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认识洪湖分蓄洪区建设陈鸿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7710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科学发展观认识洪湖分蓄洪区建设陈鸿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用科学发展观认识洪湖分蓄洪区建设陈鸿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用科学发展观认识洪湖分蓄洪区建设陈鸿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用科学发展观认识洪湖分蓄洪区建设陈鸿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用科学发展观认识洪湖分蓄洪区建设陈鸿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用科学发展观认识洪湖分蓄洪区建设陈鸿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用科学发展观认识洪湖分蓄洪区建设陈鸿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科学发展观认识洪湖分蓄洪区建设陈鸿遵.docx

《用科学发展观认识洪湖分蓄洪区建设陈鸿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科学发展观认识洪湖分蓄洪区建设陈鸿遵.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用科学发展观认识洪湖分蓄洪区建设陈鸿遵.docx

用科学发展观认识洪湖分蓄洪区建设陈鸿遵

用科学发展观认识洪湖分蓄洪区建设(陈鸿遵)

  #TRS_AUTOADD_1237255401421{MARGIN-TOP:

0px;FONT-SIZE:

12pt;MARGIN-BOTTOM:

0px;LINE-HEIGHT:

1.5;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37255401421P{MARGIN-TOP:

0px;FONT-SIZE:

12pt;MARGIN-BOTTOM:

0px;LINE-HEIGHT:

1.5;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37255401421TD{MARGIN-TOP:

0px;FONT-SIZE:

12pt;MARGIN-BOTTOM:

0px;LINE-HEIGHT:

1.5;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37255401421DIV{MARGIN-TOP:

0px;FONT-SIZE:

12pt;MARGIN-BOTTOM:

0px;LINE-HEIGHT:

1.5;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37255401421LI{MARGIN-TOP:

0px;FONT-SIZE:

12pt;MARGIN-BOTTOM:

0px;LINE-HEIGHT:

1.5;FONT-FAMILY:

宋体}/**---JSON--{"":

{"line-height":

"1.5","font-family":

"宋体","font-size":

"12pt","margin-top":

"0","margin-bottom":

"0"},"p":

{"line-height":

"1.5","font-family":

"宋体","font-size":

"12pt","margin-top":

"0","margin-bottom":

"0"},"td":

{"line-height":

"1.5","font-family":

"宋体","font-size":

"12pt","margin-top":

"0","margin-bottom":

"0"},"div":

{"line-height":

"1.5","font-family":

"宋体","font-size":

"12pt","margin-top":

"0","margin-bottom":

"0"},"li":

{"line-height":

"1.5","font-family":

"宋体","font-size":

"12pt","margin-top":

"0","margin-bottom":

"0"}}--**/  摘要:

三峡工程已经发挥效益,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成,洪湖分蓄洪区分块方案即将实施,这些并不影响洪湖分蓄洪区工程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地认识洪湖分蓄洪区的建设,她仍然需要存在,并且将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加快分蓄洪区建设,加强分蓄洪区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洪湖分蓄洪区目前一个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

洪湖分蓄洪区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建设管理工程措施

  洪湖分蓄洪工程于1972年开始动工兴建,历经30余年的建设,初步具备分蓄洪功能。

目前,在三峡工程已经发挥效益,长江干堤加固完成的情况下,用科学发展观认识洪湖分蓄洪区的建设,“分洪保平安,不分洪保丰收”,实现洪湖分蓄洪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1洪湖分蓄洪区在长江整体防洪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洪湖分蓄洪区位于荆江河段北岸湖北洪湖市、监利县境内,北缘汉江分支东荆河,南面长江,西以分洪主隔堤为界,由长江干堤、东荆河堤和分洪主隔堤围成,围堤总长334.51km,自然面积2783km2,承担分蓄洪水160亿m3。

它是全国集中控制容量最大的分蓄洪工程,是长江中下游防洪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长江中下游整体防洪规划,在三峡工程建成前,洪湖分蓄洪区承担双重蓄洪任务:

一是长江中下游以1954年洪水为总体防洪目标,遇1954年同样严重洪水,要求洪湖分蓄洪区与洞庭湖分蓄洪区配合运用,共同承担城陵矶附近地区蓄洪320亿m3的任务,其中洪湖分蓄洪内蓄纳160亿m3超额洪水。

二是当上荆江出现超过1954年的更大洪水时,要求洪湖区承担荆江分蓄洪区蓄洪以后所不能容纳的超额洪水,洪水由荆江分蓄洪区的无量庵吐入长江,经人民大垸转泄洪湖蓄洪区,形成荆江分蓄洪区、人民大垸与洪湖分蓄洪区联合运用的分蓄洪工程系统,控制沙市、城陵矶和武汉市的洪水位不超过设计防御水位,确保荆江大堤和武汉市的防洪安全。

  2转变观念,调整思路,科学认识洪湖分蓄洪工程的建设

  在三峡工程未建成前,洪湖分蓄洪区工程承担着巨大的作用,那么,如今三峡工程已经发挥效益,将承担220亿m3的防洪任务,她究竟还有多大的作用,甚至还有没有必要存在呢?

尤其是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已经完成,并且洪湖分蓄洪区的分块方案即将实施,会给她带来什么影响呢?

经过三峡工程建设和长江干堤加固,有些人可能以为长江安澜了。

其实不然,长江防洪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荆江河段,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用科学发展观认识洪湖分蓄洪工程建设,洪湖分蓄洪区仍然需要存在,甚至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一是要正确认识洪湖分蓄洪区在荆江防洪中的地位。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河段是长江防洪的重中之重,荆江防洪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江汉平原和武汉市等的安危。

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局限性,还不能从根本上缓解长江中下游的洪水威胁,特别是对城陵矶河段的威胁。

1996年洞庭湖地区发生特大洪水,长江上游来水很小,监利洪峰仅37100m3/s,而螺山洪峰流量达到67200m3/s,超河段安全泄量,致使城陵矶河段水位超54年水位,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中游从宜昌到城陵矶之间近30万km2的流域面积一旦出现较大洪水,加之长江下游顶托,这确保武汉安全的任务仍然要求洪湖分蓄洪区承担。

如果出现全流域类似1860年、1870年或者更大、组合更加复杂的洪水,三峡工程也不可能完全防御,必须启用包括洪湖分蓄洪区在内的分洪措施。

无论三峡工程建成与否,荆江河段都要面临防御枝城流量75000~80000m3/s的洪水。

三峡工程的建成只能缓解长江上游来水的防洪紧张局势,对于长江中游的的洪水,其调蓄功能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解决长江中游的洪水问题,它只是可以减少洪湖分蓄洪区运用的机率,但不能完全替代洪湖分蓄洪区工程防洪功能。

  二是要转变堤防万能的观点,仅仅靠加高堤防防御洪水是不可取的,堤防也并不是坚不可摧。

98’洪水后,国家对长江两岸的堤防普遍进行了加高培厚,平均加高近2m,这无疑提高了堤防的防洪能力和防御标准,可不可以再加高堤防防御更大的洪水呢?

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不现实的。

再加高堤防不仅经济上不划算,投资过大,人民承受能力有限;而且堤防也不宜加得太高,否则要承担洪水位过高,险情愈多的防洪风险。

世界上一些发达的国家也在逐渐转变“堤防万能”的观点,认为堤防不可能高到足以防御任何水文记录的洪水,也不可能坚固到可抵御任何漫溢或水力冲刷。

像美国这么发达的国家,在密西西比河沿岸也要设置分蓄洪区,以备急需。

长江堤防高度达10多米,如果再加高,不仅要加大其他地区的防洪压力,而且在防汛期间抢险更难,一旦出事,损失不可估量,堤防失事绝大多数不是用于高度不够,而是由于堤防本身的隐患造成的,更何况长江中游干堤建于古云梦泽淤积的平原上,地质条件受到很大的限制,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不可能彻底解决防渗等基础问题。

如果说长江干堤现在的建设已经是固若金汤、铜墙铁壁了,能够防御一切洪水,那是不科学的,只会给今后的防汛工作带来思想上的麻痹。

在遇特定洪水时,城陵矶附近防汛形势严峻时,还必须适时运用洪湖分蓄洪区,减轻其他长江干堤以及重要城市的防汛压力。

  三是正确认识50亿小分洪区与洪湖分蓄洪区整体的关系。

在洪湖分蓄洪区划块建设蓄滞洪水约50亿m3的小分洪区,是国务院1999年12号文提出的,它旨在解决类似于1996年和1998年洪水在城陵矶附近形成的防洪紧张局面,增加抗御洪水的灵活性。

当长江再次发生类似洪水时,小分洪区适时适量分洪,不必冒极大风险死守堤防。

从98年洪水来看,总量达到百年一遇,而通过枝城站的最大洪峰流量约为10年一遇,当这一流量达到百年一遇时,必须启用整个分蓄洪区。

小分洪区的建设并不影响大分蓄洪区的建设,也不能完全替代大分蓄洪区的作用。

  四是要尊重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长江既是一条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河流,又是一条洪灾较为频繁的河流。

长期以来,人与水争地,水给人灾害,我们应该吸取这个教训。

协调人与自然、人与洪水的关系,科学调度洪水,有计划地实施分蓄洪,既可以避免河道超标准洪水运用的风险性,降低人员伤亡的可能性,最大限度的保护人力资源,还可以节省大量的防汛人力、物力、财力。

  3加快洪湖分蓄洪区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洪湖蓄洪区存在区内居民贫穷、分蓄洪设施不完善、区内安全建设滞后、政策法规不完善、工程管理落后等诸多问题。

因此,加快洪湖分蓄洪区建设,以确保正常运用,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在新的形势、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既要考虑分蓄洪的需要,又要考虑分蓄洪区内未来发展的需要,使区内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确保实现洪湖分蓄洪区可持续发展。

  3.1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投资力度

  洪湖分蓄洪区二期工程于1991年开始实施,1997年修编调概,总投资15.56亿元。

98’洪水后,分蓄洪区建设受长江干堤建设和分块方案规划的影响,投资力度有所减缓,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地方群众,对分蓄洪区的整体建设都出现各种误解,非常不利于工程建设和地方的经济发展。

受投资力度的影响,规划12个安全区,已经开始实施的新堤安全区,成了一个半拉子工程,由于投资等原因无法完建;安全转移道路不能完建;分蓄洪区没有进、退洪闸,一旦分洪,无法控制。

工程措施的不完整,严重影响了分蓄洪区的正常运行。

洪湖分蓄洪区建设应该保持一个稳定的投资力度,多方措资,逐步完善区内分洪设施,完成各项工程建设,确保工程措施的完整,以利分蓄洪的需要。

  3.2分蓄洪区建设应该长远规划,重点建设

  洪湖分蓄洪区的建设应该本着长远规划、重点建设的原则,积极实施稳步建设的方针。

洪湖分蓄洪区容积较大,不利于灵活运用,我们应该划块分洪,分块建设。

目前已经完成东分块方案的可研报告,即将进行东分块的建设。

建设重点是安全转移道路和安全区。

安全转移道路是分蓄洪时撤退的必要通道,又是一般年份群众发展经济、生产生活及交通的依靠。

安全区是保护重要财产的场所,也是分蓄洪后群众撤退居住之所在。

当前安全区建设应当采用“移民建镇”的思想,在安全区建成的情况下,采取适当政策,鼓励群众逐步到安全区内定居,减少分蓄洪时撤退难度和损失,为加快分蓄洪决策提供条件,最大限度减少分蓄洪损失,保护国家和群众利益。

  3.3建管并重,加强工程管理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已经逐步规范化,各级管理部门都加大了工程建设督查的力度,但水利工程管理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普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管理人员的素质、社会地位和收入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分蓄洪工程是纯公益型事业,国家应该实施积极财政预算政策,确保事业经费的充足,逐步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以便全身心全方位致力于工程管理事业。

二是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思路要进一步拓宽。

平时,我们注重了堤防和房屋的工程管理,安全转移道路基本是只建不管,早期修建的安全转移道路,由于缺少管护经费,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不愿将其纳入地方道路管养范围,工程管理部门也同样无力管辖,年久失修,损坏严重,不仅不利于分蓄洪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这些转移道路完建后,平时主要用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应交付地方部门管理,纳入地方交通网络。

  3.4加强非工程措施,实现分蓄洪区内可持续发展

  根据洪湖分蓄洪区的实际情况,在抓紧各项综合治理的工程措施的同时,还必须十分抓紧防洪管理和各项非工程防洪措施的建立和建设,使分蓄洪区内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制定分蓄洪区管理的政策,运用有关法规控制区内人口增长和基本建设。

分蓄洪区作为承担特定任务的区域,应该内外有别,与分蓄洪功能不相适应的,应该坚决禁止或者限制,通过制定政策,限制人口增长,控制基本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以确保顺利分蓄洪和区内经济协调发展。

洪湖分蓄洪区1988年人口97万人,XX年人口114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13‰,基本与其他区域人口增长相同,分蓄洪区失去了其分蓄洪的特征,应当鼓励引导群众迁住安全区,禁止腹地形成居住群。

分蓄洪区内也不适应进行大型基本建设,不适应大型、支柱产业,否则必将影响关键时刻分洪决策,同时,一旦分洪,将带来巨大的、不必要的损失。

  二是制定合理的灾害补偿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防洪基金、实行防洪保险等政策规定。

制定合理的灾害补偿和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必须的社会保障机制,也是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立防洪基金和设立防洪保险政策,可以弥补国家财政对分蓄洪补偿的不足,政府应该广开渠道,吸纳资金,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应当鼓励保险行业进入洪灾保险,并加强政府和企业间的合作,以政策和市场作引导,充分利用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分担财政风险,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分蓄洪后使人民最快地走上正常生活轨道。

  三是预警、防汛指挥系统有待于进一步现代化。

目前,分蓄洪区的预警、防汛指挥系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差甚远,缺乏一个先进的、信息化的、现代化的系统,原系统多建于项目建设初期,已出现标准低、设备老化、功能不全等特点。

分蓄洪区工程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属于起步阶段,我们要不断地优化预警和防汛指挥系统。

现代科学信息化的发展已经能够做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们可以建立适合于自身特点的预警和防汛指挥系统,以及分蓄洪淹没过程等子系统,面向多种用户,提供防汛指挥所需的各种信息的管理、查询和决策分析支持功能。

这样,通过各种现代化措施,增长洪水灾害预见期,提高分蓄洪决策的准确性和能力,最大限度完善洪湖分蓄洪区防洪系统。

  参考文献

  [1]《长江流域的水与可持续发展》谭培伦等

  [2]《漫谈荆江》易光曙

  [3]《论长江中游洪灾与对策》沈泰殷瑞兰

  [4]《河南省蓄滞洪区运用补偿的调研》王翔万群志

  [5]《荆江分洪区的建设与发展》徐仲平

  作者简介

  陈鸿遵,1973年出生,籍贯湖北,水利高级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建设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