。

从第一道门到地宫墓门要经过四道门,路长约四公里,这是“深”。

在这悠长的时间流动中,从梁山南倾的二峰中间开始是神道;神道两旁有华表、飞马、朱雀、碑各一对,石马五对,石人十对。

正是神道使陵墓建筑对观者内心进行庄严肃穆的心理强化。

中国寺庙建筑从最早见于记载的东汉永平十年建立的洛阳白马寺开始,佛寺就随着佛教的流传和发展而渐渐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

与宫殿和陵墓一样,寺庙也有肃穆的要求,因此整体对称是其特色。

肃穆心理要通过时间来强化,建筑也要求在时间中展开。

只要可能,寺庙进山门后一般都有四殿,而高潮一般在第三殿。

名山中的寺庙则依地形而赋形,有两殿甚至只一殿,但进山后的漫长道路本身即为寺庙的延长,心理转移早就在进行。

中国园林可追溯到西周初的苑囿台池。

其发展和壮大是从春秋到秦汉。

园林的核心是情趣,在结构上绝没有使人紧张起来的对称。

其情趣主要是自然情趣。

其亭台楼阁均随地赋形,巧得天工。

廊榭台池,山石花木,一切布置都考虑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而且通过园林揭示和领悟自然之美。

中国建筑无论宫殿、陵墓、寺庙,还是园林,都不注重单个建筑的高大,而强调群体的宏伟;不追求纯空间的凝固的音乐,而追求在时间中展开,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现自己的旨趣。

中国建筑形成群体结构时,都有一道墙,形成一种封闭一统的意蕴。

而群体之中都有核心部位,主次分明,照应周全,其理性秩序与逻辑或明(如宫殿)或暗(如圆林),却都气韵生动、韵律和谐。

虽然处一墙之中,中国建筑又总追求超一墙之外。

且不论园林,就是四合院、宫殿,群体结构的屋与屋之间,总有很多空,有条件就一定要加之以亭池草木,显出实中之虛。

中国建筑的特点是让人不出户,不出园,就可以与自然交流,悟宇宙盈虚,体四时变化。

(选自《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6.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建筑中有关“肃穆”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故宫的建筑完全沿中轴线对称排列,人在对称建筑中行进,走过一段深长的时间,内心会有一种肃穆之感。

B.乾陵神道两旁的华表、石人、石马等实物也是对称的,观者在神道中行走,随着时间的流动,内心也会产生庄严肃穆的感觉。

C.园林建筑的核心是自然情趣,是人与自然情感的交流,在结构上绝没有使人紧张起来的对称,所以肃穆的心理不会产生。

D.寺庙建筑的特色是整体对称,寺庙进山门后都有四殿,而高潮在第三殿,人的肃穆心理是在走进山门后逐渐被强化的。

7.下列对中国建筑特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宫殿建筑高、大、深、庄的四大特点在形式和实质上也完全适用于陵墓建筑。

B.寺庙都建筑在依地势而赋形的名山中,漫长的山路本身即为寺庙的延长。

C.中国建筑都不注重单个建筑的高大,而强调群体的宏伟,追求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现自己的旨趣。

D.中国群体建筑结构中都有核心部位,主次分明,照应周全,其特点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8.“正是在这由建筑的变化形成的节奏起伏的深长的时间进行中,不断地加重着人们对帝王的敬畏情绪。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A.建筑变化形成的节奏起伏和行走时间的深长是人们对帝王产生敬畏情绪的诱因,其根本原因是心理暗示。

B.这句话是对中国宫殿建筑四大特点中的“深”的解说,“深”含有距离长,所走的时间长之意。

C.敬畏情绪与肃穆之感都是人们的心理感受,实质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两者的侧重点有差异。

D.这句话说明建筑的空间变化与建筑的时间变化也能影响人们的情绪,可见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9.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得出中国群体建筑是“韵律和谐”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章永州家传

归有光

  君姓章氏,讳棨,字宗肃,世为海虞人。

君为人孝友,入县学,以德行为博士所称举。

尝从乡先生都御史陈公游,后中南京乡试,入南太学。

是时增城湛公、高陵吕公居留都,开门讲道,学者云集。

君两游其门。

屡上春官①,不第。

选调单县知县。

单濒河,而地洼下。

每岁桃花水发,河南人夜过河,盗决堤防,民患苦之。

君至,适盗决者水将泛,率丁夫伐木增桩,昼夜捍御,卒以无虞。

少年为胥卒,趋走县庭,候伺短长,规为不法。

或以为言,君曰:

“是于我无显迹,不宜预逆之。

”抚以恩信,皆感激思为用。

山东盗贼,多逃入单县界中,单人为囊橐,积不能得。

于是诸少年为君耳目,尽获之。

院司所下逐盗文符,无虑②百数,君一日条具申报,上官以为能。

田赋法弊,乃询民所欲,而亩敛以钱,民便之。

齐鲁间皆推用其法。

有胡兵自宁武关趋太原,声言欲向山东。

都御史议兵事,部署将帅,独留单县令辕门。

会虏信不至而罢。

  升安吉州知州。

岁旱民饥,殚力赈救,多所全活。

其民好讼,君恒以理解之。

有匿税者,为案籍人人阅之,鞭扑未用,而逋负悉出。

所治孝丰,迄君去,一无所扰。

其县人至不知有州焉。

迁永州府同知。

永州在楚、越间,号无事。

太守日闭门高卧,以郡事委君。

君亦优游而已。

上疏乞休,方治行而卒。

归子曰:

永州君,恂恂然君子人也。

往予试南宫③,君自安吉来朝,过予邸舍,欢饮,上马去。

予顾其弟言,君近形神不偕,久官劳悴而致然耶,抑有所不自得者?

而竟死永州。

悲夫!

仕虽不遂,论其行事,可以不愧于先人矣。

(选自《震川先生集》)

注:

①上春官:

指进京殿试。

②无虑:

大约。

③试南宫:

指进士考试。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濒河,而地洼下濒:

靠近

B.昼夜捍御,卒以无虞虞:

忧患

C.君恒以理解之理解:

同情

D.仕虽不遂遂:

顺心

11.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章君“行事不愧于先人”的一组是()

①屡上春官,不第②率丁夫伐木增桩,昼夜捍御

③齐鲁间皆推用其法④岁旱民饥,殚力赈救,多所全活

⑤太守日闭门高卧⑥其县人至不知有州焉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此文记述的传主名叫章棨,他平时为人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在他入南太学学习的时候,就因德行出众而被县学的学官称誉举荐。

B.有些少年身为狱卒,却好窥探打听上级的长短。

有人对此很有怨言,但章君却以恩德和诚信对待这些狱卒,最终感动了这些狱卒,都愿为他出力。

C.章君在任安吉州知州时,对待逃匿赋税的人,不是用严厉的鞭刑,而是给他们准备查考的税法典籍让他们翻阅学习,结果拖欠的赋税全部交清。

D.归有光认为章君是一个恭谨温顺的君子。

最后章君之所以身死永州,归有光认为这是由他长期为官操心劳力和心理抑郁不舒畅导致的。

四、(24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河南人夜过河,盗决堤防,民患苦之。

(3分)

(2)是于我无显迹,不宜预逆之。

(3分)

(3)田赋法弊,乃询民所欲,而亩敛以钱,民便之。

(4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清明【注】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①,士甘焚死不公侯②。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宋高菊卿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注】黄庭坚由于不与蔡京同流合污,以致一贬再贬,此诗是他贬至宜州(广西宜山)所作。

①语出《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典故。

齐人每天到坟间偷吃祭祀剩下的酒肉,回家后还恬不知耻地向妻妾炫耀,与达官贵人饮酒。

②晋国介之推甘愿烧死在绵山之中,而不愿意出山作官。

此句意指此。

(1)简要概括这两首诗所描绘的清明祭扫场景的共同点。

这两首诗除了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外还用到了什么共同的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都以“清明”为题,它们表达的主旨是否一致?

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填空。

(6分)

(1)法国作家____________以总书名《名人传》的一系列文章,表达了自己对贝多芬等英雄的无限敬仰之情。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3)自然之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多情的诗词大家常借此感时伤怀。

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____,往事知多少”;姜夔《扬州慢》“念桥边红药,_________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

(1)一年的日子,仿佛是一条长长的河流,缓缓地、平静地流淌。

每个季节,便是河流上不同的河段。

自春到夏,经秋涉冬,便是河水由上游至中游再到下游,次第流淌不息。

水上风光,四时各异,春天活泼骀荡,夏天喧嚣匆遽,秋天静谧澄澈,冬天,皑皑白雪覆盖了冰封的河面。

(2)但这样说未免还是浮泛了些。

须知天下的季节都是一样的,赤道南北,半球东西,当岁月之河从某一片土地上流过时,是什么使得它和其他地方的河流不同?

是船上的风帆,是波涛的颜色,还是飘荡在水面上的歌声?

(3)对于这一片古老的、被称为华夏的、我祖先的土地,时光有着许多呈现自己的方式。

其中之一,便是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民俗节日。

这样的日子,镶嵌在一年三百六十多天里,使得原本混沌迷离难以辨识的一片,显现出区域和轮廓,产生了节奏和韵律。

因为它们的存在,日子不再是物理意义上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变得生动、温暖,充满了情感和韵致。

(4)被称为中国人三大节日的春节、端午和中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

其他节日,名气虽然不如它们,但每一个也都有着丰厚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5)正月的背影刚刚遁去,煮元宵的香甜糯软尚在回味之中,便走近了又一个节日——二月二。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这个时节,阳气萌发,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土地变得润泽松软,适宜播种。

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农耕文明传统的国度,这个日子无疑是重要的。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许多地方都把这一天当作龙的生日,加以祭祀,期盼雨水丰沛。

(6)当岸边蒲苇繁茂、草木飘香时,我们知道,已经接近了被称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女儿节的日子。

牛郎织女的传说,将农历七月七这天,装扮得温柔旖旎。

这个晚上,未嫁的女儿家,要向织女乞求赐以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以及美满的姻缘。

依稀记得童年的夏夜,在姑姑家院子的丝瓜架下,表姐和邻居的姐妹们指点着,高远晴朗的天穹上,横亘南北的白茫茫的银河两岸,哪是牵牛星,哪是织女星,一串轻轻的笑声。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吟诵着王维的诗句,菊花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飘拂过来,九九重阳节来临了。

时维仲秋,天空晴朗高远,空气清冽干爽,让人心思沉静笃定。

遥想故土山水佳胜之地,定是亲朋团聚,言笑晏晏,唯独自己天涯羁旅,孑然一身,能不黯然?

亲情惘惘,系念依依,这其间的深情厚意,岂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能够表达和传递的?

(8)继续泛舟漂流,渐渐木叶脱尽,霜雪时作,江天寥廓。

然而尽管风景萧索,空气里却悄悄酝酿着一种欢欣,传递出一种暖意。

腊八节,古代庆祝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驱逐瘟疫的祭祀仪式,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欢快登场。

腊八粥用多种粮食和果实熬制而成,鲜明生动地寓意了丰收。

(9)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古老的民俗节日还有很多,它们的起源,都和土地、和农耕时代的生活、和先民朴素的梦想有关。

在形成和流传的过程中,又渐次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内容,仿佛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向四周伸展出众多气根和分枝,独木成林,几乎遮蔽了数条街巷。

(10)如果说,岁月的累积形成了历史,那么,这样的日子的反复叠加,就是在参与一个种族、一种文化的构建。

当它们千百年来,被这块土地上的一辈辈子民们,经由文字的或口头的方式代代传递,而逐渐累积成为一种公共记忆时,便也是在铸造某种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使人产生集体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历史归属感。

这是一种不露声色的渗透,润物无声,在我们懵懂无知的童年,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血脉,左右了我们的思维、行动的方式和路径。

(11)今天,地球已经成为一簇簇的村落,被飞机、轮船、网络紧密地编织为一体,同样牌号的汽车奔驰在不同大陆的道路上,同样的香水润泽着不同颜色的女性肌肤,电视荧屏上闪现的面孔,总是那几位走红的国际影视或体育明星。

到处都是一样的东西,固然容易令人产生某种“万物皆备于我”的虚幻感觉,但同时却又是多么乏味。

真希望在习俗、风尚都日趋统一化和标准化的今天,每一片土地,每一个族群,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某种特性、某种区别性的特征。

(12)罗密欧手持玫瑰,在朱丽叶的窗下,用歌声呼唤心上人,固然深情款款;而张生、崔莺莺的绣帕题诗,暗诉倾慕,不也有着一份入骨的缠绵?

正是这样的独特的地方,让我们确立了自身存在的真实感。

即使远离家国,置身于不同肤色、语言的人群中,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对于赛龙舟、包粽子、饮雄黄酒的共同记忆和理解,都会让我们相视一笑,莫逆于心。

(13)上元节、寒食节、灶神节……泛舟在岁月的河流上,每走过一段距离,船都要停靠一个景色别致的码头,加入一次风格独特的庆典。

它们让旅人得到暂时的憩息,心中贮满诗意的沉醉,对于天空和大地、山河和岁月、生活和命运,生发出种种感悟。

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人因此而感到从容、安适,感到一种和这条河流、这片土地的牢固的维系……

16.对本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描写春夏秋冬的水上风光是为了体现四时各异的情趣。

B.文中民谚、古诗的引用增加了民俗节日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俗节日生动、温暖、充满情感和韵致的特点。

C.作者提到童年夏夜表姐和邻居的姐妹们指点牵牛织女星的事情,意在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D.文中“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象征了我国民俗节日历史悠久。

E.本文内涵丰富、情感深沉、言语优美,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文章富有诗意,启人深思。

17.在众多的民俗节日中,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二月二、七夕节、重阳节和腊八节这四个节日来写?

(4分)

18.第10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12段作者写罗密欧、朱丽叶和张生、崔莺莺故事的意图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最后一段的写作特点和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请加以评析。

(5分)

六、(每小题4分,共12分)

21.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出店老板说的话,要求想象合理,表达准确、得体,不超过30字。

(4分)

有位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个店里。

考前做了两个梦,一个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一个是下雨天戴斗笠还打着雨伞。

秀才忙找人解梦,算命者说:

“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

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秀才听后心灰意冷,收拾行李准备回家。

店老板得知此事后乐了,说:

“你一定要留下来,,。

”秀才听后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22.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其一,用准确、鲜明的语言对其含意加以解释和评析。

不超过30字。

(4分)

(1)用双腿读书,用眼睛思考。

——戴旭

(2)我们坚信,寿衣没有装钱的口袋。

——花旗银行前高管斯坦福韦尔和妻子倡导慈善

23.下面两个表格是CCTV《东方时空》栏目关于人们使用手机短信情况调查的截取部分,请你概括出两个表格数据反映出的调查结论:

(不超过30个字)(4分)

表1

如果一周内不使用短信会表现出的感觉

不太适应,心里会不舒服

无所谓,不影响生活

很不适应,无法忍受

被调查人的选择所占百分比

56%

24%

20%

表2

国家

日本

中国

韩国

德国

英国

美国

平均每人每天的短信量

4.5条

2.5条

2.43条

0.54条

0.23条

0.14条

调查结论:

七、(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国人的沉默曾遭遇鲁迅的重批。

但鲁迅同时又说: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21世纪是一个自由表达的时代,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爱上发言。

小至生活琐事、娱乐八卦,大至文化界、学术界等专业领域,都在这个时代通过网络、报刊、视频等走向广泛地被言说。

我们的沉默、我们的发言,是国人曾经和正在的形象。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感受?

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

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语文综合训练

(二)答题卡

9.(3分)

13.

(1)(3分)

(2)(3分)

(3)(4分)

14.

(1)(4分)

(2)(4分)

15.(6分)

(1)

(2)

(3)

17.(4分)

18.(2分)

19.(3分)

20.(5分)

21.(4分)

22.(4分)

23.(4分)

 

参考答案

1.D(D分别读为chúntūnɡuǒdūnzhūnA分别读为jiējiéjújiéjí;B分别读为Lànglángliànglángláng;C分别读为yǐqīyījīyǐ)

2.C(A欠收——歉收;B园——源;D题——提)

3.C(“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故,一般指喜事,旧时多比喻科举中试。

A“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合乎语境。

B“肯綮”指筋骨结合的地方,“切中肯綮”指(言论或办法)正好击中事物的关键,合乎语境。

D“雪泥鸿爪”指鸿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痕迹,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合乎语境。

4.D(A“主要成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B成分残缺,在“党中央”前加“表明”C表意不明。

“几十个报社的编辑”有歧义)

5.A(B将书名号改为引号,“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C“囧”“给力”两词要加引号;D将括号移到“体制外监督”后)

6.D(“都有四殿”以偏概全,名山中的寺庙则不同)

7.C(A陵墓建筑“其地上形态仍显另一种高、大、深、庄的特征”,地下不符合这个特征,“完全”说法片面。

B“寺庙都建筑在名山中”的说法错误。

D“虚中有实”无据)

8.B(A“心理暗示”与“加重敬畏情绪”不相符合。

C“敬畏情绪”与“肃穆之感”实质有不同。

D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9.①都有一道墙,形成封闭一统的意蕴;②都有核心部位,主次分明,照应周全。

10.C(以理解之:

用讲道理来化解)

11.C(①、⑤不符合题干要求)

12.A(

传主章棨因德行受到称赞不是在南太学期间,而是在县学期间。

13.⑴黄河南岸的人在夜里过河,偷偷地挖开堤坝,百姓对此担惊受怕,感到痛苦(对此憎恨)。

(“河”,1分;“患苦”,1分;“盗”,1分)

⑵这种事情(情况)对于我还没有明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