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7169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docx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docx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误点分析之“植物代谢误点分析”

植物代谢包括光合作用、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矿质营养等三部分内容。

易错点有以下:

1.没有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过程,两个过程相互独立、相互依存);

2.没有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是暗反应的基础;暗反应依赖于光反应,可以促进光反应的进行);

3.没有理解和掌握外界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矿质元素等);

4.没有熟记C3或C4植物叶片结构的特点和区别(C3植物叶片的微管束细胞中没有叶绿体,C4植物叶片的微管束细胞中含有无基粒的叶绿体);

5.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不能正确应用(通过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可以验证细胞的死活、可以判断细胞液的浓度、可以证明细胞是一个特殊的渗透系统);

6.没有熟记蒸腾作用的意义(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是水分吸收、水分运输、矿质元素运输的动力)。

7.没有熟记六种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K在植物体内以离子形式存在,N、P、Mg在植物体内以不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a、Fe以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8.矿质营养缺乏时首先出现症状的部位(缺乏K、N、P、Mg等元素时,衰老部分首先表现出症状,缺乏Ca、Fe时幼嫩部位首先表现出缺乏症状)。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理解有误

例1下图表示某种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P点的生物学含义是

A.无光合作用,有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达到动态平衡

C.无呼吸作用,有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不进行

[错因分析]易错选A,原因不清楚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不能正确理解图中纵坐标的含义。

[标准答案]B。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进行的两项重要的生理作用,两者的物质变化正好相反,当CO2表现为既不吸收也不排出(P点)时,说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达到动态平衡。

[借题发挥]在曲线图中,P点的含义是光补偿点,在此光照强度时,光合作用消耗的CO2与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因此植物表现出来的即不吸收CO2也不放出CO2。

变式训练

1.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内,调节小室CO2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左移

B.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右移,b点右移

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左移,b点右移

多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没有正确掌握

例2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

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I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I、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I、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错因分析]易误选C,原因是坐标曲线的分析有错误,不会分析多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曲线。

[标准答案]D。

从图中可以看出,光照强度为a~c,曲线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而曲线Ⅲ光合作用强度并没有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A中在a点时曲线Ⅱ和Ⅲ的外界条件只有一个不同,那就是CO2浓度,所以正确;同理B也正确,在光照强度为a~b时.图中曲线部的趋势是上升的,所以C正确;

[考纲链接]在20—3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逐渐增强。

在分析多曲线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注意以下问题:

(1)几条曲线重合的部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为横坐标代表的因素;

(2)几条曲线分开时,需要把横坐标固定在某一点,再确定影响因素。

变式训练

2.下图中4条曲线(a、b、c、d)为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CO2浓度下,马铃薯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曲线

光照

CO2浓度

a

非常弱

小于0.03%

b

全光照的1/25

0.03%

c

全光照

0.03%

d

全光照

1.22%

A.随着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提高,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最高时的温度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升高

B.当曲线b净光合速率降为零时,植物的真光合速率为零

C.在大田作物管理中,延长生育期可以提高净光合速率

D.c、d两条曲线相比,影响C曲线净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光照

不能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

3.某植物成熟叶正常,部分幼叶出现病态,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叶恢复正常。

下面是施肥后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Ca+、NO3-和H2O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错因分析]易误选B,原因是没有预料到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后渗透压的变化,导致对水的吸收变化有误。

[标准答案]C。

由题中部分幼叶出现病态,且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叶恢复正常,可知缺少的应该是Ca2+,而不是NO3-,所以施肥后对NO3-的吸收基本上与原先未施肥前没有变化,对Ca2+的吸收将显著增加。

而对于水来说,施肥后土壤溶液浓度升高,所以水分的吸收减少,而当植物体吸收了一定的矿质离子后,根细胞液的浓度又会升高,从而再继续吸收水分。

[教材回顾]矿质元素进入植物体内后,以三种形式存在:

K以离子形式存在,N、P、Mg等以不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缺乏这两类元素时,老叶先表现出缺乏症状;Ca、Fe等以稳定的化合物存在,在植物体内不能移动,缺乏这类元素的时候,幼叶先表现出缺乏症状;随着矿质元素的缺乏,细胞液浓度下降,吸收的水分减少,增加矿质元素后,随着植物细胞的吸收,会导致细胞液浓度的增加,致使细胞吸水量由少到多

变式训练

3.大豆种子萌发露出两片子叶后,生长出第一片新叶,这时子叶仍具有生理功能。

把一批长出第一片新叶的大豆随机分为两组,放在同一种营养液中培养,两组幼苗处理方法和结果如下,请判断营养液中缺少哪种矿质元素?

分组

处理方法

营养液

培养结果

甲组

去掉子叶

lOOml

第一片叶出现缺乏症状

乙组

不去子叶

lOOml

第一片叶未出现缺乏症状

A.硼B.氮C.铁D.钙

对C3、C4植物叶片的结构及功能记忆不牢

例4下列关于C3植物和C4植物代谢和结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没有基粒

B.C3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都具有叶绿体

C.CO2都是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

D.CO2都是先与三碳化合物结合,形成四碳化合物

[错因分析]易误选C,原因是C3和C4植物的特点记忆不牢。

[标准答案]A。

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内有叶绿体,但叶绿体中无基粒,C3植物维管束鞘细胞内无叶绿体,C4植物的二氧化碳先与三碳化合物结合,形成四碳化合物。

[名师纠错]C3植物的微管束鞘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其CO2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C4植物的微管束外边有两圈花环状的结构,外边一层是部分叶肉细胞,里边一层为微管束鞘细胞,维管束鞘细胞中有不含基粒的叶绿体,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O2先与三碳化合物结合,形成四碳化合物,四碳化合物进入维管束鞘的细胞中分解释放出CO2,CO2再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然后三碳化合物被还原。

变式训练

4.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对发生渗透作用应具备的条件、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理解不透

5.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细胞是活细胞

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O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错因分析]易误选B,原因是不清楚什么是原生质层。

[标准答案]D。

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可以看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相反则失水。

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先出现质壁分离后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这是因为细胞膜上有吸收K+和NO-3的载体,将这两种离子吸收进入细胞液的缘故。

[名师点津]发生渗透作用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膜的两侧具有浓度差。

植物细胞中没有半透膜,但是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选择透过性膜,与半透膜有类似的地方,当细胞处于外界溶液中的时候,细胞液就能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细胞死亡之后,其膜的选择透过性失去,因此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

变式训练

5.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不能证实的是

A.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B.细胞处于生活状态或已死亡

C.细胞液和周围溶液浓度的相对大小D.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闯关试题库

1.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

2.夏季,在晴天、阴天、多云、高温干旱四种天气条件下,猕猴桃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变化曲线不同,表示晴天的曲线图是

3.下图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其中a为实验装置,b为对照装置。

有关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A.确保植株与外界空气进一步隔绝

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干扰

C.防止NaOH溶液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D.避免土壤中自养微生物光合作用形成淀粉

4.在下图中,图1、图2为不同材料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图3、图4为不同条件下

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5.某生物小组进行无土栽培实验,观察不同矿质元素对南瓜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4组单因素缺素培养实验中,他们观察到其中一组的表现为老叶形态、颜色正常,但幼叶颜色异常,呈黄白色。

该组缺乏的元素是

A.KB.PC.MgD.Fe

6.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达总吸水量的99%。

对蒸腾作用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水分的吸收B.吸收无机盐的动力

C.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D.降低叶片的温度

7.将某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在含低浓度的NaHC03的培养液中,并用石蜡油覆盖液面。

先照光一段时间,然后在相同光照强度下不同时间测定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测定时间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是

8.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下列有关水稻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水稻进行根瘤菌拌种,有利于水稻对N2的利用

B.水稻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固定二氧化碳并形成淀粉

C.硅元素能在水稻体内大量积累,该事实说明硅是水稻必需的大量元素

D.尽管水稻生长在水生环境中,其吸水的主要动力仍是蒸腾拉力

9.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的叶片分成4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的数据。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组别

温度/°C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

-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

+3

+3

+3

+1

注:

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7℃B.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9℃

C.27℃与29℃的净光合速率相等D.30℃下实际光合速率为2mg/h

10.如右图,在图甲装置A与装置B中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量的影响。

装置A的曲线如图乙。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点处能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B.适当降低温度,P点将下移

C.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B点应下移

D.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Q点应左移

11.请根据以下图、表回答有关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和利用等问题:

不同形态氮素供应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氮源

(NH4)2SO4NaNO3

干重增加量(g)

0.310.13

土壤溶液原始pH

5.25.2

土壤溶液最终pH

3.06.0

(1)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是区。

若要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宜选择根的区细胞为材料;若要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宜选择根的区细胞为材料。

(2)图中真菌菌丝能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和水分供植物使用,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又可供真菌利用,两者属于关系。

(3)上表是不同形态氮素供应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从表中可以得出结论

①;②;③.

(4)氮素被植物体吸收后,可参与多种物质的合成,其中包括(多项选择)。

A.核酸B.NADP+C.纤维素D.酶

1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I.玉米和小麦在适宜条件下光照一段时间后,将叶横切片用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结果发现玉米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被染色,小麦叶片的被染成,被染色的原因是。

由此可知,玉米属于植物,小麦属于植物。

当用碘液对某一植物照光后的叶横切片染色时,却发现被染色的叶片同时出现上述玉米和小麦叶片的染色结果。

据这个实验现象可推知:

从光合作用角度来说,该植物具有植物的特点,其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最初化合物有种,即。

Ⅱ.下图表示光照强度对A、B两种C3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据图回答:

(1)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对光能利用的差异是。

(2)在农业生产中,与B植物相比,A植物应种植在条件下。

 

变式训练

1.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则光合作用强度会降低,a点应右移,b点左移;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则光合作用强度会增加,a点左移,b点右移。

2.A从图中四条曲线可以看出,达到最高净光合速率时的温度逐渐升高;因植物活细胞都要进行呼吸作用,故曲线b净光合速率降为零时,植物的真光合速率不为零,应与呼吸速率相等;光合速率用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吸收的CO2毫克数来表示,因此延长生育期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对净光合速率没有直接关系;c与d相比,均为全光照,但d二氧化碳浓度高,故影响C曲线净光合速率的因素是CO2浓度,而非光照。

3.B从题中信息看,营养液中缺少以不稳定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元素,因此答案确定为B。

缺少硼的时候影响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在叶片部表现出缺乏症状。

4.B玉米是C4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O2中的C首先转移到C4中,然后才转移到C3中。

所以,该过程中C4应该先升后降,C3则不断上升。

5.D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和细胞壁的弹性不同是内因,细胞液和周围溶液浓度差是外因。

只有活细胞的原生质层才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死亡的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还是自有扩散此实验无法证实。

闯关试题库

1.CCO2突然降低,则叶绿体中用于CO2固定的C5量减少,而此时原有C3继续被还原成C6H12O6的同时,还可再生成C5,故此时C3含量下降,C5含量上升。

2.B根据题意,夏季晴天,光照较强,白天的净光合作用应该大于零。

但是由于中午光照强,温度偏高,蒸腾作用剧烈,植物的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所以光合作用强度下降而表现出“光合午休”的现象。

因此B图符合题意。

3.B本实验探究的对象是CO2是否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需要严格控制CO2的来源,而花盆的土壤中含有大量微生物,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影响实验,因此用塑料口袋扎紧花盆就可以排出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动产生CO2的干扰。

4.AMg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没有Mg将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而不影响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合成,故B中应该无叶绿素a、叶绿素b,而具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水稻为阳生植物,在相同CO2浓度时,光照强度大的光合作用强度大;水稻为C3植物,在夏季的晴天具有“午休”现象而不是阴天。

5.D可再利用的元素如果缺乏,则老叶中的元素会转移到代谢旺盛的幼嫩部分,从而老叶表现出病症,幼叶正常;如果是不可再利用的元素缺乏,则幼叶表现出病症而老叶正常。

从题意可以看出,该组缺乏的是不可再利用的元素,常见的不可再利用的元素有Ca、Fe。

6.B无机盐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其动力为呼吸作用提供的能量。

而蒸腾作用能为水分的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提供动力。

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气孔散失到空气中时需要吸收叶片周围的能量,从而降低叶片的温度。

7.C因用石蜡油覆盖了液面,培养液不能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培养液中光合作用的原料CO2浓度越来越低,所以随着时间的延长,光合作用强度越来越低。

8.D水稻属于非豆科植物,不能与根瘤菌共生进行生物固氮,所以用根瘤菌拌种不起作用,不能利用N2;水稻是C3植物,只有C3,途径,光合产物的形成在叶肉细胞中,水稻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不能固定二氧化碳并形成淀粉。

硅元素能在水稻体内大量积累,但硅是微量元素。

9.B该实验在黑暗中处理1小时,再光照1小时,其呼吸作用进行里小时,因此27~30℃的实际光和速率为:

+5、+7、+9、+3,净光合速率为:

+4、+5、+6、+2;由此可以得出A、C、D选项错误。

10.CP点时因没有光照,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呼吸作用减弱,P点将上升;当植物少量缺Mg时减少,光反应减弱,暗反应合成的有机物减少,R点将下移、Q点将向右移动。

11.答案:

(1)根毛分生(或生长点)根毛(或成熟)

(2)互利共生(共生)(3)①铵态氮比硝态氮更有利于水稻幼苗的生长;②在稻田里使用NaNO3会导致土壤碱化,在稻田里使用(NH4)2SO4会导致土壤酸化;③水稻根细胞中运载NH4+载体比运载NO3-载体多或水稻根细胞不对不同形态的氮素吸收有差异)(4)ABD

解析:

植物的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许多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伸长区(细胞正在伸长)和成熟区(也叫根毛区,是水分和矿质元素离子吸收的主要部位)四部分。

根毛区表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

细胞膜上吸收某种离子的载体多,细胞吸收该种离子就多,相反则反。

就(NH4)2S04来说,细胞膜上吸收NH4+的载体多,吸收SO4-的载体少;根细胞吸收NO3-的载体多于吸收Na+的载体,吸收NH4+的载体多于NO3-的载体。

真菌与根细胞生活在一起,对两者都有利,这种关系叫互利共生。

纤维素是糖类,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氮元素,其余选项都含有氮元素。

12.答案:

I.叶肉细胞蓝色光合作用积累的淀粉与碘液反应变成蓝色C4C3C3与C42三碳化合物和四碳化合物

Ⅱ.

(1)在低于P光照强度下B植物光能利用率比A植物高,在高于P光照强度下A植物光能利用率比B植物高。

(2)较强光照

解析:

I.C3植物的叶片中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以外的叶肉细胞都含有叶绿体。

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叶肉细胞则含有正常的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是在维管束鞘细胞完成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知,C4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会合成淀粉,乙植物的叶肉细胞会合成淀粉,淀粉遇碘变蓝。

结合题意可推出玉米属于C4植物,小麦属于C3植物。

如果某一植物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同时可以被染色,说明该植物同时具有C3与C4植物的特点,固定二氧化碳的最初化合物有2种,即三碳化合物和四碳化合物。

Ⅱ.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光照强度低于P点时,B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A植物,即B植物光能利用率比A植物高;在光照强度高于P点时,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B植物,即A植物光能利用率比B植物高;根据题意及图示可以看出,A植物为阳生植物,应该种植在光照强度较强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