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7562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docx

第三章艺术产业化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第一节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动因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只有上层艺术才是艺术的范畴,艺术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也不应该涉及广泛的经济利益。

然而,就在人们还在为此争辩之际,艺术产业已经在世界各国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

那么,艺术产业化的进程究竟是由什么因素推动的?

这些因素又为什么能够推动艺术产业发展呢?

这正是本节要探讨的问题。

 艺术产业化是艺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使“艺术行业”显化并独立出来成为产业的直接因素。

在微观层面上,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化,在通过创新等方式提高收益的同时,必须努力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最基本的途径之一就是追求规模效益,这促使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来扩张规模。

这是艺术得以产业化的微观动力。

另一方面,艺术企业化使得原来的艺术商品生产和交易变得更加稳定,这种稳定和有序的企业合约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使企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专心从事属于自己的那部分生产,从而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张和经营,同时,产业分工的细化逼迫企业建构产业链,优化产业组合。

  在企业微观力量的基础之上,艺术之所以最终形成产业并独立出来主要有如下两大原因:

  一、需求拉动

 产业规模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规模的大小,同样,艺术产业化的过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

消费者对艺术商品的强烈需求构成了艺术产业化的需求面。

  

(一)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也随之增加,消费需求总量不断扩张,消费结构也不断升级。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需要分不同层次,对食品的需要是人最低层次的需求,对艺术产品的需求是较高级的需求。

人们满足需求的顺序一般由低级到高级。

对食品的需要量受生理条件的制约,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饱和,所以在食品需求逐渐满足的情况下,居民伙食费开支占家庭生产开支的比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恩格尔定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恩格尔系数的逐步下降,对艺术的消费需求的增长成为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必然。

有数据资料显示,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阶段,居民吃穿类消费比重显著下降,住用类比重显著上升,住房、汽车、交通、通信、教育、旅游、艺术娱乐和服务性消费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恩格尔系数从100美元以下时的53.2%下降到1000美元时的28.4%,降幅达24.8个百分点;当人均GNP达到1000美元以上(中值1500美元)时,恩格尔系数降幅趋缓,仅下降1.6个百分点;另据对17个主要国家、地区数据的分析,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阶段,恩格尔系数平均从4l%下降到32%,其中,衣着类消费小幅下降,平均下降1.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发展享受型消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当一国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艺术需求将强烈凸现,艺术消费将达到GDP的10~15%。

当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艺术消费需求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许多国家的艺术消费已经颇具规模。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强烈的消费需求也形成了艺术消费国际化趋势,成为发展中国家艺术消费需求的一部分。

 根据权威部门研究,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由此导致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1978年,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是184元,到1998年上升到2972元,增长了近4倍,每年的平均增幅达到7%。

而且,进入90年代以后,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降到了50%以下,说明我国居民从总体上告别了温饱,进入了小康。

其中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到90年代末降至40%以下,开始走进了富裕时代。

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甚至超过了4000美元,开始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居民消费结构中用于艺术教育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大,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据专家研究,自1981年至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演变经过了以生存资料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消费"阶段,到生活消费需求稳定、家庭新兴耐用消费品普及率迅速提高的"集约型消费"阶段,最后进入发展、享受资料快速增长,更加注重消费质量的"舒展型消费"阶段。

第一阶段以吃穿类消费为主,占到总消费的3/4,第二阶段中吃穿类支出开始下降,第三阶段生活必需品支出继续稳步下降,而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全面上升和递增,娱乐文教支出首次超过用品类支出,将我国居民消费次序从"吃、穿、用"改变为"吃、穿、娱乐文教"。

相当一部分居民群体的消费重心开始向教育、科技、旅游及精神产品消费等领域移动。

开始显示出消费的"脱物"倾向。

发达国家的某些消费趋势在我国也已出现,艺术类消费需求在整个居民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决定性上升,以及艺术消费品市场需求总量规模的急剧扩大,成为我国艺术产业兴起的重要内在动因。

此外由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闲暇时间增多也有力地带动了艺术产业的发展。

艺术产品消费与工农业品消费的明显差异是闲暇时间对消费量的影响不同。

相当多的艺术产品,如文艺表演服务、艺术展览服务、书籍、报刊、影视、上网,其消费需要占用大量闲暇时间,如果没有闲暇时间,即使收入水平很高,人们对这些艺术产品的消费量也不会有大幅度提高,人们也许因没有时间而不能去看电影,但是不会有人因没有闲暇时间而不消费食物、饮料和衣服。

闲暇时间已越来越成为一个文明社会人们追求的目标,成为高生活质量、高消费水平的标志。

 

(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消费者群体迅速扩大,艺术消费需求也得以扩张;同时,人口在城市的集中还产生了成倍增长的信息需求效应,这是因为,城市规模的扩大使人们更需要了解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完成与他人的交流。

以报业的发展为例,从美国来看,《宾夕法尼亚晚邮报》早在1783年创刊,是美国第一份日报,但是,报纸并未从此大规模地发展起来,直到十九世纪末大众化的“便士报”出现,美国的报业才得以繁荣起来。

这不仅仅是因为报纸的廉价出售,还因为这段时间恰恰是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时代,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消费者群体迅速扩大。

到1910年,美国的日报已经多达2433家。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完成,美国的报纸规模持续扩大,1960年,美国的日报有将近1800家,周报8100家。

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以后,我国城市化水平基本保持每年1.5~2.2个百分点的增幅,到2003年底,全国城镇化率已达到40.53%。

到2012年底,全国城镇化率已经突破了50%。

与之相伴随,我国的报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978年,我国共有186种报纸,而现在是1930种;报纸的种类也不断增加,除了原来的党报和行业报纸外,还涌现了许多都市报、生活服务报、教育报和财经报等专业型报纸。

二、供给推动

  

(一)制度供给。

政府非管制化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是艺术产业化的一个主要制度供给。

随着“物质”产业的成熟和知识经济的到来,艺术行业逐渐成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瞩目和争夺的焦点。

以树立和加强在电讯传播和艺术领域上的国际领导地位为战略目标的美国,开始实施传媒行业解禁法案,将管制降低到最低限度,鼓励传媒业和相关领域的自由竞争。

欧洲各国也逐步放松了对传媒业的管制,消除盟国之间的产业壁垒。

实行非管制化政策以来,许多国家艺术产业化的进程逐步加快,艺术产业也得以广泛地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艺术建设采取的是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这种“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对艺术产业化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可喜的是,自1992年提出艺术产业概念以来,适时的艺术体制改革开始推动我国的艺术产业快速发展。

例如,200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艺术产业的若干决定》明确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并在股权比例和相关领域方面进一步放宽,《决定》还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与一些领域的国有艺术单位股份制改造,非公有制艺术企业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等方面与国有艺术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这些政策无疑推动了非公有艺术企业以至整个艺术产业的发展。

产权制度尤其是知识产权制度是艺术产业化的另一个制度供给。

知识产权制度是智力成果所有人在一定的期限内依法对其智力成果享有独占权,并受到保护的法律制度。

没有权利人的许可,任何人都不得擅自使用其智力成果。

实施知识产权制度,可以起到激励创新,保护人们的智力劳动成果,并促进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作用。

它是一种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艺术繁荣的一种激励和保护机制。

明晰的产权制度有利于交易的确定和进行、产品和产业的创新以及市场效率的提高等,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使得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一种特定的垄断权,促进艺术产品在市场上的时间,保护所有者获得成本补偿并获得巨额的利润,从而促进艺术产业的扩张和发展。

当前,以制度创新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从而启动艺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新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美国到欧洲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解除了通信业、传媒业、信息业之间的行业管理壁垒,完成了适应传媒手段汇流的制度创新。

随着世界各国纷纷拆除其自身的行业壁垒,以及国家间的关税壁垒,一个超越民族、国家的艺术内容市场正在形成,艺术交流、艺术产品的国际贸易日益频繁,艺术产业步入了一个大发展、大跨越时期。

(二)技术供给。

艺术的发展尤其离不开现代科技的促进与推动,尤其是工业信息技术革命对艺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艺术产业已经不再局限于原来的简单模式,新的科技下,艺术产业表现出各种新的形势,新的内容,从而使得艺术更加容易接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生活角度来讲,艺术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程度,科技发展可以对艺术起到一个更好的促进,媒介作用。

现代科技的发展,艺术的形式也日新月异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只有当今科技的发展,才能促进艺术产业更上一个台阶。

科技的进步有利于艺术的传播,年代不同,变化的媒体也大为不同。

从而更加促进艺术的发展,从前的欣赏图片,看电影到现在可以运用多种媒体进行传播。

并且传播速度也大为提升,到现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我们的艺术产业艺术高速度发展。

科技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所引发的变革与以往的技术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电子传媒、光纤通信、计算机通讯、激光、数码等信息技术是一种数字化技术,构成了一种新的传输方式与传输渠道,解决了传输距离与传输质量的矛盾,增强了艺术传播的范围和距离以及传播的可能性,使艺术产品的市场突破单一市场的限制,获得更大的市场容量和市场范围。

其次,这些信息技术通过数字技术、模拟技术和数据库等方式,整合、配置和管理艺术资源,大大降低了艺术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成本,为艺术产业化提供了规模经济的技术支持。

再次,数字化技术使各类传输技术与艺术产品得以全面融合,升级传统传媒业,催生新的艺术产业。

同时,数字化技术还促进了社会分工,并将艺术产业的国内分工协作扩展到国际分工协作,使各国的艺术产业优势环节嵌入到全球价值链去,形成巨大的聚合效应。

最后,计算机技术使得艺术产品的生产格式化和模块化,为大规模的标准化制作提供了技术可能,从而使艺术行业形成了强大的规模生产能力。

(三)资本供给。

绝大多数艺术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但是,艺术产业的发展却一刻也离不开资本的积累,只有获得资本的强大支撑,艺术产业化的过程才可能顺利地实现。

艺术产业化的资本供给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工业化的资本供给。

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大提高了物质资源的利用率和物质产品的生产效率,这使得更多的自然资源、机器设备可以用来生产艺术产品和提供艺术服务,精神产品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随之扩张。

同时,工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结构的高度化增加了产业的附加值,提高了产业利润,这些利润不断地形成资本,使企业有较强的能力对艺术领域进行投资。

第二,国外的资本供给。

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强,资本雄厚,通常属于资本输出国,在艺术产业的发展中也不例外。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外强势资本的注入首先以资本增量的形式融入到国有或民营资本存量中,在带来巨额资本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生产设备和经营管理经验,从而推动国内资本的扩张。

其次,国外资本的注入也带来了竞争的压力,逼迫国内的艺术企业改善自己的经营管理,积极主动地进行企业创新,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更好地积累了资金。

最后,在国外艺术企业本地化的同时,还将实现人才本地化,这为发展中国家的艺术产业积累了高层次的人力资本,也弥补了发展中国家教育资金和教育制度的不足。

第三,人力资本供给。

无论是在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还是在积极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艺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教育系统也加快了对艺术产业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多有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化的人从事艺术产业的服务和高科技的制作传播,构成了艺术产业快速发展的人力资本供给。

第四,政府的资本供给。

首先,政府作为艺术产业出资和投资的市场主体,为艺术产业化的发展直接提供资本。

其次,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制定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等形式,扶持艺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艺术产业化充实了资本。

最后,政府积极推进艺术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调动民营资本投资艺术产业的积极性,拓宽融资渠道,推进资本市场在艺术产业发展中的资本供给作用。

(四)内容供给。

随着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完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空间上的集聚、都市圈的形成等都带来了人口的集中、交易规模和交易频次的扩张和增加,而这些集中或扩张所带来的是信息流的集中乃至大规模的膨胀,这一方面为艺术产业的内容环节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来源甚至直接的信息产品,另一方面也为艺术产业的运作提供了便利的社会资本网络,这些都为艺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内容资源。

综上所述,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源自企业在竞争压力下不断降低成本、扩张势力,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微观行为,而在宏观层面上,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城市化加深带来的需求面的拉动以及制度、技术、资本、内容的变革和配置带来的供给面的推动也是艺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艺术产业化的障碍分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同样,艺术产业化过程中也会出现同样的困难和障碍。

在我国艺术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相当的障碍也是正常的,因此,如何正确的认识艺术产业化过程中的障碍,再找到如何应对的方案,是本节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

在接下来的部分,本节将着手研究关于艺术产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然后找出相应解决方案。

因此,这一部分我们将着重分析艺术产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和问题,之后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予以解决。

一、客观障碍因素。

(一)艺术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问题迫在眉睫。

据统计,2008年全国艺术系统有8734个艺术表演团体,国内观众达到17.25亿人次,维持这样一个局面需要高素质的演艺队伍。

2010年,全国艺术市场经营单位46.9万个,从业人员147万人,这支队伍己经在逐渐市场化的潮流中成长,但素质显然还需要提高。

还有几千个演出团体的众多演出人员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素质提高问题。

对艺术从业人员资格的认定己经开始,经纪人的资格证书等相关艺术行业的现代化培训,将是推动中国艺术产业长足进步的必要工作。

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是关键,单一化的艺术人才培养有过成就却弊端颇多,只有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现代条件下艺术产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要高度重视艺术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训练,提高艺术产业人力资本的综合素质。

艺术产业知识密集度高,科技含量大,市场信息变化快,需大量高层次人才实施管理。

因此,应当高度重视艺术产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包括艺术产业经纪人)的培养和培训。

在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应当增设更多的艺术产业管理专业及技术专业,以适应艺术产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社会需求。

因为艺术产业是一个新型交叉性学科,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专业目录中没有艺术产业专业,而且原来的艺术管理专业在新目录中,与教育管理、行政管理被合并在公共管理专业中。

目前,国家对艺术产业本科专业的审批已经启动。

2004年初,山东大学、云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四家高校以目录外专业方式,向教育部申报“艺术产业管理”本科专业,获准从2004年9年开始招生;上海交通大学等一些高校在公共管理专业下设置艺术管理本科专业或艺术产业经营管理专科;部分高校设置艺术产业相关行业管理专业,如传媒管理、艺术管理、出版管理、媒介经营管理、影视管理等;一些高校如云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广州大学等利用艺术产业的交叉性,通过整合已经拥有的学科资源,在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专业中设置艺术产业研究方向。

尽管如此,面对艺术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此类人才供需缺口越拉越大,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与训练迫在眉睫。

(二)艺术产业市场营销机制的建立,是目前艺术产业较为薄弱的一环,但也是特别有潜力做好的重要一环。

精神产品需要通过公共艺术中介来产生产业效应,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的产业化不同于一般产业的物质功能直接化的特点。

传统国有艺术表演团体是产供销一体的艺术产品生产单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除了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还必须根据演出市场的需要,让广大观众接受自己的作品,同时,通过商业运作、演出经纪人开拓演出市场,仍是产销艺术品不可缺少的步骤。

恰当适时而有营销机制的好作品在包装宣传的推动下能激发群众的欣赏欲,2002年8月《天脉传奇》的市场化运作成功,2003年《英雄》操作的巨大成功都是证明。

(三)社会经济发展自然历史过程的客观因素。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其中包括三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发展,都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清朝以前,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科学和艺术等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他国。

清王朝入关后,由于是艺术落后的游牧民族统治艺术先进的民族,重修农业文明,再加上闭关锁国,排斥国外先进技术和艺术,所以,既错过18世纪世界蒸汽技术革命的机遇,也错过19世纪世界电力技术革命的机遇,从而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比世界诸多国家晚了200多年。

由于工业化道路的缓慢和滞后,必然导致以工业化为基础的现代第三产业,其中包括艺术产业发展的缓慢和滞后。

(四)是改革开放以来缺乏科学发展观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也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艺术生活水平和质量。

但相对而言,在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中,第一、二产业增长较快,而第三产业包括艺术产业增长缓慢。

就第三产业占全国GDP比重的变化来看,1978年是23.7%,2001年是33.6%。

在23年中,仅增加了9.9%,平均每年增长0.43%。

如果按照这个增长速度,要赶上1998年世界第三产业占世界GDP平均比重的63.4%,尚需要69年的时间。

由于缺乏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只注重第一、二产业的经济发展,淡忘或轻视了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只把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要当作硬任务,而把满足人民群众艺术需要当作可大可小或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则是造成我国第三产业其中包括艺术产业发展缓慢和滞后的现实性原因。

至于很多地方长官们不计成本地盲目追求GDP的高速增长率,热衷于以巨额投资大搞自己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对艺术产业和人民艺术生活需求不管不问,显然,在他们的发展观中没有“科学”二字,也缺乏“统筹”思想,更没有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的思想。

当然这也是很多地方艺术产业发展步履艰难的实际原因。

(五)为艺术产业发展提供的政策支持依然不足。

实际上,艺术事业与艺术产业是难以完全分清的,因为在艺术事业中有艺术产业的因素,而艺术产业中也有艺术事业的因素,甚至公益性艺术事业的因素。

因此,国家对于艺术产业的发展,在用地、用水、用电和税收等政策上,应当像对待教育等事业那样给予政策支持。

首先,对于社会急需而新建的某些艺术产业中的企业,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减免税收。

作为政府的公共财政,仍然需要加大对社会艺术基础设施的投资。

此外,应放宽艺术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门槛限制。

现在,艺术产业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门槛过高,限制太多,该进的进不去,该出的出不来。

例如,图书的出版和发行,由于出版社太少,又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定额出书,所以很多好书出版难,作者还要自己掏腰包买书号才能出版。

而很多非法出版物,则是遍布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改革这种现状的惟一合理途径,就是按照有利于艺术产业发展的合理法规,放宽各种艺术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门槛限制。

只有放宽这些限制,才能使以人为本的公民权利得到真正实现,使社会主义艺术产业得到真正的繁荣和发展。

二、主观障碍因素

(一)忽略了市场配置的基础作用。

市场功能是正确运用市场机制所具有的客观功能。

市场把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信息传递、反映给交换当事人,就是市场的反馈功能。

商品出售者和购买者在市场上进行交换活动的同时,不断输入着有关生产、消费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经过市场转换,又以新的形式反馈输出。

市场信息的形式、内容多种多样,归结起来都是市场上商品供应能力和需求能力的显像,是市场供求变动趋势的预示,其实质反映了社会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比例。

市场的信息反馈功能,可以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一方面,国家可以根据市场商品总量及其结构的信息反馈,判断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恰当与否,并据此规划和调整社会资源在各部门的分配比例;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根据商品的市场销售状况的信息反馈,对消费偏好和需求潜力做出判断和预测,从而决定和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向。

很多时候,艺术产业化总会忽视这一方面的问题,没有以市场为导向而获得长足发展。

尤其是在当今换背景下,市场的作用愈来愈明显。

因此牢牢把握住市场的作用,利用市场做引导来发展艺术产业化。

因此要完善艺术产业市场体系,健全市场管理法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产业实质上是商品性经济产业,艺术产品实际上是经营性商品。

而商品性产业的繁荣和商品的丰富,是与市场的容量和完

善相联系的。

所以,要大力发展艺术产业,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类艺术产业及产品的市场体系,建立多元市场,扩大市场容量,实现市场合理布局,健全市场管理的各项法规。

在艺术产业市场建设中,重视

专业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建好一个大的艺术专业产品市场,可以兴旺一方艺术产业,带动一方经济,提升一方文明。

与此同时,还应当注意改变某些艺术产品无序交易的状态。

例如,我国各省市诸多有名书画家的艺术产品,多是在书画室里进行私下交易,既没人征收营业税,也没人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种无序状态,也是应当尽快改变的。

(二)未能区分艺术产业艺术与市场价值的区别。

由生产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竞争而形成的商品的社会价值。

这一范畴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论述利润率平均化时提出的。

马克思说:

“市场价值,一方面,应看作是一个部门所生产的商品的平均价值,另一方面,又应看作是在这个部门的平均条件下生产的、构成该部门的产品很大数量的那种商品的个别价值。

艺术艺术很多方面不能光以市场价值作为衡量,还必须有不同的衡量标准。

(三)忽视精神艺术对艺术产业的推动精神艺术是人类在从事物质艺术基础生产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

是人类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

精神艺术的优越性在于一是具人类艺术基因的继承性,还有在实践当中可以不断丰富完善的待完成性。

这也是人类艺术精神不断推进物质艺术的内在动力。

由于艺术精神是物质文明的观念意识体现,在不同的领域,其具体艺术精神有不同的表现和含义。

在当今我们经常忽略精神艺术对艺术产业的推动作用,我们所提及的市场经济,尤其是在当今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下,我们可能更加重视物质方面,经济效应而忽视了精神艺术方面的作用,这也是艺术产业化下的一个障碍,对于此障碍,我们要尽力解决,并且发挥精神的推动作用。

(四)艺术产业的创新型不高。

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艺术产业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纵观一些发达国家,创新对于科技的竞争力尤为重要。

因此,在创新方面的缺乏,也会制约着艺术产业的发展,艺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