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7445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

20、古诗两首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

撑、艇、浮、萍、稚、侧。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

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

  较深的了解。

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池上》。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

  

(1)读准字音:

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2)理解词语:

浮萍。

  (3)齐读诗歌:

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再次自由读诗。

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结合前后句和文中插图,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剧含义。

  一、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读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生:

莲叶田田的,莲蓬嫩嫩的,我也好想去摘。

  

(2)小娃如何偷采?

  生:

小孩可能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莲蓬,就不经大人同意,撑着船偷偷去采。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

  (4)你最欣赏前两行中的哪个字?

  (偷:

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

  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配乐朗读这两行诗。

  2、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

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生默读,读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

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

  (3)抓住“不解”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

  (4)指导读出情趣。

  二、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读、唱、演都可)

  2、你还读过哪些描写荷塘、荷叶的诗句?

  板书设计

           20古诗两首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教学内容

20、古诗两首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

撑、艇、浮、萍、稚、侧。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

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理解课题。

   分别讲“小儿”和“垂钓”各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

   1、配乐范读。

边听边想画面。

   2、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重点读准:

稚子、垂纶、借问。

  三、读课文,悟道理。

  师:

小孩正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甲:

这么大声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乙:

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我捉不到鱼了。

  生丙:

我应该打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叫喊了。

  师:

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生丁:

(做摆手动作)不要惊了我的鱼。

  生戊:

(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

  师:

你认为文中的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己:

那个小孩做的是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告诉他,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了。

  生庚:

我也这样认为,他这样做,既帮助了人,又没吓跑鱼。

  师:

是呀,大家说的对,这个小孩聪明又有礼貌。

他陶醉在垂钓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

老师想,你们也原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四、指导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21古诗两首

       稚子  垂纶

     小儿垂钓    怕得鱼惊不应人

     路人  借问

 

教学内容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学习生字词语。

  3、能根据提供的段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

重难点

能根据提供的段意给课文分段。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揭题导入新课

  

(一)揭题:

出示宋庆龄图像,简介宋庆龄,理解“故居”的意思。

  

(二)出示樟树的图片,简介樟树。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

A读生字新词,卡片出示。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

C评价、纠正。

  (三)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四)交流:

板书:

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处。

  (五)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1—3)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六)师总结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三、写字指导

  1“搬、榴、繁、瞻、衍”笔画较多且容易写错,进行笔顺和间架的具体指导,把字写正确,写匀称。

  2“樟、稠、拒”左窄右宽。

  3“劝”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4描红(书上)

  四、作业

  1、写字簿第二课生字词写完。

  2、抄写词语。

  3、读课文三遍。

 

教学内容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2、指导用“稠密”、“崇敬”造句。

教学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二、细读课文

  

(一)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导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主要写的是谁的事?

什么事?

(学生归纳段意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事情。

  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她舍不得两棵樟树。

  3指导朗读。

(读出喜爱和眷恋的语气“这是两棵樟树”中的“樟树”要重读)。

  

(二)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b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这段从哪几个方面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的?

并画出有关的词语。

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理解:

“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非常繁荣旺盛。

  c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树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看图理解有关句子。

(板书:

四季常青)

  d指导用“稠密”造句

  e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f指导背诵要求学生先理解清叙述顺序,弄清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3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能表示樟树和别的树不一样。

  4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已第5自然段的体会。

  5指导朗读在读中品味樟树的高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6指导背诵

   a师引读课文

    别的树怎样?

而樟树怎样?

    更可贵的是什么?

    从哪儿看出它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因为樟树香气能永久保持,所以说—

  b男女生分层读课文。

  C练习背诵。

 7指导归纳段意。

  第4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

  第5自然段写樟树的高贵之处

  把两句合为一句话就是第二段的段意。

  指名用自已的话说说第二段的意思。

  (三)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人们为什么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

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四)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教学内容

23、黄河的主人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尝试”“提心吊胆”造句。

  2、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重难点

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

黄河的主人

  2、解题质疑:

  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主人”是什么意思。

  ②“黄河的主人”指谁?

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二、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自学文中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2、思考“黄河的主人”指谁?

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三、组织交流:

  1、指名认读文中生字词。

(略)

  2、指名示范“艄、滔、履”的写法,说说注意点。

  3、生回答思考题。

(师追问“艄公”是干什么的?

  幻灯出示中心句: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成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四、紧扣中心句展开学习。

  1、自由朗读中心句,抓住重点词说说你对中心句的理解。

  ①理解重点词“如履平地”等。

  ②答案要点:

A、黄河水汹涌澎湃,令人生畏,十分危险。

        B、艄公凭着他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在黄河上如履平地。

所以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2、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其意思,然后指名读、齐读。

  五、指名分节读全文。

  1、了解课文的朗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体会黄河水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和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并在有关内容处做上记号,准备交流。

  六、学习课文第一节。

  1、生齐读第1节,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胆战心惊”等词语的。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谁能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

(指名读)

  3、媒体出现黄河波浪滔天的情景:

  放映结束,师指画面: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除了文中的词语,你还可以用哪些词句来描绘眼前的情景?

(生说后师出示:

生齐读)

  汹涌澎湃、惊涛骇浪、奔腾咆哮、波涛滚滚、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过渡:

是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每日就是这样奔腾不息,掀起万丈狂澜,它那磅礴的气势令人震惊,令人折服。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节,读出气势,生齐读。

教学内容

23、黄河的主人

1、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独立阅读《大森林的主人》,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人凭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成为某一方面的主人。

教学

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指名读第一节,读出气势。

  二、交流学习第2-7节。

  1、分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2-7节,讨论: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2、组织交流:

(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①读课文的2、3、5、7节,体会:

羊皮筏子的轻小、载人载物多,第一次坐羊皮筏子的胆怯……

  ②重点体会第6节第1-2句。

  我不禁提心吊胆,……破浪前行。

  A、找出句子中“沉着、专心致志、小心、大胆”等词的反义词。

(惊慌、心不在焉、粗心、胆怯)

  B、如果艄公惊慌、心不在焉、粗心、胆怯,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3、联系课文2-7节,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羊皮筏子又轻又小,上面又载满了人和物,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连眼也不敢睁,可见其十分危险,而艄公却沉着、大胆地破浪前行,所以说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4、小结:

  是啊!

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之所以如此镇静、从容,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很有勇气,更重要的是艄公将筏子撑得很稳,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三、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中心句。

(读2遍,加深理解,读出情感。

  指名说说艄公为什么会成为“黄河的主人”?

  四、拓展训练:

  1、独立阅读《大森林的主人》。

  2、填空:

  黄河上的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征服了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

请大家想一想,猎人凭着成为大森林的主人。

  人凭着成为的主人。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造句:

    尝试……

    提心吊胆……

教学内容

习作七

1.通过阅读例文,了解小作者是如何描写“我”和同学“护蛋”的过程的;进一步理解“体验”的含义,即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一种体验。

2.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验事情,积极进行一交体验活动。

3.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教学

重难点

1.能有详有略地写出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

2.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自读例文的要求,对此次习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你对“体验”是怎么理解的呢?

互相讨论、交流。

3.小结:

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体验。

二、学习例文

1.自己读读例文,边读边想:

小作者是怎样写自己“护蛋”的经历与感受的呢?

2.例文是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小作者“护蛋”的经历和感受。

3.那么小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4.那么描写的护蛋经过是扣住了文中哪一句话来写的?

5.开头和结尾都写了什么?

这叫“首尾呼应”。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6.小作者在“护蛋”的经过中,还写了什么呢?

7.从这篇例文中,你还学到了什么?

三、讨论体验活动的具体的内容,完成习作

1.课前,老师也布置了你们去选择一项内容来体验,你们体验了什么?

2.你是怎么体验的呢?

有什么感受呢?

3.四人一组互相讨论、交流,师巡视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

4.指名说,师生共同评析。

5.完成书面练习。

四、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五、评析一篇中下等的习作草稿,师生围绕是否有详有略,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几方面来评析。

六、修改草稿。

七、誊抄习作。

八、板书设计:

确定观察对象

习作七记一次体验活动仔细观察、研究

记录研究成果

 

教学内容

练习7

1、将象棋和语文学习融为一体,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2、熟记八个成语及《古今贤文》。

教学

重难点

将象棋和语文学习融为一体,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熟记八个成语及《古今贤文》。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处处留心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下象棋吗?

出示棋盘、棋子。

2你对象棋了有什么了解?

二、教学第一部分

(1)自己读读第一部分垢内容。

(2)小组讨论“马后炮”、“过河卒子”、“棋逢对手”、“举棋不定”、“棋输一着”的意思,可以借助工具书。

(3)指名说,其他学生补充或纠正。

(4)你可以选一个词来说一句话吗?

三、教学第二部分

(1)你们想象象棋吗?

这儿有一首歌诀,告诉我们了一些下棋规则。

(2)自己读一读,读后在自己做的棋盘中试一试。

(3)同桌一边背诵,一边演练歌诀所提示的下棋规则。

(4)可以跟自己好朋友演练演练,师巡视指导。

四、教学第三部分

(1)胡荣华就是著名的象棋大师,看看下面这段语是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怎样写他的?

(2)自读,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3)这段话后面问题,你们会回答吗?

可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4)小组内互相讨论问,可以借助工具书,看看你们想得对吗?

(5)指名说词义,其他同学补充。

五、教学第二题:

读读背背

(一)、教学成语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这些成语的意思,你们都知道吗?

4、是的,第一组关于改革开放,建设和发展国家的;第二组是表达睦邻友好相处的;第三组关于举荐和使用人才;第四组关于科教兴国的。

5、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二)、教学《古今贤文》

1、自读《古今贤文》,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2、你对哪句的意思不明白?

谁可以帮助他?

3、指导朗读、背诵。

六、教学第三题:

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犯、饱、它”这三个字。

(3)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

的书写要求。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

“犯、饱、它”上下两钩见了面,总是下钩包上钩。

(4)指名说,相互交流,师补充。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7

教学

目标

1、写好钢笔字。

2、练习口语交际,小烦脑热线。

3、学写毛笔字。

教学

重难点

练习口语交际,小烦脑热线。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口语交际

1、审题

(1)谈话揭示讨论话题。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A、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B、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2、指导

(1)角色分配:

主持人——教师

(2)小烦恼——某位同学。

(3)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指导内容:

a、教师要指导“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

b、教师也要指导热心听众如何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c、教师做主持人为同学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3、练习

(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设一个“小烦恼热线”,分别为“小烦恼热线1、2、3、4等”,在每小组中大家各抒已见,尽情诉,出谋划策,互帮互助,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上台的主持人,小烦恼及本组热心听众应尽量做到口语表达清楚、流利、有条理等。

4、反馈。

(1)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点评。

(2)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尽快消除烦恼。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

方框儿、三框儿。

2、指导

(1)出示范字方框儿。

方框儿由哪几笔构成?

方框儿形体有什么特点?

(2)分析“国”字。

写里边的有什么要求?

(3)出示范字“三框儿”。

“方框儿”和“三框儿”有什么区别?

(4)小结:

“国”与“区”外框方正。

3、练习

(1)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